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经穴代药(一 ) 详解经穴代药(一 )详解经穴代药(一 )

详解经穴代药(一 )

点击上面蓝色图标“

中推理疗师

”关注,微信号:

Ty11118

宋.王执中说:“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古人说:“《脉决》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辩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善医”。其中,针灸处方以穴位为基础,中药处方以药味为基础,穴位和中药必然有相似之处。所以说,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穴药同源,穴药相通,不利用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现简收一集穴位奇效,以备时时查阅。

1、手脚冰冷——太溪穴指间穴

太溪穴治疗手脚冰冷极其有效。被此症困扰的朋友,请务必在睡觉前刺激此穴,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不知不觉间便忘记手脚冰冷这回事了。

太溪穴在脚踝内侧的旁边。从足踝内侧中央起,往脚趾后方触摸,在足踝内侧和跟腱之间,有一个大凹陷。这凹陷中间,感到动脉跳动之处的即是太溪穴。

可在太溪穴上用间接灸、线香灸刺激,皆有疗效。或仔细地按摩刺激,效果亦佳。

白天,可在此穴贴上米粒,这样,即可长时间保持穴道疗效。若能同时并用次髎穴、涌泉穴、三阴交穴,效果更好。

再介绍另一个对手脚冰冷有效的特效穴。此穴位于食指到小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稍靠近手背侧之处。

刺激指间穴时,用指尖稍微用力地揉压手指的分叉,如此用力搓揉指间穴一二分钟,刚刚还冰冷的手,会变得暖烘烘的,此穴具有驱除手脚冰冷的威力。

2、喉咙痛——尺泽穴

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就是“尺泽”。“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指压时放松并将手腕伸直,然后一面深吸一口气一面用食指和中指置于“尺泽”之上,再缓缓地一面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其次再以同样要领指压“上尺泽”。如此交替重复10次,才换手,每天各做2次。

由于这种穴道指压法,可使“气”通于经脉,喉咙痛能立即消除。

3、鼻塞——迎香穴

指压“迎香”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愈鼻病。

“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吸一口气,将食指或中指置于其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其次一面吸气一面卸除指力,如此重复10次就能治好鼻塞、流鼻水。刺激此穴道也能使嗅觉复活,使你能辨别各种香味激起食欲。

4、大腿外侧痛——尺泽穴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大腿外侧痛,大部分原因是胆经淤积寒气过多而导致。尺泽穴属肺经,胆属木,肺属金,五行中金克木,故有此疗效。

5、月经痛——三阴交、内关

三阴交是女性病症中不可欠缺的穴位,又叫“女三里”,对妇女病颇有疗效。

三阴交是从脚部内侧的脚踝,沿着骨往上四指压至最疼处。一边缓缓的吐气,每隔6秒钟用力按压一次,重复20次。

其次,按压内关穴。内关穴在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力按压2秒钟,反复做5次

其次,按压内关穴。内关穴在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力按压2秒钟,反复做5次。

请以同样的次数按压左右。如此,月经痛便会消失。

6、晕车——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

据了解,内关穴是指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相当于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地部连线的中点,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虎口”处,按压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足三里是指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

按压时须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1~5分钟,当自己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

有晕车史的朋友在乘车前要充分休息好,保证精力充沛,此外,还要调整好饮食。

7、落枕——落枕穴

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这时,只要你推拿特定的'落枕穴',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手背上,在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许多。

8、闪腰——上仙穴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推拿“上仙穴”,有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很有效。

9、鼻衄——上星穴

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低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上星穴来加快止血。上星穴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操作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此穴,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上星穴是治疗鼻出血的经验效穴,有迅速止血之功效。若3~5分钟仍未能止血,可加上合谷或太冲穴。

另外,鼻子出血时,也可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10、腹部赘肉——志室

一面除去腹部赘肉,一面使腰身紧实乃为最佳方法。因此指压第1、2、3、4腰椎,可防止腰部脂肪的产生。

首先将脚横跨与肩同宽,用拇指抵住第一腰椎到第四腰椎。其次是指压“志室”,它可以影响副肾分泌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荷尔蒙,可除去现有脂肪。“志室”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采用上述方法用拇指压10次。

11、失眠——完骨穴,失眠穴

在无法入眠时,刺激穴道相当有效。特别是压位于头后侧的完骨穴,可调整自律神经,具有诱睡之效。触摸耳垂后方,有一突出的小骨——乳突,从乳突下端沿后缘往上触摸,可摸到一浅洼,一压,会有震动之感的地方就是完骨穴。用两手的大拇指仔细揉压左右两边的完骨穴,不知不觉间,就会想睡觉。

脚底下有一个称为“失眠穴”的特效穴道。此穴即为“取回失去的睡眠”之意,所以,无法入眠时刺激它,非常有效。失眠穴在脚后跟的中央,此穴可以用拳头捶击刺激,轻轻的来回多捶几下。此穴又称为百敲穴。因为在床上,只要敲100次此穴,就可以安然入睡,故而得此名。

