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U,你说我这样会不会感染HIV啊?”
在艾滋病性病防治科,
小U和小伙伴们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
当碰到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询问——
您有没有发生过高危性行为?
那么什么是高危性行为呢?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请跟着小U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高危性行为?
网络上对于高危性行为的定义是这样的:
高危性行为的判定是为了了解感染hiv的风险性的,所以是以高危性行为发生者为主体来判定,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性行为是不是高危。
搬好小板凳认真听!
下面这三个警报,
不管是老司机还是新司机,
在“上车”之前,
一定要提前了解并做好风险评估!
高危警报一:对方的感染状况
如果已经明确的知道
对方是阴性的,且并不处在窗口期
,那么你就是安全的。但是,前来咨询的人,通常都无法确定对象的感染状况,甚至是与陌生人发生了性关系,这就无法排除感染的风险。
除了对方的感染状态,
病毒载量
也是考虑因素之一,HIV感染者体液中的病毒量称为病毒载量,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如果经过规范治疗后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载量,这种情况下,即使与阴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也不会使其感染HIV,这就是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注意,达到U=U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HIV抗病毒治疗:你的治疗方案应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的治疗方案建议;
2.良好的依从性:连贯持续的定期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
3.持续检测不到病毒:达到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或200拷贝/毫升以下,即病毒抑制;
4.检测HIV病毒载量频次:应每3-6个月连贯持续的监测HIV病毒载量情况;
5.仅限于性行为方式:不适用于其他传播方式。
如果连对方是阴性还是阳性都无法确定,那病毒载量更别谈了,这种情况就要警惕高危性行为了。
高危警报二:有没有保护措施
安全有效的保护措施需要
全程戴套,并且没有脱落或破损
。为什么要强调戴安全套的重要呢,因为安全套可以帮助阻止体液的交换,体液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前列腺分泌液、直肠分泌液等,没有体液的交换,病毒是没有办法隔空传播哒。
大多艾故事中,无独有偶的提到他们意外感染的心路历程,有的人讲述他们被恶意传播的经历,事后才知道对方使用的安全套是破损的,扔在垃圾桶里的是一个全新未拆封的,追悔莫及!
所以,按“套”路出牌,帮助自己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高危警报三:警惕意外的发生
去年11月,有一位基友在网络上发布了自己感染HIV的蹊跷经历,做“1”戴套不给“0”口,最后还是感染了HIV,怎么回事呢?
故事主人的忐忑曲折血泪史就不回顾了,事后他这样回忆:
(图片截图自HIV时空公众号)
有些意外看似可控,但是处在当时的情境下,可能压根意识不到,所以,如何在危险来临前就做好
认知储备
技术准备
才是每个宝宝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小U总结:这些情况,翻车风险很大
在不清楚对方感染状态的情况下,
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就认为是高危性行为了
。如果同时还伴随着商业性行为、多性伴、生殖器或肛门皮肤黏膜破损、性病等危险因素,因素越多,危险性越高。
无保护性行为就是说发生性行为没有全程规范戴安全套,性交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套破损或脱落等情况。大体的分类是这样的:
1、无保护肛交
由于肛门的黏膜伸展性和弹性较差,所以在肛交过程中容易出现黏膜破损、溃疡甚至出血,加上直肠对液体的良好吸收性,肛交更容易发生体液交换,这就造成了无保护肛交者容易传播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传染病。即使戴套,也可能出现套内液体流出的情况。
2、无保护阴道交
阴道会自然分泌液体,虽不至于粘膜破损,但不戴套时仍存在体液交换,对于男女双方都是不安全的。
3、无保护口交
虽说口交风险小于前两者,但是如果存在口腔粘膜破损,出血等情况,是有传染的风险,比如深喉。
单纯从感染风险上讲,1>2>3,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只有两种状态,感染or未感染,没有概率大小区分。
同时,小U提醒大家:每个人发生性行为的情况不尽相同且比较复杂,如果出现了混杂因素,那么风险等级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风险情况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撰稿:艾滋病性病防治科李漾
审稿:辛辛肖绍坦
编辑:U编辑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11-17
03-08
03-09
04-21
03-09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