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做眼保健操吗 你还在做眼保健操吗你还在做眼保健操吗

你还在做眼保健操吗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在这熟悉的乐曲声中,闭上眼睛,回到童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学生中推行眼保健操的国家。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2017年)。

那么,问题来了,眼保健操到底能不能治疗、或者至少说预防近视?

浮沙楼阁:体育老师自创眼保健操

许多人认为眼保健操来自于中医“古法”,其实,眼保健操只有50余年的历史。

1961年,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的中小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视力普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0%,初中生为20%,高中生为30%。

北京市教育局着手寻找帮助学生保护视力的良方。当时正值中医经络学说风行一时,北京市教育局体卫处的严亦柔老师,和市防疫站的于凤翥和陈永馥两位老师,设想在中小学推广一种能使眼睛得到保健的按摩操。经过多方查询,她们打听到北京医学院体育教研组主任刘世铭在1958年接受过青光眼手术后视力衰退,自创了一套眼保健操,用来帮助恢复视力,在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963年,她们首先在北京第28中学进行试点。同年,北京市景山学校、北门仓小学等学校开始试做这套眼保健操。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眼保健操在北京市各中小学里迅速得以普及和推广,从市到区、从学校到班级,这项工作层层得到了落实,那时在北京市,眼保健操可谓妇孺皆知。

与此同时,在北京市的带动下,眼保健操很快被一些外地城市效仿,并在全中国的中小学里迅速推行起来。当时全国正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眼保健操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站立风口”。

《北京日报》1964年1月30日第3版,刊登了刘世铭的八节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推广之初就被宣传有神奇疗效。上海沙眼中心防治所副所长杨敬文1962年发表论文称,上海市某小学不到半年就有34名近视学生依靠眼保健操恢复正常,其中1名女生右眼0.2、左眼0.3,每天2次眼保健操做半年后,视力分别恢复到1.2和1.0。但后期进行的支撑实验依据都不符合现代科学实验标准,甚至存在明显理论错误。

在“破四旧”时期(1966-1968),眼保健操也受到冲击。有不少人质疑,刘世铭的外号叫“刘失明”,几个孩子都是高度近视,“刘失明”自创眼保健操就好比胖子卖减肥药。

1972年学校复课后,陈永馥、于凤翥、严亦柔三人将倾注了多年心血的眼保健操又搬了出来,她们请来了当时在京城最负盛名的两位中医按摩专家——北京中医医院骨按科的李玉田主任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按摩科的卢英华主任,为眼保健操寻找理论根据。两位专家基本上肯定了这套眼保健操的保健作用,并对按摩的手法进行了一些纠正和强调。眼保健操在推广后的第十年算是“补办”了理论基础。

为了更便于学习和推广,在两位专家的指点下,她们将原先的8节眼保健操简化为5节,这5节操从1972年起推行,后又改为4节,延续三十余年,成年人记忆中的眼保健操就是1972年版。

1972年版眼保健操挂图,至今在校园中仍能见到

在这三十多年中,尽管不时有质疑的声音传出,但是,眼保健操都坚定不移地推广着,并且深入人心。全中国的中、小学校按时在眼保健操的音乐声中集体练功,声势浩大,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问世。对原来的两个章节进行修改后,又对其中一个章节进行替换。新加入了按头部督脉穴一节,根据中医理论,督脉是人体最重要的一条经络,从两只眼睛的内眼角一直到脊椎的尾骨,统领一身阳气。疏通这条经气,就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看起来更有精神。新加入的揉耳垂、脚趾抓地等动作,也被认为可以起到刺激眼睛、保护眼睛的作用。

2008年10月13日,西四北四条小学,小学生在做新版眼保健操的最后一节“按压头部督脉穴”,该动作系新版中新增。

有的老师反映,对新版眼保健操的穴位把握不准,希望得到更细致的指导。

不过,2012年时,中国学生的近视率,小学生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对比眼保健操初创时分别为10%、20%、30%的近视率,令人唏嘘。

横向对比,同年,不做眼保健操的美国,近视率却只有25%。

无论纵比,还是横比,都可以宣布:眼保健操失败了。

马牛其风:眼保健操的近视防治功效

要弄明白眼保健操究竟有无功效,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先大致弄清楚近视这一眼科疾病的起因。

过去在我国,近视按传统说法分为假性和真性。所称的假性近视其实就是暂时性视疲劳,疲劳解除后视力可恢复。不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指出,近视不宜再分真假,以前被认为是典型的假性近视,通过扩瞳发现其“近视”度数主要是远视和散光造成的。事实上,假性近视这一概念在国外甚至已停用。

因此,本文讨论的近视指的都是传统所称的真性近视,这在看不清远处物体的患者中占绝大多数。一般认为,近视的结构原因在于:眼球前后径(即眼轴)变得过长,致使平行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入射眼球后,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而不能成像清晰。眼轴越长,入射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弥散光晕越大、成像越模糊,近视度数就越高。

近视眼成因的视光学原理

那眼轴好好的为什么会被拉长呢?

