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我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我吗---中风病人家属系列之二十 儿子,我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我吗---中风病人家属系列之二十儿子,我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我吗---中风病人家属系列之二十

儿子,我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我吗---中风病人家属系列之二十

前言:

最近,一位远在美国的小伙伴发来他和他妈妈的聊天记录,还发了一段他妈妈在家练习行走的视频。他妈妈去年患脑卒中,偏瘫病休在家康复已经快一年了,视频中,病人步履蹒跚,行走时表现出典型的肘关节屈曲(胳膊端着),“足下垂”足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脚踝无力,只能点地和拖着走),以及典型的“划圈”偏瘫行走姿势。聊天记录末了,妈妈写了一句“儿子,我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我吗?”

这一句话,牵动了做儿子的神经,他发给我,可这让我怎么回答呢?的确,中风病人忍受着病痛,按时吃药,就是希望,可以和没病之前那样可以活蹦乱跳,行动语言自如。可是想要达到这个效果,有一件及其重要的事情就是“

规范科学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已经是世界第一大

致残性

疾病。即便在医疗条件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因脑卒中死亡率大大下降,只要抢救及时,很多患者可以“死里逃生”。但是,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想恢复到没生病前的水平,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脑卒中患者中仍有一半以上会遗留重度残障,不能独立生活。如果控制得不好,脑卒中再次复发,残障的严重程度会更加提高,造成康复的困难。

由此可见,各位病人和家属心里一定要有一根绷紧的弦,“预防复发,认真康复”。

常见脑卒中后遗症有:运动、感觉、认知、情绪、语言、吞咽、排泄以及心肺等功能的障碍。有资料说,有8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步行障碍。病人的这些痛苦和残障到底如何来解决呢?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脑卒中康复

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办法,

有效的康复训练

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

影响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

这里或许能够回答我那个小伙伴的问题,中风后遗症能不能功能完全恢复到原来样子?答案是要看下面几个主要的因素:

1、脑卒中病变的范围和部位

这条是首要关键的。事实上,所有卒中患者在损伤发生的瞬间,损伤的严重程度已基本决定了其功能预后。例如:如果是基底节区卒中患者更可能发生肌张力低下,持久的软瘫,持久的平衡障碍和行走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局限于基底节区的卒中造成了皮层--丘脑—基底节区联络中断,从而阻断功能恢复,所以,该类患者预后更差。目前有专门的评估方法,在对病人进行中风预后功能恢复的评估。如下图的各种评分量表。

2、个人因素

目前有研究证实,患者卒中时的年龄,体重、生活中、营养状况和病前健康。卒中发生后瘫痪的严重程度,既往卒中史。年龄越小,卒中前健康状况良好,恢复效果越好。如果是反复发作的中风,则恢复效果较差。

例如:有关手功能恢复的预测:发病当天或发病后1个月之内,手指能完成较高屈伸运动,几乎可以全部恢复或大部恢复为实用手;发病后1—3个月内能完成,小部分恢复为实用手,多数为失用手;发病后3个月仍不能完成,全部为失用手。

步行功能恢复的预测:发病1个月内仰卧位非受累侧下肢伸直抬离床面,以后90%恢复步行(独立步行45%-55%,辅助步行35%-45%),10%左右不能恢复步行。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办法,业内有句俗话

“二分抢救,八分康复

”说明康复在脑卒中治疗中的重要性。但是康复治疗的效果还要与康复开始时间、康复治疗理念、康复治疗强度、康复治疗方法相关。

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和运动模式的不同,把偏瘫的整个复过程分急性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脑卒中患者最佳的康复时机是发病后3~6个月以内,

在此期间内进行康复介入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可以到90%以上。而超过一年以上的病人,属于中风后遗症期,康复治疗效果就不明显了。不少医院目前能够做到超早期进行康复介入治疗,即中风急性发作稳定后24-48小时内。在超早期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些适量的主动运动锻炼是有助于促进其肢体的恢复,挖掘其康复潜力。

康复治疗的时机非常重要。

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康复技术和手段比国外起步得晚,加上临床上有相当长时间不重视,并且缺乏足够的康复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手段。造成很多病人以为中风抢救过来就“万事大吉”,素不知还有“漫长”而“艰难”的身体机能康复过程需要渡过。因此,病人出院回家半年或一年后,康复效果不满意再到医院就诊的时候,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

4、家庭与社会的参与

在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过程中,家庭成员积极配合,对其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特别对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导致患者的家庭及社会角色不同层度发生转换。患者容易出现心里沮丧、自卑、敏感、逃避等精神异常,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多沟通,理解支持,鼓励,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自我调整回归现实。

