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  五千年文博园传统民俗传承悠长年味 舞龙  五千年文博园传统民俗传承悠长年味舞龙 五千年文博园传统民俗传承悠长年味

舞龙 五千年文博园传统民俗传承悠长年味

锣鼓喧天醒新岁,

飞龙腾空接丰年。

正月初八,

己亥猪年的第二个工作日,

五千年文博园迎来了舞龙队。

看狮子摇头摆尾,

看飞龙腾空旋转,

看扭秧歌舞动新年,

一幕幕,一场场······

在锣鼓声鞭炮声中,

祝愿大家2019

平安健康,

风调雨顺!

错过了这次近距离观看舞龙的小伙伴们

也不必失落呢,

马上就要到二月二了,

到时候可一定记得来文博园看舞龙哦~

舞龙,

是一个百姓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

是一项展现龙的传人精气神的活动,

是一种蕴含群众美好祝愿的文化遗产,

历经千年变换,

今日的舞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舞龙~

“舞龙”也叫“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舞龙的文化内涵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黄帝一统天下后,从各个氏族各自的图腾动物身上取其某一部分,根据想象用熊头、马嘴、蛇体、鹿角、鱼鳞、虎掌、鹰爪、蚩尤尾综合而成的,称黄龙,体现各部族融合、团结的象征。并且黄帝凭借神龙升天,民间便把黄帝与龙视为一体。原始时期华夏各族盛行图腾崇拜,轩辕一脉以龙为部族象征,久而久之,国人都自以为是龙的传人。

舞龙是远古龙图腾崇拜的遗存,其原始形态是人们排成逶迤的队形,模仿龙的动作,舞动行进。这种活动称为“舞雩”,含有祭龙、祈雨、祝祷年成等多项内涵,因古人的心目中,龙是主风雨、主谷物的神灵。《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因知这种活动在春秋时已经流行。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载有汉代舞龙祈雨之事,汉代画像石上也有舞龙场景,可见汉代的舞龙是先秦“舞雩”的发展。当代农村中的舞龙活动,率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主题,其民俗信仰与上古的“舞雩”仍旧是一脉相承的。

龙是中华始祖黄帝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化身,龙灯也就寓意着向黄帝“乞侗,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这样,在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侗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舞龙的风俗

舞龙活动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舞龙的简介

传说,在很早以前,东海龙王得了病,腰酸心里疼,浑身还发痒,特别难受。请遍了龙宫里的龙医,结果谁也没有给它把病治好。龙母就让龙王到民间探访名医。名医有位名医医术高超,果然医好龙王的玻作为答谢,龙王问其有何愿望,名医告诉龙王家乡发大水的事情,希望龙王能改善这一情况。龙王爽快的答应,此后此地果然风调雨顺。就这样,每逢过年,人们都要做些大龙,敲着鼓,打着锣,高高兴兴到街上去舞龙。以后,形成习惯,舞龙就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以农业为主,农民对龙更具有特殊的感情,自古以来,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了解,人们想象天空云中和海中都有龙,而龙是管雨水的,舞龙是为祈祷龙神,保佑风调雨顺,四季丰收。这样,在一年之首的元月份,舞龙灯便包含了庄稼人美好的愿望而长期流传下来。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龙灯的种类也真不少,用稻草扎的是草龙,竹子扎的是篾龙,布缝的是布龙,还有用长板凳接起来的叫板凳龙。从颜色上看:有黄龙、赤龙舞龙灯、青龙等。舞龙的动作就更多了:双龙戏珠、大龙卷小龙、小龙穿大龙、双龙盘旋,又分又合,始终不打结。如今舞龙也登上国际舞台,成为外国人眼中中国特有的文化,人们都在感叹其表演壮观之景。

THE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