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ldquo;腊月廿四&"rdquo;和&"ldquo;除夕前一夜&"rdquo;都称为小年夜。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人们称为&"quot;小年&"quot;,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小年夜的历史由来
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在历史上,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
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在清代的时候又发生改变,因为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因此清皇室规定,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随后逐渐推广。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就变成了十二月廿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十二月廿四日,江浙沪一带保持原来的日子。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ldquo;官三民四船五&"rdquo;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
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
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下面总结一下
北方地区:十二月廿三
南方地区:十二月廿四
江浙沪地区:&"ldquo;腊月廿四&"rdquo;和&"ldquo;除夕前一夜&"rdquo;都称为小年夜。
台湾地区:除夕前一天
南京:正月十五、即上元节(元宵节)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夕(大年是年初一晚上)云南部分地方:正月十六
部分地区有腊月二十二送灶神的习俗,这天也成为该地区的小年。
北方称腊月二十三
过去,过小年是&"quot;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quot;,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ldquo;辞灶&"rdquo;。就是&"ldquo;祭灶王&"rdquo;。灶王也叫&"ldquo;灶君&"rdquo;,民间称&"ldquo;灶王爷&"rdquo;。
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
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
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
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
两旁贴上&"quot;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quot;或&"quot;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quot;的对联,横批是&"quot;一家之主&"quot;。
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
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quot;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quot;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腊月二十三,又称&"quot;小年&"quot;,是北方人的小年夜,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ldquo;东厨司命&"rdquo;。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ldquo;起身饺子落身面&"rdquo;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ldquo;男不拜月,女不祭灶&"rdquo;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ldquo;接灶&"rdquo;、&"ldquo;接神&"rdquo;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ldquo;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rdquo;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ldquo;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rdquo;。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ldquo;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
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rdquo;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民间有&"ldquo;有钱没钱,剃头过年&"rdquo;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
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民间传有&"ldquo;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rdquo;的俗语。
南方称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四,今天是南方小年夜。在这里,恭祝各位南方北方的朋友们小年快乐!
小年夜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ldquo;腊月廿四&"rdquo;和&"ldquo;除夕前一夜&"rdquo;都称为小年夜。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人们称为&"quot;小年&"quot;,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南方小年夜有什么习俗呢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ldquo;辞灶&"rdquo;。就是&"ldquo;祭灶王&"rdquo;。
灶王也叫&"ldquo;灶君&"rdquo;,民间称&"ldquo;灶王爷&"rdquo;。
扫年
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ldquo;掸尘&"rdquo;。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祭灶
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
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ldquo;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rdquo;;土地神联:&"ldquo;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rdquo;;财神联:&"ldquo;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rdquo;;井神联:&"ldquo;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rdquo;。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ldquo;五谷丰登,六畜兴旺&"rdquo;、&"ldquo;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rdquo;、&"quot;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rdquo;、&"ldquo;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rdquo;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ldquo;抬头见喜&"rdquo;,门子对面贴&"ldquo;出门见喜&"rdquo;,旺火上贴&"ldquo;旺气冲天&"rdquo;,院内贴&"ldquo;满院生金&"rdquo;,树上贴&"ldquo;根深叶茂&"rdquo;,石磨上贴&"ldquo;白虎大吉&"rdquo;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ldquo;有钱没钱,剃头过年&"rdquo;的说法。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ldquo;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rdquo;的说法。
