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是您关注的中医药界的精品微信号
我们传播:中医药文化|医道|药道|人文|视
导读:
那些动不动就“上火”,动不动就吃寒凉去火药的人,为什么其火总也清不尽呢?而且越服寒凉药,其“上火”越顽固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上火”一词,凡是吃点热性的食物而出现
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等
,皆认为是“上火”。因为是“火”,就想当然地吃些清热降火的药。于是药店里各种清热降火药卖得很好,甚至抗生素也成了去火的家庭备用药,一觉“上火”即服一两片,方便又省事。在两广地区,喝凉茶更是成了人们去火的一大特色。
问题来了
,那些动不动就“上火”,动不动就吃寒凉去火药的人,为什么其火总也清不尽呢?而且越服寒凉药,其“
上火”越顽固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人稍微吃一点温热的食物都容易“上火”,难道是越老体内阳气越来越多了?甚至也有人吃冰淇淋也“上火”,越吃脸上痘痘越是疯长,难道冰淇淋也是热性的?我们以为的“上火”真的是火吗?
什么是“上火”?
生活中我们理解的“上火”,其本意是
体内有热气
。所以吃了某些含热气的食物就会咽喉疼痛、长痘痘、牙龈肿痛,这是因为食物中的热气进入体内,散发于外,表现出来的即是“上火”的症状。所以,我们才会去用些清热降火的方法,以去除体内多余的热气。
可是,那些越去火越容易“上火”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吃寒性食物也会长痘痘的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若把“上火”看成是真的有火,肯定不是这么回事。关于“上火”,我们肯定没有正确地理解它的含义,以至于普遍应用寒凉去火的方式也并没有真正让我们摆脱“上火”的困扰。
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的“上火”并不是实火,临床上我们常见的“上火”见于两种情况:
或阴虚于下而阳根不固;或阳亏于内而相火外腾。
中医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当体内阴虚,则依附之阳相对亢盛而浮于上,所以表现出了“上火”;相火藏于肾水之中,肾水温升而能生木,相火只有下藏才能温肾,如果相火不安于位而上浮,即是失其位,表现为“上火”。此两种原因导致的”上火”都为虚火,而非实火。
关于阴虚,我们可以理解为
阴液的亏虚
。津液是人体阴液除了血液外的所有水液的总称。由于热性的食物耗伤了人体的津液,导致阳气相对亢盛,会出现”上火”。而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中焦的运化而来
,这个运化是阳气的运动,亦称为气化。喝到肚子里的水不能等同于津液,只有通过脾阳的运化,才能变为人体有用的津液而发挥濡养作用。所以说,津液的化生离不开脾阳的运化,
阳气是动力,是生机的根本
。故说,一分阳气,则是一分生机。
阴虚可以短暂地存在,而不能独立地长期存在,只要正常摄入饮食,脾阳不损,即能化生津液。关于阴虚导致的“上火”,滋阴药可以解燃眉之急,但前提还是要在
脾阳不损
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实际上有没有真正的“上火”呢?当然有,
真正的上火表现为小便灼热,口渴饮冷
,此时稍微用点苦寒药就好了,不需治疗数月数年。而对于临床上大部分的“上火”来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虚。
寒凉药去火之害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的“上火”,即
火在上,寒在下。
阳气不足于下,导致虚火上炎于头面,出现头面、耳、眼、口、鼻、咽喉的各种火热症状,如痤疮、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面红、眼红、耳中生疮、牙龈炎,口腔溃疡、头晕、头痛等等。明白了这个道理,
扶阳抑火
即可治疗。
人体的
元阳来自于肾
,它决定着我们寿命的长短,这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中焦脾胃之阳是后天之本
,这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寒凉药物暂时有去火之效,但毕竟会耗伤人体唯一能左右的后天脾阳。脾阳一损,则后患无穷,百病因而丛生。
上火了怎么办?
