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公众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推荐:
十四经走向及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
经络走向图,经络动画修订版(珍贵,收藏备用)
看后震惊:
中医衰退的真正原因原来是这些!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
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
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
身体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胸膜炎、乳腺炎;皮肤方面:面色灰白、晦暗无华、口唇苍白、眉眼之间暗青。
3、乳中穴、乳根穴主治
身体方面:产妇乳汁不足,乳腺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4、不容穴、承满穴、梁六穴、关门穴、太乙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肝炎肠炎;皮肤方面:颜面浮肿,面色萎黄、色素沉着、嘴周痤疮、鼻梁晦暗无光泽、眼角外侧色斑。
5、滑肉门、天枢穴主治
身体方面: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便秘、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黑眼圈、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
6、外陵穴、大巨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肠炎,肠痉挛,阑尾炎,肠梗阻、便秘、腹痛,膀胱炎,尿道炎、疝气;皮肤方面:黑头、粉刺、丘疹、痤疮、油脂分泌旺盛。
7、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主治
身体方面: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卵巢机能低下、月经不调、痛经、便秘;皮肤方面:黑眼圈、眼周皮肤晦暗、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
8、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主治
身体方面: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
9、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痛、失眠、胃痉挛、胃炎、腹泄、肠炎、肝炎、消化不良、乳腺炎、痛经、盆腔炎、高血压、贫血、风湿热。
10、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主治
身体方面:阑尾炎、胃肠炎、胃痉挛、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肩周炎、膝关节肿痛。
11、丰隆穴、解溪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头痛、高血压、哮喘、胃炎、肝炎、肠炎、阑尾炎、便秘、肩周炎、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
注:表示穴位的“寸”,是用自己(顾客)的手指作尺子测量,被称为“同身寸”。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的纹头距离为1寸;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也是1寸;将食指到小尾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宽度为3寸。
任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分的病症。
推荐:
经络走向图,经络动画修订版(珍贵,收藏备用)
推荐:
十四经走向及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
督脉穴位各个位置:
01、长强穴02、腰俞穴03、腰阳关穴04、命门穴05、悬枢穴06、脊中穴07、中枢穴08、筋缩穴09、至阳穴10、灵台穴11、神道穴12、身柱穴13、陶道穴14、大椎穴15、哑门穴16、风府穴17、脑户穴18、强间穴19、后顶穴20、百会穴
督脉、膀胱经作用:
01、络却、玉枕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02、百会、后顶、强间、脑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03、风府、哑门、大椎、天柱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04、大杼、风门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05、陶道、身柱、神道、肺俞、阙阴俞、心俞、附分、魄户、膏肓、神堂穴主治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06、灵台、至阳、督俞、膈俞、譩嘻、膈关穴主治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07、筋缩、中枢、肝俞、胆俞、魂门、阳纲穴主治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08、脊中、脾俞、胃俞、意舍、胃仓穴主治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09、悬枢、命门、腰阳关、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肓门、志室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长强、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胞肓、秩边穴主治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股门穴主治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主治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承山、飞扬穴主治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昆仑穴主治
身体方面:
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免责忠告】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转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正规医院医师,否则产生一切后果自负,特此忠告!
养生经验
阳气不够,不宜游泳,风雨寒湿,该避就避,所以冬天不能游泳,会引起许多问题。
现代人都忙忙碌碌,操劳过度,人要懂得休息放松,生病起于过用。
熬夜赚钱,亏本买卖,一日不睡,十日不醒,所以晚上熬夜,白天补睡也不行。按时睡眠,才是养生良药。
食不言,食不视,吃饭不能说话,也不能看电视。散步说话也是个误区,睡前也不能聊天。
「怒」是养生大忌,怒火吵嘴,对身体有很大害处,所以要健康,先「制怒」!
人越干活,活得越精神,所以退休不作,应该享受的观念也是错误的,没有一个健康长寿的人是懒汉!
