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是一家外资公司的HR,标准的"三高"女性:颜值高、学历高、收入高。当她神情忧郁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我预设她在两性情感关系上遇到了难题。不料薇一坐下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独身主义,对婚姻从不奢望。"她幽幽地叙述:"我正面临30岁这道女人的坎儿,也算是个剩女了。可我一点儿也不着急结婚。现阶段是单身,但我过得很充实。平时工作比较忙,下班后去做美容、学瑜伽、学茶道,感觉自由自在,蛮惬意的。节假日和一帮好友去旅行,有时心血来潮,说走就走。我很享受当下的生活,不想像那些结了婚的女伴那样,一下班就急忙赶回家做饭、接小孩,围着柴米油盐和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转。一想到这样的婚姻生活就觉得可怕。可我爸妈老催我找男朋友,催我结婚。成天对着我唠唠叨叨,唉声叹气。我妈还经常找那些三姑六婆给我介绍对象。最近又逼着我去相亲,我打死不肯,我妈就哭哭啼啼,警告我再不结婚就跟我断绝关系!这真是让我烦透了……"
薇的一翻话道出了不少"恐婚"女性的心声。
她们抱定独身主义,对当下的单身生活满意,不愿成家,不想为婚姻家庭所羁绊。
然而父母却极力反对,时常施压,为此苦恼不已。薇的际遇可谓当今社会女性独身主者、"恐婚族"的缩影。从社会经济文化角度来看,独身女性群体的出现可说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大幅提升,女性可以不依附于男人而独立生活,结婚不再是一条非走不可的人生道路。许多现代女性在经济上独立,在精神上很少依赖,不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对传统女性的社会角色如"相夫教子","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不再认为理所当然。许多女性更看重事业,或者更享受自由自在、无牵无挂的生活。
此外,社会更加开明,对不婚女性包容和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也使独身女性群体的数量愈趋庞大。
虽然从社会经济、文化的视角来看,女性不婚现象有其进步意义。但当我们把镜头拉近,从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质来分析,却可以发现
"恐婚"女性隐藏着具有共性的心理、人格特质
。这些心理所透露出的拒婚原由,多少让人感到叹息。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纱,一窥其中的秘密。
一、情感受挫,心理创伤
珍曾有过三段正式的感情。每一次她都全身心地投入,但最后都遭到无情的抛弃。在大学时,她与同系师兄堕入爱河,后师兄移情别恋,转而追求珍最好的朋友。这使她同时遭受恋人和挚友的背叛,久久陷入悲伤无法自拔。工作后,阿珍谈过两个男友。其中一个谈了两年,后男友以父母反对为由向她提出了分手。另一个与其同居三年,因一次投资失利,珍辛苦积蓄多年的存款几乎化为泡影,此时她又得了一场重病,男友不但未给予应有的关怀和照顾,反而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狠心抛弃了她。这些曲折而伤痕累累的情感经历,使得珍逐渐封闭了内心。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她把自己包裹在一层坚硬的壳里,还围上了丛丛蒺藜。她相信"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天下乌鸦一般黑"、"信天信地不如信自己",从此斩断情丝,下定决心不再对任何异性投入情感,抱定独身主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像珍这样曾经在恋爱中屡受挫折与伤害的女性,极易不再相信爱情,逐步对异性产生怀疑、反感,甚至敌视、怨恨,形成了牢固的"男人不可靠"的信念,进而踏上了"不婚"的道路。
另有一些女性,虽没有曲折的两性情感经历,但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对步入婚姻、组建家庭怀有深深的恐惧。
