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人们难免要面对某个情绪糟糕的人。如果这个人和我们关系很亲近,我们就会希望自己可以帮他们应对这种困难情境。
但往往问题是,我们不知从何入手,或者越帮越糟,最后还很可能把自己扯进去,帮成了你和他的战争。
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大概得先看看我们常用的几种帮忙方式是如何失效或起到反作用的:
讲道理。
大多苦口婆心的规劝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
这种方式通常会产生两个结果:1)对方听不进去;2)因为对方太过于听不进去而把我们自己惹恼。
为什么?因为人的大脑左右分工不同,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右脑负责情感。当人们处在较大情绪中的时候,重点激活的是和负面情绪相关联的右脑。当我们跟他说需要左脑处理的逻辑和道理时,对方有可能就是听不到。
最后结局是:对方觉得你不懂他,你觉得对方怎么这么不听劝。
批评教育。
常见句式:为这么点儿小事儿,你值得吗?有什么好生气的。/你呀,就是太笨(心眼太小\想的太多),blablabla.
当人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大多情况是觉得自己被欺负了,被否定了,或者丧失了什么,本来就是受伤害的状态。再被指责,更是会有一种自己被逼到墙角的感觉。引起反抗,也就不奇怪了。
提解决办法。
常见句式:这事儿这么这么这么不就行啦。
这种方法的失败和第一种的原理差不多。情绪是一种能量,当他已经有情绪的时候,说明能量已经强大到他有点儿收不住了。这个时候让对方把精力集中在想解决办法上,会比较难为他。
那管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好先生》第24集,15分至19分半,陆远对待江莱的方式,会更加地有效。
故事背景
江莱认为是哥哥江皓坤逼死了自己深爱的男友,为了报复,决定在一次家庭晚宴中搅黄江皓坤和女友甘敬的关系,并且设局成功。晚宴上,大家不欢而散,江莱也离家而去。陆远在酒店找到了愤愤打球的江莱。
陆远坐等江莱打完球,和她进行了下面这段对话:
陆远:我现在明白了,全明白了,那个餐厅不是你的,是你哥的是吧。嗯......,祝贺你,演出圆满成功。
江莱:再多说两句呗。
陆远:
你想让我说点什么呢?
江莱:至少嚷嚷两句也行啊。
陆远摇摇头。
......
江莱:是不是在你们所有人眼里,我就是一混蛋啊。
陆远:
你让一个混蛋去评价一个混蛋,你觉得这事儿靠谱吗?
陆远:你知道你最让我惊讶的是哪件事儿吗?就是你说你设计这么大一局,演出这么成功。你应该不是这个状态,应该很嗨啊。应该很高兴,享受那个报复的快感。
那我看你现在觉得,这事儿做的也没什么意义是吧
江莱:是啊,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片段里起效果的东西在哪儿呢?
允许你有情绪,允许你释放情绪,尊重情绪的真实性。
陆远找到江莱以后,静静地坐在后面,等江莱把球打完,发泄完。
我们前面提到,情绪是一种能量。当情绪不可控,证明能量大到超出理智控制想去释放,这个时候允许它安全地释放,是比较明智和人性化的态度。
同时,给他们一个安静地陪伴。
陪伴,是一种情感的输出,一来让他感觉自己不孤立无援,二来陪伴本身就是在用你的冷静、镇定的积极情感来消化他的消极情感。
情感对情感,才是那一刻可以产生沟通的方式。用理智来对付情感,就只剩下压制了。本来就快炸了,你再去压制,直接等于引火自焚。
我们说,没有什么比情绪和一个人的自我贴的更近了。换句话说,但凡一个人感受到了情绪,这个情绪对他来说就真真实实地存在的。当我们说:“有啥好难过的?”“别生气了”,“至于吗?”,这种对情绪的否认,基本上就跟否认他自己差不多。会引起反感,也就不奇怪了。
尽最大可能让他说出内心想说的话。
上述片段中,陆远那句「你想让我说什么呢」,这句话等同于「你想听什么呢」。
当对方去回答你的时候,就是在通过
他现在想听什么
来告诉你他当下心中的感受。
比如:江莱回答「嚷嚷两句也好啊」。为什么要嚷嚷,因为我觉得你应该生我的气,骂我,喊我,责怪我啊。说明江莱的内心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是不好,是自责的。以及后面那句「你们所有人是不是都觉得我是混蛋」也说出了她内心对自己地责怪和愤怒。
这个自责才是她痛苦的原因。当她开始用语言描述的时候,也就代表着左脑开始工作,开始动用自己的理性和逻辑了。理性和逻辑会进一步帮助她的情感和情绪上浮,上浮的过程,力量也会逐渐减弱。
情绪埋得越深,力量越大。
所以,在对方情绪稍作稳定后,我们要给对方充分的空间让他表达。
