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玲-图:网络-编:叮当-
开学成了学生“压力病”爆发季。身边好几个孩子,感冒后或根本没感冒时,玩时都正常,一让学习,孩子就说头晕。家长总觉得孩子是装病逃避学习。但是我相信孩子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如果按照中医思路,压力大,就可能导致头晕的表现。所以,家长一方面想办法控制学习任务的量,另一方面,帮孩子调整自己,迎接与假期不同的生活节奏。在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不是都需要去减掉的,而是让自己积极起来,面对任务。
给孩子乐趣、空闲时间、亲情时间;给交友的机会;开阔眼界,看到世界不只是教室那么大;教孩子积极面对压力的技巧,压力是必然都有的,你可以管理它利用它;发展兴趣、热爱的事物、远大的目标。
如果孩子最近总是说累,不像平时那样开心地笑,容易发脾气,食欲下降,没到睡觉时间就上床躺着,过分拖延……
家长除了观察孩子身体是否舒适,再就是要和他聊天,看他是否有什么烦恼。有时,孩子说不出有什么具体的烦恼,没闯祸没打架,也没被老师批评,
那么,他也可能只是最近一段感受到了比较大的压力。
作为小学生家长,我们一方面抓孩子学习,教他自我管理,注重各方面培养:锻炼身体、家务活、才艺、阅读、英语……另一方面,要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有活力,有发展独特性的空间,做各种个性化的尝试。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随时细心观察,做好平衡。如果只顾“业绩”,只想让孩子做加法,不停歇地进步,那很容易把孩子搞得太疲惫,压力大,欲速不达。
小学生的压力可能来自哪里?
每天做功课的时间太多,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所学内容难度大,时常遇到困难,感觉很难应对;
每天学习和生活任务单调重复,缺乏变化和趣味;
在学校里,老师有意无意制造出压力大的氛围,比如,老师总在给全班学生训话,关于纪律和学习。有的老师习惯了把接下来何时要大考、统考这些挂在嘴上,每天都说,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就可能带来很大压力;
在家里,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要求高、时刻监控,比如:永远在孩子耳边唠叨,在孩子写作业时总是厉声训斥;
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还可能在同学间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比如,同学比自己学习好、物质条件优越、见识广、节奏快等等;
孩子阅读的书、看的电影、所学的内容、听到大人谈论的话题,超出他年龄所能理解的程度太多,这也可能对他构成压力;
家人间关系不和谐,家里争吵不断,气氛不愉快,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
家长自己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这种状态也会影响孩子,让他感受到压力;
孩子身体状态不佳,对正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是负担,一天下来就很容易疲惫、有压力……
所以,如果您感到孩子最近压力大,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查找、反思,然后改善。
压力真的不好吗?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所面对的压力?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话题。简单说三条:
第一点:
我们要理解,孩子正在成长中,他的大脑神经发育尚在进行,这时他们的大脑协调处理压力的能力有限。在这个年龄段,如果外界压力过大,比较容易引起孩子产生一些身心健康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因家长过于严厉的管教,或家庭氛围不和谐,而出现抽动症的表现。从医学的角度看,有些孩子会因长期感受到压力而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应尽量避免让孩子:
1.长期生活在慢性压力之下;2.有过于强烈的压力体验,比如经历大的创伤性事件(一旦有类似事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第二点是:
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适度的压力,这对一个人未来的心理健康是有益处的。就是说,我们不要追求零压力的成长环境,那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健康发育。研究发现,童年时期感受到的适度压力,可以创造更具抗压性的人类大脑。我们所有人在一生中,都免不了会经历到各种压力大的体验,我们的大脑在进化中,就发展出了适应压力的自然功能,如果在成长的早期故意屏蔽掉生活中的各种负面体验,大脑就错过正常发育、发展出这些能力的机会。
第三点是:
最新的关于压力的研究发现,人们如何看待、面对压力,这才是关键。学会积极地面对压力,会帮我们把压力变成助力。所以,除了第二条里所说,给孩子保留正常发展的机会,我们还应带领孩子在体验压力的过程中,教他如何管理压力。(具体内容见下文)
下面具体说说给家长的建议。
如何帮孩子缓解压力?
让生活有健康的节奏,劳逸结合。
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比较放松的。如果老师和家长太“贪心”,总想让孩子多学、多进步,总是要求他们抓紧,给他们留出的轻松时间太少,那么孩子们自然要在学习时间里想办法放松,比如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这种在大人看起来效率低的做法,从孩子的角度看,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所以,要想改变边学边玩,根本的做法是,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放松时间,同时要求他学习时全力投入。
把不同类型和内容的任务,穿插起来做;给学习和生活增添变化和新意。
疲劳常常因单调而产生,增加变化,可以增加新鲜感。不同类型的任务,需要调动大脑不同部分的功能,穿插着做,就不会感到比较累。比如,作业多,还要运动,可以写完一样作业,玩点运动的游戏,然后再继续写。有时,给学习的环境做点变化,玩个新的运动游戏,把饭菜变换花样做,在花盆里种一株新的植物……这些小的变化,都会让孩子感到生活得有新意。
用玩笑、玩乐、游戏心态来点缀生活。
放学回家后,家长不要总是严肃地询问催促和说教,要在家里创造个轻松有趣的氛围。轻快的心态、积极情绪,可以让我们提高做事效率,对繁重的任务更能应对。
运动、运动、运动!
