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他重启人生, 先为了生存, 后为了生活 访谈  他重启人生, 先为了生存, 后为了生活访谈 他重启人生, 先为了生存, 后为了生活

访谈 他重启人生, 先为了生存, 后为了生活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温迪的导语

没有什么会比人生的重启更让人充满期望,也又满怀不安的了。

如何能够转型成功?我想,最好的方法是不是在追求新的愿景的时候,以塑造自己未来成功的方式来继续雕磨自我?

在这个重启的过程中,你拥有正确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存在状态,慢慢地,你成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所需的人,而你自己也就成为了你愿景的一部分。

忻毅(Edward)从为了生存重启,到后来为了生活重启,每一次都走过了完善自己,认知自己的心路。

请大家通过资深HR,萨仁的笔,认识一下Edward。也祝每个准备转型的人,顺利。

转型,是每个人在职场上都可能会面对的选择。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转型的机会和挑战也越来越多。转还是不转?转不成功怎么办?转到什么行业适合自己?如何从打工到创业?

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过来人的身上借鉴思考和决定的方式。

央企外销员、加拿大新移民、世界500强程序员、地产经济人,这是本期主人公Edward的四个身份。

不走“捷径”亦不默守陈规

Edward,地道的上海人,但选择了在北京读大学。90年代初,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进入央企,从事进出口贸易9年多时间。

1999年1月,全家移民到多伦多。当时移民时女儿三岁半,只带了一年的生活费,6个大箱子,就来到了只有一位熟悉朋友在的多伦多。

那是《北京人在纽约》热播的时代,去加拿大之前,Edward也做好了要去餐厅打工、送餐等各种心理准备。

初到多伦多,Edward还是从事了进出口贸易老本行。但困扰他的是,货源在国内,客人也不在北美,保持交易信息互通的传真机只有在深夜才会响起,而他经常因为晚上

“哔哔”

响的声音而睡不着觉。

他心想,这样下去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决定改行。

但是,转行到底做什么?做生意还是读MBA,走“捷径”拿快钱还是读书深造再选择?

同样面对生存问题,他没有像当初与他同期移民的朋友一样,选择去做一个拿快钱的工作,因为一旦陷入,就很难再突围。

当时正值千禧年“千年虫”危机,北美对电脑行业人才需求很大,Edward咨询很多朋友后决定做IT。可以说这次改行顺应了当时的潮流,当时新移民的趋势,就是男的做IT,女的做Accounting。

又不同的是,当时Edward选择了可以做4个实战项目、让学员短时间入手的一个学校。从1999年9月份到2000年6月,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成学习。而同时期,很多人选择去一个正规的大学读一个4年的学位,而4年之后,整个就业情形已经完全变了。

Edward的选择是明智的。

这9个月的时间,对于学文科的Edward并不容易。他早上6点起床,坐1小时火车到市中心,每天有很多功课,准备很多项目,晚上12点睡觉。而之后找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从开始简历石沉大海,到后来有几个电话,慢慢一星期有六、七个面试,到最后一星期有三个offer,渐入佳境,爱德华感受到努力的回报。

Edward

有机会去多伦多警察局,或者皇家银行,但他最后选择了雀巢公司,因无论工资还是距离,都比较符合他的预期。至此,

Edward

完成了第一次转行。他说,第一次转行是为了生存。

这一次,他做了13年。

不沉于安稳亦不拒未知可能

刚到雀巢的

Edward

,充满激情,准备为公司奋斗终身,在雀巢退休。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13年因为系统的更迭,公司不再需要当地的开发人员,

Edward

和同事们面临新的选择,以

Edward

的资历他可以再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然而他选择离开,且没有再找IT工作。因为和电脑打交道13年,面对不断需要更新的知识,

Edward

已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并有些厌倦。

他开始考虑下半辈子该怎么走,该做什么。

2013年起,很多人开始投资移民,

Edward

看到他们对地产的需求,也因为他本身对地产投资的兴趣,做过一些地产投资,

Edward

认为地产可能是一个选择的方向。经过一年的时间,

Edward

下决心告别朝九晚五的生活,改行做地产。

从2014年2月联系多伦多地产局,到8月考到地产牌照,他用半年的时间成为地产销售人员。

2014年刚入行时,

Edward

已经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就是业绩是0,一个单没有一分钱不赚。从拿到地产牌照后发朋友圈,从朋友们不了解到慢慢开始感觉到他真的转行了。

Edward

坦陈,这个过程是胆怯到自然的渐变过程。2015年,

Edward

的业绩不错,他说特别感谢2015年这一年所有不嫌弃他是菜鸟经纪人的客人,非常感恩当初那些朋友。

Edward

完成了第二次转行,他说,第二次转行是为了生活。

这一次,他从2014年一直做到现在...