除了陆远刚才那句,还有:“你想跟我说什么吗?”,“发生了什么,让你情绪这么糟糕?”等等,都可以引导对方的表达。同时,体味对方语言背后的情绪和情感。
当对方表达的时候,我们需要积极倾听。
什么叫积极倾听呢?两点:一、用心听,关注对方并听出对方内心的感受。比如江莱的自责。二、不随意打断和评价,不去阻塞他的情感流动。
不含敌意
回应。
当回应的语言里承载了你的不耐烦,不认同,自己的焦虑,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时候,这些话语就难免会变得含有敌意。这样的话还不如不说了。
提问,是一种好的回应方式。认知疗法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引起人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所以,找到对方的行为、语言和情绪状态中间出现矛盾的地方,进行提问,可以帮助他看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进而去重新调整对事情的看法。
比如,陆远问江莱:你设这么大个局,并且演出圆满成功,你应该很嗨,为什么是这种状态呢?这个问题就在提醒江莱,你要思考一下你这么做是否合理,之前认为这件事是需要报复的(认知),好像不太对吧。
其实人们遇到困境,很多时候是希望找寻属于他自己的出口,而不是别人给他的出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他得自己想明白才行”。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看法、建议分享出去,却未必真的能用这些解决别人的问题。
而提问就是:我陪你,帮你,但是你还得自己走,或者说我尊重你自己走的权利。
对等的姿态。
我们会见到这样一些人,别人遇到困难、挫折时的那种失败和沮丧的糟糕情绪,似乎可以激活他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在那一瞬间,他的那种「我能」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感觉自然会把关系搞成说教,比如:我早就说.....,我就说......,你这个人啊,就是......。你会感觉,他不是在帮忙,是在释放他自己压抑的愤怒和满足自己的自恋。这就会把解决问题的气场搞得非常糟糕。
对等的姿态很重要,比如陆远那句「你让一个混蛋去评价另一个人是不是混蛋,你觉得靠谱吗」,就给了这样一个效果。一个人充满了自责,充满了自我贬低,对方不但没有鄙视、批判你,还告诉你「我跟你一样」,心都化了吧。瞬间产生,你是我最亲密的战友的感觉吧?一个刺猬状态的人,能接受你,后面很多话说出来,他就能听进去了。
总结:
那为什么我们习惯于采用前面无效的沟通方式呢?
习得。
我们习惯了被教育,而不是被启发;我们习惯了压制情绪,而不是宣泄和疏导。
分离度不够。
潜意识默认他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所以我这样想能解决,他也就能解决。我有时候真的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我、他,哪里有我们这种东西。
被语言催眠。
语言具有构建世界的功能,当我们通过嘴巴说出解决方案,就陷入了语言构建出来的那个貌似真实的世界。意思是你被自己的语言催眠了,似乎说完问题也就真的被解决了。所以别人不停我们觉得很着急,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每当这个时候,把自己摇一摇,说一句:醒醒!
好,满满的干货分享完毕。
到这里,就到这里吧。
——END——
个人成长
课程持续报名中
戳左下角
“阅读原文”
可查看详情
如果咨询室里应用的理论和技术是有效的,它也许就值得被书写和传播。
请关注您自己的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在读);
我是和你一样有着
属于全人类”的那些问题的普通心理学工作者。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个人成长,寻找靠谱的心理学知识,并对自我进行深入分析,进行问题处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可以为大家提供有效帮助的那件工具。
另外,坐在您对面的还是一名从服务了近10年的IT行业转入心理咨询专业的跨界心理咨询师,现代心理学的忠实传道者。所以,
如果你正在面对人生或职业发展上的困惑,相信我
们也一定能够谈些什么。
电话:18991105156
微信:suyanxlzx
另:本公众号所发表的和咨询相关内容已全部得到来访者许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