要少荤多素,穰岁多病,饥年少疾,所以一日三餐,
平安,三餐要合理,不能早餐不吃,晚餐吃饱。
要少吃鸡蛋,少喝牛奶,「鸡蛋牛奶,强壮民族」是商人、广告人做的噱头。
茶叶寒凉,体虚之人要慎服。五味过食容易导致脏腑失调,所以中药管一时,清淡饮食管健康一世!
精神过亢之人不适合吃辣椒,所谓「辣椒活血美容」也是因人而异。
水果只能吃当季,当地产,且脾胃虚寒之人不适合吃水果。
不能一咽喉肿痛,便要清热解毒,若虚火肿痛便要慎用寒凉之药!
咽炎含片多伤脾,凉药久服,大损阳气,所以不能认为自己得了慢性咽炎,便多用含片。口腔溃疡,也不一定是虚火上扰。
眼睛干涩,不能只用眼药治疗,也可能是肝肾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面生痤疮,不一定就是上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痤疮要从养心活血来论治。
身体烦热,便用冷饮降温,冰爽需要很大的身体代价!冰冻断人种。
生活细节是疾病的起因,身体汗出,便用空调电扇,为寒湿大开方便之门!
雾遇冷为露,鼻受凉而为涕,所以鼻流清涕多与正气不足,寒凉入侵,而非过敏所致。
阳虚跟寒湿会引起抽筋,所以不能一腿脚抽筋,便多吃钙片。
有诸内必形诸外,脸上长斑,多和五脏相关,不能只靠面膜面霜美容,要从身体内部调理。
精神不好,茶和咖啡来醒脑;茶和咖啡只是在「挑灯火」,只能治其标,真正治本的「添灯油方法」是减少欲望工作,早点休息睡觉,使神清静下来
臭汗为身体自救排浊,不能一见脚汗脚臭,便要敛汗除臭。这样浊气排不出去,便在体内熏浊脏腑,甚而成肿瘤积聚!
精满不思淫,神满不思睡。所以脑海中有淫邪之欲,皆是因为精气不足。更要守精守神,戒掉纵欲。
认为脾虚要补,便用人参白术,还可能因为肠道不通畅,此时要吃些通畅药,以通为补
气虚是因,血瘀是果,阳气足,则血脉通,瘀血体质,不一定要活血化瘀。
小儿感冒,要饮食清淡,忌补
咳嗽是身体的自救反应,所以不能见咳止咳,要从整体上治疗咳嗽。
白带异常,要改变潮湿的环境,从源头上治理,不能一味消炎。女人痛经,不是正常现象,痛经女人要避寒凉,常喝姜枣茶。
中医是整体观治疗,所以不要偏信一种疾病单用某种药物可以治好。一种错误的习惯导致一种疾病,所以不能一有病痛,便马上吃药,要反思引起疾病的原因,从源头上去治理。
病需三分治,七分养,这个养便是要遵循医生的医嘱,交代的饮食作息上的调养,所以看病只服药,不看医嘱,实在不可取。
四诊合参很重要,中医看病要见到人,看病不是猜病,更不是在赌博,所以看看片子检查结果,寄希望医生开药方的思想是错误的。
病情复杂,药量需量而行,不是一味药量大就好。有时只需轻灵的药物来四两拨千斤,调过病机,疾病便好了。
药汤过量,肠胃乃伤,汤药需一定浓度方能起效,所以药不是煎得越多,喝得越多才好。
中药是因人而治,非处方药,也须辨证,认为OTC类药安全,随便服用的想法是错的。
好药不在价高,所以不能认为,开点好药,才能把病根拔掉。
自己当自己的医生,不能一味将自己的健康教给医生,学习些简单的导引,按摩拍打外治法很重要。
最后,以道家经典《清静经》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则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就是遵循《清静经》上的原则,清净我们的心神,排遣我们的六欲,自然可以祥和快乐,福寿延年!
