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版30包邮,偏远地区除外
1气道的防御作用机制
①物理防御机制:通过对致病因子的沉积、滞留和气道黏液-纤毛运载系统的作用完成。
②生物防御机制: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对机体是一种防御机制。
③神经防御机制:主要是由有害因子刺激鼻黏膜、喉及气管时产生咳嗽反射、喷嚏和支气管收缩等完成,从而将异物或微生物排出体外。
2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①自然咳痰法:病人于晨起后首先以清水漱口数次,之后用力咳出深部第一口痰,并留于加盖的无菌容器中,标本留好后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病人无痰,可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导痰
②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吸引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双套管毛刷留取痰标本
★3简述促进病人咳痰时实施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注意事项
①指导病人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也可让病人取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
②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
③减轻咳嗽时的疼痛: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可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展牵拉伤口而引起疼痛。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30分钟后进行有效咳嗽。
★4简述叩击排痰的步骤
①评估:叩击前听诊肺部有无呼吸音异常及干、湿啰音,明确痰液潴留部位。
②叩击前准备:用单层薄布覆盖叩击部位,以防止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厚,以免降低叩击效果。
③叩击要点: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链等;叩击力量应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时间以3-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以避免治疗中引发呕吐;叩击时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
④操作后嘱病人休息并协助做好口腔护理,去除痰液气味;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痰液情况,复查生命体征、肺部呼吸音及啰音
★5呼吸困难的3种类型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呼吸困难显著,其发生与大气道的狭窄和梗阻有关,多见于喉头水肿、喉气管炎症、肿瘤或异物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发生时常伴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哮鸣音,重者病人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呼气费力、缓慢及呼气时间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其发生与支气管痉挛、狭窄和肺组织弹性减弱,影响了肺通气功能有关。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是由于肺部病变广泛使呼吸面积减少,影响了换气功能所致。此时,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深度变浅,常伴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临床常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广泛性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6我国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①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血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250mmHg;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BUN)≥7.14mmol/L.⑥收缩压<90mmHg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
★7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备好物品,积极配合抢救。
①体位:病人取仰卧中凹位,头胸部抬高约20°,下肢抬高约30°,以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
②吸氧:给予中、高流量吸氧,维持PaO2>60mmHg,改善缺氧状况。
③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补液。随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必要时留置导尿以监测每小时尿量;补液速度的调整应考虑病人的年龄和基础疾病,尤其是病人的心功能状况,可以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中心静脉压<5cmH2O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中心静脉压达到或超过l0cmH2O时,输液速度则不宜过快,以免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下列证据提示血容量已补足:口唇红润、肢端温暖、收缩压>90mmHg、尿
量>30ml/h以上。在血容量已基本补足的情况下,尿量仍<20ml/h,尿比重<1.018,应及时报告医生,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④用药护理:
(1)遵医嘱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为宜。输注过程中注意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有明显酸中毒时可应用5%碳酸氢钠静滴,因其配伍禁忌较多,宜单独输入
(3)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时应注意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8体位引流的方法
①引流前准备:向病人解释体位引流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测量生命体征,听诊肺部,明确病变部位。引流前15分钟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舒张药。
②引流体位:引流体位的选择取决于分泌物潴留的部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原则上抬高病灶部位的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首先引流上叶,然后引流下叶后基底段。如果病人不能耐受,应及时调整姿势。头部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和病人状况不稳定者,不宜采用头低位进行体位引流。
③引流时间: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和病人状况,每天1-3次,每次15-20分钟。一般于饭前进行,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如需在餐后进行,为了预防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在餐后1-2小时进行。
④引流的观察:引流时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观察病人有无出汗、脉搏细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表现,评估病人对体位引流的耐受程度,如病人出现心率>120次/分、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眩晕或发绀,应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
⑤引流的配合:在体位引流过程中,鼓励并指导病人作腹式深呼吸,辅以胸部叩击或震荡等措施。协助病人在保持引流体位时进行咳嗽,也可取坐位以产生足够的气流促进排痰,提高引流效果。
⑥引流后护理:体位引流结束后,帮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给予清水或漱口液漱口。观察病人咳痰的性质、量及颜色,听诊肺部呼吸音的改变,评价体位引流的效果,并记录。
★9大咯血窒息的抢救
对大咯血及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在病床旁备好急救设备,一旦病人出现窒息征象,应立即取头低脚高45°俯卧位,面向一侧,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在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或直接刺激咽部以咳出血块。必要时用吸痰管进行负压吸引。给予高浓度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与配合工作。
10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及判断
通常取0.1ml(5IU)结核菌素,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注射48-72小时后测量皮肤硬结的橫径和纵径,取得平均值=(横径+纵径)/2。
硬结直径≤4mm为阴性(一)
5-9mm为弱阳性(+)
10-19mm为阳性(++)
≥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11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
①早期:是指一旦发现和确诊结核后均应立即给予化学治疗。
②联合:是指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可杀死病灶中不同生长速度的菌群,提高疗效,还可减少和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
③适量:指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用药。用药剂量过低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影响疗效,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④规律:严格按化疗方案的规定用药,不可随意更改方案、遗漏或随意中断用药,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
⑤全程:指病人必须按治疗方案,坚持完成规定疗程,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12肺结核健康教育
①疾病预防指导
