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娃流鼻血这事儿,常爸绝对是行家里手。小小常曾经就是一个非常容易流鼻血的娃。回忆起来,3岁那年秋天,小小常保持着一周流2次鼻血的频率,着实让人焦虑。
娃流鼻血这事儿自然不能掉以轻心,所以,
当我有机会结识了美中宜和的刘勇刚专家时,第一件事就是向他仔细询问了流鼻血的问题,并写了一篇推文☛
孩子又双叒叕流鼻血了,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办?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勇刚专家特意强调,
流鼻血的时候千万不能仰头,否则会有呛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危险。
当时我还在想,窒息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毕竟我还真没听说过有人因为流鼻血
窒息的。要知道,在我小时候,仰头、塞棉花都是流鼻血时的标准操作,相信大家应该也是如此吧?
可谁想到,竟然真的有个孩子因为流鼻血仰头窒息而死!
前段时间湖南一个医生就发出警告,说自己接诊了一个3岁小男孩。
男孩流鼻血时仰头,导致血流进了嗓子眼,形成凝块,堵住气管,引发窒息。
男孩到医院的时候脸已经憋得发青,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也没能把孩子救回来。
后来常爸在网上查询后,发现因为流鼻血仰头导致窒息的孩子还不止这一个:
一个4岁男孩在幼儿园流鼻血了。他按照妈妈教的方法,一边擦一边仰头。老师看见血止不住,就跑出去叫校医。这时,男孩就高高地仰着头。等校医赶到时,男孩已经晕倒在地上,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
一个奶奶带着孙子在公园玩耍,孩子撞到健身器材后鼻子开始流血。奶奶就让孩子仰头,孩子开始咳血,呼吸困难,送到医院时已经不行了。
重庆8岁男孩洋洋突然流鼻血,妈妈一边让她仰头,一边用冷毛巾敷后脑勺。血止住了,但是洋洋一低头就吐了出来,鼻子又开始出血,连呼吸都变得困难。幸好气管没有被堵死,加上及时赶到医院,洋洋没有大碍……
看了这些新闻,常爸真的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因为仰头止血导致窒息的孩子竟有这么多,只不过之前的新闻影响力没这么大,所以我们没能引起重视而已。
流鼻血不能仰头也并非医生第一次提醒,只是很多家长不以为意,认为老办法自然有它的道理,认为医生口中那些小概率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已。
但事实告诉我们,一定要尊重科学,侥幸就是坑娃。
本文审稿专家:洪亮
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工作,拥有14年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常见病。
流鼻血时仰头
喝鼻血
“流鼻血时就仰头”这个土办法,是咱们祖祖辈辈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一仰头孩子就不流鼻血了,所以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就可以有效止血。
但事实上,那并不是因为血被止住了,而是因为
血流到嗓子眼、胃里、气管里了。
鼻出血的常见部位叫黎氏区
(利氏区)
,它位于鼻腔的前端,鼻中膈的下方。这个地方没有软骨,但却富含毛细血管。小孩子的鼻出血基本上都发生在这个部位。
大家都知道,鼻子和咽喉区域是相通的。当利氏区的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时,头一仰,因为姿势和重力关系,血液会顺着后鼻腔流入口腔,吞入胃里,因此造成了不出血的假象。
其实很多人在“仰头止血”时都有过类似“吞血”的感受:
虽然当事人都表示很难受,但是在一旁围观的父母却觉得很正常,还劝娃:“没事儿,都喝下去了……”
爸妈说没事儿,但胃不答应啊!当血进入胃部时,会刺激胃粘膜,结果就是诱发胃炎、胃溃疡,还有最明显的症状——各种吐血。
有吐一马桶的:
有吐出血块的: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情况,可怕的是血流太多直接进入气管。
轻则被呛到、咳嗽:
重则呼吸困难、窒息。
那么流鼻血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应该是挤压利氏区的毛细血管,从而快速止血。具体方法如下:
捏紧鼻翼,身体前倾,微低头,保持10-15分钟。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可以抱着坐在自己的腿上,头前倾,大人捏住孩子的鼻翼两侧,保持10-15分钟左右。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
1、不要捏孩子的鼻梁骨,而是要紧贴鼻梁骨下面软的鼻翼;
2、捏的时候,中途不要动不动就松手查看,要持续捏10-15分钟;
3、捏的过程中,让孩子张口呼吸。
除此以外,也可以
用冷毛巾敷前额、后颈部,让血管收缩
,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如果血流一直无法止住,那就要赶紧带娃去医院,别犹豫!
