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黏人的女朋友怎么办|痴迷型依恋的应对指南 有个黏人的女朋友怎么办|痴迷型依恋的应对指南有个黏人的女朋友怎么办|痴迷型依恋的应对指南

有个黏人的女朋友怎么办|痴迷型依恋的应对指南

京师心理

大学堂

先来个

单身狗

镜头:每天晚自习结束走到宿舍楼下,都能看到一对对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情侣,有必要这么腻歪吗,冰冷的狗粮在我脸上扑打……

再来个

视角:

“晚安。不要睡过头了。”

“这句刚才说过了。”

“是吗?做个好梦。”

“这个也说过了。这样下去我们永远回不了宿舍了。”

单身狗

镜头:有必要这么黏吗?

悄悄插播

男朋友

内心戏:我有个黏人的女朋友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有个黏人的女朋友是种怎样的体验?

搞中文研究的小伙伴大概会耐心地给你解释:“黏是像胶或糨糊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那么黏人的女朋友的含义是:女朋友像胶或糨糊一样黏着她的男朋友。”而搞心理学研究的小伙伴大概会这么说:“我有一个高焦虑低回避的痴迷型女朋友。”

我痴迷故我黏人

学堂君之前已经给大家科普过“成人依恋类型”了(

见不到你使我焦虑,而你却总想逃避|成人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

),里面谈到依恋理论往往从焦虑和回避两个维度来评价依恋质量。焦虑指人们担心依恋对象(如恋人)不是真正爱自己,害怕自己被拒绝、被抛弃;回避指人们不喜欢与依恋对象亲近,不喜欢依赖依恋对象,对依恋对象表露内心会感到不舒服。

根据焦虑和回避的程度可以把成人依恋划分为四种类型:低焦虑、低回避的属于安全型(Secure),

高焦虑、低回避的属于痴迷型(

Preoccupied

,低焦虑、高回避的属于疏离型(Dismissing-Avoidant),高焦虑、高回避的属于恐惧型(Fearful-Avoidant)[1

]。如果一个人既表现出渴望亲近和依赖他人,又表现出很害怕被拒绝、被抛弃,具有消极的自我形象,甚至认为自己不值得爱,那么ta很可能属于痴迷型依恋[2]。属于痴迷型依恋的他们,很希望和恋人的关系更亲密,又担心对方并不想和自己那么亲近,他们常常怀疑恋人对自己不是真爱,他们对亲近的渴求有时还会把恋人吓跑。

黏人的喜与忧

有个黏人的女朋友可以说很契合情侣对亲密感的寻求了。恋人是你的安全基地和避风港,是可靠的存在,让你解决问题都散发着自信从容的光芒;即使遭受挫折,你也可以转向恋人得到治愈;面对离别,你们依依不舍,感到痛苦[3]。这个黏人的女朋友,她把你视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对情感的投入让你觉得很安全。

有个黏人的女朋友,让你感受到被信任、被依赖、被深深地爱着,是种不错的体验,但她也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她可能常常对你撒娇,容易吃醋;可能会拧不开瓶盖,也可能无理取闹;会因为联系不到你心急如焚,甚至给你来一波夺命连环call;还会需要你做出一些行为来证明你爱她。你正在王者峡谷大杀特杀,忽然女朋友召唤你,你不由得委屈巴巴:我都学习了一整天了,就不能让我安静地玩会儿游戏吗?你知道我又双叒叕被举报了吗?!

黏人的女朋友是怎样炼成的?