(1)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彻底治愈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病程长、易复发和具有传染性,必须长期随访。对确诊的结核病人,应及时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实行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单独出)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可有效降低结核病传播。涂阳肺结核病人住院治疗时需进行呼吸道隔离,每天紫外线消毒病室。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双层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痰液应吐入带盖的容器内,与等量的1%消毒灵浸泡1小时后再弃去,含有痰液的纸巾应焚烧处理;接触痰液后用流动水清洗双手。
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以防传染。
衣物、寝具、书籍等污染物可在烈日下曝晒进行杀菌。
(3)保护易感人群:
卡介苗接种
化学药物预防
②疾病知识指导
嘱病人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避免劳累;保证营养的摄入,戒烟酒;避免情绪波动及呼吸道感染。指导病人及家属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按要求对痰液及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与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属必要时应接受预防性化学治疗。
③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
向病人强调坚持规律、全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保证DOTS顺利完成。督促病人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胸片和肝、肾功能,指导病人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13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标
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14如何正确使用定量物化吸入器
打开盖子,摇匀药液,深呼气至不能再呼时张口,将MDI喷嘴置于口中,双唇包住咬口,以慢而深的方式经口吸气,同时以手指按压喷药,至吸气末屏气10秒,使较小的雾粒沉降在气道远端,然后缓慢呼气,休息3分钟后可再重复使用1次。
15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指导
①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增加对哮喘的激发因素、发病机制、控制目的和效果的认识,以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②避免诱因指导:针对个体情况,指导病人有效控制可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摄入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避免持续的喊叫等过度换气动作;不养宠物;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在缓解期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③病情监测指导:指导病人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和病情加重的征象,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
④用药指导:哮喘病人应了解自己所用各种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
⑤心理指导: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哮喘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内容。给予心理疏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应指导病人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动员病人家属及朋友参与对哮喘病人的管理。
16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
①持续或反复咳嗽、咳(脓)痰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诱因者常隐匿发病,无或有轻微症状。随着感染加重,可出现痰量增多和发热。当支气管扩张伴急性感染时,可表现为咳嗽、咳脓痰和伴随肺炎。
②呼吸困难和喘息:提示广泛的支气管扩张或潜在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③咯血:50%-70%的病人可发生咯血,由于小动脉被侵蚀或增生血管被破坏可引起大咯血。
气道内有较多分泌物时,体检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病变严重尤其伴有慢性缺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的病人出现杵状指。
17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与治疗要点
发病原因
①吸烟②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③空气污染④感染因素⑤其他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气道高反应性、年龄增大等机体因素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治疗要点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①控制感染:多根据病人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一般口服,病情严重时静脉给药。如能培养出致病菌,可按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②镇咳祛痰
③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支气管舒张药
缓解期治疗
①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②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或中医中药
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①慢性咳嗽:晨间咳嗽明显;
②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
③气短或呼吸因难:早期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④喘息和胸闷
⑤其他:晚期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早期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表现:
①视诊:有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
②触诊:语颤减弱;
③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④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
★19COPD呼吸功能锻炼
①缩唇呼吸:病人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
②膈式或腹式呼吸:病人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经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
20COPD健康教育
①疾病预防指导:戒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应对吸烟者采取多种宣教措施劝导戒烟。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粉尘、通风不良的烹饪环境或燃料烟雾的吸入。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COPD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尽可能及早发现COPD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②疾病知识指导:教会病人及家属依据呼吸困难与活动之间的关系,或采用呼吸困难问卷或自我评估测试问卷,判断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以便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使病人理解康复锻炼的意义,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制订个体化锻炼计划,进行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训练等,以及步行、慢跑、气功等体育锻炼。指导病人识别使病情恶化的因素,在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潮湿、大风、严寒气候时避免室外活动,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③饮食指导:应制订足够热量和蛋白质的饮食计划。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应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腹胀的病人应进软食。避免进食产气,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④心理指导:引导病人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培养生活兴趣,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
⑤家庭氧疗:指导病人和家属做到:(1)了解氧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2)注意安全: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防止氧气燃烧爆炸(3)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21肺性脑病的护理措施
①休息和安全: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有意识障碍者,予床档进行安全保护,必要时专人护理。
②吸氧护理: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1-2L/min,浓度在25%-29%。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③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出现心悸、呕吐、震颤、惊厥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④病情观察: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表情淡漠、
神志恍惚、精神错乱、嗜睡和昏迷等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家庭氧疗的指征和方法
指征:
①PaO2<55mmHg或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
②PaO255-60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
方法: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10-15h/d.
