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之光|
第141期
人格障碍的治疗
人格障碍(六)
人格障碍往往不会单独出现,更多的时候会共病其他精神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
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就是人格障碍和进食障碍、焦虑障碍的共病情况。
在一项小样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进食障碍并发人格障碍的患者超过了半数,其中回避型人格障碍在神经性厌食症中多见,而边缘型人格障碍在神经源性贪食症中更多见。
在之前的分享内容里提过,回避型人格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经常共病,除此之外也会共病其他类型的焦虑障碍。
在先前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焦虑障碍患者都会共病至少一种以上的人格障碍,其中社交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共病率最高。
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共病。
相关的共病研究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共病情况的复杂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格障碍的治疗并非易事。
目前主要的治疗原则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促进人格重建,使其逐渐适应社会。
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有所区别,需要治疗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在知晓病情、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教育模式以及社会心理基础上,综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
人格障碍的治疗需要结合心理、药物和教育三个方面。
药物治疗
尽管目前尚未发现治疗人格障碍的特效药物,而且通过药物也没有办法改变人格结构,但是可以改善人格障碍出现的一些症状。
在三组人格障碍中
组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效果最好,多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组人格障碍的特征表现是情绪方面的不稳定,因此使用情绪稳定剂可能使患者获益;
组人格障碍尚无明确见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考虑到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心理治疗成为当前人格障碍治疗的主要策略。
但是由于
组人格障碍患者很少主动寻求治疗,心理治疗往往难以发挥作用,
组更容易出现在医疗场所,因此心理治疗对其效果较好。
A组人格障碍现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亚型,患者有许多症状、基因、生理改变上的相似性。
抗精神病药物常被用于治疗A组人格障碍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医生将
氯氮平
适用于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以缓解其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抗精神病药物被应用于A组人格障碍的治疗,其中
利培酮
被发现有益于改善分裂型人格障碍的“阴性”和“阳性”症状(这里指的是症状上的相似性,并不是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完全一致)。
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也需要医生非常谨慎,只有当患者处于精神病发作阶段时才可以使用。
尽管A组人格障碍患者都有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但是持续时间都较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时间和剂量仍在探索之中。
此外,
对于A组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症状,也可以使用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
也有研究发现,兴奋剂(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但目前尚未发现抗抑郁药对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低落和快感缺乏有确定疗效。
B组人格障碍患者以情绪症状为特征,因此
调节情绪的药物就成了B组人格障碍治疗的主要药物
在B组人格障碍中,边缘型的药物研究较多,针对其某些症状,如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冲动以及精神病性症状(BPD最常出现的是评论性幻听和偏执妄想),研究显示对上述症状使用药物可能获益。
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上市之前,已有精神科医生使用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
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牵连观念、冲动行为等并获得了一定成效。
后来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有相似的疗效,最早的
氯氮平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有着较好的控制效果
(现由于其副作用不作为首选),可以减少其精神病性症状、冲动以及自伤行为。
也有研究者发现,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合并心理治疗的情况下,除了缓解抑郁情绪,对BPD患者的不稳定情绪、被抛弃感以及自我认同困难都有一定的效果。
令人可喜的是,
心境稳定剂(并戊酸盐、卡马西平、托吡酯等)对B组人格障碍的情绪症状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
,在长期维持治疗的情况,可以使情绪趋于平稳。
二代抗精神病药(喹硫平、阿立哌唑、奥氮平等)对BPD的情绪症状和冲动行为控制也有一定效果
对于B组人格障碍来说,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认知症状以及控制冲动行为,而抗抑郁药(主要是SSRIs)则可以减少各种严重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愤怒等。
需要注意的是,BPD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尚好,但有依赖的风险,并有可能通过过量服药实施自杀,所以在应用时需格外注意。
相对BPD,反社会型的治疗依从性较差,相关的研究也更少,一项小样本的研究发现,小剂量氯氮平可以减少反社会型的症状,特别是冲动行为、暴力攻击行为以及易怒。
C组人格障碍更接近神经症,所以
对神经症性障碍有益的药物理论上对C组人格障碍有积极效果。
但实际应用时(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效果欠佳。所以更多采用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人格障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创造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治疗关系,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心理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帮助患者认识人格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并鼓励其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促进人格重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团体治疗、支持治疗等。
人格障碍的类型较多,对于其心理治疗需要注重个性化,没有一种心理治疗是对所有人格障碍有效的,即使是同样的诊断,也需要根据来访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
总的来说,
B组和C组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效果更好
常用的治疗策略有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先前的分享中有过简单介绍),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辩证行为治疗(DBT)。
DBT是一种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以往CBT(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同时又加入了动力学的观点,致力于帮助BPD(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学习情绪管理技能。
治疗通过训练患者情绪管理的基本能力,从而减少自杀冲动、妨碍治疗的行为等,并逐步过渡到帮助患者减少创伤后应激反应,接受早期创伤的实施,减少自责以及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END
注:根据大象药物学校讲座整理
【进入大象社群通道请点击】
走进大象
责编|棋紫
Denny妈妈|审核
动图设计|KesanN
叶片插图、二维码设计|天津美术学院Yogurt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