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好多宝宝被Ta感染了夏季孩子发热可这样处理…… 家长注意,好多宝宝被Ta感染了夏季孩子发热可这样处理……家长注意,好多宝宝被Ta感染了夏季孩子发热可这样处理……

家长注意,好多宝宝被Ta感染了夏季孩子发热可这样处理……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孩子班里发烧、感冒、喉咙痛的小朋友有点多?最近,有家长向浙江在线记者反映,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小班微信群,有好几个家长为宝宝请病假,其中有个男宝的情况更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孩子爸爸说,因为发烧,儿子一开始吃了美林,后来又烧起来了,于是又开始打青霉素,期间身上起了红点。此外,在医院做了细菌培养等各项检查,依旧难以判定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扁桃体炎症。

所幸兜兜转转一圈,现在这名小朋友的病情终于有了改善,但整个过程着实令人揪心。

到底是什么病毒和细菌在“作妖”?大范围、集中性爆发的可能性大不大?生病了怎么休养?没生病的怎么预防?浙江在线记者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找到该院门办副主任赵水爱副主任医师、综合内科汪洪姣副主任医师了解了相关情况。

病程长、起红疹,

可能是患了“猩红热”

从门诊统计数据来看,当前,流感已经“消停”,近期监测未发现1例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但有几种呼吸道疾病的势头却有些猛,昨天浙大儿院滨江、湖滨两院区门诊量共计8800人次,其中急性扁桃体感染占了20%~30%,并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共同构成了上呼吸道感染门诊量的“主力军”。

门办副主任赵水爱告诉记者,天气闷热潮湿,为细菌、病毒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个体差异和卫生习惯不良却也“难辞其咎”。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专家均提到了“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症中,有约3成左右的孩子是因链球菌感染扁桃体引起的猩红热,在刚刚过去的5月,浙江省共报告猩红热病例数为365例。

“它的一个典型表征出现细小皮疹,可能有痒感。”汪洪姣说,猩红热疗程7至10天,家长往往会比较着急,如果确诊为猩红热必须抗感染治疗,把炎症反应尽可能降到最低,主要是预防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当然,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猩红热虽属传染病,但传染性不会太强。此外,扁桃体炎从大类上分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其中大部分属细菌性,大规模、集中性爆发的可能性也不大。

手足口病“不甘示弱”,

可以考虑接种疫苗

扁桃体炎“来势汹汹”,手足口病也“不甘示弱”。据悉,在每年4月后,手足口病会出现数量攀升,5~7月会有一波高峰,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2017年5月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7601例。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病毒和EV71为主,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容易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7天。

汪洪姣提醒,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轻症患儿一般一周左右痊愈,但少部分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如超过三天体温不退,或出现浑身没劲,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记者也从浙江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去年11月,我国自行研发生产的EV71灭活疫苗在浙江全面上市,可预防由EV71感染的多种疾病,家长可带孩子就近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

还没“中招”的孩子,可以这样预防

已经确诊了为某种呼吸道感染,烧却迟迟不退,该不该去医院呢?

“干着急也没用,孩子生病是有一个过程的,发烧本就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赵水爱说,一般发烧3天左右是非常正常的,这3天中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比如呕吐、头痛、没力气,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此外在医生们看来,多休息、多喝水远比任何药物来得“实在”。而对于还没“中招”的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要放在第一位:

1.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以及放学回家后;

2.少去人多的地方,在家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

3.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这几天气温反反复复,潮湿闷热两头夹击,有些小朋友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难免被“发热”钻了空子,这里小编要教爸爸妈妈们应对“发热”的一些小窍门——

怎样确认宝宝是真的发烧了呢?一般认为体温升高超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同时体温升高是否会被判为“异常”,还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测量的部位。

通常认为:

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

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

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

正确测量体温的方式为:体温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分为肛温、腋温、口温、耳温、额温等。而测量体温的工具常用的有水银体温计、红外体温计、电子体温计。

一般而言,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而言,体温变化和趋势远比单个时点测得的实际值更加重要,精准的体温测量既没必要也不切实际,因测量工具和(或)测量部位不同导致的结果差异,也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更关注趋势而不是一个点的体温。

宝宝发热

认识误区

体温越高就是提示疾病越严重?

根据浙医二院儿科郑朝光的从医经历,宝宝高热时宝妈们的焦虑程度往往明显大于宝宝发低热。

“发热时人体内各种免疫功能(即人体抵抗力)指标都优于体温正常时。这是机体紧急动员全身各种抵抗力量,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调整机体生理平衡。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要明白体温不是越高病情越重,发热高低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

“别以为一点点烧没大问题,吃奶睡眠脸色精神气儿比体温重要,如果这些情况不佳,哪怕不发热也要找医生看看。”

持续发热时间长就一定是细菌感染,一定要用消炎药(抗生素)?

很多宝妈认为自己的宝宝发热超过3天了,就一定要喂抗生素了。其实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作用,随意口服抗生素百害而无一益。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小于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超过两天,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单凭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吃了退热药体温不能下降是否提示病情严重?

目前尚没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应用退热药的反应差能确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预示作用。所以口服退热药体温不能下降不一定代表病情严重,不过,这个时候宝妈们是应该去找儿科医生了。

发烧是否一定要马上进行血液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源)

并不!

很多文献研究表明,发烧马上做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不高。因此,建议不作为常规筛查早期严重细菌感染的指标。是否需要做血液检查,应该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所以宝妈们不要急于去查血啦~

物理降温在发热儿童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前很多文献提示,口服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冰水擦浴和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对降温是有一定好处。

But!可能会出现寒颤、皮肤鸡皮疙瘩和造成宝宝哭闹等,明显增加宝宝的不舒服感觉,而且对病程的转归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在最新的指南中已经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一发热就用退热药或者体温很高也不用退热药

临床上常会遇到两种极端,一种是一发热就口服退热药,特别是孩子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家长。还有一种是过于担忧药物的副作用,即使体温已经很高了,还是一味予以物理降温。

“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郑朝光说,正确的做法是,体温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但是如果宝宝有因为发热引起的不舒服的表现可以口服退热药。

此外,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泰诺)联合布洛芬(美林)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泰诺)与布洛芬(美林)交替用于儿童退热。解热镇痛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夏季宝宝发热

如何处理

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夏天可以开空调,但避免空调机对着孩子吹。

第二,要注意不用焐热,不用穿过多的衣物也不要过多包被。但是在寒颤是可以盖被子,体温上升后要注意减少衣物要散热。

第三,孩子在退烧过程中,丢失最多的就是水分,因为身体要靠水分来将热量带出体外,所以孩子发烧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总之,当发热超过38.5度,应适当服用退烧药。如热度持续不退,或发现孩子精神不好、出现频繁呕吐的,出现呼吸费力的,原有的病症加重,有发热抽搐病史的。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两招简单的退烧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内容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给我们点个赞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