23简述呼吸衰竭的病因
①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引起肺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和CO2潴留,发生呼吸衰竭。
②肺组织病变如严重肺炎、肺气肿、肺水肿等,均可导致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缺氧或合并CO2潴留。
③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呼吸衰竭。
④心脏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心瓣膜病等可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缺氧和(或)CO2潴留。
⑤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胸外伤造成的连枷胸、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气胸等,造成通气减少和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
⑥神经肌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重症肌无力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导致呼吸衰竭。
24简述呼衰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各种病因通过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五个机制,使通气和(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25I型呼吸衰竭,II型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的特点与吸氧原则
I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二氧化碳潴留。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疾病
II型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吸氧原则:
I型呼吸衰竭:给予高浓度(>35%)吸氧。
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浓度持续吸氧。
★26ARDS患者病情监测内容和护理措施
内容:
①呼吸状况: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肌呼吸的情况。
②缺氧及CO2潴留情况: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及啰音
③循环状况:检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
④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状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昏迷者应评估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
⑤液体平衡: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液体的出入量。有肺水肿的病人需适当保持负平衡。
⑥实验室检查结果: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查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27简述左心衰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1)症状
①呼吸困难: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②咳嗽、咳痰和咯血: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消失。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肺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侧支,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咯血。
③疲倦、乏力、头晕、心悸:主要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
④少尿及肾功能损害:左心衰竭致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可有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2)体征
①肺部湿啰音:由于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渗出至肺泡而出现湿性啰音。随着病情加重,肺部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
②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体征外,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及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28心功能分级
I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量时可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
IV级:任何体力活动均会引起不适,休息时也有心衰症状,稍有体力活动后症状即加重。如无须静脉给药,可在室内或床边活动者为IVa级,不能下床及静脉给药支持者为IVb级。
29心衰病人使用利尿药的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
如袢利尿药和噻嗪类利尿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从而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故应监测血钾。病人出现低钾血症时常表现为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电图u波增高等。服用排钾利尿药时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钾盐。口服补钾宜在饭后,以减轻胃肠道不适;外周静脉补钾时每500ml液体中KCl含量不宜超过1.5g。
噻嗪类的其他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呕吐、腹泻、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
氨苯蝶啶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嗜睡、乏力、皮疹,长期用药可产生高钾血症,尤其是伴肾功能减退时,少尿或无尿者应慎用。
螺内酯的不良反应有嗜睡、运动失调、男性乳房发育、面部多毛等,肾功能不全及高钾血症者禁用。另外,非紧急情况下,利尿药的应用时间选择早晨或日间为宜,避免夜间排尿过频而影响病人的休息。
★30活动无耐力,制订活动计划
I级: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建议参加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不影响轻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鼓励适当运动。
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鼓励病人日常生活自理,每天下床行走
IVa级:病人可下床站立或在室内缓步行走,在协助下生活自理,每天下床行走
IVb级:病人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31预防洋地黄中毒:
①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重度心衰、低钾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感,使用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
②与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中毒机会,在给药前应询问评估是否使用了以上药物。
③必要时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④严格按时按医嘱给药,用毛花苷丙或毒毛花苷K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注,并同时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32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
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其他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倦怠、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在用维持量法给药时已相对少见。
★33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②低血钾者可口服或静脉补钾,停用排钾利尿药。③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一般禁用电复律,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静注或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34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
①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②包括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窦性PP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③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少数无QRS波群发生,或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35心房扑动心电图
①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称F波。扑动波之间的等电位线消失,在II,III,aVF或V1导联最明显。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
②心室律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是否恒定,不规则的心室律系由于传导比率发生变化所致。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QRS波群可增宽、形态异常。
★36心房颤动心电图的特点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隔不等的颤动波,称f波,频率350-600次/
②R-R间隔极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
③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当心室率过快,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37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①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通常起始突然
②QRS波群畸形,时限超过0.12,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③心室率一般为100-250次/分,心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④心房独立活动,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
传夺获心房
⑤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确立室速诊断的重要依据
38急性心力衰竭
诱因: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动过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机械性并发症,高血压危象,
心脏压塞,围生期心肌病,感染等
诊断:极度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布满湿啰音
★急救与护理
①体位:立即协助病人取坐位,双腿下垂。
②氧疗:低氧血症患者,开放气道,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
③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吗啡:3-5mg静注,必要时每隔15分钟重复一次。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抑制或心动过缓等不
良反应
快速利尿药:
呋塞米静注
血管扩张药:
可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静滴,严格按医嘱定时监测血压。
④非药物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用于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病人
⑤出入量管理: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500ml内,不超过2000ml.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
约500ml.严重肺水肿者负平衡为1000-2000ml/d.
