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和瑜伽的体验 太极和瑜伽的体验太极和瑜伽的体验

太极和瑜伽的体验

太极和瑜伽的体验

全世界最伟大的瑜伽导师B.K.S.艾格扬说过:“……理解印度人和中国人之间数个世纪之前已有的联系。我们在获得灵性启示的方式是相通的。”追求健康长寿,珍惜生命是人类永远的课题,太极和瑜伽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效。太极和瑜伽两个项目在中国已经风靡于市,成为热门的健身项目。就我交往的圈子里,思考太极和瑜伽的区别与相通之处的人不多,我就从我自己练习太极和瑜伽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体验。

刚从峨眉山参加完石磊老师的太极推手班回来去练瑜伽,恰巧我的瑜伽老师也喜欢练太极,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谈起瑜伽和太极拳以及习练这两项于东的感觉。我的瑜伽老师聊起他去参加师门年会的经历,说他找到了太极无处不是手的感觉,兴奋不已,和师兄弟推手交流的时候,用的力也更小了,技法使用的更顺畅了。他说前段时间忙,又有雾霾就没有怎么去练太极,但是他说练瑜伽就是练太极,反而练瑜伽更能找到太极的感觉。说他的功夫是在指导学员练习瑜伽动作的时候练出来的,因为在课上给大家纠正动作的时候,要辅助大家把动作做到位,他会用全身贴上来顺着我们的姿势帮助大家拉伸。在大家没有活动开的情况下被拉或者被压都会负痛抵抗,他就需要配合我们的呼吸,双方呼吸都调顺了再去指导学员动作。久而久之用全身配合去纠正学员的动作的同时,也让他找到了全身都是手的感觉。原来是太极拳的“听劲”在起作用,他身体的感知能力增强了,“知己知彼”的灵敏度就进步了。他对习练太极的总结是“行拳如抽丝,推手如劝架”。练拳的时候全身每个关节要节节贯穿,运行时要像抽丝一样连绵不断;而在练习推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是去劝架的人,以置身事外的态度才能摆脱我执的局限,无意进攻、无意防守,而观照却无处不在。他说瑜伽和太极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在锻炼你的感知能力。身体的每个部位细微到皮肤接触的感觉,从筋骨到皮毛再升华到意识层面。

我也体会到自从跟石老师练了太极以后,我练的瑜伽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还是同样的动作,但是不知不觉之中带入了太极的感觉。有一天刚好练完推手接着又去上瑜伽课,我居然在唱诵的时候找到了八面支撑的感觉,唱的同时就手掌都在发麻发胀了,和练太极拳站桩的感受一样。今天的瑜伽课,我就专门留心了每一个体式转换时发生的变化。我发现在做每个动作的时候我都不知不觉的在用石老师经常强调的太极要领来调整身体,这样在保持定式的时候反而更轻松。比如船式是锻炼腹肌的体式,简单的说就是坐在地上手脚同时离地并保持平衡。为了坚持得久大家都是腹肌用力苦苦支撑,很快腹部肌肉就会开始发抖一会儿就支持不住了。而我在做的时候会虚领顶起来,拼命的沉肩伸手,同时也会尽量伸展双腿并调整离地的高度来和手的高度配合。在做蝎子式的时候,是双手及肘部都平放在地上然后抬头弯腰倒立过来让双脚停留在头部上方并保持平衡。这个动作难度较大,以前我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有时候蹬地的力大了就会翻过去,有时候力小了又不能完成倒立。自从练了推手以后养成了沉肩的习惯,每次再做这个动作我都会先沉肩再蹬地摆腿,有时候力量大了腿自然会往天上一伸同时双手再用力就把要翻过去的身体又按回来了,再细微调整几下就能在空中摆好定式。这样我发现再翻过去的情况就很少了,而每次成功停留的时候全身都是做到了八面支撑的。再也不会仅仅局部用劲单练某个部位了。这样每个定式保持的时间都比以前长,而且还感觉毫不费力。在唱诵的时候,一般我们盘腿坐下就不动了,今天因为刚刚参加完推手班又在上课前和瑜伽老师聊的都是太极,打坐静下来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在峨眉山上石老师和大家讨论的拳论,不知不觉我就在唱诵的同时调整身体,脑子里想的居然是怎么才能周身一家然后按照“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的标准来调整盘坐的姿势,这样调整以后唱诵引发的共振在全身更协调,浑身都有酥麻的感觉。当然有人会指责我这样瑜伽练的有问题。不过每个人练瑜伽的目标不同,侧重追求的东西不一样。石老师常说一人一太极,我觉得用在瑜伽上也是合适的。