综上所述: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效果,依赖于病人本身的健康状况,脑卒中病情本身的情况,和急救抢救措施的及时顺利实施与否,其次是病人对规范科学康复治疗的配合程度,再次与病人家庭的支持配合程度。

脑卒中后的分期以及康复

1、急性软瘫期。

1-2周,肌肉是软的,自主活动困难或一点不能活动,此时就要在床上摆正位罝,进行被动活动(他人帮助患者肢体活动)。

2、痉挛期。

在发病的2-4周,肌肉将变得紧张或僵硬。这时候要注意不要使痉孪加重,不要求患者在此期训练患侧上肢拉力、握力或下肢的直腿抬高锻炼,甚至强行行走等动作,因为这是要加重肌痉孪的。(可惜很多基层医院缺乏科学指导,病人康复心切,自损者甚多)

3、相对恢复时期

指发病后大约5周以后到6个月,

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四肢动作协调性重建,以及步态形成均在这个时期成型,因此,得到专业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此期一些功能性活动如步行、手的活动逐步恢复,但仍达不到完全随意,各种活动仍显得笨拙、迟缓。这时是运动康复的关键时期,鼓励患者积极锻炼,不仅减轻肢体的废用性萎缩,更重要的是恢复受伤大脑对肢体的指挥协调功能。训练方法有床上各个关节的主动活动,床上下肢活动,活动膝关节,再进行站立训练。当患者能够平稳站立15分钟以上时,即可开始迈步行走。行走时要全足着地,脚不能内翻,脚尖不能拖地。注意不要过早使用手杖,以免妨碍患肢恢复潜能的发挥。

4、后遗症期

。指偏瘫发病后6个月以上未能恢复,仍有运动,感觉、言语、认知方面的障碍等。若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差及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低。后遗症期主要是采取补偿性治疗和防治继发损伤。这时运动康复的效果减慢,所以,病人很容易灰心丧气。要特别关注患者的抑郁心理,积极疏导,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

感慨:我的那位小伙伴的妈妈就处在后遗症期,康复效果的不明显让病人感到痛苦。当下,的确需要病人早日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勇于接受自己的现状,采取积极的态度尽量去纠正以往不规范的康复训练,并且积极预防中风的再次发生。

我国卒中康复的发展,急需与国际接轨

在我国由于起步晚,康复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1、重抢救治疗、轻康复

一直以来,中国医疗领域实际是重抢救治疗、轻康复,造成目前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低,康复医疗体系尚不完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过,在这里说句大实话,卒中抢救急救的效率以及治疗水平虽然这两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然难以满足急剧上升的发病率带来的临床压力。

2、缺乏规范的卒中康复治疗临床组织

。理想状况下,卒中康复治疗应由卒中单元提供。卒中单元是一个为卒中患者提供治疗的多学科治疗团队,内设专业护理人员,基于独立的病房。但目前中国的卒中康复中心很少,早年间,仅有一些大型医院建有卒中单元。近年来我国卒中中心联盟的医疗机构增长较快,已经达到约2000家,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3、缺乏提供规范卒中康复的专业人员

据2012年数据,在登记注册的康复技术人员达到2万左右,这其中接受科班培训的人员比例不超过50%,有相当部分人员是半路出家转来。2012年的调查显示,上海市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分别占总人口比例为2.54和3.28/10万人,这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只有23%和4%,二级医院以下从事社区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士不足全部的20%,相比社区康复需求的患者比例,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而且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1.9%(二级以上医院为15.7%),专业人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巨大差距。

此外,综合康复服务普及性也较差,这体现在:对于卒中患者康复所需的一些治疗项目,仅有部分医院或康复机构可提供质量较高的、由取得资格认证的治疗师所提供的服务。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康复从业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与综合医院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上海作为我国康复医疗发展较好的地区,情况尚且如此,我国其他地区的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及质量将更加薄弱。

4、我国的卒中康复的治疗理念与国外也有很大的差别

。例如:国外的卒中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一般做到超早期,从卒中急救的最开始,康复就可以介入;而在国内,大部分医院仍然停留在病人急救期后转康复科才正式开始。再例如:作为公认的国际一流卒中康复模式,德国模式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专注于日常生活活动的恢复、除了运动功能的恢复,还关注患者的失语症、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疼痛等。而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的特点是非个体化治疗、专注于按摩治疗(被动治疗)、主要关注运动功能康复,其他认知和心理的康复往往容易被忽视。

5、我国的脑卒中康复医保覆盖范围依然偏低

美国康复医疗费用很高,但其保险医疗覆盖面广,康复治疗的项目均由保险公司承担,对无保险的无收入病人,由政府承担。因此,能坚持长期的康复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的职业培训均是免费的,这也为患者最终走向社会提供了保证。