⑥病情监测: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变化
⑦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操作熟练,使病人产生信任。避免在病人面
前讨论病情
39心肌梗死病人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护理诊断
①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②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③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
⑤恐惧与起病急、病情危重、环境陌生等因素有关。
护理目标
①病人主诉疼痛程度减轻或消失。
②能主动参与制订活动计划并按要求进行活动。主诉活动耐力增强,活动后无不适反应。
③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不发生便秘。
④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发生猝死。
⑤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40溶栓成功的标志
①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②心电图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
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变或消失;
④cTnI或cTnT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小时内,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以内)。
上述4项中,②和④最重要。
也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41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
①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
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②1-2个月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
③休息状态下、夜间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表现为ST段抬高的变异型
心绞痛。
42心肌梗死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
4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①神经机制:各种原因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最终
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而导致血压上升
②肾脏机制:各种原因引起肾性水钠潴留,机体为避免心排血量增高使组织过度灌注,全身阻
力小动脉收缩增强,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也可能通过排钠激素分泌释放增加使外周血管
阻力增高。
③激素机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分
泌的肾素,可作用于肝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而生成血管紧张素I(AI),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的作用转变而成的血管紧张素Ⅱ(AⅡ),AⅡ是RAAS的主要效应物质,其作用于血管紧
张素Ⅱ受体,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并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通过交感神经末
梢突触前膜的正反馈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④血管机制:大动脉、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高血压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
细胞通过生成、激活和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心血管功能;年龄增长及各种心血管危险
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影响动脉弹性;阻力小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外周压力
反射点的位置或反射波强度,对脉压增大起重要作用。
⑤胰岛素抵抗:是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
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
★44降压药物应用原则:
①小剂量开始: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②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其目的主要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
症发生。
③联合用药: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g或中危及中
危以上的病人,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
④个体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病人的降压药
★45高血压急症处理原则
①及时降压,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静脉给药,持续监测血压。
②控制性降压:初始阶段降压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在
其后2-6小时内应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左右)。
临床情况稳定后,在之后
的24-48小时逐步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③合理选择降压药:要求药物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作用消失较快;不良反应较
④避免使用的药物:如利血平;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药。
★46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和处理
①首先向病人讲解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即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时可有乏力、头晕、心悸、出
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应特别注意。
②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平卧,且下肢取抬高位,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③指导病人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小时;改变姿势,
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选择在平静休息时服药,且服药后应休息一段时间进
行活动;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洗蒸汽浴;不宜大量饮酒。
★47高血压急症护理措施
①避免诱因:向病人讲明高血压急症的诱因,应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寒冷刺激和随意增减
药量。
②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急剧升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
③急症护理: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给
予持续低浓度吸氧,对昏迷或抽搐的病人应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窒息或
坠床。
安抚病人情绪,必要时应用镇静药。
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尽早应用降压药物进行控制性降压。
应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时,应注意避光,并持续
监测血压,严格遵医嘱控制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8高血压用药指导
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使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急
性心肌梗死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此应嘱病人长期服药;
②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告知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
材料;
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如果突然停药,
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特别是冠心病病人突然停用β受体阻断药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49电复律适应症
①心室颤动和扑动是心脏电除颤的绝对指征。
②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选择电复律。
③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疔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功过
速、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者可选择电复律。
50射频消融术术前护理
①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②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③房颤消融者术前服用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之间或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至少3周或
行食管超声检查确认心房内无血栓方可手术。
华法林抗凝达标者术前无须停药,维持INR
在2-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阿哌沙班等用于术前抗凝,优点是不需要INR监测,不需要常规
调整剂量,较少食物或药物相互作用,但费用较高,原则上不可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病人。
★51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①出血②穿孔③幽门梗阻④癌变
★52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特点与鉴别
53消化性溃疡护理诊断,健康教育
疼痛:腹痛与胃酸刺激溃疡面,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致摄入量减少及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引起和加重溃疡病的相关因素。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
指导病人建立合
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戒除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②用药指导:教育病人遵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或减量,防
止溃疡复发。
指导病人慎用或勿用致溃疡药物。
定期复诊。
若上腹疼痛节律发生变化或加剧,
或者出现呕血、黑便时,应立即就医。
54消化性溃疡进食方式,何种饮食
①进餐方式:指导病人有规律地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在溃疡活动期,以
少食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
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尽快恢
复正常的饮食规律。
饮食不宜过饱。
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急食。
②食物选择: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并发出血或症状较重外,一般无须规定特殊
食谱。
症状较重的病人以面食为主,因面食柔软易消化。
可适量摄取脱脂牛奶,宜安排在两
餐之间饮用,但不宜多饮。
脂肪摄取应适量。
应避免食用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
55胃癌有4种扩散方式
①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
②淋巴结转移:如Virchow淋巴结;
③血行转移:最常转移到肝,其次是肺、腹膜及肾上腺,晚期病人60%以上可发生血行转移;
④腹腔内种植:癌细胞侵出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也可在
直肠周围形成明显的结节状板样肿块。
★56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①脾大②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
③腹水
★57腹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生成过多,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58肝硬化病人腹水的护理
①体位:大量腹水者卧床时可取半卧位
②避免腹内压骤增:例如避免剧烈咳嗽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③限制钠和水的摄入
④用药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利尿速度不宜过快,每天体重减轻一般不超过0.5kg.
