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李老觉得自己像从头到脚灌满了铅一样,昏昏沉
明明每天觉都睡足了8小时,但是早上一睁开眼睛,整个人就像熬了通宵一样浑身无力。
不仅如此,几乎每天晚上小李都从梦中惊醒,浑身大汗淋漓;
要么就是半梦半醒,好像整晚都半睁着眼睛似的。
白天上班更是折磨,就连简单地和别人攀谈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强行集中注意力,不然稍不留神就放空了。
小李的思绪更加“不听话”:有时它“翻旧账”,把小李以前做错的事、得罪过的人纷纷拣出来像幻灯片一样反复播放;有时它“批斗”,小李工作生活稍有差池,它就把小李数落得一文不值;有时它好像还会“咒”小李,反复告诉小李他的未来会如何如何悲惨……
小李咨询了很多心理医生、咨询师。有的医生说这是焦虑症,有的医生说这是抑郁症,有的医生轻描淡写地觉得可能小李就是短暂抑郁情绪、或者最近人生不得志,有的医生却一脸严肃地说这是焦虑和抑郁共病,要严肃对待。“究竟谁是对的呢?我是真的病了,还是我太矫情了?”让小李纠结的不仅仅是在诊断上医生们拿不定主意,更是五花八门的治疗建议。“我该听谁的呢?”
上期文章
中,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当今心理学界的一大难题——焦虑和抑郁的共病。临床心理学上,共病其实很常见,治疗方案也非常简单直接——就是从“源头”治起、哪个更难治就先治哪个,哪个引起了共病病症就先治哪个。但是焦虑和抑郁的共病由于过于常见、过于难区分、且各自的首选治疗方案也相似,所以常常令心理医生们、乃至学术界都拿不定主意。
本期文章,我们将继续聚焦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
问题,为大家着重讲解两者在治疗方案上的相同与不同。
治疗手段上的相似
研究显示,当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时候,两者呈现一种正回馈:患有焦虑症会使抑郁症的症状逐渐加重,而患有抑郁症则会大幅降低焦虑症的痊愈率。所以对共病患者的治疗必须高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焦虑症和抑郁症在首选治疗方案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若是采用药物治疗方案的话,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是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的首选疗法。
SSRI作用于神经系统中接收血清素的部分,而血清素是让大脑“休息”的重要成分。缺少血清素的患者往往症状表现为有持续不断、难以控制的想法,会不断反复回忆一件事、越想越糟,形成
反刍思维
(Rumination
——这是在抑郁症和焦虑症中都极为典型的病症。
除此之外,对于病症没那么严重或是需要巩固治疗成果的患者,CBT也是被高度认可的疗法。
CBT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上出发,在帮助患者约束自己与病症有关的行为的同时,调整思维方式。但是要注意的是,当CBT被应用于焦虑和抑郁共病的病例中时,不能像前文提到的那样——哪个更严重就治哪个;而是要同时关注抑郁和焦虑的症状(Huppert,2009)。
治疗手段上的不同
即使是共病,即使同样选择CBT治疗,治疗手段的出发点也会稍有不同。
治疗焦虑症时,CBT会帮助患者思考并认识他们应对焦虑触发点的方法、模式,治疗师会带领患者分析他们应对方法并对其进行适当改变,然后识别并调整患者认知中触发焦虑的想法。
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失乐(Anhedonia)——对他们原本喜爱的活动和事物失去兴趣,是最具标志性的症状。
因此针对抑郁症的CBT主要专注于帮助患者重新燃起对曾经喜欢的和认为有价值的活动的兴趣,并整体增加他们的活跃程度。
临床实操中的共病治疗
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CanadianNetworkforMoodandAnxietyTreatments,CNMAT)专案组基于科研数据,建议在临床治疗焦虑和抑郁的共病患者时优先对患者的抑郁水平进行评估。如果共病患者的抑郁水平达到严重或诊断级别,那就优先治疗抑郁症。如果共病患者的抑郁水平在中等或是轻度,那就用CBT优先治疗焦虑症,并根据抑郁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微调。在焦虑症状得到控制之后,便可以直接治疗次等的抑郁病症。
那么目前行业内对共病的治疗是怎样一个流程呢?
Collimore和Rector对27位CBT心理专家进行了访谈,并记录了他们的常规临床操作。
诊断性访谈以
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Interview)
为主,也就是在设计好的问题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自由发挥或是深入讨论。在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断上,大部分都采用常见的临床心理学量表,并由患者
自主填表汇报病情(Self-report)
有个别心理医生会加入人格量表来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性格遇到的困难进行前瞻。
治疗方法的决定因素
在遇到共病患者的时候,有五个因素需要考虑,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症状严重程度和每种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的喜好、治疗目标、和优先事项;共病疾病发病的先后顺序;有无自杀倾向、风险或危机;症状是否有早期成功治愈或快速发展的可能性。
需考虑的特殊情况
绝大多数(约80%)的受访者表示在治疗共病时确确实实有需要特别关照的特殊情况。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患者的
抑郁程度
自杀倾向
还有一部分受访的心理医生表示这些特殊情况是需要根据具体共病的疾病和症状来考虑的,毕竟有一些疗法会比其他的要麻烦、费事得多;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
患者自身的资源
——参与治疗的动力、精力、和资金,都是需要考虑的特殊情况。
心理医生面临的挑战
在治疗共病患者的过程中,心理医生也会有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该报告显示
,最常见的挑战就是患者精力不足、昏昏欲睡、态度低迷
其次就是患者对治疗过于悲观、绝望,对治疗结果抱有负面的预期。再其次是患者的自杀倾向,有自杀倾向的患者通常在治疗过程中会需要持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最后是患者对咨询后的作业和会谈时间的责任心,如果患者在会谈后从不完成医生留的“作业”,或是经常无故缺席会谈,这对整个治疗过程和心理医生来说都是非常棘手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医生们会需要从患者的行为、举止、症状等综合判断,决定这是否是由抑郁症或焦虑症引起的。
由此可见,虽然理论上来说抑郁症和焦虑症都差不多,好像可以一概而论,用同一种药物和同一种行为疗法就差不多可以治好似的。但实际上,治疗两个同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普遍的心理疾病还是大有讲究。
这个让心理学家大为头痛的共病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除去广泛性焦虑症以外,抑郁症和其它焦虑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症等)都有相当惊人的共病率,使得这些本就愁人的焦虑障碍治起来更加艰难
不过,传统的分类取向诊断
(CategoricalApproachDiagnosis)
和药物治疗、甚至CBT都在一点点迭代,科研不断进步,心理治疗也将不断迎来创新和革命。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那些受着两种心理疾病折磨的人们可以不用那么困惑,那么无助,那么痛苦。
Reference
Collimore,K.C.,&Rector,N.A.(2014).Treatmentofanxietydisorderswithcomorbiddepression:AsurveyofexpertCBTclinicians.CognitiveandBehavioralPractice,21(4),485-493.
Joormann,J.,Kosfelder,J.,&Schulte,D.(2005).Theimpactofcomorbidityofdepressiononthecourseofanxietytreatments.CognitiveTherapyandResearch,29(5),569-591.
调研:
冉声声|俄亥俄州立大学
主笔:
黄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编辑:
温小雨|清华大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