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接财神"的民俗文化 初五"接财神"的民俗文化初五"接财神"的民俗文化

初五"接财神"的民俗文化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中国民间"接财神"的日子,也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接财神"的民俗文化吧。

大多数地方都认为财神的生日是正月初四、初五,所以这两天的祭供活动最为热闹,俗称“接财神”。如旧时的上海,正月初四夜,人们便为财神爷备下丰盛的供品,猪羊鱼等,其中祀奉用的鱼,要用活的鲜鲤鱼,以与“利余”音相谐,故此鱼又称“元宝鱼”。为此,初四一早,街衢里巷便出现不少卖鱼人,用红丝线吊扣着鲤鱼鳍,挨家挨户上门送“元宝利余”。

在北方,正月初四晚上要吃饺子。因饺子状似元宝,故讨口彩曰“财神爷给的元宝”。而南方人的餐桌上则少不了芋艿,因芋艿谐音“运来”,是发财增福的吉兆。初五子时,人们便为财神爷备好坐骑宝马(一张以红笔描画后剪下来的纸马图形),点燃香烛,跪叩祈祷,然后挂上一张新的财神爷像,使他又显得容光焕发,便算是将财神接到家里来了。财神爷在新的一年中又要为这一家子招财进宝了。

民国以前,初五清晨要开始“装财神”的活动。他们三五成群,用面粉敷面装文财神,或脸涂黑墨,手执铜钱编扎的铁鞭扮武财神。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送财神。每到一家,伶牙俐齿的“文财神”便为主人家说上一套发财增福的吉利话;而五大三粗的“武财神”则摆几个跨虎举鞭或“捋须看春秋”的架势。对此,主人家需给些钱钞以作酬,并准备酒菜招待他们。这些“财神”们将酒一饮而尽后便又往别家去了。

民国以后,化装财神上门的人少了,人们大多敲锣打鼓送一张红纸财神像上门,以换取主人家的酬谢。送财神者上门还伴以一段唱词,如“财神迎门到,元宝滚滚来。主人真和气,福气定不小”之类。初五财神生日这天,大家都十分惦记着有人来送财神,以期来年发财增福。

在财神诞辰时,向他礼拜祈赐财赐福。其祷告告文,有的是“香红灯明,尊驾神临。体察苦难,赐福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这样文绉绉的偈子;也有的是“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穷神永离去,富贵花常开”这样通俗的说辞,一般都为小摊贩、小店家所用。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事经商的人增多,人们希望发家致富的愿望增强,所以在一些城市中,初四、初五夜晚,往往是爆竹声通宵达旦,不绝于耳。向财神求发财,虽然愚昧,但多少也反映了人们希望经济发展、繁荣富强的良好心愿。

本文选自:《中国俗文化丛书·说福》

小荷听书二维码

小荷网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小荷听书”,感受新阅读,听出新世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