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21-2022.2.22随感
---
看书还是会看困的,若是我自己一个人住,索性现在(21:00)就直接睡觉睡到7小时后起床了
不过到确实感觉会蛮孤独的,到时候反倒可能会期待上班吧-有人味的场景
若是觉得孤独便画画吧/异世界(追番、小说)/阅读任务-读困了睡觉
---
画画,真的是看着简单,自己上手画就难了许多(完全没有对应的肌肉记忆)
而且这一亲手画才能更深的理解理论(比如起形时用的各种分割法,真的是不切割的话起形完全起不准的)
(真的是自己动笔了才感受到了什么是,“脑子会了,手不会”)
今后得多动笔练习了!
我得再去复习一下起形的方法
---
话说老妈总是说买东西要买牌子的
现在自己是做营销的,天天盯着“做品牌-实现情感溢价”......
倒是忘记了老妈这种买法就是专门去买溢价了.....
---
今天手机充电,被提醒暂停充电,充满电伤电池
下文来自百度:
每当我们第二天看到手机电量显示饱满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然而这种行为,对手机的伤害却是非常大的,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当手机连续充电之后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在充电的时候电池会发热,当长期超过40度的时候就会对电池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如果养成了这样的充电习惯,不到一年电池的寿命就会缩短15%。而且科学家研究还发现,时刻保持电池的充满状态也不科学。要想让电池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最好让电量维持在40%到80%之间。
---
今天自来水管的水格外的冰凉
漱口水舌头难忍那冰冷的刺痛感,恨不得刚含进嘴就立刻吐出来
冲脚时,寒冷刺骨的感觉就是如此
---
现在对书越发不抗拒
借书籍躲避孤独
---
见识过世界上的粗鄙之人,在回到学校看到这些老师,同学,觉得文明了许多。
---
原理类书籍每一页都有很多)精华(知识密度极高-可能是其他的书籍用一整本书的内容去阐述的内容(畅销书一般都如此,因为阅读成本偏低,读起来有些爽文的爽点)
---
课程重要度排在前面,并不意味着课程教学顺序排在前面
战略管理这本书应放在教学顺序的后方
---
有两个打磨石头的人
有全局战略的人:“我在为一个伟大的架子做铺垫”
只能看到局部的人:“我在敲一个石头”
---
话说从何时“敢违背老师的命令”
最开始非常畏惧违背命令的后果,但犯过一次后发现结果并不是无法承受,于是慢慢敢违背
定制化的学习需要自主性-一定程度的违背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其说违背,倒不如说改善成更适合自己的样子)
---
哦对,该调整阅读策略了
樊登讲书稿慢一些,该看教材了,莫要本末倒置
索性暂停就好,一周一本书稿即可(而且现在相当多的书稿都学过了,一周等一本新书即可),学习重点内容现在只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绘画技能”两者(至于零散的多领域阅读还是要有的)
这样也可以进入更加自由的学习状态:即便上课不听课下也可以自己看书,上课于我只是纯粹的放松知识浸泡
精简化(学习项目减少)&调整学习战略方向-分清先后顺序+有限的精力最大化利用
---
还是得再回看《管理学》当时没认真学(网课,完全是应付学)
---
行政部门:客户不给我发工资,帮客户做事情取决于心情(因此服务质量不高)
服务部门:客户给我发工资,客户是上帝
---
环境对于学习时间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我家从商-有理论实践环境-我有更多的时间
军事家会对学孙子兵法很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身处那种需要学习该项技能的环境(正如我生活在需要学习经管类技能的环境,所以我对于学习经管知识很感兴趣)
所以不必觉得“我为什么对学军事不感兴趣,为什么没有看《孙子兵法》的动力”这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弱
环境确实是影响投入学习时间的很重要的原因
---
海尔智慧家电的存在,虽说让人生活更便利了-但这样的生活会让人失去更多生活能力(本来没有智慧家电的存在时人类是需要去学习的,现在相当于是剥夺了人类的该领域学习能力(虽说这也算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合作)),但让人的存在意义何在?人如被家电管控一般,尽管对你好声好气,但本质上仍是处于被操控木偶的地位
---
趣事:
老师罗列了从低级到高级领导者看视频的层次:短视频、韩剧、商战、历史
最后一个层次(身家几百亿的人)是什么?
“新闻联播”
这突然一转的画风让人哈哈大笑
新闻联播虽然他们会看(包括各种其他层次的很多人都会看,只不过更高层次的人更会有针对的看就是了),但这绝不是他们看的主体吧(我也不确定,毕竟我为身在其位不知其所思)
---
话说这样的一个过程我竟然在事后能清晰的按照逻辑记录下来,看来现在记忆的能力也有所上升(当然,这和我长期的写作和记忆的方法(逻辑性记忆-有序&推理记忆-正如K大的课程所讲)有关)
---
用电脑上课的还有一个好处,时刻在思考,不会困
---
“我是为自己而学的,学的东西是要自己用的”
报以这种心态的我即便在课外也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保持在高值
---
学了不用-会打击学习积极性
优先学习家庭相处、人际关系,这条路是对的
以及现在我从商,学商业是对的
---
第一周作业(只是老师随口一说,不是强制性):
分析一个企业案例
竞争优势有哪些?
