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用电高峰季,由各种用电不当所引发的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最近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台北的蔡姓消防人员说:湿毛巾捂口鼻,死定了!那么面对火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生命安全?
问:湿毛巾有用吗?
答:初期有用,猛烈时无效,但有胜于无
在视频中,蔡姓消防员否认了湿毛巾的作用,称其“实验证明,根本挡不住高温和浓烟”,还因为寻找毛巾而移动到危险的地方,置自身于险地。
在以往的火场逃生经验里,将湿毛巾对折三次,叠成8层,这应该是最常见的宣教知识。难道有错?昨天,宁波鄞州消防大队防火参谋郎园园表示,
有实验数据可以证明,湿毛巾绝对是有效的
“毛巾的折叠层数越多,除烟效果越好。折叠8层,除烟率约为60%,折叠16层,除烟率达90%以上。”
但郎参谋同时表示,层数越多、含水量越大,也会导致透气阻力增大。
因此,使用湿毛巾时,一般建议折叠8层为宜,含水量控制在毛巾自重的3倍以下。
那么,视频中为何称湿毛巾无效?
郎参谋分析认为,
这个说法是没错的,因为,在高温和浓烟条件下,确实湿毛巾不起作用,甚至连防毒面罩也够呛。但在火灾初始阶段,湿毛巾是必备的逃生装备。
“很明显,湿毛巾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烟气的吸入,还能降低吸入空气中的温度,防止呼吸道被灼伤。”
郎参谋介绍说,湿毛巾是否有效得看具体情境,有胜于无。
至于另一个说法,称
寻找湿毛巾耽误逃生时间
。郎参谋认为,
这个提法也是相对的
。他举例,
如果是在自己家里,知道毛巾和水源在哪里,10秒内就能找到,而逃生下楼需要10秒或更多的时间,还不知火势、浓烟如何,那么找湿毛巾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此,消防部门再次表示:
湿毛巾捂鼻逃生,是写入了高等消防专业教材《消防基本技能(实践)》的做法,是国家应急广播推广的办法,还是日本国民防灾教育宣传片的指导做法。而日本,是全世界防灾教育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也将湿毛巾捂鼻逃生作为教学材料。
问:能不能往上跑?
答:相机而动,跑得掉就跑,跑不掉就躲
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跑还是不跑,往上跑还是向下跑,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有指导性的方向:临机应变。
在台北消防员的讲演视频中,他表示,
烟气的速度绝对快于人跑的速度,往上跑是自不量力,死路一条
确实,烟气的垂直速度是每秒3到5米,肯定是快过人的一双腿的。但,往上跑就是“找死”吗?
宁波江北消防中队指导员刘慧明,有着多年的一线指挥经验。他早就看过这段视频,也认为
其中的说法太过绝对
:能不能往上跑,得看自己所在位置和起火位置。很明显,如果起火点在楼上,往楼下跑,有什么问题?
“在下楼时,如果发觉温度越来越高,火越来越亮,就可以确定起火点在楼下了。”
刘慧明说,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幻想能突破火点了。因为,火场中心温度高达1000℃以上,
贸然穿越肯定是有去无回。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要在临近楼层逗留,那里的温度可能也有几百摄氏度。
比如,在逃到10楼时发现起火点在9楼,那么就应该转身上到12楼或13楼以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近躲避。
“有些高楼里每隔几层就会有避难层,
或者有的住宅楼顶楼是可以通往天台的如果你熟悉路径,而且距离很近,此时,在体力保证的情况下往上跑过去,肯定是最稳妥的自救办法
。”刘慧明介绍说。
同时,刘慧明也认可视频中关于“浓烟关门”的提法。毕竟,浓烟蹿升得快,明火烧上来需要一定时间。
只要不是紧挨着起火楼层,关闭大门,用湿毛巾封堵或者浇水降温,都是可行的。
问:卫生间能躲吗?
答:有水有窗,就是个相对安全的去处
视频中的最后一句“忠告”,是
不要躲进卫生间
。给出的理由是:塑胶的卫生间门在高温情况下很快就会熔化,浓烟涌进来,人困在里头只能是窒息,“坐以待毙”。
“卫生间能不能躲,要看具体情况,绝非一概而论。”
郎参谋表示,如果家中是一个装修豪华的密闭卫生间,而又是塑胶门,当然不能躲。因为一旦大火蔓延进家,很快就会把门烧掉,浓烟涌进来导致窒息。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常见的卫生间门材质更多,包括铝合金门、钢板面木头芯门、甚至是高档的防火门……所以,单纯地以塑胶门来代表卫生间门,肯定也是有失偏颇的。
郎参谋举例说,
如果是一个对外有窗口的开放性卫生间,同时门又不是PVC材料的,有什么不可以躲的?卫生间的绝佳好处,就是有水!可以打开水龙头,可以放满浴缸,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温度,比躲在卧室或窗台更保险。
需要注意的是,
这类卫生间必须得有窗
,一是方便在窗口呼救、示警,方便救援;二是作呼吸、排烟之用。
在许多酒店或写字楼,有些卫生间是在楼层中间的,没有窗户,这就需要引起被困人员注意了。
“躲,是在逃生无望的前提下的。能跑得掉,就不要躲。”刘慧明表示,火灾情况瞬息万变,风向的转变,房屋的垮塌、轰燃和爆炸等都会发生,自救、逃生得掌握技巧,千万不可逞强、冒险。
火场逃生失败,往往是因为走入误区
也要特别注意,
学会科学逃生留自己一条生路!
火灾发生时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三要:
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三救:
选择逃生通道自救;结绳下滑自救;向外界求救。
三不:
不乘普通电梯;不轻易跳楼;不贪恋财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24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