说起来自从2008年开始练瑜伽除了出差旅游放假,每周的三节课我几乎未曾间断过。不能说我的瑜伽就练的如何了,只是想表达我在这里谈的瑜伽不是泛泛的体验之后的信口开河,而是认真习练过后的思索。不过因为我在瑜伽上并没有什么追求,所以至今也不能说练到了什么程度。瑜伽一词最通常的解释都是“结合”。我理解的是通过体式的练习来连接身心。最初我练瑜伽也不是为了健身塑体美容,常年练习也没有什么目标,每节瑜伽课只是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里面通过动作把注意力放回自身,在感知身体变化的同时,看看今天练习的这个时间点自身在一种什么状态。简单一点说如果今天天气冷身体就会比较僵硬,那么我的练习会在感知到这个僵硬以后就在这个程度上进行拉伸,不会强迫自己要比上一节课更加进步。而今天充分热身了就会比较舒展,那么就在这个基础上身体会更开展每个动作,也会更好地拉伸,做的更到位。自从练了推手以后我也常常受些小伤,有些时候练拳推手紧张用力过度,还会有一些在不练瑜伽的时候甚至都不能察觉的疼痛。那么在瑜伽练习的时候我就会因为某个部位痛而导致有些动作不能完成,也在这个时候可以感知到推手练习带来身体的变化。以前也有朋友问我说,你练了这么久的瑜伽脾气还是那么坏,什么都没有提升,那你练的是什么?我说我只是在这个具体的时间段里面关照自身,没有别的追求了。而我练习的瑜伽就是了解并接受这个状态。这样练习也不是没有好处,有时候心情不好的状态下,开始练习会觉得心口堵的很气闷,练完了以后全身舒畅了,问题虽然没有解决,心情却发生了变化,好多东西也就不去计较了,倒是减少了很多烦恼。太极也有同样的功效。没跟石老师学拳以前我也练太极,就在楼下的公园里面和老头老太太一起比划。当初练习的目的也和练瑜伽一样是为了动中求静。而太极于我的最大收获还是觉得练完就很快乐。现在练了推手就更开心了,因为练的过程中就很快乐。我逐渐上瘾,有一段时间在找不到人练推手的时候会像毒瘾发了一样难受,心里像猫抓一样无法平静,全身每个细胞都在渴望。当然这样的状态也不正常,分享出来就吓到还没开始的人了。不过这个和运动上瘾的人也很类似,因为练习以后身体觉得很舒服,心情又愉快,作为人类追求快乐的天性,肯定希望这样的经验一再的重复。但是神奇的地方是在练太极推手的时候就没有遵循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就算每天练习每一次都还是那么开心。有个瑜伽同学在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的时候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作为人类,物质的享受是有限的而精神的享受是无限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饺子再好吃,前面十个会非常精彩,再吃十个已经有点困难,吃饱了以后再吃的每一个都是痛苦,如果非要把剩下的全扫光,那简直是苦不堪言!而练太极或者练瑜伽就不会如此,练习的每一刻都很快乐。

太极和瑜伽都是一种神奇的健康长寿,珍惜生命的修习方法,都有着有悠久的历史和一套系统的锻炼方式,对人的身心有着巨大的益处。作为一种健身方式,太极和瑜伽可以使习练者提高身体素质,重新获得健康体魄,这为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现代人带来了福音。经常练习太极和瑜伽可获得增强体力,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使身体各部位协调发展,提高身体免疫力,塑体美容等多重益处。更重要的是,太极和瑜伽还具有神奇的防病治病功效,经常练习能够对人体的各大组织系统产生有利的影响,甚至能够治愈现代社会的高发、常发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等,从而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太极和瑜伽的好处不止于此,它们讲究呼吸,这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呼吸功能,将“生命之气”运送的全身,为身体提供能量,从而使身体放松并恢复活力,消除紧张与疲乏。

用意与冥想也是太极和瑜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用意与冥想能够使我们的内心获得平静,改善情绪,促进睡眠,缓解压力,消除因压力和焦虑二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对人的道德和行为产生影响,使我们抛弃酗酒、赌博等有害的生活习惯,免受各种身心疾病的侵袭。

太极和瑜伽分为很多体系,不同的体系使用的练习方式也各不相同,但都能实现健康长寿,珍惜生命的益处,只是侧重点和益处的实现程度不同而已。

李正藩、石磊、税锐三代老师对太极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总结,让我受益匪浅。我十分认同他们总结的峨眉太极

松、静、观、调、合、道的六字修为路径与次第

,现在转摘如下:

松、静、观、调、合、道是峨眉太极修为路径与次第。

松:为太极拳第一要旨,是进入太极拳殿堂的敲门砖。

静:能松方能入静。各流派的太极拳,均推崇放松是首要的,都有放松的方法与要领,我们则认为放松是为了入静。

观:入静方能内观。心情烦躁,怒发冲冠,肌肉紧张,肢体僵硬等等都会影响放松的进步,无法真正放松下来。只有放松下来,入静之后,才能关照自己的身心,并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调:能内观则能调。了解自己和了解周围的世界,知道顺逆和所处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确的舍取和调整。

合:是身心合一的境界。能调则能合,舍取和调整是为了周身一家,即进入身心合一的境界。身心融合后,就进入开悟层次,就具备了贤人、智者、觉者的能力。但是,这只是个人修为,让大家相信与认可,还有一个漫长过程。

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合一是个人修为,需要通过弘法,利益他人后,得到大多数人认可,自己的行为与理念被接受并融入其中,形成新的群体后,方能入道。道我们认为天人合一,是弘法后的产物。弘法是蜡烛的秉性,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所以希望读了这篇文章的人能和我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这个无限的欢乐中来。

2016

年1月22日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