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文:
NEW免费工具包送到!657篇公开的,近1000篇私藏的!
重磅!新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变化?这个推文话您知,CMA需要!
不超标,到底要不要戴口罩啊?博士
这些工艺与癌症有关,不能简单以空气浓度来判断是否安全!
芭堤雅职业卫生论坛北京站,3月中旬,不见不散!
油漆工罹患肺癌能诊断为职业病吗?这篇文章话你知
好纠结,戴口罩以场所浓度强度为准还是以个体啊,博士
中国制药工业EHS指南摘要
这是2015年发生在深圳某工厂的溴丙烷中毒病人的视频,类似正己烷中毒。
一起1-溴丙烷中毒事故分析
余新天等
1-溴丙烷CAS号为106-94-5,别名:正丙基溴;溴代正丙烷,溴正丙烷。英文名称propylbromide,1-bromopropane(简称1-BP)。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10℃。沸点:70.9℃。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四氯化碳。1-BP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工业用清洗剂,物理特性及清洗效力与三氯乙烯相似,因在外环境中的半衰期较短,且对臭氧层的破坏性小,不容易点燃、容易挥发、毒性低等特征,美国环保署已于2007年将1-溴丙烷列为可接受的消耗臭氧物质(ODS)替代品,被当做消耗臭氧层物质(例如三氯一氟甲烷、三氯乙烯、氯氟烃等)的代替物质之一,大范围用于生产石蜡、脂肪、树脂等的溶剂;制造药品、香精、杀虫剂等的中间体;金属零件、电子产品的清洗剂、喷雾黏合剂、精密仪器的脱脂剂等生产领域。职业接触1-溴丙烷(1-BP)中毒事故国内较少文献报道,深圳市某真空镀膜厂2015年5月~9月发生一起因职业接触1-溴丙烷而导致周围神经性损伤的慢性职业中毒事件,下面对该起事件作出分析:
1中毒经过
2015年5月~9月深圳某真空镀膜厂陆续发生4例以主诉“下肢麻木”和(或)“乏力”等不适的患者,均以感觉性共济失调起病,共同表现为脚底不平感、踩棉花感、行走不稳和双足麻木,患者均为脱金清洗工,男性,年龄31~45岁,工龄8~32个月,工作时间为13h/d、6d/w,曾在辖区综合医院就诊并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麻木仍未能消除,后转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对4名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的检查,检查发现患者均存在的周围性神经损害,但严重程度不同。4名患者均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院住院进行医学观察,2015年9月25日被诊断为“疑似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2015年12月9日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溴丙烷中毒”,轻度和中度中毒各2例。据悉,2014年3月经当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防锈油”进行检测,检出其三氯乙烯为主要成分,因此该企业属于深圳市高危毒物重点监控企业,该企业在2014年10月起在二楼脱金车间脱金清洗工序用1-BP代替三氯乙烯,使用量约4T/月。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2.1企业基本概况
经过现场调查发现,该真空镀膜企业属于港资厂,在2000年3月正式投产,目前有员工共180人,主要对金属表链表面进行镀锌加工、镀金加工。脱金车间清洗岗位有设置相关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作业人员有配戴活性炭口罩和胶手套。该真空镀膜厂均有按规定定期组织劳动者分别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系物、三氯乙烯、二氯甲烷、溴丙烷、噪声、粉尘。现场调查发现,4名患者所在岗位为脱金清洗,同工种劳动者共9人,其余5人应急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脱金清洗工接触“环保型强力脱金清洗剂”,接触时间:6d/w,13h/d。
2.2企业主要工艺流程
该企业的主要工艺流程主要为:电解(洗胶水、酸性脱脂剂、除油粉)→脱金清洗(环保型强力脱金清洗剂)→电镀→质检(酒精、天那水)→吊色(氰化金钾、柠檬酸、柠檬酸铵)→涂油(油墨、天那水)→脱色(氰化物、氢氟酸、硝酸、氰化钾等)→脱油漆(氰化物、氢氟酸、硝酸、氰化钾等)→脱金清洗(环保型强力脱金清洗剂)→防锈(多功能润滑剂)→质检(酒精、天那水)→打磨(粉尘)→包装出货。实际工艺流程中的两次脱金清洗环节,均使用了“环保型强力脱金清洗剂”。清洗岗位安装局部抽风设施。
2.3工作场所通风排毒设施
患者从事脱金车间清洗工作,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金属表链脱色→脱油漆→洗净→清洗。清洗房设置在脱金车间(规格为20.8m×7.5m)内,与大车间相对隔离,时单独的生产车间,规格为10m×3.5m,工作台上方装有抽气扇3个,下方装有排气扇4个,车间窗门打开,上班时有正常打开抽风排毒设施。
2.4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4名患者均为脱金清洗工,工龄8~32个月,工作时间为13h/d、6d/w,均接触的化学品“环保型强力脱金清洗剂”,主要挥发性有机组分为1-溴丙烷。同工种4人发病,其他5人未见异常,脱金清洗工发病率为44.4%。发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乏力、麻木、步态不稳。现场调查时要求该真空镀膜厂安排脱金车间其它同工种的5人进行应急职业体检,经查其他同工种的5人未出现类似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调查显示,该真空镀膜厂自2014年10月底开始使用1-BP前,未出现类似患者。其他车间其他工种也未发生类似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2.5检测情况
