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揭秘之10.19攻击战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为何让182团打第一仗?这次仗是怎样打的?战果如何?有哪些经验教训?这就是我想说的几个问题。
一、为何让182团打第一仗,这仗在哪里打。
让182团打第一仗,主要是为了了却老前辈的遗憾。我们师里的领导,大都在21军和61师机关工作过。多年来,军、师每逢拟制作战预案、编写训练想定,首长都要安排182团打个漂亮仗,挽回在“登步岛战斗失利的面子。”这就是让182团打第一仗的原因。
“登步岛之战”,是1949年11月初解放浙江时,61师配合22军的一次战斗。
由于上级的轻敌和急躁,在未获得准确情报情况下,就下令开战。致使61师以两个团欠一个营的兵力,对付敌人两个军六个多团的兵力。而且,战斗打响后,敌军陆、海、空迅速增援,敌人67、87两军军长也登岛督战,气焰十分嚣张。这时,双方兵力不仅悬殊,我军还因对涨潮、退潮掌握不准,致使后援不继,伤亡十分惨重。
时任61师师长胡炜审时度势,毅然下令撤退。这是他爱惜战士生命,保存我军实力的英明果断决策。然而,不了解当时实情的人,误认为182团在最后一次解放战争中吃了败仗。在61师工作过的老前辈,以及在任的首长,都希望能通过现代战争,让182团打一个漂亮战,来突显该团的实力,从而挽回“登步岛战斗失利的面子。”
在哪里打第一仗?
1986年我师接防一周后,即五月五日晚,经师常委研究,暂定两个月后,从55、1014、913号的三个敌阵地中选一个作为出击目标。
为么要从这三个阵地中选一个去打?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情况,这三个点既是敌军最突出、最孤立的,也是最便于我军接近、突破、全歼敌人的有利地形。不利因素是地形很是复杂,通行非常困难。不过,对我隐蔽接敌、撤出战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怎样才能打好这一仗。
为了打好这一仗,师、团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充分明确打好这一仗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广大指战员参战激情。教育部队这仗不仅可以摸索战斗经验,鼓舞轮战部队的士气,了却“登步岛战斗”给老前辈留下的遗憾。还可使部队切身经历临场作战考验,检验部队多年来的训练成果。因为,我师从青藏平叛至今25年来,一直担负战备训练任务,从未体验过实地作战。成都军区副司令廖锡龙告诫我师:轮战以来,你们“管理这50分是拿到了,但打仗那50分能否能拿到?还是个未知数。”这就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这次战斗!
第二、隐蔽开辟通路,是保证顺利出击的首要任务。敌我相距直线距离虽只有700米,但单程去一趟难度很大。这地段杂草丛生,一般都在2米左右,地面尖石林立,加之多个轮战部队为防偷袭,均在该地段布雷。要在这样危险而复杂的地段开辟通路,绝非易事,不仅要避开敌人视线,防止炮火袭击,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沿途侦察探险。为减少部队伤亡,迅速开辟通道,师、团机关经过反复研究,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用炮弹炸。为隐蔽企图,炮兵利用反炮击的时间,刻意打部分近弹开辟通道。二是用火箭开辟器开辟。开辟器一次可炸5米宽、100-200米长的通路。但必须趁不良天侯,或利用反炮击配合。三是,在上述前提下,工兵先用探雷器仔细排雷,步兵用探针作进一步排查,确保我攻击出发阵地,到冲击出发阵地5米宽的通道内,没有一枚地雷。四是为便于侦察兵抵近侦察和步兵出击时便于识别,通信兵在已开辟的通道右侧架设被覆电话线,使参战人员在视度不良情况下摸着电话线前进。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一条长700多米、宽5米的出击通道,终于在预期内完成。
第三、抵近侦察摸清敌情,是制定作战计划的可靠依据。
7月14日,我师经过筛选,挑选了27人,组成抵近侦察分队,对1014号阵地实施侦察。侦察分队艰难跋涉8小时,于当晚占领1014号阵地。次日上午,侦察分队分两路从1014号、1014号前无名高地分别向52号方向摸进。在对1014号搜素后,于15日下午返回。为迅速查明51号、52号、55号、57号等阵地敌情,决定在7月19日继续进行抵近侦察。
