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肚子痛,大多不是病 宝宝肚子痛,大多不是病宝宝肚子痛,大多不是病

宝宝肚子痛,大多不是病

肚子好痛啊,是不是有蛔虫呀?

门诊提示

小儿肚子痛多数不是虫在肚子里闹腾,而是“进口”和“出口”问题。医院经常出现的儿童肚子痛急诊,多是因为膳食问题、环境护理原因等造成孩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肠痉挛,脐周痛,急性腹泻等。

家庭护理

温暖脾胃,加强肠胃蠕动,改善积食、胀气、宿便。热敷、穴位推拿、按摩等缓解小儿肚子痛,稳定小孩烦躁情绪。

春天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大好时节,可肚子痛和拉肚子也是每个儿童春天生长过程中的烦恼。民间有句话:“肚疼屎憋,头疼鬼捏”,宝宝哭闹,家长揪心。专家说,大部分腹部不适是由于功能性失调而非器质性病变引发的。今天我们特别关注育儿经这些“肚肠里”的话题,指导各位家长从容面对。

文/记者何崇梅实习生李浏漫画/刘哲姝

【肚子痛】

【“病”非有虫】

孩子每年要打虫?

春天来了细菌虫卵也生长,宝宝时常会喊肚子痛,家里老人说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虫,需要给孩子吃打虫药吗?

驱虫药有副作用不能年年吃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许立军指出这是常见误区:其实孩子腹痛,不一定是蛔虫病,而更可能是孩子的饮食结构不平衡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

许立军主任医师解释,蛔虫是一种因为吃下含感染性虫卵的蔬菜瓜果而感染上的一种肠道寄生虫。以前种植水果蔬菜绝大多数都靠粪便来施肥,小朋友如果卫生习惯差,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瓜果蔬菜等,都有可能导致蛔虫感染。但现在瓜果蔬菜施肥方式改变了,大棚菜采用化肥施肥,没有感染源,蛔虫卵进入体内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了。

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因为卫生条件改善,蛔虫等肠道寄生虫已经很少了。如果家长仍然怀疑小孩感染了蛔虫病,最好到医院检查完大便之后,发现了虫卵再吃打虫药。

许立军主任医师强调,驱虫药是给肠道有寄生虫的宝宝服用,但不具有预防作用,不提倡每年吃一次驱虫药。另外,驱虫药也有副作用,会加重宝宝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鉴别】

宝宝肚子里有寄生虫

一般会有哪些症状?

许立军:肚子痛,孩子消瘦挑食,入睡后经常哭闹,睡觉不安稳,经常说屁股痒,甚至抓肛门,宝宝生长发育明显放缓,感到恶心,轻微呕吐,晚上爱磨牙,食欲不振……但是,并不是有以上症状就说明肚子里有虫,医院化验检查确诊最重要。

【“病”非有虫】

肚痛要服止痛药?

宝宝最近时不时喊一下肚子痛,但是很快自己又没事一样。精神状态、饮食、玩乐都会恢复正常。孩子身体有什么问题吗?

生长痛无需吃药很快就缓解

许立军主任医师认为,儿童经常因为膳食问题、环境护理原因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肠痉挛,脐周痛,并没有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异常反应。这是小儿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疾病,无须特别处理。当然,这种疼痛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都很短暂,可以很快缓解。缓解后,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玩乐都会恢复正常。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立和中医的魏盛庆医师解释,孩子“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尤其在3到5岁的阶段,需要大量的气血和能量来生长,一旦气血跟不上,即西医中讲的营养不够,就容易发生生长痛。

另外,天气突然转凉,如果不注意保暖,小孩很容易出现肠痉挛,腹痛部位多以脐周或上腹部为主,常突然发作,疼痛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可反复发作,腹痛缓解后,小儿状态一切如常。这些肚子痛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许立军主任医师强调,孩子肚子痛,切忌随便服用止痛药。因为一般的肠痉挛,要纠正病因,可用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