这个3岁小男孩的悲剧让无数人都感叹,自己原来与死神擦肩无数次,能好好活下来实在是太幸运了。
真的难以想象,有多少人的性命被断送在错误的急救方法上。为了防止类似的悲剧再发生,常爸特意整理了一些全国人民都在用的“错误急救方法”,这些坑可千万要避开啊!
鱼刺卡住吃馒头
插刀小助手
小时候,谁家娃要是被鱼刺卡住了,父母接下来的一句话肯定是:
“快喝醋!”
“赶紧吃点馒头,压下去!”
酸性的确可以软化鱼骨和鱼刺,但前提是鱼刺和醋要接触好几天才行。短时间内,喝醋是万万起不到作用的。
如果下水道被东西卡住了,倒是可以塞个东西,再使劲儿捅捅就行了。但是别忘了,鱼刺并非浑圆的球状体,
对于脆弱的咽喉部和食道来说,它的锋利程度不亚于一把刀。
吞下的馒头会对鱼刺进行挤压,幸运的话,倒是有可能会把鱼刺挤到胃部。但不走运的话,鱼刺会因此扎得更深,甚至可能会戳破食管壁、扎破大动脉……
2015年曾有个新闻报道:
张先生不小心吞了一根1厘米长的鱼刺,没有好好处理,结果几小时之内就发生喉头水肿、声门闭合,最终导致严重窒息身亡。
医生说,像张先生这样因为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的情况较少,大部分情况都是鱼刺刺破食管壁导致动脉破裂大出血,也有鱼刺嵌在声门上造成窒息而死的。
所以,喝一小口醋根本就软化不了鱼刺,吞下的馒头就是插刀小助手,分分钟会要人性命。
那该怎么办?
咳出来或者夹出来?
这种处理方法,我也咨询过专家,但
只适用于卡在较浅的部位且扎得不深的情况。
而最靠谱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
去医院!去医院!去医院!
不要嫌麻烦,立刻停止吃东西,尽量少吞咽,带娃光速找医生。
耳鼻喉科的医生会淡定地
(见怪不怪)
制定治疗方案:
只卡住口咽部的,不用麻药,直接用镊子夹出来;
位置比较深的,局麻,用喉镜或纤维喉镜取出来;
年龄小又位置深的,全麻取出。
要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表达力不强的孩子很可能根本就说不清楚自己的情况,还是乖乖找医生吧。
不过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晚上带娃去医院,一定要事先打听一下医院有没有耳鼻喉急诊,否则可能会白跑一趟。
烫伤抹牙膏、抹酱油
等同伤口上撒盐
关于烫伤,2018年发生的一件事,几乎让常爸惊掉了下巴:
3岁宝宝的脸被烫伤,家里老人迷信偏方,用猫毛敷脸,结果孩子不但没治好,还发生了感染。
直到被烫伤3天后,孩子才被大人带到了医院。
即便隔着厚厚的马赛克和滤镜,当常爸看到这张图片时,还是忍不住心疼起这个可怜的孩子。
谁也不能否认家人那颗爱孩子的心,但是多愚昧,才会相信“敷猫毛能治烫伤”这种说法?
