孩子要上学了,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要上学了,你准备好了吗孩子要上学了,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要上学了,你准备好了吗

“我们”工作室

“未来学校”行动研究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有人问我,孩子要读一年级了,家长需要准备些什么。

上学需要准备哪些学具和生活用品,学校会列出清单,按要求购买就行了。也许值得我们花点时间思考的是:

如何陪伴孩子走过六年以及更长的学习生涯?

◆导向主动学习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对于怎么做却感到十分迷茫。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位妈妈的做法,现抄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放学后做作业:

规定时间,到时间就不准他做了。他说没做完家庭作业,明天会被老师罚的,但我告诉他,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能挪用。第二天他一大早起来做,我同样不准,让他哭着上学。从这以后,一直到高中毕业,放学后他都是以先完成作业为首任。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

让小孩自己检查,检查好拿来我签个字就行。签字时询问:你检查后都没错吧,他确定说没错,我就签字。明明看到有错的题,也不要给他指出来,让他明天的作业本有一个红叉。面对这一情况,你只要说一声‘昨天为什么没检查出来’即可,不要太严厉,不要让孩有担心你打他的时候,一切以讲理为主,这样他下次检查就会认真很多。

“在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就要和孩子好好谈心,让他明白学习是为自己人生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了家长,跟家长没关系,家长有家长的责任;让他自己检查是尽量让他管理自己,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相反,如由家长检查并签字后,第二天孩子回家说‘看嘛,有道题错了都没检查出来’,那家长就无言以对了。”

显然这位妈妈知道,学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情,孩子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

对照这位妈妈,下面的行为需要警惕:

○削好N支铅笔放入笔袋,生怕孩子在学校不会削。

○对着课表整理书包,担心孩子忘记明天上课要用的书本。

○陪着孩子一起做题目,建立“错题库”,定期督促孩子复习、巩固。

○布置加强版的家庭作业,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就范。

○利用各种关系,收集考试要点,分析试卷难易程度,横向比较成绩差异,然后制定节假日培优补差计划。

在众多父母的潜意识里,都有为孩子代劳一切的想法,如果不刻意地加以规避,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为什么父母要包办代替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担心孩子遭受伤害或挫败,并与未来的学习、人生联系起来,非理性地夸大其负面影响(“生字写不好,学习就没有希望”“一年级落后,步步落后”“月考决定人生大考”)。而事实并非如此。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是多元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家长要树立一个观点:在孩子可承受的范围内,有限的伤害和挫败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学习之路上,让孩子正面遭遇困难,就像海水触碰礁石一样,会激起思维的浪花,产生无穷的力量。因此,导向主动学习的关键一步是要避免过度养育,打开各种“捆绑”的结。

其次,为孩子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无论孩子在家里做什么事情,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把主宰权、选择权、质疑权释放出来,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鼓捣,看重活动过程中的认知参与度(观察、假设、检验、反思和调整),不以结果论成败。

前两天,女儿在家里玩一个类似于STEM的小游戏,需要她为“社区”设计一个线路,让每栋“房子”都亮起来。女儿觉得挺简单,“用导线把几个小灯泡连起来就行了”。等线路都连接好了,灯却不亮。女儿把线路仔细检查了一遍,并加固了几处接线头,但还是不亮。

“为什么呢?爸爸”女儿不停地问我,我也假装不知道。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看她实在找不出原因,就启发她:“线路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那会不会是电源有问题呢?”

“我知道啦,要增加一个电源!”女儿高兴地叫着。两个电源盒一会儿就连接好了,可是装上电池后灯泡还是不亮。

她说可能电池没电了,我买了一对新的给她,但依旧不亮。

她说可能灯泡太多,减少了两个,还是不亮。

她把电池从电源盒里取出来重装,装了好几次,最后一次灯泡居然亮了。

“为什么这次灯泡会亮呢?”我问。

“我已经知道了。”她拿着电池说,“电池上标有‘+’和‘-’,如果‘+’对着‘+’,灯就不会亮;如果‘+’对着“-”,灯就亮了。”

我跟她讲,这叫正极、负极……她接住我的话,比划着说:“电就像水一样,从正极流到负极,再从负极流到正极,一直这么循环……”

一个简单的线路,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对女儿而言,这是一个操作、观察、思考的过程,更是“发现知识”的高光时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不言而喻。在我看来,不管认不认字,识不识数,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了这些,孩子才会轻松地适应学校生活。

◆保证充足的睡眠

今天的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智力开发的投入,学奥数、学围棋以及各种思维训练课程。其实,在有关脑的开发利用上,睡眠的作用不容小觑。从长远来看,那种为了学习宁愿牺牲睡眠时间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脑科学告诉我们,当睡着时大脑在两种模式中转换: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在入睡后90分钟后发生。REM的第一个周期通常持续10分钟,后面的每个快速眼动会更长,最后一个阶段可能会持续1个小时,期间心率和呼吸会加快。在快速眼动睡眠期,由于大脑更加活跃,人会做一些比较紧张的梦。非快速眼动睡眠有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深度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脑电波频率较慢,所以这段时期又叫“慢波睡眠”。