上海小年夜是哪天呢
小年夜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ldquo;腊月廿四&"rdquo;和&"ldquo;除夕前一夜&"rdquo;都称为小年夜。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人们称为&"quot;小年&"quot;,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ldquo;官三民四船五&"rdquo;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上海小年便为腊月二十九。因此2015年小年夜在新历2月17日,即腊月二十九。
上海小年夜有什么习俗呢
&"ldquo;过小年&"rdquo;的习俗,表达了中国人祈盼全家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在城市化日益加速的今天,&"ldquo;过小年&"rdquo;已经被赋予了合家团聚、敬老爱幼、社会和睦等理念。&"ldquo;小年&"rdquo;历久弥新,变得更有时代意义了。
灶王爷有两个职责,一是当家庭保护神,庇佑家庭成员安康;二是充当&"ldquo;纪律检查委员&"rdquo;,负责监督人们的言行。
在上海,祭灶日这天的传统食物是粽子糖、麦芽糖和糯米团子,又甜又粘的&"ldquo;糖衣炮弹&"rdquo;,让灶王爷只说好话。
此外,上海地区的祭灶食物还和方言谐音有关。比如,腊月二十四习惯吃地栗(也叫荸荠、马蹄),上海话里&"ldquo;地&"rdquo;和&"ldquo;甜&"rdquo;同音,故地栗谐音代表甜,让灶王爷多说好话;茨菰(也作&"ldquo;慈菇&"rdquo;)的&"ldquo;茨&"rdquo;在沪语里和&"ldquo;是&"rdquo;同音,因此茨菰也是上海人祭灶时的传统食物,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只会说&"ldquo;是是是&"rdquo;。
上海人在腊月二十四祭灶后,二十五就迎来了大扫除,扫去旧年灰尘以迎接新年;而二十六是上海人的结婚吉日,因为腊月二十四送走灶王爷后,暂时没人对家庭成员进行监督,可以做些&"ldquo;出格&"rdquo;的事,而结婚时的闹洞房、喝醉酒等&"ldquo;出格行为&"rdquo;恰好适宜在这时候进行。
在现代,尽管中国各地对&"ldquo;过小年&"rdquo;的时间如何确定有不同说法,但相关习俗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被传承下来。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ldquo;小年&"rdquo;当天仪式化的&"ldquo;祭灶神&"rdquo;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ldquo;拜神&"rdquo;&"ldquo;扫舍&"rdquo;&"ldquo;吃糖&"rdquo;等相对简易的礼俗。
尽管时代变迁,但国人对&"ldquo;小年&"rdquo;等寓意合家团圆的民俗节日情有独钟,体现了快节奏的中国当代社会,依然对家庭、对亲情充满渴望。
南京称正月十五
&"ldquo;秦淮灯彩下&"rdquo;可以说是金陵人的骄傲。每年夫子庙灯会人头攒动的场面足以说明南京人对它的重视。
其实,今天(正月十六)南京人也有个传统习俗,那就是&"ldquo;爬城头、走百病&"rdquo;。
昨天,江苏着名作家、收藏家薛冰表示,相比较夫子庙灯会,爬城头的习俗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他提议,其实可以将这两个传统习俗结合起来,在城墙上也挂起花灯,这样市民就可以在爬城头的时候同时赏灯,一举两得。
除了夫子庙,可以再设几个灯会
薛冰表示,南京从宋代开始就有&"ldquo;初八上灯,十八落灯&"rdquo;的习俗。&"ldquo;这是千百年的传统,是任何方法都无法磨灭的印迹。
就像在&"lsquo;文革&"rsquo;10年中,夫子庙灯会停了10年,到1978年再次举行的时候,几乎全市的市民都在这几天蜂拥到了夫子庙。&"rdquo;薛冰表示,当时负责清理工作的人员,在这几天每天都能清理出几大筐鞋子,&"ldquo;因为人太多,鞋子很容易被踩掉,而且跟本没机会弯腰捡。&"rdquo;薛冰表示,近些年虽然夫子庙的秦淮灯彩非常红火,在正月十五前后,每天的游客都是数十万计,这样也给景区和管理带来许多负担。
&"ldquo;其实在以前,秦淮花灯的范围要相对广得多,从评事街开始到夫子庙、白鹭洲公园,然后到中华门一带都可以赏灯。
而现在这个区域相对小了很多。
每年都会在管理上增加许多压力,而市民也没办法很舒服地赏灯。
当年除了夫子庙一带,南京的许多地方也都有灯会,现在完全可以多设几个场区进行展示。&"rdquo;
小年夜的意义
祭灶实际是中国历史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天子及其公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ldquo;瞒上不瞒下&"rdquo;,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朝廷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小年夜(New years Eve)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ldquo;腊月廿四&"rdquo;和&"ldquo;除夕前一夜&"rdquo;都称为小年夜。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人们称为&"quot;小年&"quot;,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ldquo;辞灶&"rdquo;,就是&"ldquo;祭灶王&"rdquo;,一般灶王爷像前的对联是这样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过小年要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ldquo;关东糖&"rdquo;、&"ldquo;糖饼&"rdquo;。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ldquo;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rdquo;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城里和农村,家家吃饺子、喝酒,庆贺如同大年(春节)。
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还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送灶王爷升天。
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ldquo;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rdquo;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ldquo;一家之主&"rdquo;。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
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
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传说灶王爷叫张生,家里很富。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
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死,张生靠乞讨度日。
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死。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
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
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4-24
03-09
03-09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