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灯舞”(民间儿童舞蹈)又名“五鲤跳龙门”,是从中国古代神话发展起来的民间舞蹈,多由儿童扮演。相传在夏禹治平洪水之后,各地群众热烈举行庆祝,有五尾色彩缤纷的金鲤鱼,代表水族前来庆贺,沿途游荡嬉戏,冲过波涛,跃过龙门山。
百侯鲤鱼灯舞最先叫
“打鲤子”或叫“五鲤跳龙门”。1953年曾出席广东省、汕头市、大埔县民间舞蹈演出,1955年又出席全国民间舞蹈汇演,声震京都,1989年“鲤跃龙门”被列入“民族民间舞蹈集成”,1997年百侯耀凤鲤鱼队参加第二界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演出,2007年鲤鱼灯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百侯鲤鱼队参加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百侯赛区的表演。
据大埔文史、大埔乡讯、百侯人文等书记载邑人杨缵绪,清乾隆二十年(公元
1757年)出任陕西按察使,卸任返乡并将北方鲤鱼灯舞这朵绚丽之花接种南粤,在百侯这片充满灵气的大地上生根长叶开花。
舞蹈分为六节﹕一、鲤魚出草、相会:二、遊戏;三、冲浪;四、交尾;五、跳禹门(龙门);六、长游。
舞蹈通过五尾鲤魚的游动,表现了人民于治平洪水后欢欣鼓舞的情绪,充满着热烈欢快的气氛和乐观主义精神。這是大会对发掘整理“鲤鱼灯”故事情节梗概的充分肯定。接着指出,伴奏音乐本身曲调很美,配器儒雅,而且和舞蹈动作很吻合,很有特点。如音乐;一、器乐:(打击乐)鼓板、大钹、大锣、小锣、碗锣、小钹、铜金。(管弦乐)唢呐、横笛、二胡、扬琴等。
2007年鲤鱼灯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鲤鱼灯制作工艺精湛
每年春节、元宵与群众见面共庆丰收。鲤鱼灯出队,灯火辉煌,八音和谐,迎游侯南乡三十六巷,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观赏鲤鱼灯并期盼祥瑞的鲤鱼灯降临。鲤鱼灯所到之处爆竹喧天、热闹非凡、欢笑颜开。舞完一场各家以年糕美酒热情接待舞鲤人。舞鲤队还常被外乡邀请,远游各乡,声振全邑。
百侯鲤鱼灯舞是抒情民间舞蹈,反映人们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把鲤鱼视为吉祥物,幸福的象征。
春节期间,景区安排了系列巡游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4-24
03-09
03-09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