当你那黏人的女朋友不再像一只毛茸茸的小奶猫,而是化身为一只扎人的小刺猬,严重地影响了你的生活,你大概需要一份针对黏人女朋友的应对指南。而在阅读应对指南之前,你还需要了解你的女朋友为什么如此黏人。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

人类的依恋关系在婴儿期为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建立起来,并在他们之后的人生中不断发挥作用[4]。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认为,人们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认知与情感表征是在与其看护者(一般是父母)的早期互动关系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在他们随后的人生中继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5]。

人们在婴儿期会形成父母是否敏感、可得和有反应的认识,这会涉及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当父母在婴儿身边,关注婴儿,能敏感地觉察到婴儿的真实需要,婴儿就会认为他人有反应并且可信,而自己是有被照顾价值的;反之,如果父母忽略婴儿的需要,表现出拒绝时,婴儿就有可能认为自己是不值得关爱的。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人们接受到的相对一致的看护经历会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稳固下来,而人们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关系也会影响他们随后的人生阶段中发展起来的同伴关系和亲密关系[6]。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也会因为恋人在身边并及时回应自己而感受到爱与安全,如果与恋人失去联系,人们会感到焦虑。属于痴迷型依恋的人更想与恋人形成紧密的联系,也更容易对分离产生焦虑,所以他们会更多地担心自己的恋人是不是关爱自己、能不能及时地回应自己。他们渴望与恋人亲近,但又害怕恋人并不想要那么亲近[7]。也就是说,这个黏人的女朋友,她对恋人很依赖,见不到恋人时容易胡思乱想、患得患失,害怕恋人抛弃自己。但这种对亲密与安全的渴求,可能会超越恋人的边界[8],反而让恋人望而却步。

我该拿我黏人的女朋友怎么办?

当黏人的女朋友对亲密和承诺的渴求过于强烈时,常常会让他们的男朋友感到无法理解,甚至会觉得厌烦。“我不是刚把你送回宿舍吗?我还没坐下呢你又找我!就不能让我安静地学会儿习(玩会儿游戏吗)?”[男朋友一脸懵逼.jpg]那么,是时候采取一些行动了!

假如你是那个男朋友……

首先,作为男朋友,你要知道:你的女朋友老缠着你,还试图融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你陪她做各种蠢蠢哒(划掉)事情,是因为她喜欢你、信任你、崇拜你,只是她表达爱的方式让你无法舒服地接受。而机智的你早已看穿了这一切,并拿起学堂君的操作指南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识别你的情绪。当你陷入“她怎么又来了”的烦躁中时,不妨先体察一下你此刻的情绪:你现在感到很烦躁、也很无奈,是因为女朋友打扰了你学习/休息(游戏),还是因为你手感不好连输两局排位,而这时候刚好女朋友(的消息/电话)出现了?[女朋友:“这个锅我不背!”]

如果根据觉察与判断,机智的你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认为就是你的女朋友影响了你的心情,你觉得是时候对你黏人的女朋友摊牌了,你需要知道如何更好地与她沟通。

明确沟通的目的[9]。比如,我希望女朋友不要这么黏我,给我更多自主的时间。在努力达到目的的同时,你也要思考可能的后果。女朋友一哭二闹三上吊,认为我不爱她。为避免这些可怕的后果发生,你要预先设想可能的应对措施。如说话的态度要真诚,语气温柔平缓,甚至考虑要不要先表个白。

沟通时可以走“事实-情绪-要求”三部曲。先摆出事实,“你突然找我,我当时正在玩游戏”;并表达事件带来的情绪,“我有点郁闷”;再明确地提出要求,“以后我会提前告诉你,我接下来要玩游戏,我希望这期间不被打扰”。为了避免女朋友觉得游戏比她更重要,可以加上,“当然,如果你有任何紧急的事情,还是随时联系我。”为了防止送命,还可以加上表白、卖萌等若干加成,这里就不示范了。

在沟通时,要同时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女朋友的情绪。如果爆发了比较强烈的消极情绪,可能要先处理情绪,等双方比较平静时再继续沟通。比如女朋友突然哭着说:“你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时候需要先顺毛,适时加入非语言信息,给个温暖的抱抱,先抚平情绪再进一步沟通。