有下肢水肿者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1kg
⑤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护理:术前说明注意事项,测量体重,腹围,生命体征,排空膀胱以免
误伤,术中及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⑥病情观察: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消长,准确记录出入量,测量腹围与体重。并教会病人
正确的测量与记录方法。
59肝硬化的饮食原则
饮食治疗原则: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严禁饮酒,适当摄入脂肪,动
物脂肪不宜过多摄入,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①蛋白质:应保证其摄入量。蛋白质来源以豆制品、鸡蛋等为主。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
蛋白质,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摄入量,并应选择植物蛋白,因其含蛋氨酸、芳香氨基酸
和产氨氨基酸较少。
②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③限制钠和水的摄入:有腹水者应限制摄入钠盐;进水量1000ml/d以内,如有低钠血症,应限
制在500ml/d左右。
应向病人介绍各种食物的成分,评估病人有无不恰当的饮食习惯而加重
水钠潴留,切实控制钠和水的摄入量。
限钠饮食常使病人感到食物淡而无味,可适量添加柠
檬汁、食醋等,改善食品的调味。
④避免损伤曲张静脉:有静脉曲张者应食菜泥、肉末、软食,进餐时细嚼慢咽,咽下的食团
宜小且外表光滑,切勿混入粗糙的食物,以防损伤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60肝性脑病分期
①0期(潜伏期):病人仅在进行心理或智力测试时表现出轻微异常,无性格、行为异常,无神
经系统病理征,脑电图正常。
②1期(前驱期):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健忘等轻度精神异常,可有扑翼样震
此期临床表现不明显,脑电图多数正常,易被忽视。
③2期(昏迷前期):嗜睡、行为异常、言语不清、书写障碍及定向力障碍。有腱反射亢进、
肌张力增高等神经体征。
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异性异常。
④3期(昏睡期):昏睡,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体征
持续存在或加重,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锥体束征阳性。
扑翼样震颤仍可
引出,脑电图明显异常。
⑤4期(昏迷期):昏迷,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等强剌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
进;深昏迷时,各种腱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由于病人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脑电图明显异常。
★61简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监测
1)监测指标:①生命体征:有无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脉搏细弱、血压降低、脉压变小、呼吸
困难、体温不升或发热,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②精神和意识状态:有无精神疲倦、烦躁不
安甚至昏迷。
③观察皮肤和甲床色泽,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确记录出入量,
疑有休克时留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h.⑤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
颜色及量。
⑥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大便隐血,以了解贫血程度、出血是否
停止。
⑦监测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急性大出血时,经由呕吐物、鼻胃管抽吸和腹
泻,可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周围循环状况的观察:动态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
可采用改变体位测量心率、血压并观
察症状和体征来估计出血量:先测平卧时的心率与血压,然后测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时的心
率与血压,如改为半卧位即出现心率增快10次/分以上、血压下降幅度>15-20mmHg.头晕、
出汗甚至晕厥,则表示出血量大,血容量已明显不足。
如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
冷提示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而皮肤逐渐转暖、出汗停止则提示血液灌注好转。
3)出血量的估计:①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5-10ml;②出现黑便表明每天出血
量在50-10ml以上,一次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数,如每天排便1次,粪便
色泽约在3天后恢复正常;③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④一次出血量在400ml
以下时,可因组织液与脾贮血补充血容量而不出现全身症状;⑤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
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⑥出血量超过1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
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4)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①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②黑便次数增多且
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③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改
善不明显,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④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
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⑤在补液足够、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
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⑥门静脉高压的病人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暂时缩小,如不见脾恢复肿
大亦提示出血未止。(单独出★★)
5)病人原发病的病情观察:例如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并发感
染、黄疸加重、肝性脑病等。
62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护理
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这对消化性
溃疡病人尤为重要,因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改
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63肾病综合征限高蛋白的原因和饮食护理
限高蛋白原因:
持续大量蛋白尿可促进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蛋白可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应用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除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外,均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
压和直接影响肾小球基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而达到不同程度的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饮食护理:一般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0.8-1.0g/(kg.d)],但当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
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供给足够的热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26-147kJ;
少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多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
以控制高脂血症;
注意维生素及铁、钙等的补充;
给予低盐饮食以减轻水肿。
64肾病综合征皮肤的护理
①水肿较重的病人应注意衣着柔软、宽松。
长期卧床者,应嘱其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发生压
