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生日,我和弟媳和婆婆的合影)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为何如此难解决呢?源于婆和媳对自己的定位认识有偏差。《创》中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成家,就应该过独立自主的生活,不应该再依附和依赖于父母。之所以关系屡屡紧张,是因为很多人婚后仍旧与父母同住,或者依旧依赖父母而不自立。同处一个空间,因生活习惯,作息时间,饮食起居之间的差异会引发许多的矛盾。因此,孩子在成家后,应与父母保持合适的距离,所谓的”一碗汤的距离“是最美的距离,“一碗汤的距离”就是指“从自己家端一碗刚煮好的汤,端到父母家仍旧是热乎的”这种距离。因为等父母老年,还需要照料的时候,这距离正好使得我们方便照顾和赡养老人,还保留了彼此的个人空间。这距离,对双方都是一种解放,在生活上,相处起来也会很舒适。
"人要离开父母”,不是不再顾及父母,也不是不赡养父母,而是侧重于指出,人一旦结婚,就当建立自己的家,工作和生活都要自己料理和独立面对。也应该晓得,夫妻关系在家庭中居首位。当今社会,有很多“妈宝男”,已结婚成家,却仍旧依赖于父母,没有自立能力,没有主见。假如妻子和婆婆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听从母亲,会的得罪妻子,听从妻子,母亲又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于是整日受着“夹板气”。甚至因有些婆婆对自己定位有误,对儿子家庭中的任何事都要干涉。比如,儿子和媳妇关系亲近,当母亲的生发出一种失落感,于是在儿子面前挑唆,让儿子远离媳妇,靠近自己,这是不正常的心理,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因母亲的参与和唆使,导致儿子离婚的事屡见不鲜。也有一种情况是因儿媳妇的教养和行为实在太离谱,婆婆无法忍受,长期唠叨,矛盾不断。
在《佩蓉的妈妈经》中,佩蓉讲到,她和丈夫刚买了新房子,婆婆来和他们一起住,婆婆很节俭,有一天看见媳妇不用新鲜的番茄而用一瓶价格不菲的极品酱做面酱,大吃一惊,认为太浪费了。于是去找儿子,希望得到儿子的支持,因为儿子也很节俭。可是儿子搂住妈妈说:“妈妈,佩蓉刚开始学做饭,她是我老婆,我爱她,和她结婚,不是因为她饭做得好,而是答应她要爱她所有的缺点。您是我们尊贵的客人,但她是这间屋子的主人,所以呢,您来了,我请您尊重她,不要指责她。”婆婆一幅伤心的表情出去了,说她该回家了。她觉得儿子长大了,再不是自己的儿子了,她也不受欢迎了。佩蓉赶紧过去拉着婆婆的手说:“妈妈,我现在是您家里的一份子。请原谅我的无知,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学做一个好妻子、好儿媳。您说得对,这瓶酱太贵了,为了节省,为了健康,我会努力学着用新鲜原料做菜。这家永远欢迎您!”婆婆返回厨房,说:“给我讲讲这个酱吧!为什么你买这个酱?这酱比其他牌子的酱贵这么多,肯定有它的道理。我想了解了解。”佩蓉和婆婆美好的友谊就这么开始了。
有一个周末,她原本和丈夫制定了外出计划,要和几个朋友聚聚。可是自己的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让他们周末必须回家一趟,佩蓉告诉母亲,她得和丈夫商量之后再回复她,母亲立即不高兴了。于是说了许多责备的话,如:“你只是嫁给他,不是卖给他”“是谁把你养这么大,是他吗?”“父母只有一个,丈夫可以随时换”等。佩蓉告诉妈妈,:“我的主人是我自己,不是父母,也不是丈夫。”妈妈说父母当然可以左右孩子,他们谈了一个小时,后来母亲下了最后通牒,说如果女儿把丈夫放在首位,她就要和他们断绝关系了。佩蓉绝望了,那天她非常痛苦。第二天爸爸打来电话,说妈妈气病了,让她给妈妈道歉,认个错,后来他俩决定一起回去。
这件事不是孤立的,有因果上的关系。要解决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就要从“小”做起,将婚姻关系放在孝顺父母之前。然而,这顺序的前提是,女婿和儿媳要把岳父母和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家长,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孝顺他们。每对夫妻都要不失时机地表达对双方父母的爱,认真记住每个人的生日和特殊节日,常在节日向长辈送上祝福。那年夏天,因为父亲结肠癌做了手术,佩蓉和丈夫回去陪着,得到了妈妈的信任和爱。后来二十年过去了,横在两代人之间的墙拆毁了,所有的对立、界限、不信任和眼泪都不见了。