7月20日下午2时许,抵近侦察分队凯旋而归的消息传来,我冒雨赶到通道路口,等待看望182团侦察兵。该团参谋长王振国告诉我:侦察兵从前一天晚12时出发至今,已超过14小时。正说着,侦察兵回来了。只见他们头戴防蚊罩,身着迷彩服、肩背军用包、手提武器,朝我们走来。我看见他们浑身被汗水浸透,个个疲惫不堪的样子,心中很是不忍,鼻子直发酸,从肺腑迸发出一句:“你们辛苦了!”战士们迅速摘掉防蚊帽,他们用一只手拨开眼皮看我,用另一只手同我握手。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因蚊虫叮咬得鼻眼不分,满脸疙瘩而红肿的脸,我的心不知是何滋味。我把视线移向他们的脚,发现他们穿的高腰解放鞋已经破烂不堪,有的连鞋底、鞋帮都分家了。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战士啊!别看他们年轻,又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战争需要,他们个个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好汉。
“开饭了!”这时,防御阵地上送饭战士们一声吆喝,把我从感慨的思路中拉了回来,只见众侦察兵蜂拥而上,他们端起大米稀饭就往嘴里倒,不大一会儿,一大锅稀饭就见底了。我问王参谋长"出发时,给侦察兵每人带了几袋饮料?王参谋长说:"上面规定每人补助两代饮料的钱,我们按每人4袋发的"。两天来,侦察兵就凭着这四袋饮料(约一市斤),在182团特务连连长、指导员的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尖石林立的荆棘通道,历尽千辛万苦,抵近57号和55号等前沿阵地侦察,摸清了敌情,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四、确保部队发起冲击前的安全,是出击制胜的关键。
根据敌情和八里河东山地形特点,要使出击作战取得成功,必须事先潜入我冲击出发阵地隐蔽起来。因为我军潜入占领冲击出发阵地,需要8个小时。在准备冲击出发阵地,还要停留4个小时。可见,拔点分队要在敌军的鼻子底下运动及停留长达12小时。一旦暴露,出击部队将无处躲藏。所以必须保证出击分队在冲击前的安全,是关系到这次战斗能否取胜的关键。
各级指挥员十分重视,指示182团侦察分队,为营连指挥所、救护所、拔点出击人员等寻找隐蔽处所。侦察分队战士们头顶烈日,历尽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在杂草丛生的尖石中,一趟又一趟地反复寻找,历经23次反复侦察,终于在冲击出发阵地附近,找到一个可屯400余人的溶洞。为部队发起冲击前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五、作战方案的正确与否,是打好这仗的重要依据。历来,虽没有按照方案去打仗的,但没有一次战斗是没有方案的。这次作战方案有:基本案、情况处置案、后勤保障案、各兵种保障案、隐蔽企图案、电子干扰案等。制定方案,必须从最困难处着想,事先设想出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
最后一次研究方案是九月上旬。当时,已查明防守55号阵地之敌为越军***师***团8营约有两个连的兵力。对敌人的兵力部署、阵地编成及副防御设施都有了比较详细了解。
9月14日,集团军、师、团领导一块讨论182团9连出击方案。该团汇报后,军里要我谈谈对作战方案的意见。我面对方案的分歧意见,谈了几个原则问题:一是如何选择攻击点。个人认为,攻击点通常应选在翼侧、结合部、薄弱地方;攻击点要便于接敌、突破、发展进攻。要避免和减少伤亡,究竟把攻击点选在正面,还是选在翼侧,这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二是关于兵力的部署。是否需要穿插分队?我认为很重要。廖副司令曾告诫我们:“必须形成围攻部署,若开始形成有困难,应逐步形成,边打边形成。”穿插分队的作用有三: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分散敌人注意力。穿插分队究竟要不要?值得研究。三是关于作战样式。对偷袭不成转强攻的说法虽然一样,但做法却有差别。一种说法,偷袭不成转为强攻。是说“偷袭不成,撤下来,炮火准备,再上。”另一种说法是“我们的作战前提”,必须是经过数十天对敌炮阵地预先准备后再进行。就是说,我军经过事先炮火准备后,再秘密接敌。一旦敌人发现,立即转入强攻。这样,我出击分队偷袭不成转为强攻的火力突击任务就减轻了,一方面是压制当面之敌,另一方面是压制敌人可能得到支援的敌炮阵地。至于其它敌炮阵地,经我军前几天的炮火出击压制,已遭严重破坏,不再有战斗力了。两种意见的区别,关键在于炮火准备的时机不同。究竟是在偷袭不成时再准备,还是在偷袭的前几天就准备。我认为前一种说法,战斗持续时间长,分队暴露的可能性大;四是要否采取佯动。对57号、56号、49号,若以少量兵力实施佯攻,可以配合主攻分队的行动。有佯动,就能给敌人增加判断主要与次要的难度。一旦敌人判断失误,对我军就十分有利。接下来,刘师长、张政委也谈了各自的意见,基本统一到师里原来的方案。刘师长强调了作战的六条原则“要精兵强干,秘密接敌,钳形攻击,强大炮兵,搜剿残敌,迅速撤离。”张政委重点讲了这次作战的指导思想:“夺占目标,全歼守敌,有所收获,力争生俘”。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做到五不丢。”这次会议达成了共识,基本采用师常委原定初步方案。9月20日正式成文为:《出击55号阵地作战方案》。
