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过位于泉州市北大门的德化县葛坑镇的龙塔村吗?你知道占龙塔村1264人口数37.8%的400多位畲族人的由来与故事吗?请跟着我的镜头和文字,一起到那儿去领略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吧。
龙塔村与尤溪县的坂面乡仅一岭之隔。全村土地总面积13.62平方公里,有横头洋、下甸、满洋、蒋塔、前坪等5个自然村落(其中卓立崎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设5个村民小组。
该村地势较低,海拔350米左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地形分散,呈长龙形,故称"龙塔"。
村口,矗立着一座高约六米,极具民族风情的大理石门牌坊。门牌坊宏伟气派:高约6米,宽约10米,三门四柱挑担式结构;坊额为泉州市书法协会副会长洪光辉先生的题词"龙塔畲族村";一双精雕细刻的彩凤凰匐伏于青色檐顶两边,其羽毛似金、橘光万里,似有意得志满、跃跃欲飞之态。
龙塔村的畲族副村长兰德校一路陪伴我们,他说,畲族的凤凰崇拜有其独特的形式,其中以建筑和服饰文化所显现的凤凰崇拜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在畲族的传家之宝"祖图"和《盘瓠王歌》中,盘瓠信仰细节化为一则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成为畲族精神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说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盘瓠与三公主婚后,生三男一女,每逢子诞生,都要请父皇赐姓。长子坠地,盘装上殿,赐姓盘,名自能;次子降生,篮装上殿,赐姓蓝,名光辉,再生三子,巧逢帝外巡回朝,公主速抱子拦路求父赐姓,帝见三子非常可爱,忽然天上雷鸣,帝即赐姓雷,名巨佑;后生一女,龙麒大喜,抱女上殿,帝问"何时降生?"答"辰时",帝大笑,"今龙抱龙上殿,仍二龙戏珠,赐姓龙名龙。"长大后赘军丁钟志琛为婿。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这个传说在龙塔族人中,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兰氏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图腾,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祀奉甚虔。
龙塔村畲族许多有趣且奇特的风俗习惯在族谱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生日习俗:凡到虚龄50岁生日便要庆寿。同房派亲族及其好友分别宴请他。是年正月内,先由至亲择一吉日设宴庆祝,席上必备糍、蛋、线面和猪肉。后依情愫轮流宴请。至秋收后,主人回请,以猪肝一块或猪肉一块(3—5两)、糯米豆饭一大碗以及粿、蛋(每人一个)等,送到各户,以示答谢。50岁以上逢"十"生日同此习俗。
请茶吃点心:客人来,主人请茶,客人一定要喝,表示接受主人的热情好意,不喝主人会不高兴。
畲族人招待客人吃点心,一般是煮米粉,略高于碗面,上有"品"字形三块小方肉,肉皮向上,露出碗面;再煎两个鸡蛋成两圆块盖于三块肉上,上加些米粉;再加两条染红的米粉拉开成"十"字形,东西北三头垂下碗外半寸,南向一头只有至碗面的三分之二。客人吃时,首先用筷子轻轻地把两条红米粉移至碗中,蛋只可吃一块,肉可吃一或二块,米粉不能吃过半,吃过后,客人要将肉、蛋盖好,再把红米粉照原样安放,筷子也应放得整齐,主人才喜欢。
这里的畲族人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支未定,五十岁以上的龙塔畲族人至今仍基本懂得说属于本民族的语言。
其余的婚丧喜庆节日等都有畲族自己的风俗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龙塔畲族的习俗渐趋汉化,逐步与葛坑、杨梅一带融和类似。
龙塔村的卓立崎是畲族最早的聚居地。在这里,我们采访了91岁的兰顺仁和79岁的兰全谓两位老人,从他俩口中,初步得知了龙塔村畲族的由来。
