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中) 【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中)【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中)

【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中)

上期的防震减灾知识点,同学们有没有好好学习呢?今天,小卫子带您继续学习——防震减灾(中)。

、什么是防震减灾活动?

防震减灾活动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简称,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按其工作内容和时序特征,可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环节。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可概括为建立健全“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即进一步健全以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立执法严格、常备不懈的震灾预防工作体系,建立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地震紧急救援体系。

、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哪些重要措施?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地震灾害主要是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等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广泛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属于重要的非工程性减灾措施。

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开展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争取在震前做出预警;二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高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能力;三是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做好救灾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准备工作,提高灾后抢险救灾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我国是否有规范防震减灾工作的专门法律?

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

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第94号主席令发布并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它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

、《防震减灾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防震减灾法》主要的基本原则是: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原则、依靠科学进步原则、加强政府的领导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原则、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原则。

、防震减灾法中主要的基本法律制度有哪些?

防震减灾法主要确立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地震监测台网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制度、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度和备案制度、震情和灾情速报和公告制度、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制度、紧急应急措施制度、紧急征用制度、震后救灾制度、地震灾区重建统筹规划制度和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制度。

、国家颁布有关防震减灾活动的行政法规有哪些?

有四部:1995

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令第255号发布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令第323号发布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4年6月17日国务院令第409号发布了《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部门规章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中国地震局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如《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2

号,1998年)、《地震行政执法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3号,1999年)、《地震行政复议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4号,1999年)、《地震行政法制监督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5号,2000年)、《地震行政规章制定程序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6号,2000年)、《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2002年)、《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令第8号,2002年)。这些部门规章为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

、《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何时公布?

《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于1999

年7月29日经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

、我省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政府令有几个?

有两个:《云南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省政府第58

号令,1998年)和《云南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规定》(省政府第110号令,2002年)。

、城市中的社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能起什么作用?

由于社区贴近基层、贴近家庭和民众,因此做好社区防御,特别是制定、宣传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志愿者队伍,建立起一个有备无患的社区,对于增强当地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提高地区防御地震的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由政府直接组织、领导、指挥,建立起责任分明、任务清楚、分工合作的有效工作体系,可以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做到无灾早防,使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

社区,应熟悉、掌握各自地方政府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同时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有:

)调查社区基本情况,标出空地、避难场所以及煤气站、变电站、加油站等重点部位。

)制定震前防灾措施。包括开展地震知识和防震、抗震常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抗震防灾各项设备材料的储备,确定震时疏散场所等。

)制定震后应急方案。包括建立社区抗震救灾指挥所、组织居民和志愿者开展救助、抢险、疏散工作,做好地震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保安人员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区治安。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特别注意防止地震时火灾、煤气泄漏、供电系统短路、供水系统污染等次生灾害发生。

、想了解更多的地震常识、地震文化,去哪个网站查询?

想了解更多的地震常识、地震文化、专家答疑等,可以登陆“中国地震科普网”,网址为:www.dizhen.ac.cn

、想了解云南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地震科普知识上哪个网站查询?

要想了解云南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地震科普知识,可以登陆“云南防震减灾网”,网址为:http://yndzj.gov.cn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在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之为地震前兆。地震是有前兆的,常见的现象有:小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水、地下气体和地球电场、磁场、地应力场、重力场等各种微观测量的变化。在临近地震前还可以观测到地下水位、水质的突变和地声、地光、电磁干扰、动物行为异常等一系列宏观异常变化。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观测地震前这些微观和宏观异常,是专家们作为分析震情趋势和地震预报的依据。

一些动物(如蛇、鼠、狗等)的某些感觉器官特别灵敏,易于感知地下深处和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引起动物的震前行为异常。其表现为极度紧张、惊慌恐惧、焦躁不安、狂奔乱跑、惊叫哀鸣或不思饮食、不进栏、圈等。一般动物的行为异常多数发生在震前24

小时,临震1-3小时内达到高潮。

、地震监测是怎么回事?

人们为了解、研究地震,首先就得对地震进行观测。就当前地震科学发展水平而言,地震监测就其内容可分为地震事件的监测(测震)和对地震前兆的观测。就其监测的方式可分为固定台站观测和流动台站观测。地震监测的内容主要有测震、地形变、地电、地磁、重力、水位、水化学、流量、水温等的观测,此外还有地应力、地热、电磁波、地声、地光、气象因素等。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如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卫星遥感技术)、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也应用到了地球科学的观测研究中。

、什么是强震观测?

