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早饭不吃,午饭乱吃,晚饭大吃,夜宵常吃,饮食没有规律,忙起来甚至来不及吃饭;爱喝冰镇饮料、爱吃腌制食物、爱吃油炸食品……这其中的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脾胃却越来越差。
据统计,全球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身体好坏脾胃说了算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
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
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脾胃不好,五脏都受伤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脏病要从脾胃治
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
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
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
脾胃会影响肝脏
,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
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
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
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
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
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
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
也能看出脾胃问题,不妨对照自查
脸色是否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
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
脸颊发黄、消瘦枯萎
,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鼻头是否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
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是否无血色、干燥
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
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时是否流口水
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
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是否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
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是否不好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是否不佳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需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保健常识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
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
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吃对食物
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
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
,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
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常读“呼”字音
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揉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或者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每日2~5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饭后慢慢走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来源:
图片:
源自网络免费图片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中医:判断脾胃好不好,“三看”就知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8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