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到底严不严重?
发病前有先兆吗?
如何不让中风找自己和家人的麻烦?
家里人不幸中风了,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人的中风风险全球最高,
高达近39.3%,
位居全球第一!
中风硬知识,一定要知晓!
中风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近年来,被中风盯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实际上,中风的年轻化是个全球趋势,我国更为明显。在中国,有11%的中风发生在45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精神压力问题。因压力导致情绪不好,从而出现应激状态,这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次,很多年轻人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饮酒、抽烟(含被动吸烟)。我们想提醒所有年轻人: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
中风可防也可治
毋庸置疑,中风可防可治。如果预防得当,能降低90%的中风风险。也就是说,大多数中风风险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用适当的医学方式来干预,从而达到预防目的。改变生活方式中,
第一就是远离烟草。
第二是摄入足够量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够是东亚人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风危险因素。预防中风的健康饮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中海饮食”,也就是有足够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适当地吃肉和海鲜,每天再吃一点坚果。
第三是加强运动。
每周再忙,也要做至少3次运动,每次运动保证在30分钟以上。运动的方式因人而异,主要看个人的耐受。有证据表明,快速散步是较好的预防中风的运动方式之一。接下来就是寻找疾病危险因素。引起中风的最常见的几种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高”。除此以外,心脏病、颅内外动脉狭窄等也是疾病危险因素。
千万别轻信中风伪科普
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与中风有关的“秘方”或者所谓的科普文章,让大家看花了眼,不知孰真孰假。其实,很多伪科普的背后都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从专业上讲,我们主张“循证健康教育”,就是一定要给老百姓提供有证据的健康知识。如果您看到一些科普文章里带有各类产品,就要保持警惕。
在我们的门诊,有很多病人经常能接收到各种科普文章或讲座。很多商贩也会到社区进行防中风产品的推销。比如,一些有“特殊功能”的床或床垫、特殊内衣、降压手表等等。此外,一些吃几种颜色食品可以预防中风,吃某些产品可以清除血液垃圾、溶解血栓等等的说法,都没有科学证据支撑。需要强调的是,大家一定不要轻信一些广告。目前,按照药品管理法,真正的药品是无法在广告中呈现的。而电视广告或公共媒体中出现的可以“治病”的产品也都不是药品。
中风后抓住“黄金救援时间”
我们要谨记,中风有黄金救援时间。黄金救援时间在不同的医院,时间长短并不相同。
在一般的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院,黄金救援时间是4.5个小时,这是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根据目前的临床指南等,在发病4.5个小时之内,给了静脉溶栓药,同时有60%~70%的机会重新开通血管。
在一些大型医院,黄金时间救援时间是24个小时。即病人在24个小时之内到达医院,除了静脉溶栓,还有动脉取栓的方式,有超过80%的血管都可以重新打开。
早发现懂急救:一定做好这三点
哈欠不断!提前一周!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无其他因素影响出现哈欠不断,是明显的病态反应。一般中风发作前1周左右会出现不分时间地点,频繁出现打哈欠的现象。
觉:突发的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明显的视力下降。
感觉:肢体麻木,口唇、面部舌头灵敏度下降,耳鸣以及听力下降。
语言:语言表达困难,口吃,或不能理解他人语言,间断出现瘫痪或口不能言。
肢体:身体无力,协调性下降,活动不灵,走路不稳,还会一侧肢体麻木,口角向一侧歪斜。
头痛:阵发性的头痛和头晕,并越来越剧烈,跟平时的头痛有明显的区别。
情绪反常:性格、语气和行为的突然反常。
现在提倡“零级预防”,如果说一级预防是防止危险因素,那么再提前,零级预防就是通过良好的习惯,让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高危因素的机会减少,把窗口更加提前。
编辑:郭青
健康引领未来
技术服务你我
欢迎投稿至:gjjstg@163.com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