疮;年老体弱者,可协助其翻身或用软垫支撑受压部位。
水肿病人皮肤菲薄,易发生破损,故
需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的清洁,清洗时勿过分用力,避免损伤。
②皮肤观察: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和化脓等情况发生
65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①女性:女性因尿道短而直,尿道口离肛门近而宜被细菌感染。尤其在经期、妊娠期、绝经
期、性生活后较易发生感染。
②尿流不畅或尿液反流: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流不畅是尿路感染的最重要易感因素,如尿路结
石、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等,尿流不畅时,上行的细菌不能被时地冲刷出尿道,宜在局部
大量引起感染。
③使用尿道插入性器械:如导尿、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等可引起尿道粘膜损伤,并可将
前尿道或尿道口的细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而致感染。
④机体免疫力低下: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长期卧床、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等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尿路感染。
66血液透析的饮食护理
①热量:能量供给一般147kJ/(kg.d),碳水化合物占60%-65%;脂肪占35%-40%。
②蛋白质:摄入量为1.2g/(kg.d)为宜
③控制液体摄入: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超过5%或每天体重增加不超过1kg。每天水分
摄入一般以前1天尿量加500ml水计算。
④限制钠、钾、磷的摄入
⑤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
67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和适应症
目的:在透析器里完成物质交换,把肌酐、尿素、尿酸等小分子物质和部分中大分子物质,
通过透析器流入血液透析液中,透析液里的碳酸氢根通过透析膜流回血液,从而清除患者机
体多余的毒素和水分,纠正酸中毒、高钾、低钙、电解质紊乱等
适应症
①急性肾衰竭
②慢性肾衰竭
③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④其他疾病,如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常规治疗难以纠正者。
68血液透析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1)低血压:透析中低血压指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
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等。
其主要原因是透析开始
时部分循环血液进入透析器及其管路,而血管收缩反应低下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由
于超滤过多过快引起血容量不足;也见于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服用降压药、透析中进食、
合并心肌病变、心律失常等情况。
预防措施:①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低钠饮食。
②透析前停服一次降压药或减量;透析
期间禁食或少量进食,有低血压倾向者尽量不在透析时进食。
③采用序贯透析,即单纯超滤
与透析序贯进行。
④采用可调钠透析方式。
处理措施:①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停止超滤,协助病人平躺,抬高床尾,并给予吸氧。
注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糖溶液等。
③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使用升压药,若血压仍不能回升,
需停止透析。
(单独考★)
(2)失衡综合征:
处理措施:轻者减慢血流速度、吸氧,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高渗盐水,严重者立即终
止透析,静滴甘露醇并进行相应抢救。
(4)肌肉痉挛:
处理措施:降低超滤速度,快速输入生理盐水100-200ml,或输入高渗葡萄糖溶液。
(3)透析器反应:
处理措施:一般给予吸氧、抗组胺药物、止痛药物等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无须停止透析。但
如明确为Ⅰ型变态反应,需立即停止透析,舍弃透析器和管路中的血液,并使用异丙嗪、糖
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控制症状。
(5)其他:如心律失常、栓塞、溶血、出血、发热、透析器破膜、体外循环凝血等。
69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①透析液引流不畅:为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腹透液流出总量减少,流入和流出时不畅,常见原因有腹膜透析管移位、受压等。
处理方法:
1)行腹部X线平片了解导管位置
2)改变体位,增加活动;
3)排空膀胱及通便,必要时服用导泻剂或灌肠;
4)腹膜透析管内注入尿激酶、肝素等,去除堵塞透析管的纤维素、血块等;
5)调整透析管的位置;
6)以上处理无效者可重新手术置管。
②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透透出液混浊等。
处理方法:
(1)密切观察透出液的颜色、性质、量、超滤量,及时留取透出液送常规检查和进行细菌、真菌培养;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用2000ml透析液连续腹腔冲洗,直至透出液澄清
(3)腹膜透析液内加入抗生素及肝素
(4)若治疗后感染仍无法控制,应考虑拔除透析管。
③导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
④腹痛、腹胀
⑤其他并发症:如腹膜透析超滤过多引起的脱水、低血压、腹腔出血等。
70血液系统病人眼底出血与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屏气用力等;伴高热病人需及时而有效地降温;伴有高血压者需监测血压。若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量让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擦眼睛,以免加重出血。若病人突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变形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则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血液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配合抢救:
1)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2)随时吸出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氧;
4)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按医嘱快速静滴或静注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呋塞米等,以降低颅内压,必要进行输血或成分输血;
5)停留尿管;
71贫血的护理措施
活动无耐力
①休息与运动:指导病人合理休息与活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应根据贫血的程度、发生、发展的速度及原发疾病等,与病人一起制订休息与活动计划,逐步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水平。轻度贫血者,无须太多限制,但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中度贫血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若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生活自理,活动量应以不加重症状为度;并指导病人于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若活动中自测脉搏≥100次/分或出现明显心悸、气促时,应停止活动;必要时,在病人活动时给予协助,防止跌倒。重度贫血者多伴有贫血性心脏病,缺氧症状明显,应给予舒适体位卧床休息
②给氧:严重贫血病人应予常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缺氧。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①饮食护理:一般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食富含所缺营养素的食品。
②输血或成分输血的护理:遵医嘱输血或浓缩红细胞以减轻贫血和缓解机体的缺氧症状。输注前必须认真做好查对工作;输血时应注意控制输注速度,同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③预防感染:重症病人尤其是伴有白细胞减少者,应注意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以及瞳孔、尿量的变化,做好重病交接班。