假如你是那个女朋友……

如果你是黏人的女朋友本人,这里也有一些建议。你可能需要提升自我认识,深入地了解自己、剖析自己。或许自己焦虑的触发点早在小时候与父母相处时就存在了,不能一味地指责恋人。如何了解自己呢?可以找个不被打扰的时间,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记录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影响生活轨迹的重大决定,分析你在之后产生了什么变化,过去的经历如何塑造了现在的你。

你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同时也对男朋友负责。当你的男朋友专注搬砖/休息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他,等他学习/工作/游戏告一段落再对他表达你的关心与思念。你要知道,你并不需要用使他分心的方式来证明他爱你。你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满足感,而不是依赖男朋友来获取满足感。在恋爱中,学会用双方都能接纳的方式表达爱。

不得不强调的一点是:依恋风格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成人依恋风格也有一定的改变和波动的空间[10],不要给自己贴上“痴迷型”的标签之后就加个“永远”的期限。依恋安全性的改变和人们所处的生活情境息息相关,依恋安全性会随他们自身和人际状态方面的原因而改变。所以,痴迷型依恋千万不要放弃向安全型依恋改变的机会啊!

知乎“黏人的女朋友都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提问下面有个回答是“锻炼了男朋友甩女朋友的力道”;但在“有一个不黏人,独立自主,有自己生活的女朋友体验如何?”问题下面,有个观点是“女朋友很独立,不粘人,有自己的生活,也许是她不爱你”。就像答题速度和正确率的权衡一样,我们也要在黏人和独立之间找到平衡点。希望我们都既相爱,又自由。

学堂君

首先,学堂君身边也有因为男方太黏人了而分手的个例(

传说中的奶狗型

?)。

其次,恋爱中的大家看到这篇一定非常惊慌:我是不是太黏人了?Ta是不是忍我很久了?其实学堂君也见过女方被朋友说太黏人后“改善”,被男朋友说她变得不够爱他了的,沟通后男朋友说:你再听别人的你就是个傻子,我就喜欢你管我!(哇学堂君强行塞狗粮)

所以沟通啊,最重要,问问你的恋人是否喜欢黏人的你吧,不喜欢还可以

分了找个喜欢的嘛

学学推送里的方法嘛。

参考文献:

[1]

Mikulincer,M.,Gurwitz,V.,&Shaver,P.R.(2007,August).AttachmentsecurityandtheuseofGodasasafehaven:Newexperimentalfindings.InL.Kirkpatrick(Chair),

Currentdirectionsinattachment,religion,andspiritualityresearch

.Symposiumconductedattheannualconvention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SanFrancisco.

[2]

吴薇莉

.(2004).

成人依恋测量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2

(2),217-220.

[3]

刘聚红

.(2014).

青少年同伴依恋

基于发展的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22

(7),1149–1158.

[4]王争艳,刘迎泽,杨叶.(2005).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概述及探讨.心理科学进展,13(5),629-639.

[5]Bowlby,J.(1979).Themakingandbreakingofaffectionalbonds.London:Tavistock.

[6]Bretherton.I.,&Munholland,K.A.(1999).Internalworkingmodelsinattachmentrelationships:aconstructrevisited.In:J.CassidyandP.R.Shaver(Eds).Handbookofattachment—Theory,Research,andClinicalApplications.NewYork:TheGuilfordPress.

[7]Ainsworth,M.D.S.,Blehar,M.C.,Waters,E.,&Wall,S.(1978).PatternsofAttachment:APsychologicalStudyoftheStrangeSituation.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8]Waller,N.G.,&Shaver,P.R.(1994).Theimportanceofnongeneticinfluencesonromanticlovestyles:Atwin-familystudy.PsychologicalScience,5(5),268-274.

[9]Adler,R.&Proctor,R.(2007).LookingOut/LookingIn.Belmont:ThomsonWadsworth.

[10]王岩,王大华.(2012).成人依恋的稳定性.心理发展与教育,28(4),442-448.

者|Margaret

编辑|J16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