强震观测是利用特殊的地震仪(强震仪),记录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在强震观测中,强震仪可布设在地面,也可布设在建(构)筑物上,以观测地震时建(构)筑物的振动破坏情况。通常,强震仪布设在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一旦强烈地震发生,在震中附近,普通的地震仪都被震坏了,只有强震仪能正常工作,记录下强烈的地面震动情况。强震观测的目的主要是为地震区划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什么是地震前兆监测?

所谓地震前兆是指伴随着地震孕育过程所表现出的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现象。由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非常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及生物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中的异常变化现象。对这些异常变化现象的观测就是地震前兆监测。

、什么是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宏观异常亦是丰富多彩,如地声、地光、火球、喷水、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井水翻花、冒泡、突升、突降、变色、变味、井孔变形、各种动植物的反常现象等等。总之,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

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外界剌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什么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三要素”作出预报。

我国通过对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方法,形成了“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地震能预报吗?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属于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主要依靠积累观测资料和震例分析进行经验性预报。

地震预报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地震的成因尚缺乏规律性认识,且地震前兆现象也很复杂;二是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

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从1966

年邢台地震后开始的,经过四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已取得一定进展。目前我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机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对某些类型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历史不长,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仅刚刚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长期探索和努力,人类一定会敲开“地震预报的大门”。

、我国目前地震预报的现状是怎样的?

地震预报还处在多学科经验性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地震中期预报准确率约50%

,短期预报准确率约为30%,短临预报准确率约为15%,这样低的成功率常常使领导决策处于两难境地。尽管如此,由于1966年辽宁海城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孟连地震成功预报并减少大量人员伤亡,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做出成功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国家,在这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云南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处于国内的先进行列。

、地震预报分为几种类型?

分为四种类型:长期预报----

对未来10

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对未来1至3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报----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进行的预报;临震预报----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国家对地震预报的发布有何规定?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长期预报由国务院地震主管部门提出,向国务院报告,由国务院发布。短期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信息。新闻媒体刊登或插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经一定的程序审批并以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建造结实坚固能抗震的房屋,是减轻和避免地震破坏和损失的关键。

、影响建筑物地震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建筑场地选择不当、抗震设防水准低、抗震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是导致建筑物地震破坏重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建设中合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注重场地选择、科学设计、加强施工监督及质量管理,可大大提高建筑物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效地防御和减轻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要使建筑物有效地减轻或避免地震破坏应抓好哪五项工作?

一要选好场地地基,二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三要搞好抗震设计,四要把好施工质量关,五要对老旧建筑物进行加固。

、建造结实坚固能抗震的房屋,必须把好哪五道关?必须严格做到哪四个注意?

五道关是:地基选择审核监理关、抗震设防要求审查关、建筑设计审核监理关、施工审核监理关、竣工验收评审关。

四个注意是:一是不要在活断层上及附近建房,当不能避开时,必须进行特别处理、设计和施工;二是不要在河道、河滩、山脚边坡等软弱地基上盖房,不得已时,要对地基和建筑物作特别处理;三是不要在重要交通要道上建骑楼;四是要注意柱子的构造和建设。

、已建房屋抗震加固的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能力的措施。抗震加固必须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后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抗震加固要分轻重缓急,有计划进行;抗震加固要按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批、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等程序进行。抗震加固措施包括增强强度、提高延性、加强整体性和改变传力的途径。

、农村民房抗震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大多数灾害性地震发生在农村,致灾的根本原因是农村民房抗震能力差,原因有四:一是多数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由于建房资金有限,使房屋结构设计不当、类型选择不合理、材料使用不标准;二是农村民居建设缺乏管理,建造方法缺乏规范;三是农民对地震危害性和房屋抗震方法缺乏了解;四是农民建房往往讲究房屋的外表,而忽视结构的安全。

、农村建房前应做些什么准备?

对于农村民居的房主和建设者,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了解地震知识,熟悉房屋抗震技术常识,应充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和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性;2

、应在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方面多投入一点资金,当遭遇地震等灾害时,房屋质量上的投入就会显示出事半功倍的效果;3、尽量选择正规的建筑队伍进行施工,使房屋的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4、房屋最好选择抗震能力强的结构类型,废弃生土房屋(如土坯墙和夯土墙房屋),换用砖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农村房屋抗震措施有哪些?