其承诺(commitment)和行动(actions)是什么
---
不行啊,战略管理授课讲英文句子概念的时候都是把英文转为中文来理解的,并非直接理解,唉
---
实体产业的利润率竟然比金融产业低这么多.......太可恶了吧
---
早饭奶-单次买总金额量小,不觉得贵
但批量买总金额大,就不太舍得
---
学校教室投影仪太高了,仰头看费劲
---
电脑每次重新开机都会有广告,尽量不关机
或者每次电脑开机后第一件事要用电脑管家杀毒清楚广告插件
---
疫情-很多企业不得不转型-突破/进阶
林清轩-疫情前很讨厌线上
疫情后员工封在家、线下店客流少业绩惨淡
被迫转移线上,22天实现逆转,资源的重新调配
---
【快速淘汰与扶持机制】
效率高,但人人自危-企业文化会比较紧绷
---
李志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咱们大学的这些老师,每天至少学习7个小时,
咱们办公室大年初一还有人来,写文章什么的
保安:“你天天去办公室,你的人生有啥意思?”
---
“很多人没有共情能力”
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人人都有共情能力,但程度不同
---
敲字多,食指疼
---
厚积薄发
做得最好的一家智慧门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倍
同比2016年“双十一”,2017年“双十一”期间,林清轩10家智慧门店平均新增用户340%,老顾客回购率增长115%,客单价增长53%,销售额增长330%;更是创下了16天新增80万粉丝(最多一天带来10万粉丝)的历史记录。而林清轩天猫旗舰店从2013年成立到2017年的四年间,总共才累积了41.3万粉丝。
(不过这也有近年网民数量激增的问题,这才带来更多的粉丝)
---
卧槽,这种模式好,将库户信息沉淀在公司账号上,
有效解决了导购跳槽带走老顾客的问题
“手淘+钉钉”的模式,还有效解决了导购跳槽带走老顾客的问题。以前导购大多是通过微信与顾客沟通,林清轩导购的离职率约在15%,一旦离职总会带走一批老顾客。
现在通过钉钉扫码,把顾客都沉淀在品牌号上,导购通过钉钉给顾客发送消息,顾客在手淘端接收、回复消息,也就不存在带走顾客的问题了。
---
旧零售时代,门店导购就相当于是“坐商”。“上午9点到12点一个顾客没有,往那儿一坐,等着。”孙来春说,“现在上午没人的时候,导购可以拿着手机做直播。”
确实是,一家线下/线上店不是一整天全时段全都忙的,可以用这些时间做直播(当然,去学习也是可以的,但大多员工并不会如此做,都是闲坐)
---
卧槽,突然想到自己可以去上自己课表以外的课,然后在课堂上发言,这也是一种免费社交的方式
而且在课堂上发言这是一种不会被认为“异常(比如在路上向陌生人搭话)”的方式
---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
脚冻得好疼啊
---
重复多了如日常一般,就不会紧张
---
商业化不等同于艺术的极致
这幅画的质量并非极致,但仍被选做央视新闻的图文素材-因为符合了文章风格
还有就是,什么样层次的需求都是存在的
---
看一种语言看/听得多了能看/听懂
但让自己使用去写下来(不会字形)说出来(不会发音)就不会了
当直接出现在眼前中时,能出现“就是这个”的想法
可一旦离开眼前,却又不能使用
想起动漫翻译中使用的繁体字,现在能看懂但让我自己写的话是不会写的
---
话说真久违啊,我竟然控制住不熬夜了
保证睡够6小时(早上早八课)
01:00准时睡觉了
---
抖音是真踏马的烦
身边一个个人的不懂礼都暴露了出来,外放外放你马勒戈壁,叫你马勒戈壁
话说没抖音的时候这些人都在干啥
喔错了,骂的是短视频,不全是抖音
(暴躁了,主要是因为在睡觉被外放的短视频和看短视频的叫喊声吵了)
---
课都安排好了,睡醒就学,学累了就睡
这样的生活真简单,真让人满足
能在这样的安稳环境中学习,本就是人生一大幸事
能睡觉就够了,也不用奢求什么
喂喂喂!唯一打破现状没有社交的情况还是要有职业工作能力!快学习吧!
梦中的异世界真好啊
能带着疲倦的身体在寒冷的日子,在温暖的被窝里补2小时的长觉也太幸福了吧
---
现在每天都用充实的事情去做,不会做到教室里课前闲的没事
都是抓紧时间赶紧干!
