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期】“全国防灾减灾日”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盘点 【第166期】“全国防灾减灾日”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盘点【第166期】“全国防灾减灾日”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盘点

【第166期】“全国防灾减灾日”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盘点

今天(5月12日)是中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玉林市组织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开展主题为“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日一条街活动,向市民宣传在遭遇灾害时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巧。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汶川地震8周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8年了,对于历史来说,8年只是一小段的缩影,对于汶川来说,8年就是痛苦,缅怀,希望和成长中度过的。

历史回顾

5·12汶川地震是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的8.0级地震,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016年5月12日

2016年5月12日,眼含泪水的老妈妈站在烧香台面对北川老县城说道:“孩子,一转眼你已走了几年了,今天是你的遇难日,妈来看你了,妈现在真的老了,头发也快白完了,现在妈的腿脚走路实在不方便了,就不下去看你了......”

“2008年5月12号上午我的爱人出车到北川,上午10点多,我的爱人打电话告诉我说他已经到北川了,没有想到的是下午就发生了地震,我的爱人也被深埋在我眼前的这片废墟中,我真的想不通,一场地震,把在我身边生活了几十年的爱人带走了,我真的想不开,我真的不相信这是真的,几年过去了,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年清明、过年和地震纪念日的时候站在这堆废墟旁来看看我的老公......”

前来祭奠的人们哭泣说道:“几年过去了,我们这些活的人们都过得很好,我们最不愿意想到和看到的就是北川老县城了,北川老县城,我们此生无法抹去的痛......”

站在废墟旁的容定芝老人失声哭道:“儿子,地震过去几年了。这次地震中,妈妈的腰被砸断了,今天我一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走路过来来看你。儿呀,你在另外一个世界还好吗?妈妈现在老了,妈妈现在只能站着慢慢走路,不能往下蹲,不能往下坐。儿子,妈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站在遇难同学遗像面前的一位同学悲痛说道:“地震的时候我是北川中学的学生,地震过去几年了,现在我大学已经毕业并参加工作了,此刻我站在遇难的同学遗像面前,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恨无情的地震夺走了这么多人的生命......”

2016年5月12日,北川老县城,前来祭奠的人们点燃蜡烛以寄托对遇难亲人的哀思。

2016年年5月12日,北川老县城,游客们在听取讲解员的介绍。

站在已成废墟的北川老县城,前来祭奠的人们哭泣说道:“北川地震已过去几年了,很多次我实在累了的时候,就想到北川老县城看看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是我没有来,我不想看到已经成废墟的北川了,我再也找不到我们曾经生活的房屋了,北川老县城我想把你忘记......”

避震和防震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地震来临时,如何防震就成为我们要掌握的基本常识。科学避震可以将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

那么地震发生时、发生后,我们将如何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

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

,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

,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

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

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

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险

(一)室内

1、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也可以躲在墙根、内墙角、暖气包、坚固的家俱旁边等

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2、躲避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额头枕在

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

。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软性物品护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特别注意】

1、震时要沉着冷静,及时反应。

2、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面,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

3、在地震第一时间关闭火源、电源、气源,处理好危险物品后,再行避险。

4、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二)户外

1、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蹲或趴下,以免摔倒。

2、驾车行驶时,尽快降低车速,选择空旷处停车。

3、避开高架桥、高烟囱、水塔等建筑物。

4、避开玻璃幕墙、高门脸、女儿墙、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

5、在野外,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特别注意】

户外情况复杂,震时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

1、被压埋后,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2、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3、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4、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特别注意】

被压埋后,要坚定自救的勇气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溃。

震发生后如何互相救助

1、根据房屋居住情况,以及家庭、邻里人员提供的信息判断,采取看、喊、听等方法寻找被埋压者。

2、采用锹、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方法挖掘被埋压者。

3、在挖掘过程中,应首先找到被埋压者的头部,清理口腔、呼吸道异物,并依次按胸、腹、腰、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

4、如被埋压者伤势严重,施救者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使被埋压者全身暴露出来,查明伤情,采取包扎固定或其他急救措施。

5、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食品,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6、对挖掘出的伤员进行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镇痛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往医院。

【特别注意】

1、不要轻易站在倒塌物上。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埋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阻挡物,才能保护被埋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2、根据伤员的伤情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的,要用硬板担架搬运,严禁人架方式,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地震自救“十大”误区

一、颅脑损伤忌堵塞

震中由于震动、挤压、碰跌等方式很容易引起颅脑损伤,颅骨骨折后经耳朵和鼻子流出脑脊液,

此时不少人习惯性的做法是仰起头或堵住。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颅内损伤,并且回流液体也容易导致严重的颅内感染。

二、胸部有锐物刺入忌拔

建筑物坍塌很容易导致锐利的器物刺入人体胸部,此时,很多伤者习惯性地

顺手将锐器拔出。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应先用手稳固住插入物,也可简单用布条轻轻束缚住锐器刺入部位,避免剧烈活动,等待或寻求救援。

三、肠子外露不能往回塞

遇到肚皮被刺破使肠子脱出的情况,大家的下意识动作是用手托住

脱出的肠子往肚腔里塞,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往回塞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

四、近肢端动脉出血绑扎点忌就近

震中如果造成手臂部或小腿部近肢端(也就是靠近手、脚的踝部)

动脉出血,在绑扎时,要注意不能在出血点就近部位缚扎,应选择过膝、过肘的绑扎点

五、皮肤出血忌用泥土糊

拿泥土糊以消炎止血其实是一个误区。泥土中含有一种厌氧菌――破伤风杆菌,用此法不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还很容易导致

破伤风,重者致命

六、骨折后忌“轻举妄动”

自救时避免活动被砸部位,

防止骨折断端受到二次伤害,加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可因地制宜,找两个小木棍之类的东西越过关节夹住骨折部位,再用绳缠绕,以远端指趾不麻木为宜,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七、有害气体泄漏忌顺风躲

很多灾民遇到有害气体泄漏时都十分慌乱,只顾逃跑躲避忽略风向。要注意,此时逆风而上是最正确的躲避方法,可有效避免有害气体顺风而下,导致人体受到的伤害。

八、呼救忌盲目大喊大叫

盲目地持续大喊大叫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此时应抓住时机

有效呼叫

,可利用手边金属物进行敲击,或采用发光的亮片通过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员注意。

九、颈椎损伤忌抬颌后仰

这样容易导致颈髓横断,造成脊髓休克,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

用双手扶住颈部,两侧相对制动,最大限度避免颈髓横断带来致命性二次损伤。

十、被困时呼吸忌快而浅

快而浅的呼吸容易致机体缺氧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导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故

自救时应控制情绪、保持镇静,宜采用慢而缓的呼吸方式

,避免上述情况。

(信息来源:网络)

玉州城事微信公众号:

yuzhoucs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选择"

识别图中二维码

"后可快速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