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迪斯·莱特&鲍勃·莱特
译/钟辰丽
(本文摘选自《如何正确吵架》)
对于亲密关系,我们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想法,比如觉得吵架不好,或者觉得世界上总有一人是属于自己的真爱,这些都会阻碍我们获得真正美好的稳定的亲密关系。
很多人觉得结婚代表了这段感情有了保障,两个人可以一辈子相亲相爱,
但事实上,大多数伴侣都不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几乎有一半的婚姻会以离婚告终。
问题在哪里呢?“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暗含着一层意思,即
以一种不受任何检验、不经过大脑、始终维持原状的方式生活
。而我们认为,重要的并不是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过上“
感情越来越深的生活
如果“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不能再出现任何困难时刻。我们避免争吵,变得谨慎、不坦诚甚至互相欺骗。我们在表达时有所隐瞒,觉得这样就能保持“友好”。而一旦我们不再那么“友好”,和平的假象被打破,我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争吵。
你是否确信,你的伴侣和恋爱初期的他/她相比仿佛变了一个人?你是否觉得自己与伴侣渐行渐远,越来越像陌生人?你是否在内心感到怒不可遏,却试图保持冷静,希望你们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正常”?
如果是的话,
你很可能在隐藏自己的不安情绪,逃避冲突,或者已经有了一些消极的攻击行为,比如“有话不说”型争吵。
那么,你能做些什么呢?你可以学着抛开童话故事,去过“感情越来越深的生活”,即便这意味着你要经历愤怒,还要眼睁睁看着童话中的王子变成青蛙。
让我们陷入误区的,不只是白马王子那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很多错误观念都会使我们在争吵中偏离正轨,导致我们对自己的关系越来越不满意。就像“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童话那样,这些误区让我们对亲密关系产生了不现实甚至有害的期望,并使得我们无法掌握获得幸福的技巧。
误区1:我只要拥有一段关系,就会变得快乐
到目前为止,针对亲密关系的研究推翻了一种观念:亲密关系能够带来持久的快乐,是解决我们所有烦恼的灵丹妙药。虽然爱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幸福感,但是无法带来长期的成就感和亲密感。
恋爱或结婚并不会让我们变得幸福,拥有一个伴侣也无法带给我们幸福,只有我们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幸福水平。
期望对方提高我们的幸福程度是不现实的,只会徒增失望。
误区2:爱意味着喜欢并接受我真实的样子
“你应该爱我真实的样子。”好吧,这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是对的,但并不是全部。这种误区会使你沉迷于不求改变、循环往复的关系。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更应该爱的是我们未来可能的样子,以及我们一起努力获得的成果。显然,我们需要欣赏伴侣当下的样子,但如果想要增进彼此的感情,就应该支持对方发展理想的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研究表明,
在一段感情中,一方能帮助另一方做到最好并实现梦想,便能建立理想的关系。
同样,如果你们的关系能让你学到更多新事物、提升自身的水平,你们的关系也会更上一层楼。通过伴侣获得的自我提升越多——无论是通过新想法、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是新奇的经历、特性、观点、知识等——人们对关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就会越高。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对方改变,更是支持对方努力成为他/她想成为的人。
每次我们交流互动时,都可以给对方施加一种力量,让他更接近或者远离他的理想自我。我们可以帮助彼此做更好的自己。
误区3:找到“对的人”或“灵魂伴侣”才是答案
201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73%的美国人认为他们注定会找到“对的人”,也就是真正的“灵魂伴侣”。这种观点常常伴随着一种信念——“对的关系”能解决一切问题,你们都会爱对方真实的样子,相信自己能拥有浪漫的未来。
研究表明,坚信存在灵魂伴侣的人起初会对伴侣充满激情,尤其是一切和谐、顺利的时候。
但当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时,他们便会认为这意味着彼此不是“命中注定的人”,所以他们不去尝试解决问题,往往过早地结束了原本有希望的关系。
他们没有为幸福而战,却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焦虑上。另外也有统计数字显示,他们更没可能原谅对方,也更难看到共同学习、成长的可能性。