---
不同的思维模式,想现在这般充实的生活,可以想得消极-压力大,也可以积极-这是一种十分自由的生活压力,确实是现在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其实也算是一种提前适应的过程,毕竟未来压力要有外部世家,届时的我必能轻松承受
---
话说现在到学校可以就当成养生,或者说培养稳定的,健康的,高速成长的生活模式
---
白天的视线清晰程度确实要比晚上好的多,感觉近视程度都轻了很多(也不一定是光线的原因,有可能是白天光线导致的痛苦的收缩确实导致了近视的缓解)
---
话说,
现在能很清晰点的意识到了当前的心情状态
比如在操场散步时,昨天确实是蛮轻松的状态
可以通过嘴角自然上挑程度,迈步子的方式真的是行为可以用来衡量心情
---
有时候想笑确实很难忍,露出笑很无礼就是了
---
学了专业去当老师,5年肚子里的墨水就没有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好多学生为了考研,把专业课丢了,惋惜啊!”(我也深有此感)
老师确实经验丰富
国家想让大学教育转向“应用型学科”非常不容易,没有实践经验根本无法做到这个
老师最开始给我的印象不太好-说很多和课程无关的
但后来的发言真的是,学科积累很深厚的老师,这位老师是很有个性也很值得尊敬的老师,也很传统的老师(有些话痨,但确实很有实力的老教授)
“将来毕业群也不删”-老师重师生关系啊
大方请求帮助&关心他人(“开门时,问坐在门边的我冷不冷”)
所以说很有个性但又让人有好感
(最开始印象不好的原因在于,我只看到了“大方请求帮助(让骑电动车的学生送老师回家(因为这几天生病了))”,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汲取会给人不好的印象)
---
因为陈老师讲了很多的观点于我是和认知对立的观点,所以我听着倍感兴趣-接受冲突的观点然后重新判断两者谁更合理-作为新的认知
---
话说坐前排一个问题:长时间抬头脖子疼
---
表达方式产生了歧义:
“我下课去骑车”
刘理解的“下课”:两节课下课
老师理解的“下课”:课间
---
中国不能犯错,一犯错影响子孙三代-公务员领域(要接受背景调研)
---
经历大灾,遭殃的都是底层没有能力的
有能力强化自身-在任何时代环境都能活好-成为顶端
强化的过程需要投入时间去学习
---
“一下子买了一千多块的蜂王浆&我至少四十多年都没停过蜂王浆”
像咱陈老师这样的消费者-高消费力人群
---
不知道的/不确定的内容就直接承认自己不能准确答出,然后立刻去查,别浪费时间
“什么是价值主张”
---
今天地方领导都在忙什么?
答:忙销售
生产不是问题,但不会卖出去
---
过去一说5年、10年后,预测直接就说出来了
但到今天为止,啥都不敢预测,变化因素太多
---
为啥要参军-扩大人脉是一方面
---
一直忽略了一件事,在学校的老师其实都是很厉害的人-有一定社会地位/有厉害的人脉
只看到了他们身为老师的授课的一面,却看不到其他面(没有这方面的认知)-所以无法意识到老师的厉害
“常常夜里思考到5点”
你不奋斗干啥啊,拼命啊
奋斗有度
---
实用性-最前沿信息-书上没有,所以我会一直听课
---
即便未来成了大画师也是不够的,绘画领域并非基础生存领域-(绘画不是刚需,所有人都没钱的时候大家仍会买吃的穿的,但不会买画)
所以必须还得有基础生存领域的专业技能
世界不一定永远和平
---
看到这样的行为挺虚伪的.......
擦黑板只有老师在场的时候才擦黑板,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就不擦
我倒是反过来了,我只有在老师不在的时候擦黑板,因为老师在场会让我感觉不好意思
我擦黑板1是为了提高上课效率2是为了净化心灵3是为了换大脑-调整思考节奏
---
买饭还能被叫“学生”
感觉还蛮开心的
我还没老到不被视作学生(比如说被视为中年人)
---
今天倒餐盘残渣又被大爷说“谢谢!谢谢!”(大爷的语气比较激动一些,感觉很高兴的样子,笑得也很开心,今天看到了在笑得很开心的大爷的脸,我的心情也变得超好)
---
对于一件事的认知完全是主观的
现在一想到晚上可以学画画就感到很兴奋,白天的时间都在上课和阅读任务(看来学画画相较于这些事情,我更喜欢学画画,或者说更不讨厌学画画)
明明曾经都是不情不愿的打开画画书,看来果然如果有了更不想做的,眼前之事就不会不那么不想做;让一个难题不难的方式是找更难的一个难题
---
话说我果然还是有感性存在的
吴问起老张:“你看的是鬼灭吗?我听说第二集出来”
还不等张开口我就忍不住爆发了,一连串夸鬼灭的赞叹之词脱口而出
我能清晰的感受到此刻的我超级兴奋!