72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①铁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口服铁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排黑便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致病人难以耐受而被迫停药。因此,为预防或减轻胃肠道反应,可建议病人饭后或餐中服用,反应过于强烈者宜减少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
②应避免铁剂与牛奶、茶、咖啡同服,为促进铁的吸收,还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以及H2受体拮抗药,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酸性药物或食物。
③口服液体铁剂时须使用吸管,避免牙染黑。
④服铁剂期间,粪便会变成黑色,此为铁与肠内硫化氢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应作好解释,以消除病人顾虑。
⑤强调要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保证有效治疗、补足贮存铁,避免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
★73注射铁剂的注意事项
①为减少或避免局部疼痛与硬结形成,注射铁剂应采用深部肌内注射法,并经常更换部位。
②首次用药须用0.5ml的试验剂量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用肾上腺素,作好急救的准备。若1小时后无过敏反应即可按医嘱给予常规剂量治疗。
③为了避免药液溢出皮肤染色,可采取以下措施: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注射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
74缺铁性贫血病因
①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量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哺乳期的妇女。
②铁吸收障碍:多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吸收的部位
③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
75缺铁性贫血健康指导
①疾病预防指导
(1)饮食指导:提倡均衡饮食,荤素结合。为增加食物铁的吸收,可同时服用弱酸类食物,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饮料或药物同服。家庭烹饪建议使用铁制器皿,可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
(2)易患人群食物铁或口服铁剂的预防性补充:如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妊娠与哺乳期的女性应增加食物铁的补充,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补充铁剂,特别是妊娠期的妇女。
(3)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道寄生虫感染、长期腹泻、痔疮出血或月经过多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②疾病知识指导: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让病人及其家属能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③病情监测指导: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自觉症状,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率变化等。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加重,静息状态下呼吸、心率加快,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或尿量减少,多提示病情加重、重症贫血或并发贫血性心脏病,应及时就医。
76巨幼细胞贫血血液与消化系统症状
①血液系统表现:起病多缓慢,除贫血的一般表现以外,严重者可因全血细胞减少而出现反复感染和(或)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
②消化系统表现:早期胃肠道黏膜受累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部分病人可发生口角炎、舌炎而出现局部溃烂、疼痛;舌乳头萎缩而令舌面呈“牛肉样舌”。
77过敏性紫癜病因
①感染:为最常见的病因和引起疾病复发的原因,包括细菌,主要是β溶血性链球菌,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病毒,多见于发疹性病毒,如麻疹、水痘、风疹病毒等;寄生虫感染,以蛔虫感染为多。
②食物:主要是机体对某些动物性食物蛋白过敏所致,如鱼、虾、蟹、蛋、鸡及乳类等。
③药物:包括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等药物。
④其他:寒冷剌激、尘埃、花粉、昆虫咬伤、疫苗接种等。
78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①单纯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多局限于四肢及臀部,且以下肢伸侧面最多见,呈对称性,常成批、反复发生。
②腹型:为最具潜在危险和误诊的临床类型。最常见的表现为腹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
③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也可出现大关节的肿胀、疼痛。
④肾型:为本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在皮肤紫癜发生1周后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表现
⑤混合型:具有两种以上类型的临床表现
⑥其他:少数病人出现视神经萎缩,虹膜炎等
79化疗病人预防感染措施
①保护性隔离:对于粒细胞缺乏(成熟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的病人,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条件允许宜住无菌层流病房或消毒隔离病房。尽量减少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口腔、皮肤、肛门及外阴的清洁卫生。若病人出现感染征象,应协助医生做好血液、咽部、尿液、粪便或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单独出★)
②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物品清洁,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室内家具、地面,并用紫外线或臭氧照射消毒。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或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给子保护性隔离,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使其自觉配合。
③口腔感染的预防:必须加强口腔护理。督促病人养成进餐前、餐后、睡前、晨起用生理盐水等含漱。
④皮肤感染的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沐浴、更衣和更换床上用品:勤剪指甲:蚊虫蜇咬时应正确处理,避免抓伤皮肤。女病人尤其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适当增加对局部皮肤的清洗。
⑤肛周感染的预防:睡前、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肛裂增加局部感染的概率
⑥血源性感染的预防:肌内、静脉内等各种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中心静脉置管应严格按照置管流程,并做好维护。
★80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停止:立即停止药物注入;
回抽:不要拔针,尽量回抽渗入皮下的药液;
评估:评估并记录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解毒:局部滴入生理盐水以稀释药液或用解毒剂;
封闭: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涂抹:50%硫酸镁涂抹患处;
冷敷与热敷:局部24小时冰袋间断冷敷;但植物碱类化疗药除外。
抬高:48小时内抬高患肢,促进外渗药液吸收。
★81甲危的诱因
①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急性创伤等;
②严重躯体疾病,如心力衰竭、低血糖症、败血症、脑卒中,急腹症等;
③口服过量TH制剂;
④甲状腺手术准备不充分或术中过度挤压甲状腺等。
★82甲亢疾病的眼部护理
预防眼睛受到刺激和伤害。外出戴深色眼镜,减少光线、灰尘和异物的侵害。以眼药水湿润眼睛,避免干燥;睡前涂抗生素眼膏,眼睑不能闭合者用无菌纱布或眼罩覆盖双眼。指导病人当眼睛有异物感、刺痛或流泪时,勿用手直接揉眼睛,可用0.5%甲基纤维素或0.5%氢化可的松溶液滴眼,以减轻症状。睡眠或休息时抬高头部,以减轻球后水肿和眼睛胀痛。
★83甲状腺危象的急救
①立即吸氧: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取半卧位,立即给予吸氧。
②及时准备给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PTU,复方碘溶液,β受体阻断药,氢化可的松等药物,严格掌握碘剂的剂量,并观察中毒或过敏反应准备好抢救药物。
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神志的变化。
④对症护理:体温过高者给予冰敷或酒精擦浴,降温,躁动不安,则使用床档保护病人安全,昏迷者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定时翻身,防止压疮肺炎的发生,腹泻严重者应注意肛周护理,预防肛周感染。