几个祖传名方,补肾止咳治失眠
中医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大浪淘沙,多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今天为您整理了几个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所有方子都详细到制法,非常实用!
1.补血第一方:
四物汤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春季三个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肝主生发,养好了肝才能健康,肝藏血,养肝必补血。
有“妇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汤,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晚唐医书,后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是补血汤,且见效快。
【组方】
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
【功效】
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方解】
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疼痛、腹胀,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得到增强;川芎可活血祛风,还富含维生素E;白芍能增强细胞免疫,充盈气血。
【制法】
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用来炖鱼、炖肉煲汤。
2.补血补肾第一方:
六味地黄汤
这个方子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所创肾气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如肾虚、耳鸣、脱发等。现在市面上有六味地黄丸卖,六味地黄汤在家就可以熬制,很简单。
【组方】
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
【功效】
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
【方解】
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
【制法】
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
【服法】
每天1剂,分两次服。
3.补血补气第一方:
四君子汤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难免气虚。补气第一方是四君子汤,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四君子汤男女老少都适用,不过5岁以下的小孩就不建议服用。
【组方】
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
【功效】
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是补气基础方。
【方解】
党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茯苓渗湿健脾,苓术合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使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
【制法】
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煲汤。
1、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红枣全部材料略洗一下,倒入砂锅里,加清水浸泡20分钟。
2、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30分钟。
【服法】
一天2-3次。
4.补血润肺止咳第一方:
秋梨膏
秋梨膏据说是宫廷里的秘方,从唐代开始成为了御用养生之品,一直到了清朝被御医从宫里带出来,才在民间流传。
【组方】
鸭梨6个、干红枣80克、冰糖150克、老姜20克、蜂蜜80毫升。
【功效】
去火、降燥、润肺、止咳。
【方解】
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滋阴润肺,通便清火,是女性佳饮。
【制法】
1、将干红枣洗净后对切去核,生姜去皮后切成细丝,梨削去外皮、将擦板架在锅上,把梨擦成梨蓉和梨汁。
2、将去核后的红枣和姜丝、冰糖放入锅内和梨蓉梨汁一起。
3、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30分钟,然后用漏网捞起梨蓉用另一只汤匙按压,挤出更多梨汁。
4、将挤压后的梨渣红枣和姜丝扔掉,锅内只留下梨汁,继续用最小火熬煮约1小时后至梨浆浓稠后熄火放凉。
5、在放凉后的梨浆里调入蜂蜜拌匀后放入密封罐保存即可。
5.补血祛湿第一方:
徽琼散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许多疾病的关键,甚至还会恶化疾病。徽琼散是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副作用小。
【组方】
鸡内金3g、人参10g、赤小豆15g、薏米15g、白扁豆10g、茯苓10g、桔梗6g、砂仁6g、山药15g、莲子10g、甘草6g
【功效】
湿气,痰多,头脸油腻,水肿肥胖。
【方解】
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鸡内金: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主要解决脾虚,胃弱;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制法】
1、将所有药材洗后就开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
2、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持续熬煮至冰糖消融即可关火。
6.补血失眠第一方:
酸枣仁汤
在没有安眠药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治疗失眠症的呢?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千古名方——酸枣仁汤,调理失眠收效甚好。有歌诀道: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风如睡梦香甜。
【组方】
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功效】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方解】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制法】
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3cm大火煮开,中小火煮20-25分钟。分3次温服。
7.补血润肠养胃第一方:
四磨汤
四磨汤是宋朝王府常用御药,后此方载入宋代医学名著《济生方》和明代《痘疹金镜录》之中,美名很快传遍长江中下游,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婴儿出生一周后,不论是男是女,有病无病,都给服用四磨汤,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闹肚子,肠胃特别好。这个习惯从民间到现在已沿袭1000多年。
【组方】
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功效】
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对肠胃疾病很有效。
【方解】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完全符合“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的中医理论。并且由于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制法】
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
8.补血治痰第一方:
二陈汤
中医治痰名方“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离今日有千年的历史。
【组方】
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效】
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制法】
以上组方药材,加生姜3克,乌梅1枚,用水煎服。
9.补血落枕第一方:
葛根汤
中医治落枕疗效显著,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曾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就是外感风寒,“项背强几几”就是落枕的症状,指出了葛根汤可治疗风寒所导致的落枕。轻者1剂即愈,重者3剂便可缓解。
【组方】
葛根30g、麻黄6g、桂枝6g、炙甘草6g、白芍6g、大枣3个(掰开)、生姜3片
【功效】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方解】
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制法】
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推荐:
这样做踮脚和勾脚,效果特别好!