中国自2010年,才将康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仅支付9个康复治疗项目,2016年才增加到29项,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很多辅助性器械的康复项目只能由患者自掏腰包。其次医保只管六个月的康复费用。相对于需要长期康复的卒中患者来说“这点时间太不够用了”,有不少患者眼看着一天天好起来,到了六个月,医保不给报销了,自费无力承担,康复也就停止了。

就此来看,我国与国外康复治疗规范相比,国内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康复治疗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求抢救,忽略康复治疗,对康复的介入时机没有概念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中风患者的急性发作期之后,家属还没有认识到中风会给幸存者留下什么样的后遗症,只是觉得能捡回条命就很好了。很多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却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甚至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还在卧床输液治疗。有不少临床医生也缺乏相关康复的意识,强调病人静卧不动。导致病人卧床体位摆放不对,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而产生后期挛缩、关节脱位等问题。

中风患者病情一旦稳定,最好进行早期(体征稳定后24-48小时)的康复治疗。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康复介入得越早,后期偏瘫的几率就越小。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的三个月内属于

最佳康复期

,病情稳定后的半年内,属于

有效康复期

。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康复,效果会比较好,

一旦错过有效康复期,再进行康复治疗,效果就很难保证了

误区二:迷信药物能治疗一切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是结合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来引导和刺激因为脑血管病而“罢工”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重塑脑功能,以求激发患者的自身力量,达到患者生活自理、工作自主的目的。这期间,必定要经过艰难痛苦的锻炼过程,也只有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努力,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

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这种病人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人神共愤的“中国式神药”总能在这个时候出现,把宝贵的康复时机和治疗费用浪费在了无谓的辗转寻找过程之中,而且还干涉医生的用药。最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误区三:病人家属心情急躁,强行走路或爬楼梯(缺乏专业康复指导的悲剧)

有些脑血管病患者或家属康复心切,往往不循序渐进,反而欲速则不达,影响到康复的效果。有的患者家属把绳子绑在刚能下床的患者患病侧腿上,拉着患者走,这样走下去,就会走出来一个腿不会打弯的患者,也很容易产生足下垂,足内翻等问题。

有的患者则把“能走多远”当作衡量康复效果的标准,虽然每天能走好几公里的路,但其病侧肢体力量实际上很薄弱,根本不足以支撑正常行走,患者病侧的腿要想支撑身体重量只能尽量绷直,加上本来就往外拉伸的下肢肌肉张力的影响,患者就会出现膝盖过度向后延伸,造成膝关节的不正常摩擦,长期如此,会严重磨损膝关节。

误区四:不注意基本动作训练,或者康复锻炼过度

有些患者或家属只是凭自己的理解来做康复,难免会出现错误。有的患者的手开始时是能伸直、但不能弯曲的。患者和家属都觉得不会抓握的手对以后自理生活没有用处,应该多练抓握这一动作,但是经过训练,病人的手掌越抓握越紧,张开反而很困难了。实际上,患者之前伸展开的手掌,只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就能恢复到正常情况,但由于患者的错误训练,导致患手反而功能丧失了。如果病人和家属再多得到专业康复指导,就不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了。

还有些家属或病人觉得就是康复就是做做体操,伸伸胳膊伸伸腿,觉得康复师的治疗没有技术含量,觉得参加训练就是每天玩下玩具就要收钱觉得没有必要,于是自行盲目锻炼。

误区五:精神消极,贻误病情,对康复的长期性和艰难没有心理准备

患者的康复治疗往往要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病人在这不短的时间里,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异常心理。尤其是一些壮年病人,发病前是家庭的支柱,所以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但是漫长的康复过程,让他们信心尽失。康复过程中只有当肌肉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康复期。这段时间如果病人主动意识差,不主动参与配合,康复治疗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康复进程。所以良好正确的心态对于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妈,当初她也是这样期盼着,每每让她做个康复动作,她艰难完成后,总是要问能有什么用处。病人对康复的焦虑期待,与康复进展缓慢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急救的紧张---住院的煎熬---初步康复的欣喜---出院后恢复效果进展缓慢---身体的失能自信心受损---对家属长期照料的歉疚和自责—心态失衡—抑郁或情绪失控。

误区六:病人过分依赖医生或家属,过度的被动治疗。

有些病人患病后变得很敏感脆弱,表现得对医生和家属特别依赖,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很多病人认为医生的手法、针灸或家人的按摩才是治疗。盲目迷信和依赖“无良中医“或“江湖郎中”的各种“祖传”理疗手段,素不知自身的主动训练的效果比被动治疗要强上十倍,学习新的运动机能必须是主动的,只做被动运动难以学到新的运动模式,只有主动运动才说明某一项运动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回路。