春夏之交,木火升浮,此时宜畅木气,养阳气,
最有养阳温升之功。若木火过浮出现上火诸症,则需敛降木火,可服乌梅固本汤。夏天火易浮,中易虚,可以用
乌梅白糖汤
敛火建中。
生活中易上火之人可以食些酸品,
酸性收敛可以潜阳
。同时,平日素体阳虚之人于生活中尤当忌生冷饮食,可以通过食温补的食物,或者找专业的中医调理,以改变阳虚体质,从而治疗“上火”诸症。
临床上大量病例证明:
温阳药物可以降火
,比如用温阳潜阳的方法可以治疗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脸上痤疮等等,这正是说明温阳药对应了阳虚证引起“上火”的特点。
医圣张仲景有句话:“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病有阴阳,证有阴阳。阳虚证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就是
扶阳抑阴
。而顾护脾阳,慎食生冷,这也是预防“上火”的前提,也是根本。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温饱,而更注重于食物的味道,由此导致的问题是,有人会为了口舌之欲而不顾脾胃的阳气。滥吃各种
冷饮、冷冻品及部分海鲜都容易伤损脾阳。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患病是以实证为多还是虚症为多呢?
根据以上分析,再对比临床上的症状,可以得出结论:“上火”,
阳虚者为多数
。对于这样的“上火”,生活中是扶阳,还是泻阳;是温补还是凉泻?可以说,若滥用寒凉药去火,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精彩回顾
中药减肥经典方
中药功效七言记忆歌
睡前玩手机?小心手机肩!
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十大名方
520,中医人有自己的告白方式
巧用黄芪,用量分三等,功效各不同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看这张对比表!
六步颈椎操,有效预防、缓解颈椎病!
特效冻疮方,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藿香正气水妙用16招,今天总算知道了!
红薯紫薯白薯,功效各不同,千万别吃错
舌头出现这18种症状,就要警惕心生病了
饭后一个神奇小动作,吃再多也不怕胖了
手上出现这6个变化,说明你的肝在“求救”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谱,附治疗方案,人手一份
医生口中的“清淡饮食”,竟是少放这种“调料
头痛、背痛、肩痛…身体8个止痛开关,哪痛按哪!
啤酒白酒到底能不能混着喝?常喝酒的人一定要看!
心肝脾肺肾最怕什么?已经帮你找齐了,还不来看看
体内上火了,别轻易服药,不管哪的火,吃它就可以!
黄菊散热,白菊明目……4类菊花功效不同,别喝错了
咳嗽,胃疼,三高……常见疾病坚持按这些穴位有良效
为什么有时小方小剂能治大病?谈谈处方与剂量的关系
5个健康小动作,胜过运动2小时!懒人必学的健康秘籍
每天这样拍手100次,弥补久坐伤害,快来给内脏按按摩
黄、紫、绿、红、白,不同颜色的蔬果各有营养,怎么吃?
9个良效养生穴,针对九种体质,每天按一按,疾病少一点
大方≠大处方!别让中医大方污名化,遣方用药还需因人而异
起床后口干、口苦、有异味?是身体的这3个地方需要“灭火”
“胖不起来”和“瘦不下去”之间,你只差这份中医调理清单
颈椎最怕吹、肠胃最怕凉:入夏身体最怕的5件事,不看太亏了
注意!头痛是身体在示警!头顶痛、偏头疼、前额痛怎么解决?
常听中医讲的“阴虚火旺”到底有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调理呢?
晨起一件事,伤害身体!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现在停下还来得及!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为什么你的身上会无缘无故出现淤青?这4种情况最要命,一定注意
男性为何比女性寿命短?这些男女差异养生法,才是寿数过百的诀窍所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专业医生推荐,一切解释归原着者所有,禁止抄袭和侵权。
⊙投稿信箱:980151516@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传统医学
(QQ、微信号:980151516)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服务中医,期待支持!
HAOYISHENG
》为旗下超100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980151516@qq.com
,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
980151516
)或者微信沟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8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