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Learningtoknow(学会求知);Learningtodo(学会做事);Learningtoco-operate(学会合作);Learningtobe(学会生存与发展)。其中,学会生存与发展是最根本的教育目标。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身心安全观念,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确保在各类突发性事故中能有效地保护好自己呢?
—Thefirst—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
(一)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平时要熟悉学校院内、外环境。校内:通道、楼梯、出口、保安室、老师办公室、医疗室等地方;校外:派出所、治安岗亭、商场等人多的地方。应该迅速分散跑开,跑去大人和人多的地方,尽快离开危险区域;
(二)处于险境,紧急呼救—呼
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吹哨子、递条子等适当方法发出危险求救信号,引起他人注意,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
(三)隐蔽自己,静待救援
当危急情况发生,无法迅速离开现场时,应当选择最安全的地方隐藏自己,注意观察,不要恐慌,等待救援;
(四)就地取材,选择工具保护自己
当对方要对你进行人身侵害时,就必须随机应变,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是首要原则。可以利用书包、鞋子、衣服、笔盒、凳子、水壶、雨伞、扫把等现场所有的物品保护自己。
(五)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上学、放学的路上,最好与同学结伴而行。不要单独到荒凉、偏僻、灯光昏暗的地方与陌生人交谈;
2、牢记报警电话110,学会国际求救信号:SOS。由于校园暴力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报告意识,一旦有情况发生,及时告诉我们的家长、老师和警察,他们是我们值得信任的人。
当可怕事件发生时,要让孩子做到三点:
Run(逃离),Hide(躲藏),Help(求救)
—Thesecond—
如果孩子不幸的经历或者目睹了恶性事件,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孩子心理健康的方面,以防孩子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在经历了严重的威胁、受伤后,出现的心理障碍。
这个心理障碍是延迟出现的,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反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反应:
6岁以下:主要表现在行为上。他们可能会失去日常行为的能力,比如说话、自主排泄;还会反复做噩梦,对一切失去兴趣,不愿和人交流,在被相似的信息刺激时,情绪会突然爆发。
6-12岁:学龄儿童除了会表现出6岁以下孩子的PTSD反应,他们会在游戏中反复重演一部分创伤事件的过程。比如目击过校园砍人案件的孩子,可能会反复玩关于刀具的游戏,还会可能把刀具随身携带。
12-17岁:青少年会有做噩梦等睡眠问题,滥用酒精、药物、烟草,抱怨身体问题,感觉孤独、压抑或抑郁,甚至有自杀的想法。
如果观察到孩子有明显的反常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帮助孩子疏解心理的恐惧和障碍,帮助孩子重新心理健康。
并且,家长对创伤事件的态度和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如果家长也出现了PTSD症状,孩子的负面反应就会更严重。如果家长的负面情绪较轻,孩子的症状也会减轻。
请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反应,比起自然灾害和事故,人为的创伤事件对孩子的打击更大。那些“人”伤害“人”的事件是最伤人的,比如强暴、砍人。经历过这一类伤害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患上PTSD。
来源:各大媒体
编撰:彭警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人文奠基理工见长
长按或扫描图片关注我们
点击顶部标题下方“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24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