当一段关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他们更可能选择放弃,重新开始寻找“对的人”,或让自己陷入不快乐的状态。
与此相反,
那些相信关系需要培养的人,寻找的是能与他们共同学习、成长的人,他们会在冲突出现时积极解决,为自己和彼此的关系而努力。
他们相信,即便是在困难的时期和情况下,只要付出努力,关系就能得到发展、成长和深化。
与寻找灵魂伴侣的人相比,他们在初期对伴侣的激情和满足感可能更少,也可能根本就没有那么愉快的开始。事实上,他们在开始时更容易吵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会更长久,更令人满意。
当问题出现时,他们更有动力去解决,会以负责的态度与伴侣共同发展和成长。
误区4:相容性很重要
盲目相信相容性的人认为,有很多共同点是你们“适合”在一起的标志,这是上一个误区的一个变种。
一些权威的婚姻研究者表示,相容性的作用被高估了,而过度关注相容性很可能会带来麻烦。
幸福的伴侣并不比不幸福的夫妇更“兼容”。但是,如果某一方开始抱怨,说“我们太不合适了”,或者一再强调相容性有多么重要,那么他/她真正想说的其实是“我们现在相处得不好”。相容性只是暂时的,它会随时间变化,没有一对伴侣能永远百分之百适合彼此。
良好的关系并不一定要求高度的相容性,幸福的伴侣懂得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差异并在差异中成长。
更重要的是,他们分享了更深层的价值观,探讨了这段关系的意义和目的并致力于成长。
重要的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共同的兴趣。
误区5:化学反应很重要
浪漫,鲜花,烛光,月下共舞……仿佛只要有浪漫和激情,就会有化学反应和真爱。实际上,浪漫和化学反应与真爱几乎没有关系。浪漫的时刻很美好,但若想把关系建立在浪漫上,就有问题了。
如果仅仅把关系建立在浪漫上,那么这段关系将是脆弱、肤浅的。
虽然化学反应的概念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过分依赖化学反应,把它视作维系关系的纽带,会引起巨大的问题。首先,当化学反应很强烈时,伴侣们往往不能就真正重要的事情进行有意义或激烈的讨论,因为他们太过于依赖身体而非大脑。其次,化学反应终会减弱,那时伴侣们会变得暴躁易怒,为鸡毛蒜皮而争吵,哀叹化学反应为什么会从他们的关系中消失。结果,他们可能会过早地结束原本能进一步深入的亲密关系。
许多人认为,如果化学反应消失,他们就“不再相爱”了。未必如此。他们可能正准备进入爱情的下一阶段,通常被称为
“伴侣之爱”(companionatelove)
伴侣之爱与早期的迷恋或热烈的爱情相反,不是那么强烈,却非常强大,它混合了依恋、亲密、承诺和深厚的感情,在这之后,感情才能进化为完美的爱,让双方获得幸福感。
误区6:感受到吸引,意味着遇到了“对的人”
“他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不能跟对我没吸引力的人在一起。”“你对我有吸引力。”没有感受到吸引力,可能并不是个问题。吸引力可能引领你进入天堂,也可能会让你走向地狱。
吸引我们的不一定是对我们而言最好的人,事实上还往往恰恰相反。吸引我们的人经常无意识地展现出了我们与父母关系中的某些方面,被吸引则是我们对这些方面所做出的反应。他们对我们的吸引力越强,就越多地代表了那些方面或是与其相反的方面。事实上,没那么吸引我们的人可能更适合成为我们的伴侣。
我们从早年的亲子关系开始,就已经在内心对爱的样子和“感觉”产生了一种无意识的模式,科学家称之为
“依恋图式”(attachmentschema
)。这成为我们建立关系的模板,决定了我们成年后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如果在我们成年后,某人给我们的“感觉”像小时候体验过的爱,无论这种爱最初多么糟糕,都可能让我们产生“爱”的感觉。
我们无意识地探寻,试图完善或修复我们童年时期经历过的模式。
不可避免的是,你童年时期的旧模式会显现出来,你也将不再受到吸引。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不爱那个人了,也不表示你选错了人,而是意味着,是时候开始面对更深层次的问题了:探究是什么让你在最初被那个人吸引。
误区7:只要有爱就够了
像这样过于天真、简单化的信条,会让你走进死胡同。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亲密关系就像所有生长中的有机生命体一样,需要维护和培育才能成长。
良好的关系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需要技巧和练习,并需要双方致力于学习和成长,而不只是有爱就够。
这一误区使人们在爱中变得懒惰。他们不为彼此关系的发展承担责任,这些关系中有各种困难,偶尔还会出现令人不安的交流。在他们看来,爱情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他们无须付出任何努力,但这只存在于虚幻的幸福故事里。
投入和技巧是幸福关系方程式的基本要素。但我们中很多人认为,爱情应该是很容易的。我们觉得,只要我们处于一段关系里,自然能知道该如何驾驭它。当情况变得困难时,我们会认为是哪里出了问题,却不会去培养应对困难的技巧。我们会说:“这是不对的。不应该这么麻烦。”诚然,爱有所帮助,但只有爱并不够。
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本文摘选自
《如何正确吵架》
点下图即可购买本书
戳原文也可以购买本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