师决心以该团三营九连加强师防化连喷火一个班、防化侦察兵一个组、师与团工兵连各一个班、营属炮兵连12班,编成突击队、预备队、佯攻队、破障队。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对55号阵地之敌出击作战。在52号阵地、347.4高地一线占领冲击出发阵地,集中主要兵力沿55号阵地西南侧,向55号阵地突击。以一部兵力沿55号阵地西北侧山腿,实施攻击。并以少部兵力对57号阵地佯攻。充分利用我炮火效果,秘密接敌破障,突然勇猛攻击。边打、边插、边围,以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手段,夺占目标,全歼守敌,有所缴获,力争抓俘,坚决完成作战任务。
第六、战前按预案反复演练,是完成出击任务、避免伤亡的根本保证。方案有了,如何确保方案的实施?团里选择了相似地形进行模拟演练。这不仅是攻击分队熟悉地形、了解和掌握作战方案、协调作战的需要;也是避免伤亡,减少牺牲的必修课;还是战斗中没了干部指挥、通讯工具被毁的情况下,仍能圆满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战斗打响前,该团在相似地形上进行了三次演练,我与该团参谋长王振国始终在现场观察、探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譬如,在演练过程中,看到有些干部,亲自去纠正战士的动作,觉得存在隐患,就指出:要做到没有干部指挥、没有通信器材的状况下,也能把这一仗打好。要达此目的,就必须让每个战士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仗该如何打?如何协调作战?才能将伤亡降到最少。并明确规定营、连、排长,在战斗各时段,需坚守的指挥位置。针对几次实兵排练及我三次看到的沙盘作业,我对出击分队作了如下嘱托:
首先、预祝你们圆满完成出击任务。常讲“只要了解全局,就能稳操胜券”你们通过多次演练,对这次出击的兵力部署、攻击方向、攻击地点、穿插时机与路线、左右攻击分队的协同与步炮协同等,全体官兵都十分清楚了,这为圆满完成出击任务奠定了好的基础。但战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要学会随机应变,准确判断,果断决策,相互配合,出奇制胜。有两句话我要再强调一下,一是在没有干部指挥的情况下,也能把这次战争打胜。就是说,人人都熟悉作战的方案,人人都能当指挥员。即使失去干部,我们不会乱了阵脚,仍有人继续指挥战斗。我们一梯队,左右两个突击分队,各有一个副连长、排长,共四名干部。这四个人万一有某人联系不上呢?最高职务的要及时指定负责人,不能缺位。有负责人,才能掌控全局。二是没有通信设备仍能联系。战斗一打响,通信设备有可能被干扰或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一线的班、排面对面的指挥。
其次、随机应变,才能战胜敌人。
在战场上,既要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又要灵活机动地处置复杂多变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演练时,虽然我们假设过在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情况,但打起仗来会遇到什么情况,谁都难以预料。这就要靠你们灵活处理了。仅有勇气不够,还要同敌人斗智。碰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不要慌乱,要摸清敌人底细,判明敌人企图、再考虑对策,并果断处置。
再次、要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你们在接敌运动时,队形不能密集,在敌人阵地上,人员不可扎堆。武器能打到的、支援到的,就不要前进、靠拢。这是把伤亡降到最低限度的起码常识。望大家一定牢记:少消耗、少伤亡,就是小代价;全歼,力求有所缴获,就是大胜利!