其它的如:天柱穴、神门穴、涌泉穴,对消除失眠也都有效,也请试试这些穴道。

12、预防/缓解感冒——风池、大椎、肩井、足三里

感冒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是外邪侵犯肺卫所致,但通过合理的措施,感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中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减轻感冒的发生。下面为您推荐预防感冒的穴位按摩法。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的高热不退。

第三步,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用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第四步,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即是足三里穴。用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换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以上自我按摩法可每天做一遍,感冒流行时或自觉有感冒症状时,可加做一遍,就能起到防治或缓解感冒的作用。

13、小腿抽筋——承山穴

小腿抽筋是由于腓肠肌痉挛而引起的。发生这类抽筋时,可试着刺激承山穴看看,在刺激当中,痉挛会自然消失。

承山穴在小腿肚上。在膝盖内侧的横纹中央有委中穴,从委中穴起到外脚踝中央的隆起为止,在小腿后面的中央画一直线,此线中央往下2厘米处,就是承山穴。可是,实际上小腿抽筋时,并无法正确的找到穴道。因此,在紧急时,用四指并拢的方式,握住小腿肚中央往下之处。如此一来,大概可以抓到穴道。而在抓握的过程中,就可以给承山穴适度的刺激,而小腿也会好转。

14、腰背痛——委中穴

腰痛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病之一,中医上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是说腰背部的疾病治疗是不能忽视委中穴的。委中穴位于膝部腘窝的正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属于从腰背部而来的膀胱经的两条支脉的会合之处,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委中穴位于膝部腘窝的正中,如果腰背部不适而非疾病所致,趴在床上,可自己操作或由家人帮忙。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搽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更好。这样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酸麻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

所以,出现腰痛疾病时,按摩委中穴治腰痛会非常有效。平时也可以经常按摩委中穴,按压时可能会有疼痛的感觉,但对身体十分有益。

15、眼睛疲劳——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

对眼睛疲劳十分有效的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都在脸部。用手指触摸眼角,在鼻梁下可以感觉到有一个小凹陷处,位在这凹陷中的就是睛明穴。攒竹穴则在左右眉毛内侧的边缘。太阳穴就在发髻,吃东西会动之处上,在眼尾与眉毛外端之间的高度,距耳朵大拇指宽的地方就是太阳穴。一压,连头内部都觉得刺痛。揉压这几个穴道,都可消除眼睛的疲劳。

其他如:刺激风池穴,对消除眼睛的疲劳也有帮助。

16、老花眼——养老穴、养老点

老花眼一般都在40多岁左右就慢慢开始老花了,其实,人们只要适当地对手掌的特定穴位加以刺激,不但可以预防老花眼,同时也可以抑制50岁后易患的老年性白内障。

治疗老花眼的穴位,就是刺激手背小指侧手腕上的养老穴,这个养老穴对上了年纪的人所得的老花眼极有效果。当然对一般人的眼睛疲倦,眼睛充血等症状也非常有效。不过养老穴的特点却是对越高龄者效果越大。和养老穴有同样效果的养老点,位于指根侧,对40岁以前的人有效。其作用和养老穴相同,刺激养老穴、养老点,可在不同场合中进行,每天早晚各指压10-20次即可。这样反复指压,最长时间3个月左右,穴位的疼痛感就会消失,眼疾也会慢慢消失。如果在指压处再加上发夹,香烟头治灸或艾蒿火灸,效果会更佳。

17、心悸——少冲穴

要找少冲穴很简单,这个穴道在小指指甲长出来的无名指侧的边缘上。若要预防心悸,可一天刺激少冲穴2~3次,每次指压20秒左右。但是,突然心悸得很厉害时,可用牙齿稍稍用力咬小指,用以刺激此穴。在咬住的期间,心悸会受到抑制。少冲穴虽两手皆有,但消除心悸较有效的是左手的少冲穴。

由于心脏病取代中风的病例越来越多。因此,对心脏关心的人越来越多。比方说,就有人只要稍有心悸发生,就杞人忧天地担心是不是会因心脏病而死。的确,心悸是心脏病的危险信号之一。常常发生心悸时,就应该接受医生的诊察,以确定心脏有无异常。不过,也常有心脏毫无异常却发生心悸的情况,像自律神经失调症,或心脏神经症状就是这样。这类病人即使医生再怎么说心脏并无异常,每次只要发生心悸,仍会笼罩在不安中。

18、止痒/祛除湿疹——治痒穴

治痒穴对于治疗湿疹等骚痒类疾病很有疗效,刺激此穴位,有止痒之效。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即可止痒。其次,以和前面相同的要领一面吐气一面按压太白穴,即在脚拇趾下部,大骨外侧的穴位大约按20次。如此,因湿疹而引起的红色斑疹便会消失。

19、便秘——间使穴,大巨穴

“便秘不是病,解不出来真要命”。便秘虽症状单纯,但病因较多,一般可分为肠胃积热、气滞不行、气虚失荣、血虚肠燥、阳虚寒凝等证型。无论如何,糟粕的东西一定要排出去,否则这些糟粕的东西留在体内就变成了毒素。在便秘时,按压间使穴和大巨穴,疗效显著。

