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西医知识从头到脚讲健康,对各种疾病的病因、诊断于治疗。
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中西医对乳腺疾病的论述非常好,可是真正治疗起来非常的慢又难治愈,这都是不可争论的事实,必须耐心看完才能明白!
第二章第十一节乳房疾病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在乳房疾病中发病率占首位。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尤其是25-45岁的中青年女性。近些年来又有发病率逐年上升,低龄化的趋势。有时候听很多人开玩笑,说这个病常见得已经不算是病了。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乳房的经络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记载。汉《中藏经》即载有乳癖病名。此后,历代文献均有所记载,如晋《肘后备急方》、《刘涓于鬼遗方》载有“乳痈”、“乳发”,隋《诸病源候论》载有“乳石痈”、“乳疽”、“乳漏”,宋《妇人大全良方》载有“乳岩”,明《外科理例》载有“乳衄”等,且对各种乳房疾病的病因、证候、治法多有论述。可见前人对乳房疾病十分重视。
1、当今医学对乳房解剖概述
乳房位于胸前的第3肋骨和第6肋骨水平之间,胸大肌的浅面,由15—20个乳腺腺叶及富于脂肪组织的结缔组织所构成,成半球状,而每一腺叶分成许多腺小叶,腺小叶又由许多腺泡组成。乳腺小叶间隔以结缔组织,称乳房悬韧带,韧带外连于皮肤,内连于深筋膜。
乳腺每一腺叶有单独的腺管(乳管),呈放射状聚向乳头,并分别开口于乳头。乳头周围有色素沉着的圆形区,称为乳晕。
乳房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乳房淋巴液的输出途径主要有:①大部分乳房淋巴液沿胸大肌侧缘淋巴管(主要是乳房外侧)流至腋下淋巴结(此处约有20—30个淋巴结),再到锁骨下淋巴结;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不经过腋下淋巴结而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有许多淋巴管与锁骨上淋巴结相通;②乳房内侧淋巴液沿肋间隙淋巴管流至胸骨旁淋巴结(约有2—3个淋巴结,循着胸廓内动、静脉排列),继而流向锁骨上淋巴结;③左右两侧乳房皮下淋巴网互相沟通,还可导向对侧腋窝,甚至两侧腹股沟的淋巴结。④乳房深部淋巴网还沿腹直肌鞘和镰状韧带通向横隔和肝脏。
2、中医对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论述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乳房与经络关系的记载,如:“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二脉起于胸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后世医家认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故乳房疾病与肝、胃二经及肾经、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
乳汁来源于脾胃水谷精微,因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同居中央,属土味甘,故乳汁之味甘。脾胃气壮,则乳汁多而浓;血衰则少而淡。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妇女哺乳期则经止。乳汁的分泌、控制和肝木之气有关,肝主疏泄,若肝气不舒,疏泄不利,即可发生乳房疾病。
中医则认为,乳房疾病是由于长期心情郁闷或烦躁伤了肝脏,肝气过盛,或者思虑伤脾所致,古代称之为“乳癖”。
乳腺增生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的“乳癖”。因此分别针对这些病因来分型治疗,通常分为三型:肝郁型、气滞血淤型及痰瘀凝结型。
①.肝郁型
症见乳房内肿块扁平伴有结节,周围圆滑(如凹凸不平疑为癌症,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对症治疗),按之触痛,经前坠胀不适,疼痛,心烦,易怒或失眠者。舌质红、苔薄,脉细涩。
②.气滞血瘀型
症见乳内有硬结,痛如针刺,经色黑紫量少,舌有瘀占,宜活血化瘀。
③.痰瘀凝结型
症见患者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坚实,轻度触痛,或不痛,肿块在月经周期无变化,月经衍期,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涩。
我在临床经验医学认为,女性正常情况下,每一位进入青春期的女性乳房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所以,每一位女性在每一次月经前,都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的主要症状是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月经失调及情志不畅等。
①.乳房周期性疼痛:起初是游走性的胀痛,比较轻微,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触痛较为明显,每月例假前疼痛会逐渐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的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的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
②.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③.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④.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情志改变:患者常感觉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3、乳房的检查方法
及时而正确地进行乳房检查,对早期发现乳癌有着重要意义。乳房的检查方法,主要是望诊和触诊,尤以触诊最为重要:
①.望诊
嘱患者端坐,解开上衣,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以作详细比较。注意乳房体积的变化,有无增大或缩小;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颜色改变,有无结节、凹陷或橘皮样改变,有无湿疹样病变等。
②.触诊
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将手指并拢平放乳房上轻轻按触,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所抓捏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乳房肿块。以乳头为中心,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依次检查上内一上外一下内一下外。继之,检查乳晕区,注意有无血性液体自乳头溢出,最后按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工区域淋巴结。
01.触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发现乳房内有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硬度、表面情况及活动度;
②肿块是否与皮肤有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块附近的皮肤,以确定与皮肤有无粘连;
③肿块与筋膜、胸肌是否已有粘连固定,先在不同方向检查肿块的活动度,然后让病人双手叉腰,使胸大肌收缩紧张,再检查其肿块的活动度,前后进行比较,以确定肿块与筋膜、胸肌有无粘连。
4、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检查法