比如,从小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争吵不断的家庭中的女性,会对组建幸福和谐的家庭缺乏信心,对婚姻感到恐惧,不敢逾雷池半步。还有一些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父母离异或被父母忽视、拒绝、虐待。这些女性往往自我评价低,惧怕密切的人际关系,在与人深入交往时心理隔阂、敏感、脆弱、易激惹、害怕受伤害,难以与他人建立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当面对婚姻时,即渴望又害怕,为了避免受伤,她们倾向于选择过独身生活。小芳曾经历被忽视和情感虐待的童年。父母常年在外省工作,把她留在农村老家与脾气暴躁的奶奶共同生活,长时间无法见到父母一面。奶奶重男轻女,对珍疏于照顾,还时常指责她:"怎么养了你这个赔钱货!"。由于亲密关系疏离,小芳从小缺乏安全感,内心很自卑,不知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成年后,小芳在两性关系中常疑心重重,总担心遭男友遗弃。当怀疑男友"有可能"抛弃她时,她常常先发制人,自己先寻事挑衅,率先打破关系。维持恋爱尚且如此,小芳对婚姻更是望而却步。
二、追求完美,宁缺毋滥
追求完美、宁缺毋滥,是许多"恐婚"女性共有的心理。
玲是公务员,漂亮、能干,典型的"三高"女性。平时有许多爱慕者追求,但她全看不上,执意等待着心中那个虚幻的"高富帅"白马王子出现。眼看30岁将近,家人和同事都替她着急,劝她降低标准。她却扬言:"我等了这么久都过来了,怎么能就此放弃?如果一辈子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我就一辈子不结婚。要我委曲求全,还不如自己一个人过。"玲这样的女性,大多拥有充沛的能量,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她们在爱情方面不容掺杂丁点儿沙子,执着地等待出类拔萃、理想完美的伴侣。在她们眼中,男方要有经济基础、有社会地位,要有才华、涵养,要对感情忠诚,温柔体贴,还要身型挺拔,长相俊朗。这样严苛的标准使得很多男性望而却步。而这类女性却信奉"或许转瞬间就能碰见'真命天子'",丝毫不妥协,反而表现出不强求、不忧心,顺其自然,遇上了欣喜,遇不上也没关系,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的心态。
完美主义的女性,对生活品质、生活质量也有很高的追求。
她们不想在婚后沦为房奴、车奴,希望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家庭生活中有充分的时间享受悠闲和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而当求之不得时,这些女性则选择宁缺毋滥,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
还有些女性事业心强,对工作非常投入,一路埋头于对学业和事业的探索与追求。
而一旦结婚,有了家庭,则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在家庭生活、养儿育女上,这会使得她们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无法在事业上拼搏。
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婚姻和事业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她们要不踌躇不定,要不毅然选择放弃婚姻和家庭。
三、孩童心理,不想长大
不少"恐婚"女性给人的感觉非常孩子气,率性而为,贪玩,不愿承担责任。
在"恐婚"女性心中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童年的无忧无虑与成年人的责任之间的冲突。
就像彼得潘希望永远住在梦幻岛之中,永远像孩子一样生活,拒绝从儿童转变为成人。"恐婚族"对于将要面对的家庭责任、生育、抚养孩子、孝养公婆等必须面对的问题,常常选择临阵脱逃。
28岁的茜从小娇生惯养,父母至今仍唤她为"小公主"。她的一切生活事务均由父母替其操办、安排。近来,被男友和两家老人一直催促着结婚,可她坚决不同意。茜说:"我才不想这么早就变成黄脸婆。我还没过够大小姐一样的单身生活。懒了,可以赖在老妈身边让她给我做好吃的,累了,可以跟男朋友撒娇让他背我过马路。真不敢想象要是结了婚会是什么样子,成天围着家务、孩子团团转,老公还会把这些看作是妻子的本分,认为理所当然。唉,真不想结婚。"
美也是一位长不大的"恐婚族"。当初跟男友分手是因为她不想生孩子。美的姐姐曾因生孩子大出血,差点儿没命。美被吓坏了,她不想生孩子了。而男友不接受,于是分道扬镳。美也知道这种要求大多数男人都难以接受,她索性就不再恋爱了。时间一长,她竟然习惯了一个人过的日子。下班后偶尔跟同事朋友聚会,或者干脆一个人外出旅行,日子过得十分洒脱。渐渐地,她觉得单身生活更适合自己。再有人介绍她相亲时,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她说:"我能够养活自己,现在生活特别自由,到哪儿,做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多爽的日子啊!我可不想进入油盐酱醋的婚姻,不想面对男方家族复杂的亲戚关系,还有让人厌烦的婆媳之争,想想都觉得可怕!"
