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aRubinstein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提出了皮肤分型的经典方法,她提出了干性、油性、混合性和敏感性皮肤这四种基本皮肤类型。
随着对更复杂的皮肤分型系统需求的增加,美国的Baumann博士于2006年提出了Baumann皮肤分型系统。Baumann皮肤分型系统侧重于皮肤的四方面因素:油性与干性,耐受性与敏感性,色素性与无色素性,紧致与皱纹。由这四种因素组合成16种皮肤类型。皮肤类型会根据气候、压力或一般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油性皮肤非常常见,通常伴有毛孔粗大、痤疮和脂溢性皮炎。此外,油性皮肤对心理状态有负面影响。而敏感性皮肤被描述为对外界因素的主观高反应状态,即使没有明确的客观体征,患者也会报告瘙痒、灼热、刺痛或紧绷等症状。油性敏感性(Oilysensitive,OS)皮肤会同时出现这两种皮肤类型的复杂表现,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并对治疗产生抵抗。
一、油性敏感性皮肤的表现
OS皮肤可分为四种亚型:痤疮、酒渣鼻、刺痛、过敏或刺激型(表1)。
痤疮亚型OS皮肤通常表现为复发性痤疮皮损,如丘疹、脓疱、粉刺和囊肿。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皮脂分泌过多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这种皮肤类型的患者通常会说他们是混合性皮肤,因为他们的面部皮肤T区出油,而U区干燥。因此,常用的通过减少皮脂而治疗痤疮的药物可能会加剧皮肤的干燥和不适。
酒渣鼻亚型OS皮肤的特点是面部反复出现潮红和发热感,常伴有炎症性丘疹和毛细血管扩张。当暴露于极端温度(过冷过热)、辛辣食物和情绪压力等触发因素时,患者通常会出现红斑。
刺痛亚型OS皮肤的患者在使用化妆品一小时内出现面部皮肤灼热或瘙痒。通常情况下,看不到皮损,提示存在神经过敏的发病机制。这一亚型的敏感性皮肤在化妆品方面的不良反应比一般人群发生率高。
过敏或刺激性亚型OS皮肤在暴露于不同的过敏原或刺激物时容易出现发红、瘙痒和脱皮。它以前被描述为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这种皮肤亚型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接触性荨麻疹,对香精和防腐剂经常出现过敏反应。这种亚型被认为是由于免疫反应增强和皮肤屏障受损所致。
尽管有上述临床差异,这四种亚型有一个共同点:炎症。
表1油性敏感性皮肤的表现及发病机制
二、油性敏感性皮肤的病理生理
据报道,皮脂由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57%)、蜡酯(26%)、角鲨烯(12%)及胆固醇(2%)组成。这些脂类可以起到维持皮肤屏障完整性的作用。它们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皮脂膜异常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脂腺屏障扰动的改变,尤其是脂质组成的改变,可能是敏感性皮肤形成过程中未被深入了解的因素。
一般认为,皮脂分泌的增加为毛囊提供了无氧和油脂丰富的环境,痤疮丙酸杆菌很容易繁殖。皮脂分泌增加和经表皮水分丢失减少可导致皮肤微生物群的改变,其进一步的影响有待揭示。无论皮脂溢出与痤疮的发展是否有直接关系,但皮脂溢出本身对患者来说就是不舒服的。皮脂分泌增加与毛孔粗大和皮肤油腻有关。
尽管尚不清楚为什么敏感性皮肤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但目前认为与神经感觉功能障碍有关。研究表明,在皮肤敏感的病人中,热痛觉检测阈值的改变很常见。除了皮肤屏障破坏、血管反应或环境因素等其他解释外,血管扩张和温度快速变化时的异常感觉高度提示表皮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TRP)通道的作用。TRP通道的激活促进神经肽的释放,从而导致随后的神经源性炎症。
三、油性敏感性皮肤的治疗选择
根据油性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治疗应同时针对皮脂溢出(皮脂分泌过多)和皮肤敏感。
化学剥脱
使用α-羟基酸(如乙醇酸)或β-羟基酸(如水杨酸)进行浅层化学剥脱的目标是减少皮脂。它们有助于温和的剥脱,从而剥除毛囊壁内粘附的角质形成细胞,而这些角质形成细胞是痤疮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应该谨慎地少量使用,不要常规使用,因为患者可能会对化学剥脱剂产生过敏或刺激反应。
肉毒杆菌毒素
皮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被认为是治疗皮脂过多和毛孔粗大的一种新策略。
Rose等报道,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1个月后皮脂产量降低了80%,这与口服异维A酸引起的皮脂减少(60%-90%)相当。乙酰胆碱(Ach)通常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来诱导脂质合成。有人认为肉毒毒素可通过阻断胆碱能信号通路来有效地减少皮脂分泌。
最近,皮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已成为治疗玫瑰痤疮顽固性红斑和潮红的新方法。由于肉毒杆菌毒素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起神经调节剂的作用,其化学去神经作用会干扰Ach信号并缓解面部潮红。它还调节一些神经肽,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血管活性肠肽。因为这些神经肽与皮肤过敏和红斑相关,阻止其释放是肉毒杆菌毒素对玫瑰痤疮型敏感性皮肤的合理作用机制。Choi等人报告说,肉毒毒素还能阻断肥大细胞,从而防止玫瑰痤疮样炎症。
因此,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具有减少皮脂分泌和降低过敏反应的双重作用。
异维A酸
口服异维A酸已被证明可以缩小皮脂腺的大小并减少其分泌,并诱导皮脂腺细胞凋亡。最近,它的抗炎特性也被揭示出来,表现为白细胞介素生成减少,中性粒细胞迁移减少,抑制Toll样受体2的活性。
为了控制过多的皮脂,同时防止干燥和随后的皮肤敏感,建议使用小剂量异维A酸。Geissler等人报告说,即使是极低剂量(低至2.5mg,每周三次)的异维A酸也能有效地控制皮脂溢出。在口服异维A酸时,要配合使用保湿润肤剂,以保持皮肤水分,尽量减少刺激和保护皮肤屏障。