如果家长严肃地说:“出去跑五圈再回来!跳绳一千下!达到运动量!”那么孩子会觉得很无聊,并且好像被罚,这本身又变成一个压力源。所以,最好用游戏的方式带孩子动起来。比如,各种追人、抓人游戏,孩子们可以一直玩到小学三、四年级。
每天留出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
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可以赋闲。孩子常要在闲逛发呆中发现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自主与掌控感,可以给人补充能量。
每天和家人有一些亲情时光。
用亲情给孩子的油罐补充能量。每天晚上,留些时间,和孩子聊天,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和他玩个什么小游戏;一起读书或欣赏音乐;一起跳绳;一起做美食……昨晚,做完作业,闺女硬把她爸从椅子上拉起来,陪她跳舞,跳得特别开心!
分享一些趣闻。有趣的科学或文史知识、新闻中的趣事、名人传记中的片段、书或电影里的有趣情节、自己或亲友亲身经历的趣事……这些能帮孩子从单调的学习生活中跳出来,看到更广阔真实的世界。
眼界的变换,会让他改变看事情的角度,对那些让自己感到有压力的事情产生新的看法,比如,发现那些不是那么重要,或者可以有正面积极的理解。
把必做的任务写下来,给大脑减轻负担。
教孩子学会把事情记在本子上,而不是总在脑子里一遍遍地提醒自己,占用大脑空间,或者总是被家长催促提醒。
上面这些条,是我和孩子一起尝试过的做法,其中很多都已成了我们每晚家庭生活中的必做事项。您也可以探索适合您与孩子的做法。
如何教孩子重新看待压力,把压力转换成“好压力”?
给带来压力的事物标注上明确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发现,看到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
一个事实是:
压力是真正投入做事、追求满足意义感的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各种琐碎的、必做的、耗时棘手的、有点枯燥的事、看起来庞大艰巨的任务、让人紧张的考试或演讲……所有这些,是正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不存在一个无压力的理想生活,在被我们错失。太容易的路,要么是下坡,要么是有别人在替我们承担着。前进就必然有阻力、要付出。
接受这一点之后,时常提醒自己,这些事情究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记得美好的初衷和目标。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应对。有这样的思考习惯,我们会把那些事情看作是机会和资源,而非困扰和麻烦。久之,我们还会认为,自己是能应对难题、解决困境的人。
《哈利波特》里的赫敏为什么能承受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学很多学科?因为她毫不犹豫地认为每个她选择的科目都是那么
有价值有意义,她愿意为此付出辛苦!
最近我女儿跟我说,老师让她找几个同学负责画板报。她很高兴,但同时又觉得有点麻烦,还占用很多休息时间。我说,多想想好的一面:过程会很有意思,做完了你们会很有成就感。他们四个人分工合作。晚上写完作业她画草图画到九点。第二天放学就兴奋地告诉我:基本完成一半了!
所以,对孩子,无论是学习、锻炼身体、做家务活,都要从
去呈现,一起看到努力后的美好前景。做这些事,不是受罪,是我们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在感到有压力时,告诉自己,这是身体在努力迎接挑战,在帮我做得更好。
遇到具体事情,比如考试、比赛、表演等等,如果感到紧张有压力,我们要告诉自己,
这是我们的身体在做好准备要迎接挑战,这种紧张或焦虑,是一种兴奋,可以调动我们的全部潜能,帮我们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研究发现,与认为紧张和焦虑会让自己搞砸了的学生相比,被这样告知的学生,在考试中的确会成绩更好。
想起过去在女儿二年级时,我和她聊天时说,妈妈从小到大,都是遇到大考试就会比平时表现得更好,一贯如此,估计你也是这种类型的人。之后她果然正式的考试都考得不错,比平时好。后来,看到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克尼戈尔在书里说,研究发现,如果人们被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能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因为,这种信息改变了那些焦虑信号的意义。
有压力时,学会识别、表达和倾诉,找人沟通;看到与他人的连接;寻找机会去帮助别人。
很多人在处于困境中、感到压力大的时期,总是选择一个人躲起来,似乎把自己不好的状态暴露给别人,会比较丢人,越发强化了不好的感觉。实际上,研究发现,在艰难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看到有很多人都有与你类似的处境,然后找机会做点助人的事。人类面对压力,不只有“战斗或逃跑”这一种反应模式,还有“结盟、照料与友善”的反应模式,这是我们进化而来的办法。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助人,可以让我们体验到勇气、希望和连接。这也算是我在
昨天的文章(点此阅读)
里所写的“主动付出是解决问题的黄金法则”的大脑神经学依据。
关于压力的具体研究还有更多。这些我们目前对小学生不一定都能用得上,但我们懂得了,以后在孩子成长中,就有了引导的思路。要想提高孩子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抗挫力,培养坚韧等品质,我们可以从他小时候起,用科学的方法带他一起面对,而不是只逃避或者哀怜抱怨。
生活中,我们自己先尝试运用这些办法,然后把过程、体验、收获,随时与孩子分享。您会发现,正是压力与逆境,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目睹我们的变化,孩子也将获得力量,做好准备,去大胆地迎接他未来要面对的各种挑战!
-END-
戳原文,更有料!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