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大众卫生报
免费订阅靠谱健康资讯
以往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最危险,其实,
有超过1/3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都发生在夏季
下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大内科主任兼老年病科主任顾耘
为大家解读夏季让血管“崩溃”的几件事。
夏季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气温超过35℃后,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
——高温下,人体的内环境容易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率自然加快,心脏的工作量也比平常大好几倍。
——夏天出汗多,身体的水分会随着汗液蒸发,血液变得黏稠,易形成血栓,进而可能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相较于其它季节,夏季人们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这也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诱因之一。
夏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尤其是老年人,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和晚上睡觉前可测量血压是否处于150/90毫米汞柱以下,心率是否保持在60-80次/分钟。
这些“平常事”恐让血管“崩溃”
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对于有基础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在夏季的行动要格外注意,因为一不小心,下面看似平常的举止却可能让心脑血管“崩溃”。
运动后立即喝冷饮
炎热的夏日,不少人喜欢在剧烈运动后来一瓶冰凉的饮料,一股脑儿喝下沁心又凉爽,但这种突然的冷刺激最容易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血压一过性突然升高,甚至冠状动脉一过性痉挛,斑块破裂,最终发展为恶性心血管事件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室内外温差太大
三伏天里,开启空调时室内温度不宜调得过低,最好保持在26℃-28℃,与室外温度相差不宜超过10℃。否则,人体在高温环境中突然进入低温环境,血管会强烈收缩而痉挛,导致斑块脱落,从而阻塞血管,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这种意外也会发生在运动后立即冲淋冷水澡等人体冷热环境剧变的情况下。
忘喝水或少喝水
在夏季,一定要多饮水。高温下人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一旦补水不及时,就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夏季人本身就容易情绪起伏,多喝水也能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喝水一次不要猛灌,最好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记得补充一定量的水分,如果在高温环境中活动,适当增加喝水次数;为平衡体内电解质,可喝些淡盐水或补充些低糖或不含糖的能量饮料。
突然改变体位
在突然发力、突然起床、由蹲突然起身等迅速改变体位时,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这主要是因为颈动脉狭窄或者斑块剥落造成的。夏季,人体本来就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情况加剧;一个猛回头或者突然起床抬头,更容易就让颈动脉早已存在的斑块脱落下来,造成脑梗塞;斑块如果随着血管到达心脏,则会造成心梗,这此都会危及生命。
吃得太饱
饭后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这一点可能被许多人忽视。饭后,神经中枢会接收到指令,将血液调配到胃、肠这些消化器官进行食物消化处理工作,势必造成心脏和脑部供血量减少,供氧量也相对较少,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或心功能问题的患者,吃太饱就容易导致膈肌上升,压迫心肺,造成意外。一般来说,建议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风险人群,在夏季最好少食多餐,每餐只吃五到七分饱,餐后不要急于运动。
排便太用力
医生常会告诫老年人,要积极预防便秘,排便别太用力。这是因为很多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诱因都与用力排便有关。这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用力排便时,会造成腹压升高,增加心脏排血的阻力,从而使血压突然升高,易诱发脑出血。另一种情况是,一些老年人本身就有心脏问题,冠状动脉很狭窄,血压突然增加,心脏负荷变大,由于耗氧量增加,容易造成心肌供氧不足,诱发心绞痛、心梗。此外,老年人血管硬化、反应差,过度用力排便,或突然站起来时因体位改变,使血压突然骤变,造成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甚至昏厥。
(王婧铭,据健康家庭)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