【病从口入】

门诊见闻

5岁宝宝2天没有大便了,突发左下腹疼痛,全家折腾到医院挂急诊。

挑食的孩子常肚痛

许立军主任医师说,在孩子突发的腹痛中,有一种是左下腹疼痛或者脐周疼,如果孩子本身已经一天或好几天没有大便了,进食正常,无其他不适,那通常是由便秘引起的。但如果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先上腹痛后转为固定右下腹痛),小心急性阑尾炎。

许立军主任医师指出,现在的孩子经常肚子痛,其实罪魁祸首大多是因为挑食。因荤素搭配不当、冷热更替不均,特别是少吃青菜造成的。肚子痛,肠痉挛,说明肠道蠕动不均匀。青菜里面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它恰恰能促进肠道蠕动。不吃青菜,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孩子就容易肚子痛了。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不吃蔬菜没关系,饭后补吃一点水果就可以了,这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她说,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因为它和蔬菜的进食时间有区别,前者在饭后,而蔬菜是在饭中和其他肉类、鱼类一起进入肠道,充分混合和搅拌之后一起蠕动,防止只有肉类和鱼类等高蛋白的食物在孩子肠道里“称王称霸”。

爱喝饮料的孩子也是肚子痛的“常客”。许主任解释,饮料含有的糖分较多,容易产气,同样会导致肠道蠕动不均。

【病从寒起】

门诊见闻

天气渐热,宝宝晚上睡觉时踢掉了被子,醒来后虽然没有感冒,却直喊肚子痛。

保持肚暖即保护脾胃

厦门市南京同仁堂国医馆馆长、中医科主任林坤岳说,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这套经典育儿经提醒家长: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

他说,孩子小肚子上没什么脂肪,腹壁比较薄,尤其是肚脐周围更是如此。当小肚子着凉了,胃肠道平滑肌受到了寒冷的刺激,就可能发生强烈收缩,引起痉挛性腹痛。孩子肚子痛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母乳的消化吸收。

林坤岳博士认为,小儿肚子痛一般会伴随胀气、肠鸣、腹泻或便秘,有些小孩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的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引起小孩气色差,消瘦、发育迟缓,甚至有贫血现象,给父母带来相当大的困扰。此类病症,中医将之归类在脾胃虚寒、积食、宿便、疳积等范畴。

立和中医门诊魏盛庆医师也提醒家长,除了没有盖好被子会导致肠胃受寒以外,孩子们吃太多生冷寒凉的食物也会导致肠胃受寒。尤其夏天到了,孩子贪凉,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节制地吃水果、喝冷饮,少吃贝壳类等寒性食物。

【拉肚子】

【看颜色看形状】

门诊见闻

宝宝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了,最近发现宝宝大便的颜色有些变化,担心宝宝一直在拉肚子。

不拉稀不很干不太黑就正常

许立军主任医师指出,宝宝的大便没有血丝、粘液或稀水样或干结,就没有大问题。她笑说,在资讯日益丰富的今天,常会看见微信朋友圈上转发类似于“宝宝便便看出健康大问题”的文章。于是,每次宝宝排泄完之后,不少爸爸妈妈都围着尿布,强忍着不适感,认真研究起宝宝的大便。我们也经常会遇到拿着宝宝大便来紧张求医的家长。

许立军主任医师说,婴儿的大便一般都是糊状的,只要没有带血丝、粘液,或者不是拉稀水状,就说明这种大便基本没问题。从宝宝大便频率上来讲,最少两天一次,最多一天四次,只要宝宝排便的频率处于这中间就可以了,父母没有必要在意过多的其他细节。许立军主任医师劝家长们放宽心,宝宝的排便其实就跟我们自己一样,不拉稀,不拉很干,不排颜色过深就是正常的(如果是黑色的柏油样便,这预示着可能有肠道出血,必须到医院检查)。

她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大方向都对了就好了!”