间使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大巨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治疗过程:两天没解,自觉火气重,有点便意,却解不出,后按摩左右手间使穴各2分钟,再按大巨穴2分钟,立刻解出。特别是按大巨穴时,感觉明显,此穴提高肠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效果立显。

除了以上穴位,关元、天枢、中脘、大横等都有此疗效,大家也不妨试一试。

20、腹泻——中脘、天枢穴

腹泻俗称“拉肚子”,可由各种胃肠疾患引起。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湿热、暑湿、寒湿之邪;情志所伤,忧思郁怒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成泄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不洁腐败之物,以致损伤脾胃而成泄泻。

遇到腹泻的话,我们可以按摩中脘这个穴位。“中脘”意思是它能起到一个中转、流通的作用,将脾胃之气激发转动起来,使得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能改善肠胃大环境。除了中脘,还需要按摩天枢穴,止住腹泻。

中脘位于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大肠的募穴。

21、痔疮——长强穴、承山穴

俗话说:十人九痔。由此可见痔疮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眼下治疗痔疮的内服药和外用药很多,但一般疗效都不是十分满意,说到手术治疗,又令不少人有畏惧之感。这里介绍一则笔者在中医临床上摸索出的艾灸疗法。

长强穴,在腰部下端的尾骨终点处,按之有一凹陷即是;

承山穴,在下肢小腿背侧的膝至踝连线的中点,亦即隆起肌肉的下方便是该穴。

艾灸长强穴和承山穴可起到行气治血,通络散结、止血定痛的显著功效。

施行艾灸疗法以晚间睡前为宜,每次,每穴艾治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泛红为度,艾灸疗法操作简便且易掌握,如能坚持一段时间,即可免除痔疮烦忧之苦了。

22、牙痛——合谷穴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经常听人谈起牙痛得厉害,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完全可以通过用自我穴位按摩的方法来止痛。

在手阳明大肠经上,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有个合谷穴就是一个很好的穴位。当牙痛的时候,点按合谷穴,一般5分钟左右就可以止痛,但按合谷穴有个窍门就是左边牙痛,按右边手上穴位;右边牙痛就按住左边穴位。如果你现在牙痛,就赶紧试一下,一定有收获。

23、中暑——内关、合谷、人中、风池穴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气阴,暑热之邪就会乘机侵入体内而发病。它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疲倦、恶心、呕吐、身体高烧或低热。严重的会抽筋,呼吸困难,脉搏微弱无力,出冷汗,脸色苍白,甚至昏厥。发生中暑时,要尽快采取救治,穴位按摩不失为一个急救的方法。

如何测试是否中暑?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用手沾水在鼻梁上轻轻捏提,如果皮肤留下久久不退的红色,就是中暑了;此外,排便有泡沫也是中暑的症候。

中暑有轻有重,如果遇到中暑比较严重,以至于昏厥的,该先按内关、合谷、人中三个穴位帮助患者清醒,然后再送医院救治。如果仅仅是一般的中暑症状,觉得头晕脑涨,视物昏花,可以用中指按摩风池穴,很快就能够让头脑清醒起来。

24、咳嗽定喘——鱼际穴、太渊穴、尺泽穴、孔最穴、少商穴

《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经直接引起,多是其他脏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肾虚引起的叫"肾不纳气",补肾气辄效;由脾虚引起的叫"痰湿蕴肺",健脾祛湿最佳;有外感咳嗽,多由风寒引起,那就赶走膀胱经之风寒好了。肺本是娇脏,最怕攻伐,所以"调诸脏即是治肺"。《内经》曰"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经的鱼际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肺经的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一般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肺经的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肺经的少商穴,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鱼际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正坐,伸臂仰掌,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

尺泽穴位于:正坐、仰掌并微曲肘,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少商穴位于: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5、脱发/少白头——涌泉穴、百会穴

毛发在中医的理论中被称为“肾之余”,即头发的营养是由肾供给的,肾精充足,则头发乌黑发亮,不易脱落,更不会开叉,也很少会出现头皮屑。而肾虚精亏,头发就会变白、脱落。位于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穴位,中医喻其为“水之源头”,具有补肾安神的作用,坚持按摩涌泉穴,会使头发的养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央洼处(将脚趾用力向内弯曲时产生洼槽,然后用指压,感到会痛之处即是),按摩时双脚每15次为一个疗程,每天做2个疗程。这种指压法治疗白发并非立即见效,必须坚持练习。如果用艾灸来调节,每天坚持灸10分钟,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涌泉穴,头顶的百会穴也能防止头发早白和脱落。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持之以恒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因为这样做,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宣畅气血,从而起到活血化淤,祛淤生新之功效,使头发再生。

26、止心绞痛——至阳穴

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27、止肾绞痛——三阴交

肾绞痛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疼痛,疼痛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肾绞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便可得到缓解。

关注公众号:

ztys11118

关注微信号:

Ty11118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