我们正在见证中医的消亡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感恩原作者的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延伸阅读:
每天坚持按揉这几个穴位,降压、强心,百病不上身!
常按这些穴位,想病都难!
提升睡眠质量的秘诀--穴位按摩
每天坚持按揉这几个穴位,降压、强心,百病不上身!
按摩治心脏病、高血压(臧福科),可急救,收藏备用!
实用:穴位按摩治肾虚,收藏备用!
一个穴位疏通全身气血+拍打通络健身法+66节医疗保健操
激活阳气的“夹脊法”,这些
是人体自带的大药库
假肾阳虚、咳嗽、疗喘、抽筋、眼皮跳、便秘的中医对治
四个永葆年轻、护心、养骨的穴位
夏天三伏灸,轻松赶走各种小毛病
肾俞穴、八髎穴的定位与按摩方法;新鞋磨脚怎么办?
激活阳气的“夹脊法”,这些穴位是人体自带的大药库
不花钱不求人,人体自带:消炎、消气、排毒、清火
一个动作,通经络,排毒素!其实,你不需要这么多抗生素
中医降火奥妙多
这些穴位就是特效药,收藏备用,含颈椎操
“白天犯困,晚上失眠”,用这2个穴位能够双向调治!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偏方治好肩周炎,超简单,特效!
最高级的治病是调心
大道至简,其实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很简单+因是子静坐法之附录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与西医,不同的时空维度!
梁冬:你为什么生病?(附最靠谱养生秘诀)
95岁名中医郭诚杰:一拍三揉,调理一身老年病!梁冬对话中医博士刘力红:不良的情绪是生病之因!
刘力红:医学只能解决10%的健康问题,剩下的要靠自己
自愈力能治愈身体的70%疾病!常提肛,保健康
人是由“身、心、性”这三个层面构成的,照顾身体只占健康因素的10%
经络畅通,疾病无踪:祛寒湿、清胃火、淋巴结肿大、偏头痛、腰膝酸软、精力不足
黄帝内经里确实讲透了疾病的起因!
《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八大因素,全面提升自己的健康!
众生为什么会生病?如何远离病苦
疾病的起因:原来是这六大因素!后悔没早看到
你的精气神原来都从这里漏掉了!
养生的根本大法:
养足“精气神”
为什么好人无好报?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每天坚持按揉这几个穴位,降压、强心,百病不上身!
人体及各系统器官解剖示意图!内行人告诉你:名气大却不会手术的医生是怎样的?
余浩:错误的养生没效反而有害!不可不知
记忆力衰退这样做,老年人、年轻人都适用!收藏备用
“脾虚”与肥胖,原因是这样的!
臀部是盆腔的一面镜子,臀部一堵,全身受苦!
常按这些穴位,想病都难!
养生的十个诀窍
为什么心血管病人这么多?
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的秘方(秘方汇集)
中医治病并不慢,真相原来是这样
养生不是靠吃什么来养生的,熊继柏老师学
的历程
久视伤肝、日久伤肾,怎么好多人不信呢?
要想身体好,天天练“慢跑”!
背后有五条线,学会背部
生绝招,
长十年!
起心动念与疾病(不一样的动念,就会遭受不一样的病)
“女福穴”通治一切妇科病,还能治男性的前列腺炎等
心态一变,疾病全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4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