果然,追番有两个快乐的极致方式:
1看番的时候
2和人分享的时候
(3和别人一起看也许也会是超级棒的经历,不过我还没有可以这样一起做的同伴)
啊,好像有人能聊番,如果能一起看也许也会超级有趣!
---
话说,散步确实能让人心情变好
去操场前,我心里想的是“要完成今天走圈的任务,赶紧走完去做其他事”
走进操场的那一刻起,一个人从我身边跑过,我去观察其抬脚的幅度-左右脚不同高度,然后有观察其他人的运动&身体变化、分析由衣着类型产生的“主观高低感”、后续又去看非人事物的光影、透视,我走的越来越慢-观察一个事物哪怕看十几分钟也是可以的,视觉要素包含的内容太多了
慢慢的,又吐槽自己这样走路像步入老年一样(总是吐槽自己像个老年人,指慢节奏和性情平稳方面),心情就慢慢变得好了起来,话说吐槽自己是能让自己莞尔一笑的方法,很有趣的
(不过这天气散步还是好冷,脸颊耳朵脚冻得疼)
---
深圳房价太贵,就算月入四万,也还是买不起房。突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卧槽现在深圳房价这么可怕吗
---
先预约上图书馆-30min内要求签到
于是就会有立刻行动的动力
---
还是需要做长期计划或者说约会走,比如多久能把一本书看完,最长和最短预估
---
晚上早点吃完饭,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图书馆,也就是说有更强的时间可以看绘画书或者画画
---
话说就刚开始,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图书馆?
好像是大四的学生为了写毕业论文吧
下学期写论文,上学期考研倒是挺棒的,把时间错开了,图书馆的利用率提高了上来
---
倒是想起了自己为什么不来图书馆,签到总是签不上
---
每次发现自己感性的时刻都觉得挺有意思的,还会自我吐槽一下“看来我还是个人,有着感性”
图书馆十几分钟签不上到,于是内心说了一声“杀币图书馆,哦,不是图书馆的错,是网络系统的错,杀币系统”
然后突然感慨,自己还是会产生情绪的有感性存在的人嘛
绝了绝了,忘记退预约了还被记违规一次
真的恶心到我了
---
Linkedln:
我很反感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用学历、薪资、房子、车子等所谓的成就来评价一个人。
你想多可笑,去世以后,你愿意自己墓碑上写着“本科,月入10万,北京郊区两套房”吗?
---
Linkedln:
我朋友,体制内公务员,参加工作5年多,科员,月薪不足万元。单位提供一套60平米开间宿舍,有车无房贷。平时工作不忙,福利待遇还行,生活安稳。
编制带来的“铁饭碗”让爸妈非常骄傲,常作为对外炫耀的谈资。去年得子,生活压力陡增,朋友不舍得放弃体制内编制,只能让待业的老婆尽快工作,缓解负担。
---
Linkedln: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公司。
微软,谷歌,亚马逊应该算得上是好公司的典范了吧,但依然各有各的问题。
微软在鲍尔默时代官僚化就非常严重,谷歌更是被曾在其工作过的吴军批评现在没有创新,亚马逊更是经常被员工投诉工作强度过大没有人性。
我至今服务过三家大中型企业,也和各个大型企业高管吃过饭聊过天,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每家公司都各有各的槽点,在其中工作的员工也没有谁是完美的。
---
Linkedln:
“准体制内”的生活还是非常稳定的——
而且时间越久,越安于现状。
---
Linkedln:
人生短短三万多天,一个人所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时间消耗在纠结上。
---
Linkedln:
不抱怨,也许就是喜欢(不过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
“在校期间做过很多兼职(微商、淘宝客服、校园代理、话务员等等)也获得了些许荣誉”。
你要是不喜欢自己做的这份兼职工作,早就会抱怨琐碎,累,烦,客户态度差,24小时都不能关机,等等——就像你抱怨备考编制一样……
---
今后还是晚上在教室学习吧
1图书馆能待的时间比教室少1小时;图书馆22:00闭关,教室23:00(这样时间就不会感觉很紧张了,要不然19:30去图书馆,睡30min,只能看1.7小时就该回去了,太不值了)
2图书馆预约签到很浪费时间
3图书馆人多-视野范围内动态元素太多-分散注意力;而教室我总是第一排,我看不到任何人-不会被干扰
4教室桌面大,教室第一排一般没人坐我一人占一排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这本书所描述的是1918年到1919年期间,在全球流行的那场大的流感。据最早的官方统计,这场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大概有
2100万
。但是后来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深入研究,这个死亡人数的数字不断地攀升,上升到了
5000万
。这是非常严重的一次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灾难,而也就是这场灾难,使得人类的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是公共医学这方面。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首先我们来澄清第一个问题。很多人把1918年的这场大流感称作