2.5.1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采集脱金车间所用的“环保型强力脱金清洗剂”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结果为1-溴丙烷97.1%、无机组分2.9%。检测设备为Agilent7890A-5975CGC-MSD,检测环境26.4℃,50%RH。峰面积百分比是样品顶空气中减去空气等无机组分后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组分的峰面积百分比。
2.5.2工作场所空气空气检测结果:由于事发工厂在事故发生后停止了使用“环保型强力脱金清洗剂”,我们对工作场所空气进行1-BP浓度的模拟检测。经查相关文献,我们按照邬春华等[1]对作业场所1-BP浓度测定方法进行了现场测定: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连接于采样泵,以50ml/min的流量采集4h空气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气相色谱法测定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检测结果为872.2mg/m3,高于国家制定的1-BP职业接触限值(21mg/m3)[2]的41.5倍。
3临床资料
4例患者来源于同一家真空镀膜厂,男性,工种均为脱金清洗工,年龄31~45岁,工龄(8~32个月)。临床表现:4例患者均以双下肢乏力、麻木就诊,查体:跨阈步态,颅神经检查正常,肌张力正常,2例双下肢肌力5-5-5-4级(髋-膝-踝-趾),1例双下肢肌力5-5-4-4级(髋-膝-踝-趾),1例双下肢肌力5-5-4-3级(髋-膝-踝-趾),双侧腱反射消失,四肢末端痛触觉减退,闭目难立征(+),病理征(-)。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类风湿因子均正常。神经肌电图结论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胫、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部分波幅减低及潜伏期延长,右腓肠肌内侧、胫骨前肌头针肌电图显示,静息的时候出现少量失神经电位,大力收缩时呈混合相,考虑为髓鞘及轴索损伤[3]。
4讨论
溴丙烷中毒属于《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的职业病,但目前1-BP尚是一个“四无”化学物:尚无溴丙烷中毒的职业病诊断标准,无相对应的职业卫生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1-BP,不属于《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明文规定的化学物质,也不属于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物质。职业性溴丙烷中毒的诊断标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5部分:溴甲烷、四溴化碳、二溴乙烷和溴丙烷的检测方法及工作场所空气中1-溴丙烷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尚未正式颁布。
此次4例病人的发生提醒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当加快加强对1-BP的职业危害研究,包括相关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有害因素的检测检验方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等配套标准的研制工作,尽早对1-BP的特异性生物指标、毒理机制、职业性1-BP中毒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标,落实1-BP职业危害的防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创新的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涌现,还有新材料广泛使用,职业病防治工作将迎来新的挑战,职业危害风险也越来越大,新的职业病也是层出不穷。在使用新兴的清洗剂替换有机溶剂引起的急慢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苯、正己烷、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引起的中毒事故,是沿海地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在日常工作中,为预防和控制有机溶剂对劳动者的的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自身健康,对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提出了几个关键控制点[5]:(1)把好溶剂使用关,对其进行挥发性组分分析,识别清楚化学成分;(2)在高发季节密闭的空调环境中,要加强通风换气做好局部抽风排毒措施;(3)督促工人佩戴合格的口罩,使用橡胶手套或指套;(4)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早期识别中毒患者,要及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GBZ289-2017职业性溴丙烷中毒的诊断
3诊断原则
3.1急性中毒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1-溴丙烷的职业史,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3.2慢性中毒
根据长期接触1-溴丙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周围神经病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疾病,方可诊断。
4接触反应
根据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1-溴丙烷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无意识障碍,并于脱离接触48h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5诊断分级
5.1急性中毒
