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天津滨海新区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的事件令人心痛。虽然“灾难”这个话题很残酷,但我们作为父母,或仅仅是作为一个“大人”,我们一定要学习,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打击面前(比如自然灾害、亲人病危或病故、意外死亡、失踪等),该如何保护一个孩子的心灵不被伤害。
孩子的害怕很多时候来源于他们的想象,你必须认真对待这些想象。一个孩子他感受到害怕就会真的害怕。你的语言和行为要为他们提供确认。和孩子沟通时,要展示的是真实的景象,即是诚实不虚的又是他们可以承受的。
孩子总是模仿家长和身边成人的行为,并以此作为“榜样”,当家长能够应对当前的状况,很有可能孩子也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如果问题被隐瞒或者不公开讨论,孩子就会解读为有很可怕的事情在发生,甚至比已经发生的还要糟糕。而灾难后孩子最害怕的是:这种事情会再次发生、有人会受伤或死去、他们会被和家人分开、他们会被抛弃、单独留下。
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面对灾难,又会怎样表现他的害怕、无助和悲伤呢?
学龄前(3-6岁)
1.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2.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魔法思维”,他们会以为他们做了什么或想了什么造成了这件事。
3.他们认为死亡是可以返回的,他们认为他们做什么可能死去的人就会回来。
4.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身体症状,例如肚子疼。这其实是表示他们需要关爱。
儿童(6-12岁)
1.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行为退化到以前,或者表现出问题。
2.如果他们特别活跃可能表示他们希望回避那些还无法把控的感受和情绪,甚至是不敢去体验的情绪。
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身体症状,例如肚子疼。这其实是表示他们需要关爱。
4.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死亡有具体的概念(例如人不会感到疼了)。
遭遇大灾难,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重大创伤性事件。有些儿童的心理很有弹性,容易复原,但有些儿童却会出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会对他们的日常功能、健康和安全产生长期而深刻的消极影响。我们希望通过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来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灾难,我们更希望孩子在灾难面前不是被打倒,而是成长。
家长应该如何做?
一、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我们和他们在一起。我们爱他们,我们会帮助他们。
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接纳自己的情绪,感悟并接受化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三、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世界为我们每个人而存在。
四、只要有一颗热爱光明的心,那片土地就会充满希望。
五、用源源不断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下一刻,也许我们能做到。
灾后心理,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转载自
中科院心理所汤老师
灾后心理辅导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而其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因此,在近二十几年以来,在全世界针对各大灾难的救援活动之中,灾后心理辅导基本上已被列为了正式的医疗救助手段和项目。而至今为止,大家最为熟知的灾后心理救援活动就是关于911事件的心理辅导工作。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由于儿童与青少年们对灾变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
以下的整理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
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
·害怕将来的灾难
·对上学失去兴趣
·行为退化
·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
·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
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
学龄前(1-5岁)
˙吸手指头
˙尿床
˙害怕黑暗或动物
˙黏住父母
˙畏惧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秘
˙说话困难(例如:口吃)
˙食欲减退或增加
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学龄儿童(5-10岁)
˙易怒
˙哭诉
˙黏人
˙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
˙逃避上学
˙在同伴中退缩
˙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
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
青春期前(11-14岁)
˙睡眠失调
˙食欲不振
˙在家里造反
˙不愿意做家事
˙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
˙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
˙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
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并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
青春期(14-18岁)
˙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
˙头痛与紧绷
˙食欲与睡眠失调
˙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
˙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
˙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
˙注意力不集中˙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
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
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
˙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
˙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
˙觉得自己被抛弃,对过世亲人生气
˙对亲人的死亡自责
˙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
˙变的容易紧张
˙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
教学场景下的辅导原则
在灾后,面对学生所可能出现的身心症状,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辅导,便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课题。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一心理辅导员的角色,针对学生在重大灾害中所可能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伤害,进一步的发现及做出及时的辅导,避免学生在心中留下阴影,有碍其日后的正常发展。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因应其突如其来的不明情绪,让学生可以经由某些方式或管道,宣泄其情绪,并且导正学生对于某些情绪发生的错误观念。
灾后儿童心理三阶段
第一阶段:震惊、困惑、否认
孩子安全感极度丧失,对人会非常依赖、依恋,最需要成人陪伴。
应对:在语言方面,要多对孩子说些肯定的、安慰的话,如告诉孩子“现在是安全的”。如果亲人有去世的,在这个阶段,暂时不告诉其事实的真相,比如说,可以告诉孩子,“死亡的亲人已经去了很远的地方”之类的话。
面对孩子震惊反应,家长或者是孤儿的陪同人员应该表现为更为镇静,要用镇静的行为来影响和告诉孩子,传达一种安全感。
第二阶段:孩子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恐惧等,也有些孩子会出现自闭倾向,常一个人独自呆着闷声不响
应对:在这个阶段,可以告知相关的事实,并设法让其接受事实,并帮助其正确宣泄情绪反应。
第三阶段: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障碍和性格改变
应对: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进入到这一期,必须要接受正规心理治疗,甚至必要药物治疗。
对学前阶段的教师
此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身边赖以维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坏,会显得特别敏感,反应也极脆弱,他们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我们建议以下的一些活动,不断经验「再保证」的过程中,重建学生的安全感与自我效能感。
·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灾区的教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如伦敦铁桥、大笼球等。
·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画笔最好不是水彩,此时要的是鼓励孩子画出具体的东西。
·孩子此时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议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们在生理与情绪上的补充。
·用一些不具威胁性或低威胁性的活动来鼓励他们来玩保护自己的游戏,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只狗狗,她要怎么办?”“假如家里突然停电了,要怎么办?”