一个原因是由基因遗传决定。

2007年有项研究持续跟踪了514名3年级美国小学生,到8年级时,他们有20%罹患近视,所有因素中相关性最强的是遗传:双亲近视的儿童,近视发病率是双亲无近视的儿童5倍;单亲近视的儿童,近视发病率是双亲无近视的儿童2倍。

另一个原因是现代社会光照条件的变化。

近百年来,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在室内阅读、学习、工作,这是人类历史上新出现的现象。而千万年适应太阳光环境进化而来的人类视觉神经系统,只知道在白天室外光照强的情况下提高眼内多巴胺分泌水平,抑制眼球前后径发育;夜晚室内光线昏暗模糊的情况下降低眼内多巴胺分泌水平,放任眼球前后径发育。当如今的孩子们白天也必须在室内长时间阅读学习时,不够充分的光照会诱发神经系统降低多巴胺分泌,令眼球前后径放任自流地生长。室内外光照变化对近视的具体影响情况,可参见本公号文章

《得近视眼,可能只是因为太阳晒少了》

所以,从临床医学乃至视光学的角度而言,治疗近视有且只有一个办法:改变入射光线会聚成像距离。预防近视也有且只有一个办法:避免眼球前后径生长过快。

治疗角度而言,改变入射光线会聚成像距离,要么缩短眼球前后径长度,要么改变角膜-晶状体组织的屈光度。但眼保健操只是用物理手段按压眼球周边穴位,既不可能改变眼球前后径长度、也不可能改变角膜-晶状体组织的屈光度。因此理论上讲,眼保健操对治疗近视不会有任何明显的功效。

目前治疗近视较有效的办法,一是临床手术,二是角膜塑形镜,三是阿托品眼药水,无一例外都是改变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度的手段,直接改变眼球前后径当下还不太可行。

预防角度而言,眼保健操只是一套按压功法,首先肯定无助于遗传基因的改善,其次肯定也无助于光照条件的改进。因此理论上讲,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也不会有任何明显的功效。

目前预防近视较有效的办法,只有增加室外活动时间、尽量压缩室内阅读学习时间。有的学校尝试全玻璃阳光教室,尽量增加自然环境光照,也不失为一种变通办法。

泯然众操:眼保健操的保健功效

也许有人会说,眼保健操重在“保健”,本身就不是用来防治眼疾的。那么,就来看看该操护眼保健功效如何。

眼保健操的理论根基是中医气功、推拿和针灸穴位理论,通过按压刺激和眼睛相关的穴位来缓解视疲劳,达到“预防近视、改善视力”等神奇功效。

不过问题在于,视疲劳主要是颅内神经及睫状肌的事情,和肢体疲劳位置不同,外部按摩显然无法直透眼球。

手指能扣到睫状肌的位置么?

即使从缓解眼周肌肉疲劳这个角度讲,尽管有学者试图通过血流图仪、红外热象仪检测来证明眼保健操对穴位的按压刺激能让眼睛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血循环,进而让眼睛舒服;但即便是随意的按揉眼睛,也同样能达到促进局部血循环的效果,按摩这些穴位似乎并不能比其他方法带来更多的特殊功效。

事实上,眼周护理古就有之,并非新鲜事物。据记载,宋代文豪苏轼曾经常打一盆热水,用双手洒在紧闭眼睛周围,其因写作过劳所患的目痛,使用这种方法“沃之而愈”。体验貌似不比现代的眼保健操差。

不可否认的是,眼保健操在医疗上虽然不靠谱,但在改善做操者体验上却很有效。许多人在认真地做完一遍眼保健操后,发现眼睛有明显的轻松感,明亮和舒适感。这要归功于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闭眼。

