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领导的弦外之音,你就已经超越了99%的职场人 听懂领导的弦外之音,你就已经超越了99%的职场人听懂领导的弦外之音,你就已经超越了99%的职场人

听懂领导的弦外之音,你就已经超越了99%的职场人

多数企业选人,很看重人的一个特质就是“聪明”。情商和智商是不是够高,能不能领会领导的意图,通俗点说叫“有眼力见儿”。

身处职场,读懂领导的意图,是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否则再努力,到最后还会起反效果。

朋友老李的公司招聘助理,来了不少面试者。老李出了一道题:半小时内,成功借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来,算面试通过。

“只是,我要的是电脑么?我要的是一个能够领会意图,灵活高效解决问题的助理。商场上,有时耽误20多分钟,事情可能就砸了。这种死脑筋的姑娘,谁敢要啊?”

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上如何说、说什么非常重要。其实同样重要的,还有如何倾听。

尤其是能听懂领导说话,正确办好事情,这样的有效倾听,是职场人的必备技能。

有个经典的职场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工作,领相同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没变化。李四问领导,为何厚此薄彼?

领导说:“你现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有卖土豆的吗?”李四去了,回来汇报:“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著名管理学家马歇尔•多普顿曾提出“多一圈定律”。他发现德国人做汽车拧螺丝时,会比规定的标准多拧一圈,而法国人出于浪漫不羁的天性,往往少拧一圈。

拧螺丝是细小的生产环节,多拧一圈和少拧一圈地不断积累,最终就体现为汽车质量的差异了。

优异成绩大多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职场中,人与人的差距也往往就在“多一圈”和“少一圈”。

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多算是称职的员工。要想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人多努一把力,再“多一圈”,比自己份内的工作还多做一点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点。

做事情总能想深一层,做细一点,妥帖周全,身具这种品质,你一定能赢得机遇,获得快速成长。

事物皆有两面性,皆怕过犹不及。不懂体会领导心意,只知无脑执行的员工不让人省心;自认为懂领导意图,甚至擅作主张,更不让人省心。

历史上著名的例子,当属三国时期的杨修。他屡屡洋洋得意地表现出自己对曹操心意的精准揣摩。当他再次从一根“鸡胁”看出曹操退兵意图,并毫不顾忌告诉夏侯敦时,曹操忍无可忍将之杀掉。

他这种作死的行为,就叫做过度领会。

何静是985名校法语专业的高才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能力突出,深得上司器重。

培根说,有许多世故又会揣摩人脾气性格的人,并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种人所擅长的是阴谋而不是研究。

这种揣摩到了最后,只会是把自己的前途也一并赔进去。

身在职场,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再开明的领导,其包容心也是以公司利益为底线的;不要自以为是,要永远把做决定的权力留给有能力做决定的人。

有个段子讲,领导说让你看着办,不是不让你办,而是让你抓紧办;领导说再想想,不是他没想好,而是要你别再想了;领导征求你的意见,不是广开言路,而是在寻求认同;领导批评你,不是你真的有什么过错,而是提醒你端正立场。

职场上,听懂“弦外之音”,是一门需要修炼的技能。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领导带着新人小A和小C,到咖啡厅去见一个女客户。双方相谈甚欢的时候,领导从钱包掏出5块钱,叫他俩出去买包烟。

事实上,听懂“弦外之音”,根本用不着什么天赋。只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对方的心境来思考问题。

比如,领导让你去参加一个高端展会,不是想听你回来说模特多好看、免费茶点多好吃,而一定是希望员工回来说,有多少企业参加,都是什么行业,哪些有对接合作的可能性;

比如,休假时领导亲自打电话,说临时需要你一起帮忙拿个主意。你要换位想一想,这样说是为什么?当然是内心期望员工尽快返岗共同解决问题,以后再休不迟;

比如,你一直在埋头加班,领导突然对你说,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换位想想,或许潜台词是,你小子多久没汇报进展了,我心里没底啊,是不是该沟通一下了?

每个员工都会有相应的岗位描述,明确界定了你的工作岗位需要承担的职责。但仅是做好岗位职责的人,永远只能打及格,能换位思考,替上级分忧的人,才会是优秀。

比尔•盖茨说,一个公司想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什么是聪明的人才?凡事想深一层,多迈一步,正确领会意图,听懂弦外之音,好好干活专注成长,就是聪明人。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