风口和风口上的“猪”

Q:当时进入雀巢,是什么让你在众多IT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A:一是当时选择的学校对我的语言提高帮助非常大,可能很多人技术方面比我强,但是我胜在语言。二是,后来和面试官还有猎头公司打交道,他们说我的沟通方面会比别人强很多,所以这应是让我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Q:在雀巢做了十几年,突然选择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行业,还做的风生水起。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做好地产经纪三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个人素质方面什么是最重要的?

A: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有朋友问过我,小米创始人雷军讲过“风口上的猪”。所以找对风口,是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的第一个原因。当初改行做电脑,是风口千年,整个市场对IT人才有极大需求,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入行地产是2014年的夏天,是多伦多和整个加拿大地产市场非常红火的时代。

第二个原因,我个人觉得我是那个准备好的“猪”。因为有风口的话也不是每个猪都能飞起来。我之前在国内从事外贸,在业余时间经营一个互联网的电商平台,这些经历培养了我比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以及应对反对之声和挫折的能力。另外也感谢我中文学校的一帮兄弟姐妹,我在那里做了10多年的义工,家长协会推荐我在2013年获得了安省的十年义工服务奖,所有这些累积了一些人脉,我改行之后,我能感受到之前的这些经历都是在帮我起飞做准备。

第三个原因,风不是一直会有,如果市场不好,就要去做一只自己能够飞的猪,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特别重要。2017年4月,有了海外买家税,多伦多地产市场进到冬天,不能再靠大风了,如果不想掉下去,就要锻炼过硬的翅膀。

多伦多的地产系统每天都有更新,就像一个不断更新的仓库,仓库里有什么货、价钱是多少,我们要清楚。特别是一些好货,我们心里更是要如数家珍。这样一旦客人有需求,我们能够立刻有的放矢,第一时间给客人信息。另外我也开始关注学习跟地产相关的一些知识,比如说社区、装修、风水、税务、法律、贷款,租赁,基本上跟地产相关的东西我们都得知道一点,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会碰到客人,你的知识越多的话,可以更好的为客人服务。

很多客人也是朋友介绍朋友,最后他们因为觉得我可靠,然后又把朋友介绍给我,所以我个人觉得客人的口碑也是很重要的。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我们个人没有办法控制房价,但我觉得可以从微观上去调节自己的交易量,就是要从这些方面去下功夫。

总结一下,第一个是要有风口,第二个要做好准备,第三个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Q:很多人面临风口,但有人抓不住,你当时是怎么抓住IT和地产这两个风口的?

A:第一次转行当时是要生存,养家糊口是当务之急,所以个人喜好我觉得当时并不重要,虽然我是学文科的,但看哪个能赚钱,哪个能够快速赚钱,我就觉得值得去尝试。

很庆幸我当初选择一个对新人非常有针对性的学校,可以让我全方位提升。当时学费24000加币,我是借钱去读书的,用9个月时间完成所有学习,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蛮大的决心。

做地产行业是我想改生活方式。说实话,每个人开始都会有因为没经历过而害怕的心理,当时我觉得我有经济能力折腾那么几年时间,看看是不是能够成功。而正好又碰上了风口市场。

另外也的确是我生命中有贵人在推我,就是朋友对我信任,哪怕我没有地产经验,都愿意让我来帮他们,所以我特别感恩。

智慧需要时间磨砺,声誉需要精心呵护

Q:进入地产或是去做其他类似没有公司、独立的专业人士,有哪些东西是需要避免的,或者说刚入行的时候应该避免什么?