对于油性敏感性皮肤的女性患者,螺内酯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选择,因为它起到雄激素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最终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增殖。此外,口服避孕药对油性皮肤的女性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可导致雄性激素减少。
饮食的改变在OS皮肤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某些食物可能成为病情恶化的明确诱因。由于敏感性皮肤与神经源性感觉失调有关,TRP阳离子通道的激活可导致症状加重。许多患者受到香料和辣椒等热调味品的影响。其他触发性食物和饮料包括西红柿、柑橘类水果、葡萄酒和烈性酒。热咖啡或茶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可能触发或加重OS皮肤的食物或饮料是必要的。
皮肤科医生不应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潜在疾病的可能。临床中,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性瘙痒、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内的全身性疾病可诱发或加重皮脂溢出和皮肤过敏。治疗前,必须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四、小结
油性敏感性皮肤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皮肤表型之一。根据油性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治疗应同时针对皮脂溢出和皮肤敏感。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可能触发或加重油性敏感性皮肤的食物或饮料。
参考文献
1.AhnSK,JunM,BakH,etal.BaumannskintypeintheKoreanfemalepopulation.AnnDermatol.2017;29(5):586-596.
2.BaumannL.Understandingandtreatingvariousskintypes:theBaumannSkinTypeIndicator.DermatolClin.2008;26(3):359-373.
3.BaumannL.Theskintypesolution:arevolutionaryguidetoyourbestskinever.NewYork,NY:BantamBooks;2006:4-26.
4.Janiczek-DolphinN,CookJ,ThiboutotD,HarnessJ,ClucasA.Cansebumreductionpredictacneoutcome?BrJDermatol.2010;163(4):683-688.
5.BaumannL,etal.Cosmeceuticalsandskincareindermatology.In:KangS,AmagaiM,BrucknerAL,eds.Fitzpatrick'sdermatol-ogyingeneralmedicine,9thedn.NewYork,NY:TheMcGraw-HillCompanies;2019:3808-3811.
6.FisherAA."Statuscosmeticus":acosmeticintolerancesyndrome.Cutis.1990;46(2):109-110.
7.SchmuthM,JiangYJ,DubracS,EliasPM,FeingoldKR.Thematicreviewseries:skinlipids.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andliverXreceptorsinepidermalbiology.JLipidRes.2008;49(3):499-509.
8.BuheV,VieK,GuereC,etal.PathophysiologicalStudyofSensitiveSkin.ActaDermVenereol.2016;96(3):314-318.
9.HongJY,ParkSJ,SeoSJ,etal.Oilysensitiveskin:Areviewofmanagementoptions[J].JournalofCosmeticDermatology,2020,19:1-5.
10.ShuoL,TingY,KeLunW,RuiZ,RuiZ,HangW.Efficacyandpossiblemechanismsofbotulinumtoxintreatmentofoilyskin.JCosmetDermatol.2019;18(2):451-457.
11.RoseAE,GoldbergDJ.Safetyandefficacyofintradermalinjectionofbotulinumtoxinforthetreatmentofoilyskin.DermatolSurg.2013;39(3):443-448.
12.ParkKY,HyunMY,JeongSY,KimBJ,KimMN,HongCK.Botulinumtoxinforthetreatmentofrefractoryerythemaandflushingofrosa-cea.Dermatology.2015;230(4):299-301.
13.AokiKR.Reviewofaproposedmechanismfortheantino-ciceptiveactionofbotulinumtoxintypeA.Neurotoxicology.2005;26(5):785-793.
14.ChoiJE,WerbelT,WangZ,WuCC,YakshTL,DiNardoA.Botulinumtoxinblocksmastcellsandpreventsrosacealikeinflammation.JDermatolSci.2019;93(1):58-64.
15.ZouboulisCC.Isotretinoinrevisited:pluripotenteffectsonhumansebaceousglandcells.JInvestDermatol.2006;126(10):2154-2156.
16.NelsonAM,ZhaoW,GillilandKL,ZaengleinAL,LiuW,ThiboutotDM.Isotretinointemporallyregulatesdistinctsetsofgenesinpa-tientskin.JInvestDermatol.2009;129(4):1038-1042.
17.GeisslerSE,MichelsenS,PlewigG.Verylowdoseisotretinoiniseffectiveincontrollingseborrhea.JDtschDermatolGes.2003;1(12):952-958.
18.WeissE,KattaR.Dietandrosacea:theroleofdietarychangeinthemanagementofrosacea.DermatolPractConcept.2017;7(4):31-37.
本文首发于优麦医生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