·告知家长,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对学龄阶段的教师
此阶段的儿童虽已能表达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但他们往往缺乏具体且完整陈述的能力,此外,若他们失去心爱的宠物或物品,他们难过的心情也需要相当重视与安抚。以下是一些活动上的建议:
·对低年级的学童来说,安排足够的玩具、道具,特别是一些布偶,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仍然相当重要,灾区的教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地震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则”中所曾提示过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再保证。
·让学生编故事,也可以用绘画或用接龙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兴趣,以便于整理与回馈。
·以脑力激荡的方式,让大家来面对这次灾难发生后的身心症状进行调适,学生可以想出许多方法来解决教师在整理后给予回馈。
·亦可以脑力激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室内及家中的防灾预防计画演练。
对中学阶段的教师
此阶段的学生大都以能充分表达他们的经验与反应,唯处于同伴认同的阶段,他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别人的看法,同时也认为自己已是个小大人,因此,我们建议可安排以下的活动:
同伴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教师可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甚至是“疯狂想法”在此灾难中都是正常的。
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
设定专题讨论,如“社区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题,让学生能先有系统的搜集资料后,加以报告与讨论。
对地震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避免听信坊间的不实传说,以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
认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的意义与价值,这需要透过学校较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题演讲,或由专业的心理学文章的阅读,进行讨论。
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
灾后心理辅导员的具体要求:
对于从事灾后心理辅导的人员是有具体要求的:原则上,进行心理援助的志愿者应该是受过训练的,至少大学里是学习过心理学或受过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的培训,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要更专业的人来做。
对于没有心理学学科背景的志愿者,只凭热情去做危机干预其实是不合适的。这些志愿者可以作为后勤支援,心理咨询师在进行服务的时候,他们可以做一些辅助工作,但不适合独立的从事心理服务工作。
由此不难发现,灾后心理辅导正和所有的灾后重建一样,是一个专业而长期的工作。而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也就决定了我们要将这一工作与对灾难造成的经济方面的补救和重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儿童灾后心理治疗需要七个阶段
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对儿童灾后心理治疗需要七个阶段:
1、评估问题严重性。有的儿童可能会有自杀的倾向,治疗师需做出评估。
2、与孩子建立情感的联结,并肯定孩子现在已经安全了。
3、教孩子放松技术、鼓励孩子进行身体活动。
4、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为孩子的情绪进行支持、调节孩子关于灾难的一些歪曲的认知和不合理的信念。
5、帮助孩子处理由于亲人死亡带来的哀伤。
6、和孩子及其幸存的家人制定行动计划,面对未来的生活。
7、追踪并评估干预的效果。
另外,对于看电视或通过网络了解到地震灾害的儿童,可能也会产生恐惧和焦虑感,担心同样的灾难发生在自己身上。此时,大人要鼓励孩子讲出或画出他们的恐惧,和孩子一起探讨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这样的恐惧,而不是仅仅告诉孩子“没事,不用担心”或者“这事不会发生在我们这里的”来压制孩子的表达。
另外,推荐20本绘本给孩子,可以让孩子受伤的心灵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抚慰。
抚慰孩子心灵的20本经典绘本
文|袁晓峰
1《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一本灾后心灵的抚慰读物!一个重塑灾后信心的感人故事!灵感来自真实经验,作者及绘者伊势英子曾经亲自参与阪神大地震赈灾演奏会,和来自各地的大提琴手一起用琴声哀悼死者、鼓励生者,借着琴声,把个人的痛苦升华成安慰别人的力量。
2《牛牛和虎子》
——让帮助缓解地震带来的悲伤,和更多的人在一起,体验活着并且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明天醒来,他也许还会哭,还会难过,但他不会再那么害怕了,因为——有很多很多人和他在一起。”
3《凯琪的包裹》
——人,总是难免要遇到各种灾难的,灾难可以摧毁物质世界的许多东西,但只要有爱,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支持,那么,人的精神、人的希望就不会被摧毁!大地震后,又有多少“萝西”在倾情帮助受灾的“凯琪”们,又有多少“凯琪”把得到的关爱与更多的人分享,“凯琪”们与“萝西”又一起描绘了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啊!