西班牙流感
原因并不是因为这场流感是从西班牙爆发的,而是因为西班牙当年在一战当中是一个中立国。
但是为什么会被叫作西班牙流感?因为当时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交战国全部都处在一战的战争状态当中。所以他们所有的媒体都采取着严格的媒体管制,在报纸上几乎看不到关于流感的讨论,而西班牙是一个中立国,所以1918年5月,流感在西班牙爆发的时候,西班牙的媒体上充满着大量的关于流感的讨论,于是大家就把这个流感的名字定为“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也太惨了吧&媒体信息垄断真可怕,百姓还不知自己不远处的邻居就身处地狱之中)
在人类的医学历史上,在早期是会用这个疾病的发源地作为一个疾病的名称的命名。但是后来人们慢慢发现,我们通过看一个疾病从哪儿爆发,
很难真的确定这个病毒就是从这个地方发源的
。因为所有病毒的发源,都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所以不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地区的名字来命名一个疾病
因为医学专家认为,所有的这些流行性疾病都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不能够用一个区域的名字来命名一场大的疾病
(对的,这种命名思路确实很好)
。所以我们今天不再把它叫作“西班牙流感”,而把它叫作
1918年的大流感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首先我们从医学的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流感的地位。大家知道在1918年,或者说在19世纪末期那个时候,美国医学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之中?这个真的让我非常意外,就是只需要交学费就能够上学。而且最让这个医学院丧失地位的一件事就是,
医学院的所有教授的收入完全来自学生的学费
(有些理解,前沿性的内容一般都会如此,因为还没法商业化,配套生态条件不行)
。也就是说你无论招多少学生,学生交的学费就给教授发了工资了。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华盛顿就是因为放血疗法死亡。然后医生经常讲的话是说,病已经治好了,但是他已经死了
(这个真的卧槽)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在1900年之前,医学在美国是没有地位的。这里边有一个最有意思的事就是,著名的哈佛大学的校长艾略特,去看了一下他们医学院的学生怎么上课,看完了以后吓坏了。艾略特说:这样的人如果跑到社会上将来去给别人治病,我是绝对不敢让他们治病的。
所以艾略特提出了一个相当不过分的要求,就说我们哈佛医学院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来一个考试,再让他们毕业,行不行?这受到了大批教授的反对,原因是很多教授说,你怎么能让他考试呢?考试肯定过不了。他考试过不了,他就不会来报咱们这个医学院,那我们就失业了,我们就没有收入
(卧槽,这也太惨了)
。美国的医学院中,没有显微镜,没有解剖课,甚至没有跟病人接触的机会。这就是当时美国的医学状况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霍普金斯大学是1876年的时候成立的,这个学校的成立在医学史上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因为约翰·霍普金斯留下他的这一大笔遗产,成立了这么一个霍普金斯大学的目的,是做一个真正的研究型的大学。它不是以赚钱、招收大量的学生为目的,而是以进行高精尖的科学研究为目的。
(这种理念真伟大!)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在1901年的时候,大富翁洛克菲勒的外孙死于猩红热。洛克菲勒发现,传统的顺势疗法对于他的外孙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他决定捐出一大笔钱,说我们能不能够成立一个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这个作者说,
这将改变一切
(喔....很多公益事件都是有其因果的)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有一个有意思的历史公案,我觉得能够显示出来科学家之间的这种友谊。实际上,巴斯德和科赫之间是非常强烈的竞争关系,一个代表法国,一个代表德国。结果后来有一次在埃及发生了霍乱,两边都派人去那个霍乱的现场做研究。科赫亲自去了,巴斯德的研究所派去了一个叫作特威利尔的科学家。结果特威利尔失败了,并且在埃及染上了霍乱死亡。
这件事情发生了以后,科赫就陪伴着特威利尔的棺材回到了法国,他亲自为特威利尔扶棺,参加了他的葬礼。之后,他又再一次回到埃及,来到这个霍乱的前线,并且成功地分离出了霍乱杆菌。这让我非常感动。在科学面前,
在面对人类巨大的挑战的时候,就算存在竞争关系,也要放下一切,共同来面对自然的挑战。
