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警告地震发生后怎么做你都知道吗 地震警告地震发生后怎么做你都知道吗地震警告地震发生后怎么做你都知道吗

地震警告地震发生后怎么做你都知道吗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必须居安思危,这两天,地震预警一度登上热搜榜,那么,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来了我们又该怎么办?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不同于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而地震预警,却是现在各国努力的目标,实现可期。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临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出紧急警报,以减轻灾害损失。

它的原理是通过利用地震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时间差发出报警:P波速度一般约为6Km/s,S波速度约为3.5Km/s,一般认为,S波是地震破坏的元凶,而由于S波比P波晚些时间到达,所以在仪器接收到P波后第一时间发出的报警,就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可以在短短数秒或数十秒内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不要小瞧这只能以秒来计算的时间,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可以为避震做一定的准备,减轻损失,避免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发生严重破坏。

地震预警不是万能的

地震预警对防震减灾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地震预警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预警存在盲区:

预警盲区就是震中附近来不及获得预警信息的地区。而预警有效区,是预警盲区外可能遭受地震破坏的区域,这里也是地震预警作用最明显的区域。而距离震中较远的区域,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坏较小,地震预警所产生的作用有限,是预警弱效区,比如此次长宁6.0级地震,对260公里以外的成都市区不会造成任何破坏。

减灾效果有限:

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波“赛跑”也只能赢得数秒至数十秒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公众和企业虽然能够迅速知道地震即将来临,但是未必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减灾效果相对有限。

可能误报或漏报:

地震预警技术和流程复杂,若想快速发出警报,则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出现误报,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影响;除此之外,预警信息也可能发生漏报的情况,使公众无法获得预警。

震时避险

一旦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采取就近避震原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应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如能即刻跑出室外应及时逃往空旷地带,小心坠物。

有利的避震空间: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正确避震姿势:趴下、蹲下或坐下,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保护头部。

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头、颈、眼睛、口鼻。

自救互救

震后,积极的进行自救和互救是减轻地震伤亡的有效途径。关于自救,最重要的是要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在此基础上,要使自己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在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要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移开身边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进一步被埋压。同时,更要设法与外界联系,等待救援。

在救助别人的时候,也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扒挖埋压物时不可用利器刨挖,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同时,在扒挖过程中应尽早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救出后,一定要记得蒙上伤者的双眼,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然后交给专业人员进行救治。

参考资料:

中国应急管理报

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