A:肯定会有,有句话说无知者无畏。入行地产觉得就是带客人看看房子,讲得很容易。但实际上地产这个行业“坑”也是蛮多的,有买房的,有卖房的,有租房的,有客人挖的,也有同行挖的。江湖险恶,我觉得在这个行业呆久了,实际上越做越害怕,越做越胆小,真的是这样。

小到看房不该准

时,或者

没有取消邀约

,大到没有做好Disclosure,

每年地产局发布处罚名单,被

罚10万8万的都会有。所以我觉得保护自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越雷池一步,一定是按照规矩办事,我觉得新人进来的话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细节。

苏格拉底说“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这是用时间磨砺出的智慧。

有些人聪明,有时候会打擦边球,做一些小聪明的事情。我个人觉得不要被一些小利所引诱,不要被误导。面对客人的要求,我觉得只要合理,我们一定会尽量满足配合,但要有原则。当客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定要敢于说NO。

我经常会说一个轻易放弃自己利益和原则的人,你如何指望他为客人的利益而战斗?我们是通过专业服务帮助客人赚投资的钱,而不是通过低价竞争去强拉客人。我相信大多数客人是有智慧判断谁可以带来真正价值的。那些做出种种许诺的经纪人,明年可能就不在这个行业里了。

巴菲特说声望建立需要20年,但是毁掉它只要5分钟。尤其是当你自立门户的时候,声誉和声望真的是每天都要精心去呵护的。

做有温度的地产经纪人

Q:从个人品牌来讲,个人品牌需要呈现,朋友圈是一个重要的呈现环境,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发朋友圈的经验。

地产行业是蛮特殊的行业,好朋友可能是我的潜在客人,但更多客人来自陌生市场。社交媒体,包括朋友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大家来了解我。

发朋友圈,可以让朋友们知道过去的

年时间,以及现在,我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当你们需要时,我就在你的身边。另外我也想记录一下生活。

周边有个别朋友每天发几十条朋友圈,让我有被狂轰滥炸的感觉。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发朋友圈。比如幽默有趣、自嘲自黑的方式,看起来会比较有温度。

Q:你怎么用三个词来形容你自己?

A:第一个词我会用“利他性”,就是为别人去着想。利他性,并不是说放弃我自己的利益,我会一直考虑到怎么能够双方共赢,如果客人能够给我完全的信任,我会全力为客人的利益去战斗。

第二是执行力,就我以往的经历来说,我会去定计划,并把它量化阶段目标。比如今年我想要达到多少的销售,我会把它细化到每个月,然后到每一星期,甚至到每一天,依此去执行,这样更容易去达成我想要的东西。如果我要和客人去达成一个共识,我也会做一个计划出来,让客人一起来达到这个目标。

第三是“没心没肺”,来源于我太太的说法,就像这次约谈和线上分享,我并不知道要去面对谁,讲些什么,我就答应了。如果是我太太的话,她肯定不会接。我觉得自己有蛮好的抗挫折能力,对我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再大的事情发生,我都可以一笑而过,我觉得我的抗压能力蛮强的,这源于过往经历的训练,不要害怕、躲避,要直面。

Q:你未来三年的愿景是什么?

A:我蛮享受目前的状态,跟客人在一起,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没做地产行业前,经常看地产报纸上的经纪人广告,但见到真人一对比,本人很老。所以我希望三年之后,我本人比照片没有老太多,这也是我的愿景。

另外在去年,感恩有几个伙伴能够认同我,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团队。我也希望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能够在未来三年,每个人的业绩都能翻番,也能在多伦有自己的团队品牌。没有太多、太高的要求,就是一步一步来做。

另外最近也在研究各种房车的车型性能,希望和朋友们有更多房车的体验。

关于房产的建议与思考

Q:对于新移民来说,他们需要买房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最需要考虑的或者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A:1.我觉得不要急,要等一等,等是说不要急于去买房。因为我碰到过这样的客人,刚落地就急着要去看房,带他看了一大圈之后,感觉他自己没有准备好。有一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要把钱的事情搞定,比如你有多少首付,可以做多少贷款。另外要清楚或和家人达成一致,比如买公寓还是买房子。

2.预算、社区、学区、房屋的类型、搞定之后,第二步就是去了解买房的流程及有哪些政策。比如政府对买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不同支持政策。