(竞争关系并不意味着敌视,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因为处于不同国家-不同阵营而容易产生对立意识,但如果他们真的相处过-反倒也许能成为朋友)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接下来我们来看流感的爆发。最早的病例发生在堪萨斯州的哈斯克尔县,哈斯克尔县就是一个西部的小乡镇。这个小镇上的医生叫作迈纳,在1918年1月到2月初的时候,迈纳发现他的病人突然之间多了起来,并且有死亡的案例。虽然这个死亡率并不高,和后来的死亡率比起来只能算作是一个零头,但是它依然让迈纳觉得非常紧张,因为病人死得非常快,很痛苦。
在三月份的时候,这个病毒突然又消失了——它一二月份肆虐了一段时间,忙了一段时间,三月份消失了。但是迈纳依然上报了这个病例,并且把它刊登在了《公共卫生报告》上。
这就是人类在探索1918年的流感起源的时候最早的病例的记录
,就是在哈斯克尔县。
接着在三到四月份的时候,弗斯顿军营的一个炊事兵染上了重度的流感。然后接下来在三周之内,有1100人病重,38人死亡,原因是什么呢?冬天特别冷,这些士兵就聚集在一起,然后再加上由于是战时的大量征兵,所以床位根本就不够。晚上的时候,所有的士兵都围在火堆周边一块儿烤火,所以造成了大量流行病发生的基础。
所以基本上是由于拥挤、由于寒冷,同时由于兵营的大量调动——兵营是要调动的,你从这个兵营要去那个兵营,甚至要坐船到欧洲大陆。所以这时候这些病菌就随着这些年轻的士兵在不断地传播。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疾病杀死的士兵比战场上死亡的士兵多得多。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美国的内战当中,有一人因战而亡,就有两人患病而死,就是一比二。
即使在科学家接受了病菌学说以及现代公共卫生措施之后,死于疾病的士兵仍旧多于阵亡士兵。在英国和南非白人殖民之间发起的布尔战争中,每有一名士兵阵亡,就有十名士兵死于疾病;在1898年西班牙—美国的战争当中,每有一个美国士兵因战斗伤亡,就有六个病故,差不多都是死于伤寒。也就是说,传染病对这些年轻人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子弹。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病毒的变异,有一种可能是变得越来越弱。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是这个病毒变得越来越强悍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9月7日,一位来自第42步兵团D连的士兵被送进医院。他已经神志不清,连轻微的触碰也会令他痛得失声尖叫,医生诊断他得了脑膜炎
(原来这种病症是脑膜炎的缘故)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只一天时间,德文斯军营里边1543名士兵患上了流感。9月22日,整个军营19.6%的人都上了患者名单,名单中几乎75%的人住进了医院。接着肺炎和死亡接踵而来,9月24日一天,有342人被确诊患上肺炎,德文斯平时有25位医生,现在随着军方和平民医护人员不断涌入军营,有250名医生投入治疗。医生、护士、勤务兵,每天凌晨5:30开始工作,持续到晚上9:30才能睡觉,日复一日。
到了9月26日,医疗人员已经不堪重负,许多医生和护士被感染甚至死亡,
因此他们决定,无论病人病情有多严重,他们不再接纳更多病人
。入院两个小时以后,这些士兵的这个颧骨上开始出现褐红色的斑点,几个小时以后病人显著出现发绀现象。症状从他们的耳朵,一直扩展到整个面部,以至于分不清到底是白人还是黑人。
后来平均每天有100人死去。在德文斯为了运送尸体,而开设了专列。有一阵子棺材供不应求,尸体就像小山般堆在一起,那个场景比法国战场上尸横遍野还要触目惊心。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有300多个水兵,坐着船来到了费城。在这些水兵当中,有一些人传染给了平民。然后流感开始在平民当中爆发,当时很多护士已经到什么程度呢?因为死去了的那些人需要在脚上套一个脚牌,送去火化,
她们已经开始给那些还没有死的人套脚牌,就是知道这些人肯定会死,所以就预先把脚牌都套好。
在9月28日的时候,费城有一场战争公债大游行,是预先计划好的。因为国家没有钱,要募集公债,搞一个大游行造势。当时有医生反对,说不能再搞这样的大游行,因为疾病已经来了,爆发了。但是,在混乱当中,
这场大游行如期举行
9月28日的大游行,整个人群绵延三公里,几十万人走上了大街。这场疾病的潜伏期大概是一到三天,所以在三天以后,整个费城爆发了大流感。费城的流感大爆发是非常惨烈的,十天之内,成千上万的人患病,每天有几百人死亡。
这里边有一段可以让大家了解一下。费城的街头贴了很多海报,有的是很过激的语言,说“吐痰等于死亡”这样的口号。但是死亡依然来临了。
1918年,在门上挂一块绸布,暗示家里有人去世已经约定俗成,费城到处都是绸布。有一个安娜·米拉尼回忆说,如果死者是年轻人便挂白绸,如果是中年人就挂黑绸,如果是老人就挂灰色绸布。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我们盯着门看,原先挂着绸布的是不是挂上了新的,原先没挂的,是不是开始挂起绸布。费城几乎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挂着这样的绸布。有的家里边一家人都死了,没有足够的棺材,就有很多人把这些死去的人和棺材就放在他们的家里边,也没有人去处理,因为死亡来得实在是太猛烈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在伊利诺伊的军营。伊利诺伊的格兰特军营的指挥官叫作夏加多恩上校,夏加多恩上校是一个非常热爱他的士兵的一个上校,他的一生当中,都是跟这些年轻的士兵在打交道。