三百多年前的明清时期,那时泉州市马甲乡畲族二世的妻子婚后生一孩子后,便不幸英年早逝。其妻不堪在族群中受人冷落,背井离乡,带着幼小的孩子一路乞讨来到德化县汤头乡的岭脚村,因一路奔波劳顿、饥寒交迫,死在汤头乡畲客坂。十二岁的孩子成了孤儿,流落至龙塔村的寨格,在这儿做短暂几年的停留后,迁往卓立崎山上定居,其时身上所带的标有"明德"字样的精巧铜炉一个,便为畲族传家宝流传后世,并保留至今。
这孩子兰质蕙心、冰雪聪明,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高山上搭寮建房、垦荒造田,长大结婚繁衍子孙后代。其兰氏后裔艰苦奋斗、传承祖业,在卓立崎一住就是数百年,直至1962年至2000年,族民才逐步移居山下的蒋塔、下甸、横头洋一带居住。
解放后,国家民族政策使龙塔村畲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市、县各级人民政府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给了这里的少数民族以最大的照顾和扶持。
政治上的关心培养。市县主要领导不仅多次到龙塔村视察、慰问,还大力培养畲族干部。兰锦文是1951年德化县解放后土改时期民主乡的第一任乡长。1954年任胜利乡(现龙塔村)党支部书记,1958年冬天调任葛坑乡任党委副书记,还被选为畲族代表,于1959年4月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后,该村的畲族干部不断,一度曾安排有不脱产的党委委员加入乡镇、村领导班子。兰顺仁从1961年至1975年任该村支部书记15年;兰全谓续任村长、支部书记从1961年至1994年,任期长达33年。他俩在任期内一直都作为畲族的人大代表而出席市、县人大会。由于拥有与汉人同样的文化教育,毕业于大中专等各类学校并安排在市、县公安、教育等政府部门任职的龙塔村畲族国家工作人员也有几十人之多。
经济上的扶持帮助。上世纪的80年代,为使最后几户畲族人家从卓立崎搬到山下,政府给予每个人口1500元的补助,让畲族人在满洋、横头洋建造新屋、重建家园;2000年,泉州市民政局给龙塔村学校赠送第一台电脑;2005年,德化县教育局、葛坑镇政府拨款帮助龙塔村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民族小学;解放后至今,各级有关部门在防灾救灾、美丽乡村、交通建设等方面都给予拨款支持,仅去年因受"莫兰蒂"台风而冲垮的村级桥梁重修就拨百万元巨资……。
龙塔村虽有兰、雷、苏、赖、黄、王、孙、吴、郑等八姓之多,却和睦相处,从未发生过大的民族纠纷,可谓真正的模范民族团结村。
早在畲汉两族相对封闭的民国时期,兰某梯、兰上蜡父子就经常携带畲族祖传研制的中草药,走出卓立崎畲寨,下山为汉族老百姓看病治病。
1966年,略懂医术的畲族人兰全绻看到龙塔村地处边远山区,畲汉两族群众看病治病特别困难,便不计个人得失,只领取少量的集体工分补贴,到县卫校培训学习,毕业后回龙塔畲乡建立合作医疗站,为群众看病治病。由于兰全绻为人诚恳热情,无论风里雨里、白天黑夜,随叫随到,热情为村民服务,且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学习钻研,医术日趋成熟精湛,不仅为村里的畲汉两族群众看病治病,还为慕名前来的邻村邻乡甚至于尤溪等县的老百姓就医看病。其儿子后来也子承父业,背起药箱,奔波于乡野村道,继续为畲汉两族村民服务。
村里的汉族人也在各方面给予畲族父老乡亲提供帮助,例如每逢畲族人建房子,汉人家家户户都要出人帮工三天以上,婚丧喜庆相互通气、互相帮忙。
就在我们快要离开龙塔村之际,兰德校副村长信心满满地对我们表示:"下一步,我们要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载体,传承发扬畲族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山水优质资源,为建设好美丽龙塔和泉州市、德化县的北大门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
美篇振翼山人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4-24
03-09
03-09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