【看次数看病例】

门诊见闻

4岁的宝宝上幼儿园大班,老师通知家长说她一早在幼儿园里像水一样拉稀,担心她是急性腹泻。

小孩慢性腹泻多与奶有关

许立军主任医师认为,孩子腹泻一般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急性腹泻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水样便、肚子疼,如果腹泻一天超过5次,就有脱水的危险,要及时看医生。

腹泻好转后,也不要大意,如果精神不佳,依然要就医。这种腹泻持续时间短,10天之内基本好转,对孩子生长发育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当宝宝腹泻超过两个月以上就可以称为慢性腹泻。由于腹泻迁延不愈,常伴有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和生长发育落后等症状。

患上慢性腹泻的孩子,每天大便3次以上,病程2个月以上,主要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肚子疼痛不明显,但有腹胀感。二是奶过敏,包括牛奶与母乳,主要是孩子对奶里面的蛋白过敏。这两种情况看起来不太明显,但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营养吸收障碍,不仅免疫力低,还会影响他们的身高及体重,但对智力的影响还未看出明显差异。

【治疗篇】

【病可调养】

药物膳食热敷

●厦门市南京同仁堂国医馆馆长、中医科主任林坤岳推荐调养小儿腹痛方法供参考:

1.热疗:如果宝宝因肚子着凉而腹痛,可以用热毛巾热敷和按摩,因为热的刺激可使胃肠道舒缓,起止痛作用。热敷肚脐周遭10分钟后,以手掌推肚脐及小腹顺时钟36下,逆时钟12下,如有软便、腹泻,则逆时钟36下,顺时钟12下,或用艾条灸肚脐亦可。

2.药物:常用的暖胃健脾理气的药方有:香砂六君子汤、蔘苓白术散、养胃汤、香砂平胃散、安中散。最好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服用。

3.膳食:胡椒猪肚汤、舔酒酿冲姜黄粉、喝汤时加少许胡椒粉、炒菜煮汤经常加入姜葱蒜、炒洋葱也是一道不错的选择。

4.其他:如果肚子疼在左下腹,而且又确实有便秘的情况,那么家长可以先给孩子用支开塞露或肥皂条通便,然后观察,同时测量孩子的体温。

【手到病除】

穴位推拿按摩

●小儿推拿专家、立和中医门诊魏盛庆医师说,小儿推拿的特点是简单、安全、祛除疾病,免除了小儿打针吃药的痛苦。既可促进小儿身体和智力发育,又可增加亲子关系。

魏盛庆医师现场传授了小儿止腹痛时按摩推拿的穴位示意,供参考(详见右图):

需要注意是,在按摩时,家长一定要把指甲剪掉,手要保持温热。因为小孩皮肤娇嫩,应使用按摩膏、爽身粉、茶油或葱姜水等介质来帮小孩子按摩,否则容易伤害皮肤。

如果以上方法仍使腹痛不能缓解,或按摩时小孩感觉更痛的话,要立即停止,带小孩就医。

①一窝风(乙窝风)

位置:位于手腕横纹中央,手背腕掌关节正中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乙窝风。揉200-500次。

②分推腹阴阳

用手在小儿的肚脐两边分推,可治腹胀、积食和腹痛。

③捏脊

位置:后背脊梁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家长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自尾椎两旁开始,合力挟住肌肉提起,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一直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

④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轻揉天枢,50-100次

⑤运摩腹

位置:脐四周

操作方法:自然轻按脐四周

⑥揉足三里

这个动作是日常保健脾胃的通用手法,家长可以在小儿睡觉前帮其按摩一下,起到保健作用。

摄影李浏

【本期专家】

许立军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儿童保健20多年。对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及各种儿童肥胖症、甲状腺疾病等小儿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经验。

擅长:儿童性早熟、多种原因引起的生长迟缓(矮小症)、性发育异常、儿童肥胖症、染色体疾病等小儿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林坤岳中医学博士、副教授、台湾林水漠老中医内、妇、儿科六代传承。

擅长:鼻炎、皮肤病、胃肠炎、小儿高烧咳嗽等病症的治疗与调理。

魏盛庆中医门诊慢性病、亚健康调治医师、针灸推拿师。

擅长:传统、简单、实效、准确的穴位推拿增强小儿体质,调理成人亚健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