)场地选择要恰当: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建房。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陡坡等不利地段建房。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

)地基要做牢做稳: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应设置大脚,预防不均匀沉降。若建楼房,应设置地圈梁,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盐碱地地区建房,应加强基础防潮、防碱、排水等措施,防止碱潮对墙体的腐蚀作用,以避免降低强度。

)房屋布局要合理:外形规则,开间不宜过大(多设横墙),墙壁上开洞要恰当。

)屋顶要轻: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

)墙体要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选择轻质材料做墙体,注意墙体砌筑形式和方法,采用相应的增强措施。

)房屋联结要牢固:椽、檩、梁、墙之间要联结;木构架要稳定,屋架之间要加设剪刀撑;围护墙与木构架要拉结;屋顶和楼层与砖墙(柱)要联结(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等)。

)确保施工质量:墙、柱要错缝咬砌、灰浆要饱满、木构件结合要好。

、农村建房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是夯实法。夯实法是用夯锤对地基进行反复夯击,此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二是置换法。置换法是将淤泥质土、松散粉细砂层挖去,用中粗砂、石块、素土等填土,并分层夯实。

、农村砖结构房屋的房抗震加固方法主要有哪些?

)对墙体的抗震加固:主要是拆砖补缝,钢筋拉固,附墙加固等。

)对房盖、房顶的加固:一般多采用水泥沙浆重新填实,配筋加粗等办法。

)对房屋突出部分的加固:如对烟囱、女儿墙、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或拆除或改建,或采取适当措施设置竖向拉条进行加固。

)空间(跨度)过大的房屋,可适当加隔墙并连成一体增强支承力。

、什么是隔震技术?隔震效果怎样?

隔震就是隔离地震,即在建筑物设计时采用相应的措施,隔离开地震所引起的地面强烈振动,使建筑物振动减小、变形减弱,这就是隔震。通常基础隔震建筑的地震反应只是非隔震建筑的1/4

-1/12

,采用隔震技术可比传统抗震技术降低设防烈度1--2度,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同时不增加造价。目前应用较多的隔震元件是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日本、美国等国家大量发展隔震建筑,我国建成的隔震建筑近千栋,其中云南省近百栋建筑使用了隔震技术。

近年来在国外一些大震中表明,隔震与不隔震效果大不一样。例如,1994

月17日美国洛杉矶6.7级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很大。洛杉矶地区有31座医院严重破坏,9座医院局部破坏而疏散,而USCUniversity医院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隔震结构,使用149个隔震支座,地震中丝毫未损,震后成为救灾中心,对震后紧急救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就是在工程及建筑物建设时采取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抗震设防须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1

、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2

、抗震设计,即对地基基础、建筑结构等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使建筑物具有合理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3、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按什么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可以不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址和场址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地质环境,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科学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立为地震灾害预防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以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具有合理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工程抗震应做哪些基础工作?

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

、哪些工程需做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云南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省政府第58

号令)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大中城市的建设,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凡是“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工程”,以及在“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和“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和大型工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也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云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

云南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定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为什么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宣传部门、地震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为了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通过各种媒体(报刊、电台、电视台、讲座、展览、橱窗等各种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地震知识传播和灌输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公众了解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灾害如何防御?地震来了怎么办?从而在地震灾害面前更加积极、主动、科学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防震减灾宣传主要分为几种?

分为震前宣传和震后宣传。震前宣传可根据不同地方面临的不同震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规宣传、强化宣传或应急宣传,主要侧重于震前预防。震后宣传主要是根据震后地震类型趋势判断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防震措施或是保持社会安定、积极投入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

、防震减灾宣传取得实效的标准是什么?

)政府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减轻地震灾害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和城市建设中考虑抗震安全问题,对地震法规认真贯彻执行;

)半数以上公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了解和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

)社会公众轻信地震谣传和盲目恐震的现象明显减少;

)30%的公众见到宏观异常时能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5%的公众知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措施。

、“提高全民族防震减灾意识”涵义是什么?

提高全民族防震减灾意识有两层涵义:一是提高整个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全体国民认识到我省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全省有87%

的国土、116个县、市区位于7度或7度以上的烈度区内。面对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正视现实,相信科学,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二是社会各界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自觉遵守各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树立公民防震减灾责任感,提高地震灾害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省“11.6

”防震减灾宣传周是怎么来的?

1988

年11

月6日

我省澜沧—

耿马发生了7.6级和7.2级地震,造成严重地震灾害。为警示后人,防患未然,经省政府批准,从1989年开始将澜沧、耿马发生地震的11月6日所在的一周,确定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宣传教育周。

、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应遵循什么原则?

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是地处多震区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居民在地震中的应急反应、逃生自救能力和减轻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有用。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应遵循“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经常持久、细水长流地开展。

明天小卫子将为大家持续放送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敬请期待吧!

【小卫子播报】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上)

【小卫子播报】当铁卫遇上“emoji”

【小卫子快讯】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团委荣获“辽宁省先进团委”荣誉称号

【小卫子快讯】我院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佳木斯应急管理在线

本期编辑:葛佳

点点分享

点点赞

点点在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