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1-溴丙烷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乏力或具有易兴奋、情绪激动、焦虑、易怒等精神症状,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小脑共济失调如持物不稳、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见GBZ76)。
5.2慢性中毒
5.2.1轻度中毒
长期密切接触1-溴丙烷,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刺痛、乏力、步态不稳,或伴有多汗及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易怒等症状,同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四肢对称性手套、袜套样的痛觉、触觉障碍,同时伴有肢体远端音叉震动觉减退伴跟腱反射减弱(见GBZ/T247);
四肢受累肌肉肌力减退至4级;
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轻度周围神经损害(见GBZ/T247)。
5.2.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跟腱反射消失,或深感觉明显障碍伴感觉性共济失调;
b)四肢受累肌肉肌力减退至3级,可伴有肌肉萎缩;
c)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明显(见GBZ/T247)。
5.2.3重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四肢受累肌肉肌力减退至2级及以下;
b)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严重(见GBZ/T247).
6处理原则
6.1治疗原则
6.1.1急性中毒者应迅速脱离1-溴丙烷作业环境,脱去污染的衣物,清洗污染的皮肤、黏膜,保持安静,并采用吸氧、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如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可短程足量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辅以理疗与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6.1.2慢性中毒以促进神经修复、再生为主,根据需要给予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中医中药及对症治疗,恢复期并辅予康复治疗。
6.2其他处理
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7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溴丙烷有1-溴丙烷(1-Bromopropane,1-BP)和2-溴丙烷(2-Bromopropane,2-BP)两种同分异构体,1-BP为液态,因其易挥发,不易燃,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喷雾黏合剂、精密仪器的清洗剂和脱脂剂的生产等领域。溴丙烷工业生产中使用1-溴丙烷水溶液。在各种金属、电子、精密工业等行业及生产1-溴丙烷、合成1-溴丙烷等工艺过程均可能发生中毒。由于2-溴丙烷对人体生殖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的影响而停止作为清洗剂使用,不在本标准应用范围。
A.2经呼吸道吸收是职业性1-溴丙烷中毒的主要途经,皮肤吸收相对较少,且对皮肤无腐蚀性。
A.3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中毒主要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有的病人虽然接触时间长,但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短期大量暴露仍可发生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病人如出现周围神经损害,需注意其可能存在隐匿性轻度慢性中毒。应结合职业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等综合考虑进行判断。
A.4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是慢性中毒的早期表现,对长期接触1-溴丙烷者的感觉检查应重复多次,跟腱反射检查宜取俯卧屈膝位。肌力减退的分级判断基准参见GBZ76.
A.5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慢性1-溴丙烷中毒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慢性1-溴丙烷中毒以周围神经轴索损害为主,肌电图可见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增多、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混合相等,部分患者出现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等。因此,应重点检查四肢远端肌肉的肌电图及四肢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方法及其结果的判断基准参见GBZ/T247。
A.6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1-溴丙烷中毒需要与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癫痫、急性药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鉴别;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1-溴丙烷中毒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如呋喃类、异烟肼、砷、三氯乙烯、氯丙烯、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甲基正丁基酮、丙烯酰胺、二硫化碳、正已烷等中毒及糖尿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