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自测体内是否有湿气祛湿,分清寒热是关键 晨起自测体内是否有湿气祛湿,分清寒热是关键晨起自测体内是否有湿气祛湿,分清寒热是关键

晨起自测体内是否有湿气祛湿,分清寒热是关键

晨起5细节自测体内是否有湿气?

自测体内湿气一: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自测体内湿气二: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另外,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自测体内湿气三:洗漱时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自测体内湿气四:刷牙恶不恶心

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自测体内湿气五:小腿肚子发酸发沉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当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祛湿一定要

分清寒和热

祛湿,

我们要分清楚寒热,

有的人是寒湿,有的人是湿热。

要先辨别自己是哪一种体质,哪一种湿热,才好对症下药。

怎么回事

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脾湿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

黄,就是皮肤黄。

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正常的皮肤就是偏黄色的,但正常人的黄色应该有血色,是黄里透红的。而脾湿重的黄,是没有血色的,所以我们统一描写叫萎黄,是特别不好看的一种黄色,没有光泽了。

油,就是脸上冒油,油光亮亮的。

不仅如此,头发里边也老是油,而且这种人往往头皮屑很多,容易像长痤疮、长痘、长雀斑。这种人一般来说不但是湿,而且还有热,湿热上蒸就会引起这种油往外冒。

沉,指的是身体沉重。

中医《内经》里边讲到头就像被布包裹住,感觉昏蒙蒙的,很沉重,很不清醒。当然它不仅仅是头部重,全身都可能是重的,因为他肢体里边湿气重,水多了全身自然感觉到沉重。

肿,就是水肿,人整个看起来胖胖的。

这种脾湿的肿,下肢比较多,有的人可能经常出差,坐飞机坐火车,时间一长以后,那个脚本来早上起来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穿到鞋子里去,但是到了下午,怎么也穿不进去了。

薏苡仁、红豆

为啥祛湿没效果

【薏仁】

中药里边是有生薏仁跟熟薏仁的,对于

体虚湿重

的人,应该用

熟薏仁。

但我们老百姓大多

自己到菜场上去买了以后煮稀饭吃了,而他用的实际上是生薏仁。

那么怎么办才能用上熟薏仁呢?

我们自己就可以做!

你把薏仁买回家以后,放在铁锅里边炒,注意不要放水和油,就是单单用薏仁放在铁锅里边用火炒。

炒到稍微带一点黄色就行,就是熟薏仁了。熟薏仁,健脾化湿的作用就好了。而你一般用的生薏仁,它是偏于凉性的(如果是湿热情况,用生薏仁即可)。

【赤小豆】

可能我们好多人买回来以为是赤小豆的,实际上却是红豆。

红豆跟赤小豆是有区别的:

我们中医中药里边用的

赤小豆,形状相对来说比较细长。

而市场上的

比较圆、比较短。

这种普通的红豆不能说完全没有祛湿效果,但和赤小豆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是不能入药的。

【寒湿症状】

舌苔一定是淡白的,不是黄腻的,口淡无味,稍微吃一点冷东西胃脘部就会不舒服。

想要去除寒湿,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老祖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智慧的药方,叫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里有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

这个方子里面:

广藿香是祛湿的,

它通过香气来振奋体内的阳气,从而驱散湿气,

白芷也起这样的作用;

苏叶和生姜是温阳的,

可以把寒邪赶出去;

茯苓和大腹皮是泄湿的,

可以把湿气排泄出去;

陈皮和厚朴是行气的,

用来振奋气机。

现在药方里能买到的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胶囊,虽然剂型不一样,但都能起到去除寒湿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说,

使用藿香正气有个诀窍:

如果这个人泻肚子,那么最好服用藿香正气丸或者软胶囊,因为这样药力可以偏下;

如果是呕吐,最好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这样药力偏上;如果又吐又泻,则两者都用。

【湿热症状】

舌苔黄腻,口苦口黏,脸上、头发上容易冒油。

想要去除湿热,推荐大家喝薏冬汤。

【薏米】

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

【冬瓜】

味甘性凉,能润肺生津、清胃热、利小便、消除水肿。

【做法】

薏米提前浸泡约5个小时,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薏米熟烂,汤水变白。然后放入冬瓜片(保留冬瓜皮,功效更佳),大火煮开后改中火再煮5分钟,最后加盐即成。

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汤、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