4《小鲁的池塘》
——当“我”得知小鲁不幸病逝时,哭个不停。爸爸妈妈以同理心来接纳孩子的情绪,来陪伴孩子处理悲伤和不安。校长和老师启发孩子们做一件永远纪念小鲁的事情,帮助孩子们重新建立和小鲁的情感连结。
5《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片叫弗雷迪的叶子和他的伙伴们生在春天,长于夏天,在秋天绚烂,于冬季走向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这本书不仅教孩子们学会了接受死亡,还教会了孩子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活出精彩,所以被誉为儿童版的《相约星期二》。
6《爸爸的围巾》
——爸爸虽然去世了,但小男孩通过爸爸的绿色围巾逐渐坚强起来,即便围巾被风刮走了,小男孩也不再哭了,结尾大片的绿色带来了春天,带着小男孩走出了哀伤,带着希望去面对生活了。
7《獾的礼物》
——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并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永恒,什么是生命的升华。
8《爷爷的天使》
——爷爷面对生命慈爱的包容和知足,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无精打采地走着,或许在某个转角处,又是一片光亮!
9《麦先生的旅行》
——麦先生在失去儿子后,决定带着儿子的泰迪熊和一把椅子去旅行,途中他遇见了一个同样失去家人的小男陔,两人相互诉说着彼此的经历,伤痛的心灵于是得到慰藉。爱可以让心灵重生、让世界充满希望!
10《再见了,艾玛奶奶》
——艾玛奶奶始终乐观、坚强,她珍重生命,正视死亡,与家人共同珍惜着这最后的相处时光。只有更多地了解生命的有限,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活着的美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
11《我永远爱你》
——这句“我永远爱你”,不知道阿雅懂不懂,可是在阿雅走到生命尽头时,这一句话却是男孩在伤心之余心中最大的安慰。阿雅带着男孩的爱静静地去了,男孩也因为自己及时付出了爱,才能接受阿雅的老与死,才能勇敢地疗伤。
12《开往远方的列车》
——只要有耐心,在远方,就一定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在望着你,在等着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13《猜猜我有多爱你》
——孩子,我们都爱你,那种爱是无法描述和难以衡量的,是很多很多,很长很长,很深很深和很美很美的。
14《我喜欢你》
——我们对你的喜欢,就如同这本书里诗一样优美的语言,就是那种纯美、自然又珍贵的情感。
15《我会永远伴着你》
——“我会永远伴着你,即使你在黑夜的郊外,也不会感觉害怕。我会永远伴着你,请你依偎在我的怀里,和我一起进入梦乡。夜这么深了,还有伙伴守候着我们。而你,只需安静地睡到天亮!”
16《黎明开始的地方》
——这本绘本既讲述了一个关于全世界孩子们的故事,又表现了每一个简单的日子所带来的美好——从日出到日落。那么,到底哪里才是黎明开始的地方?黎明开始的地方,就是心路开始的地方。
17《世界为谁而存在》
——读了这本绘本后,你不仅知道了世界为我们每个人而存在,而且,一定会有更多人会忍不住对你说“世界为你存在”。你拥有的很多很多,包括这本《世界为谁存在》。
18《勇敢的艾琳》
——面对暴风雪,艾琳无畏地前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背对着雪倒退着走,之后摔倒、脚扭伤、迷路;而同时,她的内心也在经历着选择、犹豫、彷徨、恐慌和挣扎……读到这本书时,你会同艾琳一起经历磨难,坚强以对,体验成长。
19《勇气》
——作者采撷孩子生活中小小的片断,用优美的语言和活泼的画面,教孩子用源源不断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下一刻……
20《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地震求生记》
——遇上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甚至还碰上了恐怖的大海啸昵!他们会运用哪些求生知识,在恐怖的地震中安全脱险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