按腋窝淋巴结的分布,有次序进行检查,检查者自前面用左手伸人病人右腋窝或用右手伸人左腋窝,然后让病人将上臂靠近胸壁,前臂松弛放在检查者的手臂上,让腋窝完全松弛,以便清楚地按摸腋窝中央群、胸肌群的肿大淋巴结。最后站在病人的背后检查腋后淋巴结(肩胛下群)和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增生有个很特殊的表现,就是在患侧的肩贞和俞穴这个范围内有纵行的条索状筋结,一般大约有大拇指粗。只要将这条筋结用手沿着筋结的进行按揉,筋结很容易松解开。临床上这种病例很多,许多患者是在治疗其他疾患时顺便治疗此病。自己在家保健的话可请家人用力按揉开,当筋结松开以后,乳腺增生的症状就会明显缓解或消失。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及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为多发肿块,好发于乳房的外上方,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相连。一些乳腺增生会逐渐演化成肿瘤,所以出现乳房肿块后,要确定是否是乳腺增生,最好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多数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常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疼痛在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行经后减轻或消失,具有周期性。
乳腺增生需要和乳腺癌区分开,具体的鉴别方法大家应该了解。后者的乳房会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不断生长的小肿块。因为多数没有什么自觉症状,所以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发现的。少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触痛刺痛或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后会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严重的甚至出现“橘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还有一种乳痛病,是经常有人发现自己双侧乳房疼痛,却到处也查不出原因来。最近这些年研究逐渐发现,实际上,它并不是乳房的问题,而是西医所讲的胸大肌的问题,也就是中医讲的筋的问题。因为乳房在胸部,所以感觉好像是乳房疼痛,过去因为搞不清楚原因,所以治疗起来也没有太强的针对性,这是典型的筋出了问题。比如长期伏案工作,还有睡比较高的枕头等,多数人会出现一些颈肩部问题,但个别人就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疾病大家往往习惯用药物治疗,通过疏肝解郁、活血理气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经筋的问题。
据“黄帝内经”记载,认为经筋出了问题,比如:足厥阴经筋和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经过乳房,所以乳房疾病与它们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足厥阴经筋,如果长期情绪不佳,肝气郁结不得疏泄,就容易导致乳房部位的经筋痉挛紧张不舒,气血经脉运行不畅,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疼痛及凝滞。临床上从筋来入手,按揉乳房,就会获得很好的治疗和保健效果。当然,这不包括乳腺癌等恶性疾患。
医生可以用一只手轻轻按摩乳房,顺时针50下,逆时针50下,重点部位是胸部的膻中穴和乳房下面的乳根穴等处,力气不要太大。如此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筋结散开,经脉畅通。我们还可以在后颈背部,尤其是在乳房相对的两侧肩胛骨中间,以及肝俞穴、胃俞穴、肾俞穴附近寻找筋结,并循着足厥阴经筋以及足阳明经筋寻找粗大或条索状的筋结,重点是太冲、解溪、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附近,将紧张拘挛的筋结轻轻地拨散开。必要的话可以到按摩科、针灸科采用手法按摩和针灸治疗。
下面看一则病例:2019年孙女士,44岁,,双侧乳腺增生,多发性肿块,并因此做过三次手术,一直胸部隐隐作痛,肿块不断生长,导致双上臂内侧疼痛,深呼吸前胸部亦稍痛,并时有胸闷、气短的症状。中医人多有常识,对于每个穴位治疗乳腺增生十分重要,然而意欲做到立竿见影,手法才是关键。比如:按揉肩贞穴,不拘泥于在肩贞和臑俞穴这个范围,有的患者在按揉堵点时非常疼痛,因人而异,没有定数。孙女士经过第一个次经筋治疗即感受到乳腺增生明显减轻,。第三次来调理时乳头流出脓血样液体,大概有十五毫升左右,当治疗流出液体后,肿块基本消失,而且乳房变软。在孙女士治疗乳房增生和肿块的基本手法,第一步推腹调理脏腑阴阳平衡,第二步循手太阳小肠经筋按揉并找经筋结节点,第三步背部膀胱经的疏通,重点膀胱经的风门,附分,至肝俞,魂门,最后点按屋翳,库房穴,胸乡穴,然后进行全身经筋按蹻术。孙女士共调理七次而愈。
正如:《内经、灵枢》原文所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段话就是说病在久也能治好,如果医生说治不好是你医生没有好的医术。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
“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
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其脉皆
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
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
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
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
为肾经之病)。
《内经*经脉论》云:“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真正意思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重要作用,畅通的经络可以调整虚与实。常言道:痛者不通,通者不痛,以痛为俞,以输为用。这才是治病的根本之大法。
其实我在临床上经常有人找我治疗乳腺疾病的,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写出,希望各位朋友谅解。
作者简介:王敬才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经、经筋、导引、按蹻术》传承人。本人自幼酷爱中医,埋首岐黄,熟读经典,在祖传医术基础上,又四处拜诊名医大家,勤求古训,集众家之所长,在调理各种常见、疑难疾病上,疗效彰显高于众法,对各类疑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头晕头疼,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疼,失眠多梦、肠胃病、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男女不孕不育、常期低热、面瘫、等各种病症,立竿见影,疗效神奇!常去北京等地医院参加会诊治疗,攻破了医学界对各种疾病不能治愈的奇迹,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并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赞赏,被各界人士誉为中医疗法第一人。
本人立志:
探研古今医学经典,
秉承千年非凡医术。
颠覆疑难杂病困扰,
誓为中医疗法正名。
本人长期坐诊郑州广誉远国馆。
并可为患者咨询、预约挂号等健康服务,热线电话,0371—60180077。
具体位置可百度搜索郑州广誉远国医馆。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4
04-03
03-08
04-02
04-02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