儿女尊重和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天经地义。但是,婆婆对媳妇,丈母娘对女婿,也应当尊重,不干涉儿女的生活,是较为明智的做法。老人管的越多,烦恼也就越多。因当今很多现实情况,儿女都和父母住在一起,指望父母帮忙照管孙子。可是,两代人之间,很多生活习惯的差异,思想认识的差距,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两代人在同一个屋檐下,饮食起居差别太大,老年人早睡早起,年轻人喜欢熬夜;老年人勤俭节约,年轻人不吃剩菜;老年人要汤汤水水,软软火火,年轻人喜欢酸爽劲辣;老年人要健康饮食,年轻人外卖不断。夫妻二人都会因为饮食习惯不同,顾及不好彼此的胃而生发矛盾,何况两代人之间。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要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宽容忍耐。从另消极意义上来讲,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俗话说的“难得糊涂”。中国有句古话:“不聋不瞎,不配当家”,意思是说,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把事情认得太真、看得太清、说的太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否则难免磕磕碰碰,互相伤害。
话说回来,做媳妇的也应当对自己的定位有正确的认识。现今中国大环境,很多年轻人因为忙于工作,没法带孩子;有些是因心理还不成熟,不喜欢带孩子。已为人母,但不愿尽母亲之责任。一旦婆婆不给帮忙,有媳妇就会撂下狠话:“现在不给我管孩子,以后老了也别指望我养你!”这是极其可怕和错误的理念。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是爷爷奶奶的责任。老人若给帮忙,那是人情,若不帮忙,也是本份。老人的体力早已不支,不可将自己该承担的担子强加于老人,老人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
还老人一片自由,给彼此一个空间。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他一定会学会担当。
现今国情下,最难的是,父母双双上班,如果老人不给帮忙,孩子就无人接送。所以很多家庭,都必须将老人捆在身边,甚至有人说:“见不得也离不得。”相处久了,定会生发摩擦,但是没有老人,孩子上下学的接送又是难题,近来“双减政策”出台,或许可以给这个难题带来一些帮助。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若可以,还是分开住,保持美好的距离,是最佳的相处方式。
另外,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自己带的孩子一定和自己亲,感情是从小建立起来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语言表达、和人相处的礼仪,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成长,成长路上需要及时纠正的错误,孩子在成长中对事物的认知,都是父母该传递给孩子的知识,也都是父母日后用金钱换不来的。如果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将年幼的孩子放任不管,全权留给老人,待到孩子长大之日,等到很多问题开始出现,爷爷奶奶无法管教的时候,父母再插手,为时已太晚。
一个人事业再成功,如果养育孩子失败了,那人生就不算成功。
董卿曾在《开学第一课》时说道: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因此,家庭中,明白自己该负的责任,担起自己该担的担子,尽好自己当尽的本分,用正确的理念去处理事情,才能彼此安好,其乐融融。
婆媳的典范“拿俄米和路得”,是最好的榜样。
家庭关系,是每天要面对的关系;家人相处,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定位,保持合适的距离——“一碗汤的距离”,用智慧去解决和处理生活中的琐碎,定会换得云开见晴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