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除了保证减少外出
注重心理健康也显得十分重要
现摘录手册中的心理篇
方便大家学习
调适心理
携手好这场战
什么是心理平衡?
Tips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
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
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放松心情,相信经过努力终将战胜疫情。
利用居家时间较多的机会,陪伴家人,做一些平时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
例如读书、练字、运动、画画等,缓解平时工作、学习的压力。
疫情可能导致公众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
为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
和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
促进社会稳定
需注意心理健康防护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Tips
(1)
从权威媒体了解疫情和相关科学防护知识,
规律生活,适度锻炼,读书,听音乐等。
(2)
要知道在疾病流行期间,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
是自然的,不必过度紧张。
(3)
积极心理调适
与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励,
相互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
要以积极的态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和激励。
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训练、有氧运动、正念打坐、冥想等方式来调适情绪。
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
指责抱怨、转移情绪发脾气、冲动等不良应对方式。
减少咖啡摄入,
特别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4)
必要时可进行
心理危机干预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Tips
部分人群出现过度的不安、无助、悲观、紧张、
委屈、躲避、侥幸心理、不敢出门、盲目消毒、
易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
孤独、失眠、攻击等应激反应,
则需要及时心理调适或心理危机干预。
例如:
(1)
总感觉街上遇到的人就是病毒携带者,
即使自己全副武装的防护着,
也要远远的保持距离
不敢走近,
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呼吸。
(2)
敏感于自己的各种躯体不适,达到疑病状态。
身体稍有不适,就会怀疑自己被感染了,惶恐不安。
想立即就医,到发热门诊。
尽管经过详细的躯体和病毒学检查,排除了该病的可能,
但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要么怀疑检查结果,
要么担心在就医过程中又被传染了。
(3)
具有强迫特征的人,疫情下会更加惶恐,
他们反复洗手,反复消毒,
可总感觉还是不能清洗干净。
要么不出门,
要么戴上双层的口罩、穿上防护服、眼罩,
严格按照传染科医生的防护要求来武装自己,
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出门。
家人回家后
一定要让家人把外衣全部脱掉扔在门外,甚至丢到垃圾桶。
过度焦虑和恐惧的人
在就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处于隔离或者确诊的状态下
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对人的身心伤害也是非常明显的
心理问题会导致我们身心遭受巨大的伤害
因此有以上症状的朋友
应及时寻求专业正确的心理危机干预
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Tips
(1)
对于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就诊的发热患者,
可以由精神科医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社区医生、心理热线或线上咨询平台,提供有关疾病和相关服务的信息,教授科学防范技能,鼓励健康生活方式
多锻炼,注意饮食和休息
,开展健康宣教,减轻恐惧、压抑等不良情绪。
(2)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
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的亲属朋友、同事等,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可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媒体、线上咨询平台,接受健康教育,获取有关疾病防护科学知识,掌握识别不良情绪和自我调适方法,消除恐惧,不歧视患者、疑似病例。
(3)
对于一线医务工作者,
可通过预防性和灾后集体晤谈,树立一线医务人员的正确认知。
保证一线医务人员有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以消除紧张情绪
释放心理压力。教授科学的放松方法,缓解焦虑情绪,放松身心。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链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
黑夜即便漫长
光明终会到来
我们只需相信
在白衣天使的战斗下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一定会成功
胜利就在不远的地方
责任编辑|胡嘉议魏术
本文校对|传媒中心韦丹阳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作者|网络
本文排版|传媒中心孙凝
你“在看”吗?我在等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