3.找到专业人士,来帮你找到你的dreamhouse。

这是我给移民到加拿大第一次买房的朋友的一些建议。

访谈最后,问及爱德华对多伦多的地产现状和走势的个人看法,他认真的呈现了PPT,虽然他说简单的做了slide,但是有详实的数据和地产局的现状报告。

1.因为前期疫情对购房需求的压抑,相比去年同期,多伦多二手房多了29%的交易量。

2.多伦多7月份平均房屋价值是94万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3%。但这不意味着整个多伦多的涨幅。往细里看的话,很多我们以前并不关注的区域,

比如说杜兰区和北边的

Orangeville

都是涨幅超过

50%

的区域。

3.因为疫情,学生回家,打工族在家上班,所以租盘市场,挂牌出租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但实际成功租出的盘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左右,租金也往下跌了。

Edward

说因为自己有租盘,也有帮客人买、卖房子,他是亲自在验证这个数字的真实性的。对于在家办公逐渐盛行,他觉得短期内对多伦多的租盘市场和买卖方市场都会有影响。

长期来讲,人口决定市场,虽然疫情会改变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但是他觉得不影响大势

,疫情是暂时现象。

多伦多在过去10年房价翻了一番,在30年时间,房价只翻了两番。未来的三年时间,

Edward

非常看好多伦多的房市,因为第一多伦多有非常好的移民政策,第二有留学生,第三有高科技,作为北美第三大高科技产业集中地,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作为地产经纪人的他,并不希望房市一直往上涨,而是平稳的涨、理性的增值,未来5到10年应该是这样一个趋势。

趣味问答

Q:你最理想的晚餐是什么?

海鲜任食+美酒任饮

Q:你希望和哪个历史人物一起进餐?

孙悟空:放荡不羁爱自由!

Q:如果你自己有一个乐队,你会叫它什么?

风口之猪,哈哈…

央企外销员、加拿大新移民、世界500强程序员、地产经纪人,或许我们更多人的转型是去掉“央企、加拿大、世界500强”这些高大上的标签的。

但正如朋友们评价

Edward

是乐观的,有勇气的,正直的,或许这些个人标签才是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满怀感恩,面对不确定性勇敢向前,面对挫折和压力一笑而过;面对利益和原则的冲突,正确抉择,勇敢说不;最终达成双赢,从而走得长久。

转型,不止是职业身份的变换,是与不确定性未来握手,成长探索更好自己的过程,也会在未知的逆境与磨砺中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策划指导|温迪老师

编辑排版|陈洁怡

图片|EdwardXin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精彩内容↓

100

年前的大疫情

能否以史为鉴?

预言|大疫情过后,经济会怎样?

最新|股神巴菲特2020致股东信,素人看点

观点|新冠是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吗?如何应对?

访谈|当创业遇见爱情和懂得

人物|8次被拒签的华裔理工男,成功上市纳斯达克

访谈|她放逐自己,只为反抗“一眼看到头“的人生

访谈I传奇名媛,在公众视线中,做了一辈子自己

个人品牌和软实力

用3个词来形容你自己?让你的答案惊艳面试

终结者

什么是

”-PechaKucha

你工作不开心?是不是还没入乡随俗?融入企业文化是职场顺利的基础

试用期的这8个地雷,你千万不要踩

条秘籍,让你更有

专业精神

自我推广的6

招,给害羞的你

▼感谢为优质内容而努力的TA们▼

温迪(WendyDuan)

口授心传

|Coacial.com

企业领导力和个人成长导师平台创始人

品牌和呈现力专家,企业运作及风险管理专家,原GE中国企业传播领导人及代言人,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荣誉市民。

著作《你的品牌,价值千万》

娜(Salome)

蒙古族,蒙古语名字:萨仁(月亮)生长于草原,求学于江南,现生活工作于京城。

职场宝妈,85后狮子座,坚韧不羁亦温和诚挚。

历经远东集团、爱玛集团、绿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变革。

感染过日资管理的严谨有礼,适应于民营企业的灵活多变。创业过,也在创业中。偏爱文字的美好和严苛。

▼扫码了解

口授心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