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使用抗生素的8大误区,别让宝宝的抵抗力悄悄溜走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8大误区,别让宝宝的抵抗力悄悄溜走​儿童使用抗生素的8大误区,别让宝宝的抵抗力悄悄溜走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8大误区,别让宝宝的抵抗力悄悄溜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儿童合理用药!

抗生素在临床中应用得很多,而在医学上它又被称之为「

抗菌药物

抗生素的使用,始终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家长只要孩子一生病,就想快快好,从而滥用抗生素,如感冒发热就吃头孢或阿莫西林。要知道,一旦长期使用抗菌药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但在如果家长儿童疾病的治疗中,谈抗生素色变,一昧躲避抗生素又可能会耽误病情的治疗。

所以,为了更好的认识抗生素,今天志玲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关于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八大误区,避免日后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极端的情况。

图片来源:pixabay

误区一

生病了,就要吃抗菌药物消炎

儿科常见的感冒发热病出通常是病毒感染,靠宝宝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无需画蛇添足吃头孢或阿莫西林。对于病毒感染,口服抗生素不加快恢复进程。吃抗生素也预防不了感冒。

误区二

开了抗菌药物,吃两天好了就不吃了

医生给孩子开具抗生素药物后,家长也不能私自停药。比如有的孩子明确是细菌感染,口服抗菌药物,家长见不发烧就不吃了,或者心存害怕自行减半服用。这种行为都是不正确的,一旦使用抗菌药物,就应该足量足疗程,断续或减量使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反复和耐药菌的出现。

误区三

上次生病吃头孢有效,这次再喂点

即使同一个人现在和上一次感染的同一种疾病,出现同一种症状;或者上次家里大宝生病吃头孢好了,所以那么这次老二这次也来点头孢,这都是行不通的!

宝宝每次生病感染的病原体不一定相同,症状、部位、年龄不同,选用的药物都不同。

头孢针对上次细菌感染有效,但这次是支原体感染,就没有效果,可能要用阿奇霉素。

图片来源:pixabay

误区四

任何情况坚决不用抗菌药物

有的家长视抗生素为洪水猛兽,即使检查结果提示有细菌,也避而远之坚决不用抗生素。这也是不正确的!一味拒绝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延误宝宝治疗,加重病情。滥用抗菌药物是个极端;视抗菌药物为猛虎,唯恐避之不及则是另一个极端。

误区五

抗菌药物这种不行,就再换一种

抗菌药物治疗疾病起效是有一定时间的,短期换药,频繁换药,都是对疾病治疗不利的。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更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误区六

给儿童使用成人的药物

宝宝使用抗菌药物有别于成人,有些抗菌药物在儿童使用受到限制,比如: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四环素类(氯霉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一般而言医生根据宝宝的症状、体格检查、查血或拍片B超等结果,

提示为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而病毒性感染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图片来源:pixabay

误区七

抗菌药物价格越贵越好,级别越高越好

有些临床医生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初始治疗就选择应用抵抗多种细菌的抗菌药物,这实际完全没有必要,更是“拿大炮轰蚊子”的行为。

而这种现象在家长朋友中也屡见不鲜,

明明是一种低级别的抗菌药物就可以解决,家长朋友们就秉着“什么贵用什么,什么好用什么”的原则

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非要用上高级别的抗菌药物甚至还要联合应用上另一种,殊不知这样下次只会增加细菌耐药的恶果!如若“超级细菌”诞生,届时恐怕将无药可用。

误区八

迷信输液、以为“液到病除”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

能口服的就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但实际上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其次,在口服、打针、输液等至少三种方式治疗中,“

打点滴最危险”

无论是输液前未做无菌化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还是输液时溶液稀浓、输液快慢不当,都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轻则出现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

所以切记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

最后,正确认识并使用抗菌药物,仍需我们医务人员的科普宣教以及家长不断学习,共同努力,以此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结果。

你可能还想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