他也做了很多的努力,试图控制疾病在他们军营的爆发。比如他通知说,晚上不要围着火炉烤火,但这个做不到。因为很冷,又没有足够的军需物资。所以这些年轻人只能围在火炉边烤火。
格兰特军营有第一个士兵死亡的那一天,有一支3108人的队伍正从那里乘火车出发,前往佐治亚州汉考克军营。这个命令就是夏加多恩上校签署的,因为军事需要,所以调动了三千多个人坐着这个闷罐子车过去。
乘火车离开格兰特军营的人,在车厢内挤作一团,几乎没法挪动。火车横跨美国,缓缓移动了近1600公里,这些人就像夹在大三明治当中,一般层层叠叠压在一起。开始可能还挺兴奋——因为调遣本身就会让人激动,之后就慢慢觉得沉闷了,度日如年。这段旅途变成待在一个约高两米,宽三米,沉闷、逼仄的世界里。烟味和汗味四处弥漫,每节车厢里都有数百人,比任何营房都更为拥挤,而且也更不通风。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少坐这种闷罐子车,我小时候只坐过一次,印象深刻,上面只有那么几个格子的通风口,然后里面站满了人,大家互相挤。
接下来有人猛咳起来,有人则开始不断冒汗,还有人突然间鼻子流血不止。而另一些人,要么因突发高烧、神志不清而病倒,要么就是鼻子耳朵开始往外冒血,整辆火车充斥着恐慌。火车停站加油补水的时候,士兵们争先恐后涌出车厢,伺机逃跑,和工人平民混作一团。之后,又在军官的命令下不情愿地回到车厢内,回到那个行驶着的棺材之中。
火车抵达目的地的时候,700多号人,将近车上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被直接送进了医院,接下来又有几百人被送进去。3108名士兵中,有2000人因流感入院,其中143人死亡,死亡率已经逼近甚至超出了全车人数的10%。格兰特军营后来不断地有人死亡,也许这让夏加多恩想起了早先他批准的,准许过度拥挤的命令,也许那时他已经知道,有上百个年轻人,死在了开往佐治亚州的火车上。这和上述命令一样,也是经他批准的,因为军事需要。
死者中孩子要多于成人,他们是18~21岁,正值青春年少,脸上还带着微笑的男孩子。夏加多恩这个单身汉,把军营当作自己的家,士兵就是他的亲人,他的生活就是被这些年轻人所包围。10月8日这一天,夏加多恩觉得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他让他的卫兵都离开他的那个办公楼。过了半个小时以后,人们听到办公楼里传来了一声枪响,他自杀了。就是他看到自己手下的年轻人,一批一批这样毫无意义地死去,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就为这件事自杀身亡了。
在费城大爆发了以后,他们开始调集全国各地的医生来支援费城。当时的医学手段比较落后,找不到任何有效的方法对治这个流感。人们在不断地尝试各式各样的血清、疫苗。因为那个时候有巴斯德,有科赫他们这些前辈,已经有了血清,已经有了疫苗这样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这场大流感的病原体到底是什么,大家都没有搞清楚。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灵丹妙药,但是真正有效的几乎没有。
这时候战争显示出了和平的曙光,就是在1918年8月的时候,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当时的盟国说“我们谈判吧,我们愿意接受谈判”,但是威尔逊拒绝,威尔逊要求取得一场彻底的胜利,还在美国国内不断地征兵。
在9月26日的时候,当时的克劳德司令取消了一批大概14万2千人的征兵,这件事情挽救了这么多人的生命,虽然他的举动和当时的战争政策是相悖的。但是依然有大量的运兵船,源源不断地把美国人送到欧洲的大陆本土。这些运兵船,基本上天天都在举行葬礼,每天都在船上举行海葬。整个过程当中,威尔逊对于流感没有过做过表示,没有做过讲话。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接下来,我们迎来了这个疾病的大崩溃。纽约、费城、洛杉矶、亚特兰大,一个一个的大城市开始沦陷。报纸上充满着谎言——因为当时是战争环境,所有的报纸都是报喜不报忧。
派克军营到小石城寻找医生、护士、亚麻布和棺材,但是当时的《阿肯色公报》还以大字标题宣称,西班牙流感就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一样出现常见的发热和寒战,告诉大家不要害怕。另一位委员会的成员,一名医生说:“如果人们心态端正,他们就绝不会被感染,我相信许多人染上此病,都是因为害怕。恐惧是首当其冲要克服的困难,这是战胜流感的第一步。”
纽约布朗克斯维尔区的《综合通讯报》,对流感只字未提,并且警告说:“恐惧比疾病还要致命,最先遭殃的是软弱者和胆小鬼。”所有的媒体报纸告诉大家说:“你要勇敢,你不要害怕,只要你不胆怯,疾病就不会找到你。恐惧就是敌人。是的,恐惧。”
哪个地方的报纸告诉大家要勇敢,这个地方的人就开始害怕。