三、战斗实施情况。
1、参战实力:
出击人数310人。其中:团指22人、9连129人、7连80人、各加强兵种59人、包扎所19人、摄像员1人。除步机分队携带手中武器外,加强分队还带有40火箭筒6具、喷火器4具、82无后座力炮1门、电台64部。可用炮兵连队35个,火炮227门。
2、部队出发时间与到达冲击出发阵地时间:
警戒分队分左、中、右三路,在前一天的5点,都陆续出发。历时15小时,当天下午8时前,到达冲击出发阵地。
出击分队与佯动分队也分左、中、右三路,于当天3:10陆续出发。历时7小时,于10:11到达冲击出发阵地。
3、发起冲击前遇到的情况:
佯动炮击前3分钟,即11:52,该团向师炮指请示开炮时间推后5分钟。我说:“原定佯动炮击是11:55,再有3分钟就要开炮了。重点炮击12点正式实施,我师若推迟开炮,会暴露我方企图。再说这事得请示军区前指,就算军区前指批准了,还要通知兄弟部队,时间上绝不允许开炮时间延迟”!刘师长问182团为什么要推后?值班员说“营长现在不在营指位置!”说话间,182团又报告说营长已回到营指挥所。这时,离炮击时间仅有1分钟。
4、战斗简要经过:
12时35分,我突击队在重点炮火袭击中,秘密前出破障,13时10分突击队突然发起攻击。7班沿55号阵地西南侧山背突破后,以部分兵力向左搜剿3号洞内残敌,主力迅速插至55号阵地东侧。9班沿55号阵地西北侧山背突破后,一部向右卷击,搜剿2号洞及附近火力点,主力迅速沿插至55号阵地东侧,与七班主力钳形攻击,切断了55号阵地敌人退路,对敌达成了围歼态势。13时16分攻占55号表面阵地,随即转入搜剿打洞。我突击分队采取封、打、烧、炸等战术手段,全歼洞内残敌。13时30分,敌以一个加强排从56号阵地沿堑壕向55号实施反冲击,我即以两个榴炮连对该敌行拦阻射击。七班在八班、三班积极配合下以火力抗反,战至13时40分,敌反冲击被我彻底粉碎。13时45分,55号阵地守敌被我全歼。我突击分队随即清点人员、清查武器装备、后送伤员与烈士和战利品,奉命撤至无名3溶洞。13时48分至53分,敌人先向55号西北侧行拦阻射击,随即向55号阵地及以西诸高地行覆盖射击,并使用毒剂弹致我2人中毒,我突击分队及时进行防护和抢救。16时10分,在我炮火掩护下,采取多批次、小批量,交替掩护的方法,组织后撤,至19时15分,全部撤回我防御阵地。
在准备撤出战斗清查人员时,发现少了一位战士,致使撤出战斗推后10分钟。
13:40分,师里已批准182团请示撤出战斗的报告。可是,电话刚放下,该团又报告:“有一位战士没有撤回,准备派人去找。”师长、政委一致指示“立即去找,不能落下一个战士。”“师用火力掩护你们!”我语气坚决地说。并命炮指继续对敌实施火力压制。5分钟过去了,该团报告“仍然没有找到。”我只好再延长火力5分钟。最后,得到的报告,那位战士还是没有回来。但团里称:“据营里报告,下阵地前他们都搜索过了,人不可能丢在敌阵地。”鉴于这个情况,为不让这位战士的遗体落到敌人手里,也为了向我们的烈士哀悼,经刘师长、张政委同意命火箭炮营进行一次齐射!全营一次齐射,发射228发火箭弹,把敌军一个连防御阵地,彻底翻了个底朝天。13:50分,参战人员全部撤回隐蔽地域。
5、弹药消耗情况:
这次战斗我师消耗各种弹药435吨,其中122毫米口径以上炮弹9788发,计336吨;120毫米口径以下炮弹10260发,计67.6吨;枪弹、手榴弹1.4吨。
6、战果情况:
我方能看到和从敌方截获到的信息是,捣毁敌军一个加强连的阵地,毙敌160名,缴获武器装备,器材物资160余件。摧毁敌高机20挺,重机枪7挺,各类火炮53门,弹药库所13个,火力点27个,屯兵洞7个,隐蔽部23个,歼敌炮兵连一个。
其中我突击分队毙敌45人,缴获重机枪2挺,步枪17支。据技术侦察报告,我160迫击炮弹一发直接命中55#阵地隐蔽部一个,隐蔽部内的敌军43人全部死亡。另外,我军“辛柏林炮位雷达”捕捉到敌军20多个炮阵地的坐标。