茜与美都是典型的不想长大的"恐婚"女性。不结婚可以享受依附于父母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啥事不用操心,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比之下,婚后要面对沉重的房贷、车贷,要支付繁多的家庭生活费用,要处理烦人的家族和婆媳关系,要担忧生儿育女的责任。婚后生活可能不再浪漫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平淡无奇与墨守成规。婚后还可能面临老公出轨,"小三"、"二奶"插足,或者夫妻不和、争吵不断。还会被没完没了的家务琐事缠绕,失去自我,丧失自由。想想这众多的烦恼、担忧,不得不让"恐婚"女性们对婚姻生活犯怵。
不愿长大的"恐婚"女性中有不少人持"及时行乐"的价值观,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得轻松自在。
年青时要大胆挥霍青春,吃喝玩乐、周游各地,追求自由的生活。在个性上,这类型的"恐婚"女性很多属于焦虑型人格,缺乏安全感,难以承受不确定性,胆小怕事,行动力不足,害怕承担责任。她们视结婚生子为人生负担,宁愿孤家寡人、清清静静地度过一生,也不愿与任何异性组建家庭,从此陷入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与事务,以及各种无法脱身的家庭责任之中。
钱钟书先生曾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围城内有限制和约束,承载着义务和责任,同时还承载了爱、安全和温暖。围城外风景如画,逍遥自在,却也失去了养儿育女的天伦之乐,延续生命的意义感,承担责任而获得的心灵成长。"恐婚"族的不婚选择,或因曾经的心灵创伤而畏惧亲密关系,或因完美主义、事业至上而在婚姻殿堂外裹足不前,或因害怕承担成人的责任而永远做长不大的孩童。
无论如何,只要明了围城内外的利弊,认清内心的真实需求,勇于承担相应的后果,则可遵循自己的选择。
他人看"恐婚"族不应戴有色眼镜,更不应指责批评,或企图干预其改变。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做的就是保持价值中立,予以理解、接纳和包容,在安全、自由、受保护的氛围中,帮助其认识自我,倾
听内心潜在的真实声音,引导其自我成长。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选择僵局”,小到洗发水选去屑的还是柔顺的,大到毕业生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白领选择生孩子还是升职……不少人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好不容易做出选择,到头来却后悔,下次选择更纠结。更有甚者感觉脑袋里有不同的思想在打架,内心痛苦。
关于“选择恐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过这种现象,半数人身边有害怕选择的人。关于“选择恐惧”的原因,五成人认为是完美主义作怪,42%的人认为这类人易受影响,还有人认为其源于担心承担责任、心智不健全等。更有人笑称,“选择恐惧”就是因为穷,但实际上,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缺乏独立意识的人即使有钱,也容易害怕选择。深层心理原因大致有下面3点。
1.过于追求完美。
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
2.选错路形成心理创伤。
有人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会影响今后的选择。
3.独立意识差,害怕担责任。
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此外,可选东西太多是选择恐惧的客观因素。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两组顾客分别品尝6款和24款果酱,结果前者有30%买了果酱,后者仅有3%决定购买。
有句外国谚语说,有选择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成熟的标志。因此,面对选择,与其纠结,不如行使好自己的权利。选择并不难,人生许多事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心理舒服,就大胆去做。实在拿不准主意,可采取“自问自答”的心理自疗技术,如“为什么选择不升职,因为要陪家人”,有助于拆掉思维里的墙。
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适合的,不妨相信直觉,由心来选择。
青城之恋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是呼和浩特市首家集征婚交友、婚恋辅导、情感诊疗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汇聚了首府众多权威的心理治疗专家、婚姻家庭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全天提供恋爱结婚综合服务,专业解决婚恋情感和心理问题。
如果您想委托专业红娘代为征婚,如果您遇到了婚恋情感和心理压力等问题,请按以下方式,与我们系.
请拨打咨询电话
0471-6686529
与我们联系,客服
1269005881
641101130
地址:
呼伦南路与大学西路交汇处(家乐福商场)向南
100
米路东鼎泰好望角(新华保险大厦斜对面)
1815
微博:
青城之恋
微信:
qczL88
微博:
青城之恋
微信:
qczL88
青城之恋婚姻家庭服务中心
青城之恋,倾国倾城!请关注
青城之恋
咨询热线:
0471-6686529
网址:
www.nmgLove.cn
412692744
微博:
青城之恋
微信:
qczL88
请关注”
青城之恋
“公众号
①复制微信号”
青城之恋
“或ID”
qczL88
“,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以下公众号的名字,即可找到。
长按左侧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