研究人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大鼠沿着环形的轨道单方向反复跑动来获得食物奖励,然后记录下大鼠存储空间记忆的海马区里位置细胞的活动。位置细胞是只对特定的空间位置响应的细胞,比如一小群对应左上角,一小群对应中央位置。然后研究员就可以记录下大鼠在轨道里跑动的海马位置细胞的激活模式。有意思的是,当大鼠睡着了,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之后,海马区相同的位置细胞激活模式竟然出现了,就像大鼠的大脑正在回放训练中的经历一样。我们可以合理猜测,我们在睡眠中可能会重现白天的任务,这种重现也许可以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

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显示,

睡眠确实有助于学习和记忆的巩固。

学习过程中,大脑中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但是太多的突触会占用大脑大量的容量,我们并不能无限地往脑里塞东西。研究发现,在睡眠中,一部分连接强度弱的突触会被选择性地消除,同时一小部分比较重要的突触可以通过巧妙的办法加强和保存下来。这些发现从很基础的层面解释了睡眠在学习和记忆巩固确实存在一定作用。

睡眠还具有修复功能。

人类在清醒时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如果不被及时清理掉,就会堆积起来对大脑造成损伤,那么这些代谢废物是怎么通过睡眠被清理掉的呢?科学家采用最新技术,发现了这个“清道夫”的真实面目——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中,神经胶质细胞调控大脑中的组织间隙增加大概60%的空间,更大的组织间隙就像更大的排水管道,使得大脑中的代谢物可以被高效地清理掉。研究人员发现,在睡眠状态下清除废物的速度是清醒时的两倍,这也证明了睡眠的修复作用。

最新一项研究还发现,

睡眠时间长的孩子,其与记忆和感情相关的人体大脑部位的海马体的体积增大。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的研究已明确,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患者海马体的体积小,而小时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构筑健康的大脑。研究人员对4年间健康的5一18岁的290位少儿平日睡眠时间与海马体体积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睡眠10小时以上的孩子与睡眠6小时的孩子相比,海马体的体积增大了1成左右。

从以上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充足的睡眠是学生可持续性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父母应该把睡眠视为孩子成长中的头等大事加以对待。关于这个话题,有兴趣的父母还可以阅读马修·沃克博士的著作《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运动

我在之前的许多篇文章里都写到过运动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这里就不再重复。无论何时,一定要牢记这样一句话:“运动吧!孩子。”

推荐大家阅读《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作者是约翰·瑞迪,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国际公认的神经精神医学领域专家,大脑与运动关系领域世界一流专家。

◆适当的练习

我们对练习的感情颇为复杂,既爱又恨,因为它经常和“机械、重复、无意义、题海战术”等词语勾肩搭背,我们在讨论时感到难以启齿。但我要说的是,

没有充分的练习,你就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我们先简要地了解一下人是如何思考的,即思考发生的机制。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外部信息首先进入到工作记忆里,这里是意识和思考的区域,信息在这里得到识别和加工处理,然后存放到长期记忆里,形成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以后,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由于需要,长期记忆中的某些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被激活,调遣出来,进入到工作记忆里,与外部信息互动,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放入到长期记忆里。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思考都停留在工作记忆里。但工作记忆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它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你同时放入太多东西或者比较它们的太多方面,你会失去正在思考的线索。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瓶颈,你不可能扩大它的容量。但大脑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可以通过压缩信息来维持工作记忆中更多的信息。比如通过合并,将几个独立的事物看做一个单元——将信息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结构的单元。

因此,摆脱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增加客观性知识。第二个方法就是你可以让工作记忆中操作信息的过程更有效率,让这种合并更快速。

回想开车的过程,一开始需要你全神贯注,它占有了工作记忆中的所有空间,随着练习的增多,操作越来越熟练,你几乎不用思考就知道如何控制车距和调转方向,过去占用工作记忆所有空间的事情现在几乎不占地儿。当思考过程变得不假思索,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占用少量甚至不占用工作记忆空间。压缩思考过程,或者说将它自动化,需要什么条件?答案只有一个:练习。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要想开发大脑,只有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过程。

该怎么练习呢?当然不是死记硬背、无效重复。

科学的练习,一是分散练习,每次控制好练习的量;二是在晋阶中练习,让练习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跳一跳,够得到。

本文选自公号:寻找管教的边界

关于“我们”

以研究推动教育变革

通过培养更多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领袖,

影响更多教师和学生

转载文章或联系教师培训等事务,请于后台留言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