7、伤亡情况:
我军牺牲副连长赵怡忠及战士共5人,失踪臧正林1人,中度受伤3人,轻伤24人。
失踪战士臧正林生死未卜。结束战斗的那晚,为臧正林失踪的事,我辗转难眠,张海阳政委问到的“失踪的那位战士有几种可能?”这句话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盘旋。臧正林究竟是生是死?是迷路?还是被俘?为了找他,我们已竭尽全力,从推迟撤出战斗,到用火箭炮将敌军阵地夷为平地。从通知技术侦察分队窃听敌台、到整天开着收音机监听敌人报道。该用的、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可是,10天过去了,始终未能得到有关消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个人到底哪去了?
182团为寻找臧正林,费尽周折,先后3次派人在隐蔽攻击出发阵地、敌军阵地及其附近四处寻找,始终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最后在待机地域的树枝上,捡到一片约6个巴掌大小迷彩服衣片。经核对,参加这次战斗的战士,迷彩服都完好无损,最后判定迷彩服片就是臧正林的遗物。
四、经验教训。
1、经验:
1019战斗的胜利,我把他归纳为5句话,40个字:高度重视,充分准备。掌控敌情,措施得力。协同作战,配合默契。斗智斗勇,巧用战术。速战速撤,出奇制胜。
2、教训:
1986年10月26号,我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
1、在战斗实施中,上级突然改变计划,是造成战斗英雄赵怡忠同志牺牲的主要原因。
这次出击作战,在冲击前的炮火准备方面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改进。经军、师一起研究,为隐蔽企图达到突然性,将“10。19”的炮火准备,安排在战斗实施的前一周进行。炮火准备原计划打敌35个目标,每天打7—8个,5天完成。可是,第一天打了8个目标,第二天上级就通知不准打了。这次提前炮火准备,原定消耗炮弹1万发,可是上级只允许消耗炮弹1千5百发。依照原计划,尚有27个目标没打。不按原计划打,就等于取消了我们的部分火力准备,势必严重影响到战斗的效力。49号、56号的高机枪,战前分析敌情时,就知道对我威胁很大,是原计划摧毁的重要目标,结果没法执行,致使该团出击55号高地时,遭到敌人高机的猛烈射击,赵怡忠副连长就是在那里被打成重伤而牺牲的。
2、指挥员一定要时刻统观全局。无论是模拟训练,还是出发前,我都再三强调,这次出击作战,营、连指挥员,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离开原定的指挥位置。可没想到,战斗刚打响,连长一听说副连长负伤了,就不顾一切地奔向副连长负伤地。营长见连长上了,也跟着上,不料在途中晕倒。报话员陶克叶见状,背上营长就往山下跑。当他把营长放到安全地方后,发现报话机丢在了敌人阵地上,就在返回去找报话机时,不幸中弹牺牲。作为指挥员,在任何情况下,遇到突发事件,都应冷静处理,以全局为重。
3、各级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出击分队出发时,带了16个炸药包,每个5公斤,共80公斤。大家辛辛苦苦地背着走了十几个小时,却不料在突破前沿使用时,一个都不响。经分析才知,是雷管和导火索受潮了。到这时才省悟到,为什么不放在塑料袋里。这么简单的生活常识,这么重要的问题,事先竟然都没考虑到。
巴火悦读
微信:bbetv2007
打动你的人群
长按二维码关注
编辑运营:王谢青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