所以,这时候,

家属们必须要对患者“狠心”,不能照顾过分,不能事无巨细的都替病人做,让病人产生永久性的依赖

。换句大白话,家属的过分照顾,很可能让病人失去了主动重建运动功能的机会,也是最后害了病人,也把家庭的护理负担加大了。

误区七:只重视在医院的康复治疗,觉得康复是医生的事情,出院不继续坚持康复

按照现在国内的康复医疗条件,很多社区的康复水平和康复环境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很多病人出院后选择在家康复。很多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家属很难做到让病人定期回医院复查和接受康复评定和指导,不少人认为,在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就是康复的全部,很多应该在家里坚持的康复动作和训练都不再坚持。或一味的在家练习行走,不注意步态纠正,继而产生更多的关节挛缩,肌肉张力增高等问题。长期步态异常还会导致关节或脊柱的损伤。

因此,家属们必须注意家庭康复的规范性,以及督促病人坚持康复的重要意义。有条件的,尽可能寻求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支持。

雨人的建议

看了上述的文字,相信各位家属以及病人都会深有感触。那么,如何让这些弯路不要继续走下去呢?

1、抢救及时很重要,康复介入要尽早。

家属们一定要牢牢记得“急救黄金时间4.5小时之内,康复黄金时间3-6月之内”。

2、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心理准备

绝大多数康复路程是漫长的,很可能是终身的,绝没有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

3、家属要舍得对病人“狠心”

,病人要提高主动独立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减少依赖性。

4、康复要专业,康复最好选有卒中单元的医院,或专业康复机构。

如无卒中单元,则应考虑一旦病情平稳,即将患者转移至最近的卒中单元或具备接近卒中单元标准的医院。

急救中心可以选择急性卒中单元,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型康复中心应该选择综合卒中单元,对于基层医院和中小型康复中心选用康复卒中单元。

雨人小贴士:卒中治疗单元基本上是急性监护和早期康复相融合的模式,主要由如下要素构成:硬件方面设有重症监护室、功能物理康复室、语言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和传音装置。软件方面包括脑卒中第一时间急救、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患者和家属必须接受脑卒中防治的健康教育等等。

那么在中国建立了卒中单元的医疗机构有哪些呢?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水风井”,点击“进入公众号”,可以查询到“卒中地图”,大家就可以根据定位找到离您最近的卒中单元。

此外,雨人还给大家提供一份“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5年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排名榜,供大家康复就医的时候进行参考。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华中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

此外,还有非综合性医院的康复专科医院的50强排行榜

(来源:艾立波医院管理研究中心)

中风康复的路是漫长的,很可能是终身的!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印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2、《康复医学(第3版)》,励建安,2017,科学出版社;

3、脑卒中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王艳辉等,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5);

4、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史,谢清等,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3);

5、脑卒中康复的精准评定,吴毅,康复学报,2016,26(5);

6、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张通等,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

7、中美康复差距在哪里,郑帆影,健康时报,2012,7月19日;

8、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张通,2012,18(4);

9、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17),《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

·免责声明:本公共微信平台上提供的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目的是使中风病人和家属加强危险因素的关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请接受医院治疗的患者,谨遵医嘱。

作者简介

医药雨人

:执业药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曾从事新药研发、立项评估调研等工作,目前从事医药行业研究分析工作。

雨人的母亲2009年罹患脑中风至今十余载,雨人深深理解脑中风病人的痛苦,病人家属的无奈。2018年春节,雨人答应母亲,要以脑卒中为主题,写100篇科普文章,将涉及疾病预防、用药管理、心理健康、临床医疗等,以唤起周边亲友对脑中风预防、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视,让更多的人远离痛苦。

每篇文章均为雨人原创。希望获得诸位亲友支持。关注医药雨人请扫描下面二维码。

中风康复的路是漫长的,很可能是终身的!你准备好了吗?

既往作品(点击即可回看):

.缺血性中风的“子弹”与“扳机”

.脑中风与天气

.“性格决定疾病”

.容易忽视的中风后抑郁

5.吃盐与中风预防

6.警惕春节的“雷”

7.抢救中风病人,你送对医院了吗?

8.生死边缘除夕夜,是“卒中前兆”还是”中毒”

9.“定期输液通血管”是验方还是谣言?(上)

10.“定期输液通血管”是验方还是谣言?(下)

11.

中风不单是医学问题,更是个经济问题!

12.中风预防,你的血压达标了吗?

13.

厨房食用油的猫腻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