而关于烫伤该怎么治,民间的偏方其实不胜枚举:抹牙膏、抹酱油、抹蛋清、抹草木灰……
但这些代代相传的法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科学依据。反之,它们只会加深伤口感染,导致继发感染。
在烫伤之后,为了止痛消肿、减轻组织损伤,应该第一时间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
最正确的做法是:
在水龙头底下或流动的凉水下,快速冲洗15-30分钟。
如果是无法冲洗的伤口,可以采用冷湿敷,并及时更换。如果现场没有冷水,其他凉的、无害的液体都可以,比如牛奶、灌装饮料,
切忌用过冰的水或者直接用冰块覆盖伤口
,并且整个过程要避免摩擦伤口。
如果是化学烫伤,比如石灰、浓酸、浓碱,遇水会出现化学反应,再次烧伤,需要先想办法尽量擦掉表面化学物品,再用大量清水冲洗,避免化学物品残留继续烧伤皮肤。
当孩子只是轻微烫伤,皮肤红肿,经冷水冲洗后没有不适感,就不必去医院了。如果孩子还是很难受,就要立即去医院。
有一个很小但很关键的细节是,不要一上来就给孩子脱衣服,先看看皮肤和衣服有没有粘连。
没有粘连的话,可以直接脱衣服。有粘连时,用剪刀剪开衣服,小心一点点去掉衣服,千万不能强行剥离,可能会造成二次创伤和感染。自己没把握的时候,就保持不动,去医院让医生处理。
千万不能强脱!之前就有妈妈强行脱娃衣服,把孩子的肉硬生生扯下来,造成二次伤害,直接进了ICU。
头上撞出大包立刻揉揉
等同雪上加霜
从孩子学会走路后,跌跌撞撞就免不了。脑袋时不时就要遭遇命运一击,还能看见或大或小的包。
这个时候,家长下意识地做法就是一边给孩子揉脑袋上的包,一边轻声安慰。
之前有一个快要满周岁的男孩从床上翻了下来,脑袋上磕出一个大包。奶奶心疼地用手心用力揉搓,孩子越哭越厉害,包也越来越大。奶奶立即取了一条热毛巾敷在孩子脑袋上,继续揉……
晚上,男孩的父母回家发现孩子头上的包又硬又大,赶紧去了医院。医生说,要是奶奶不揉还好,这么一揉导致皮下血肿更严重了,需要住院观察。
要知道,肿包本就是血管破裂所致。如果随意按揉,反而会加剧血管的破裂或感染,本来撞出个小血肿,生生给揉成一个大肿包。所以,
孩子撞到脑袋后千万不要揉。
这时候应该冷静观察,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务必立即就医:
(1)头部有出血性外伤;
(2)没有哭,而是出现意识模糊、半昏迷、嗜睡
(不易叫醒或叫醒了很快又睡觉)
迹象;
(3)持续头痛,哭闹不止
(例如半小时或1小时以上);
(4)反复呕吐
(注意是“反复”,孩子有时也会因恐惧发生呕吐,但通常不会超过2-3次);
(5)失去意识,哪怕只是几秒钟;
(6)行走困难或不能保持平衡;
(7)眩晕;
(8)极度易怒或其他异常行为
(9)渗血或水状液体从鼻子或耳朵
(10)瞳孔大小不等,或视觉模糊;
(11)抽搐
(癫痫发作)
(12)耳朵持续耳鸣
有一点值得注意:
如果孩子失去意识或者无法起身,千万不要擅自移动TA。
因为如果存在脊椎损伤,移动不当会导致伤情恶化。
如果孩子意识清晰,没有严重外伤,只是哇哇大哭,那就冰敷伤处20分钟。但这也不代表孩子没事,要密切观察24-48小时。一旦发现以上那些情况,别犹豫,赶紧找医生。
网上有个段子,说为什么这些错误的方法能做到全国统一?
答曰:因为那些验证了这些错误方法的人都死了……
笑过之后,就觉得很悲哀。哪怕只有一个人,轻信了错误的急救方法,这也意味着他的家人失去了至亲;而那个一心救人的施救者,却不知道自己恰恰成了害人性命的凶手。
谣言猛于虎,轻信偏方最伤娃。养孩子,请少讲鬼话,多讲科学,有事儿少问老辈儿,多找医生。
消灭谣言,从今天、从此刻、从我们这里开始。
所以,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爱的、爱你的人,一起科学育儿,爱娃不坑娃。
相关文章
不懂这些儿童意外伤害的正确处理,后果严重!让“度娘”帮忙?可能越帮越忙!
孩子卡到鱼刺吞馒头?烫伤涂牙膏?流鼻血堵棉球?-你的这些意外伤害处理方法会害了孩子!
孩子又双叒叕流鼻血了,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办?
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