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的谎言、杀戮,就是因为有谣言,谣言就带来恐慌。比如有人在美国散布谣言,说大流感就是德国人在投毒,德国人在用生化武器攻击了美国本土。所以有一个人从费城到阿拉巴马去出差,结果被当地人认为,他是投毒的间谍。生活得最惨的是那些德国人,就是移民到美国的德国人,他们普遍地被视为这是敌人的人。市场上充满着大量的特效药和疫苗,各式各样的治疗方法,但是几乎都没有效果,疫苗也没有效果,因为都是仓促之间做出来的东西,甚至有很多是滥竽充数的东西。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病毒不仅侵害了普通人,也侵害了这些高官。在病毒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进而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最后我们来概括一下全球的死亡人数。我们今天无法估算有多少死亡是由谎言造成的,也无从知晓有多少年轻人是因为军方拒绝听从他们的军医署长的建议而白白送命的。要想准确地说出死亡人数,也是不可能的。统计数字只是估计而已,
我们所能说的,只是总数实在令人震惊。
首次尝试对死亡人数进行统计是1927年,一项由美国医学会资助的研究估计当时死亡人数有2100万,所以今天有很多统计数字显示死亡人数有2100万,就是来自这次调查。但是从1927年以来,每一次对死亡人数进行修改时,数字都是只增不减。美国的死亡人数最初被定为55万,现在流行病学专家已经将其调整为67.5万。当时美国的人口为1.05亿,2004年美国的人口超过2.91亿,
20世纪4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伯内特估计死亡人数在5000万到1亿之间。
假设1918年世界总人口为18亿,那么估计的上限就意味着在两年的时间内,绝大多数死亡发生在1918年秋天。那恐怖的12周内,全世界有超过5%的人死亡,不是5%的人患病,而是5%的人死亡
(也就是说患病者的比例更高)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这场疾病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摁下了暂停键,也摁下了很多快进键。有些事情暂停,有些事情就一定会快进。
首先它带来了战争的结束。接下来,它让人们对医学开始重视。就是在人们发现了疫苗以后,人们有一段时间是很自大的,觉得疾病可以攻克了,因为疫苗都发现了。然后从那时候人们发现,哇,原来医学对于治病还差得很远。那个时候人没有想到,100年以后人类依然会面对这样大的疫情的挑战。
1918年的大流感,还直接促成了医学的学术交流。全世界的医学家,不管站在哪一个阵营,都要定期地交流,
不能把你研究的医学成果当作一个私人财产保存起来
,希望它能够给自己带来奖赏。而应该尽快地告知大家,让所有人知道最新的医学研究。同时,它还带来了流行病学的建立,很多实验使科学得到了大量的突破。
但是有关疾病的几乎所有其他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甚至疾病病菌学说和其他病因学说相互影响,也还在争论之中,在实验室中迷雾依然浓厚,病原体还是未知。就是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科学家在不断地寻找病原体。但是最后病原体依然是未知的,但人类依然取得了很多进步。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在1943年的时候,埃弗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进步。你想想看从1918年,被大流感冲击开始做研究,一直研究到1943年才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研究的结果。1943年11月,埃弗里还有他的两个合作伙伴,向《实验医学杂志》递交了一篇文章,题为《导致肺炎球菌类型转化物质的化学性质研究:由肺炎球菌Ⅲ型分离出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断的诱导转化》,这题目都看不懂。这份杂志就是由当年的韦尔奇创刊的,然后1944年2月,发表在这个杂志上。
埃弗里发现,将不具荚膜的肺炎球菌转化为具有荚膜的肺炎球菌的物质,就是DNA,在埃弗里发现和证明DNA携带遗传密码之前,诺贝尔委员会因为他一生对免疫化学知识所做的贡献,慎重地考虑过授予他诺贝尔奖。但是没过多久,他这个革命性的论文面世了,论文非但没能保他得到诺贝尔奖,反而令诺贝尔委员会认为,
论文太具革命性、太令人震撼,而不愿涉险颁奖认可他的发现,除非等到其他人证实它们。
(竟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
樊登讲书稿《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所以整部书读下来,
你会感叹人类顽强的生存能力,你会赞叹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你会知道人类的人性光芒,在这个疾病来临的时候,会得到怎样的激发。
而我们也会知道,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依然是相当柔弱和渺小,我们需要集中更多的力量,去信任科学,去推动科学。
作者在整本书的最后的结语,我觉得特别适合在我们今天重新回味一下。他说1918年大流感的,最后一条教训,即
正途就是不歪曲真相,不文过饰非,也不试图操纵任何人。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打破恐惧。
---
当我的任务特别多的时候,我的阅读效率就会很高,因为总想着还有很多事没做-于是当下的阅读不会磨蹭,也少了很多发呆/纠结时间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