★84简述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诱因
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85胰岛素不良反应
①低血糖反应②过敏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或荨麻疹样皮疹。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④水肿⑤视力模糊
86糖尿病人为什么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由于血糖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多尿导致失水,病人口渴而多饮;由于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且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加,引起消瘦、疲乏体重减轻;为补充糖分,维持机体活动,病人常易饥多食。
87糖尿病足分级
临床通常采用Wagner分级法对DF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0级为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1级为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为较深的溃疡,常有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为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为局限性坏疽;5级为全足坏疽。
★88糖尿病人足部的护理
①评估病人有无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1)既往有足溃疡史或截肢史;
(2)有神经病变的症状或体征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的体征
(3)足部皮肤暗红、发紫,温度明显降低等
(4)其他危险因素,如视力下降,膝、髋或脊柱关节炎,合并肾脏病变,鞋袜不合适,赤足行走等;
(5)个人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人或独居生活等。
②足部观察与检查:每天检查双足1次,了解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及足部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等。定期做足部保护性感觉的测试,及时了解足部感觉功能。
③保持足部清洁,指导病人勤换鞋袜:每天清洗足部1次,不超过10分钟,水温在37-40°C。
④预防外伤:指导病人不要赤脚走路,外出时不可穿拖鞋。应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的鞋子。穿鞋前应检查鞋子,清除异物和保持里衬的平整。应帮助视力不好的病人修剪指甲。冬天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烤灯保暖,谨防烫伤。夏天注意避免蚊虫叮咬。
⑤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指导和协助病人采用多种方法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如步行和腿部运动。
⑥积极控制血糖,说服病人戒烟:早期指导病人控制和监测血糖开始。同时要说服病人戒烟
89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下肢血管病变等。
②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其他: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坏死等
③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猝死,吞咽困难、呃逆、上腹饱胀、胃排空延迟(胃轻瘫)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尿潴留、尿失禁,阳痿、月经紊乱等,还可出现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对低血糖不能正常感知等。
④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酸麻、疼痛等,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与坏疽。
★90胰岛素治疗时的护理注意事项
①准确用药:熟悉各种胰岛素名称、剂型以及作用特点。
②胰岛素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冰箱2-8℃冷蔵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常温下可使用28-30天,无须放入冰箱,但应避免过冷,过热,剧烈晃动。
③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选择皮肤疏松部位。腹部吸收胰岛素最快,其次是上臂,大腿,臀部。注射部位要经常轮换,每天同一时间在同一部位注射,并进行腹部、上臂、大腿外侧和臀部的大轮换;同一部位注射时,也需要进行小轮换,即与每次注射点相距1cm以上,且选无硬结部位。
④监测血糖:常规监测血糖2-4次/天
⑤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针头一次性使用
★91糖尿病潜在并发症低血糖的护理
①加强预防:护士应充分了解病人使用的降糖药物,并告知病人和家属不能随意更改降糖药物及其剂量。活动量增加时,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及时加餐。容易在后半夜及清晨发生低血糖的病人,晚餐适当增加主食或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②症状观察和血糖监测:观察病人有无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服用胰岛素促泌剂和注射胰岛素的病人。老年病人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低血糖症状不明显,除应加强血糖监测外,对病人血糖不宜控制过严。强化治疗应作好血糖监测及记录,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
③急救护理:一旦确定病人发生低血糖,应尽快按低血糖处理流程急救。同时了解低血糖发生的诱因,给予健康指导,以避免再次发生。
92风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
除常规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外,应注意:
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冲洗或擦洗,忌用碱性肥皂。
②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指导病人外岀时釆取遮阳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忌日光浴;皮疹或红斑处避免涂用各种化妆品或护肤品,可遵医嘱局部涂用药物性软(眼)膏;若局部溃疡合并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做好局部清创换药处理。
③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如各种烫发或染发剂、定形发胶、农药等。
④避免服用容易诱发风湿病症状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等
93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识指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方案。避免感染、寒冷、潮湿、过劳等诱因,注意保暖。强调休息和治疗性锻炼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疾病缓解期每天有计划地进行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护关节功能,延缓功能损害的进程。
②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病人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换药、增减药量,坚持规则治疗,减少复发。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病情复发时及早就医,以免重要脏器受损。
★94癫痫持续状态治疗
①控制发作:首选地西泮10-20mg,以不超过2mg/min的速度静注,复发者可在30分钟内重复应用,特别注意葡萄糖溶液能使某些抗癫痫药物沉淀,尤其是苯妥英钠。
②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病人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脑电图的监测,定时进行血液生化、动脉血气分析等项目的检查;查找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并进行治疗;必要时建立静脉双通道。
③防治并发症:脑水肿者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高热病人予以物理降温;纠正代谢紊乱和酸中毒;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95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评估
①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②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刺伤
③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你最好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