但闭上眼还不如睁大眼睛望远。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2009年《浅析学生眼保健操的沿革》一文中的实验数据似乎支持上述说法。该文中的一个实验,分别测量做眼保健操和望远后的眼压变化,试图证明眼保健操有缓解眼压作用。但列出的“眼操后平均眼压减低1.67mmHg;望远5分钟后平均眼压减低2.57mmHg”这一数据表明,就降低眼压来说,直接向远处眺望5分钟,比做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好。

他山之石:海外看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并非华夏专利,海外更加大名鼎鼎的美国贝茨疗法,也是同类功法。

1920年,美国眼科医生威廉•贝茨(WilliamH.Bates)提出理论称,所有视力问题都是眼睛疲劳和神经紧张造成,只要放松眼部就能恢复视力。贝茨自创了一套护眼操练习,包括用手掌遮住眼睛后再睁眼、轮换看不同物体等技巧,声称能纠正近视、远视、散光、老花乃至白内障和青光眼。

在贝茨的近视疗法中,还有一种更加极端的方法——让眼睛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之下。贝茨坚信阳光暴露可以使眼睛受益。这位可怜的患者在忍受着痛苦,他的眼球在向下躲避由凸透镜聚焦而来的太阳光。

九年之后,贝茨疗法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认定为虚假广告。全美反卫生欺诈委员会成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临床教授罗素•S•沃勒尔等众多眼科专家也认为贝茨理论与科学事实不符,对于眼部疾病,做练习只会延误药物和手术治疗时机,甚至会对视力造成永久性损害。

贝茨疗法至今仍有许多变种,除贝茨本人提出的眼部放松方法和中国的眼保健操外,还有人提出让眼睛盯住一个点、眼球转动、看着闪光或彩色光,甚至让人跳蹦床或用某种姿势睡觉等。但在欧美各国,医界普遍认定此类疗法并无科学依据、也无可靠疗效。2004年,美国眼科学会发表了对各式“眼保健操”的研究声明,称包括眼保健操、肌肉放松、眼部按摩等各式行为疗法,无论单独进行还是结合开展,都没有证据显示这些疗法可明显改善视力。2005年新西兰眼科专家在分析43篇相关论文后总结道,鉴于并无医学界主流研究能支撑眼保健操的功效,这种提高视力的做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因此不宜采用。2009年,英国视光师学院评估了10种声称能改善视力的方法后得出结论,除治疗眼球聚焦问题和视力相关神经损伤等少数情况外,大多数通过行为纠正来改善视光学的方法都缺乏对照研究的科学依据。

没有疗效也就罢了,做眼保健操有时还有风险。一是细菌病毒传染。做操的中小学生们如果用不干净的手接触、揉按眼睛,会增加眼睛感染、甚至是呼吸道感染的风险。2010年9月17日,合肥市部分学校“红眼病”疫情流行,合肥市政府急令全市中小学停做“眼睛保健操”,避免“红眼病”经手传播。二是手法不当。用不恰当的手法按揉眼睛,不仅无效,还有可能会对眼睛造成其他永久性损害。1991年的一篇报道称,2名初中生因做眼保健操过于用力,轮刮眼眶做成了轮刮眼球,导致角膜损伤。

“熊孩子们”做眼保健操的手法难以如预期般到位,

好怕他们把眼睛戳坏了

总之,预防近视方面,眼保健操目前来看没有阳性证据,但是已经有一些高质量的阴性结果发表了。

但是,眼保健操历经几十年的代代相沿,已经成了中国校园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变成一种集体仪式和生活习惯,一种东西一旦成为传统,就具有了天然的合理性,质疑它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何况是从小就被灌输的东西,更难以理性地看待。

眼保健操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对许多人来说,它的文化意义大于保健意义。

本文不致力于呼吁废止眼保健操,在洗干净手、动作到位的前提下,做做眼保健操,只需达到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即可,但是,不可对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的效果寄予厚望,更不能因为独尊眼保健操,而使真正能保护眼睛的措施得不到宣传和有效落实。比如,用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到室外眺望一下远方,预防近视的效果会更好。

杭州下沙某小学的新版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不再是传统的按压穴位,而是盯着手指来回转动眼珠,孩子不需要用小脏手揉眼睛了,这是该版本的可取之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再向大家推荐——象妈妈母婴生活,一个尊重科学,提供实战的母婴护理及育婴知识的微信公众号。还有专业的、像妈妈一样的月嫂可以预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