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7日至今,河南遭遇极端强降水天气,发生严重内涝。#河南暴雨#等十几个相关话题,迅速霸屏微博热搜榜。
宁波市防指将防台风应急响应
提升至Ⅲ级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今天10时中心位于我市东南方向大约825公里的洋面上,北纬23.5度、东经125.8度,近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七级风圈半径22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为100公里。
目前“烟花”正以5-10公里的时速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预计23日移入东海海面后转向西北,然后逐渐向浙江中北部沿海靠近。
根据《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
市防指决定于7月22日14时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请各地各部门严格按预案要求,切实做好防御台风各项工作。
面对台风这些自然灾害
如遇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起来看(超实用)
灾害性天气逃生指南
身在室外
遇到暴雨怎么办?
以下视频来源于:
国家应急广播
以下视频来源于
国家应急广播
汽车落水如何逃生自救?
以下视频来源于:
国家应急广播
以下视频来源于
国家应急广播
自7月17日以来,罕见暴雨致郑州地铁全线停运,12人死亡。在地铁这样的密闭狭小的地下空间内发生水灾或火灾都是极其危险的,那么在这样特殊而又人群密集的场所内应该如何自救呢?
地铁内发生水灾时如何自救
1、趁没停电迅速查看所处位置,身处隧道必须尽快出去。
2、根据水流强度选择撤离方向,如果上游有人开门,下游也必须开门防止水锤。
3、发洪水时,由于车头车尾阻滞,两头的水位差可能比较大,水流大,经过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4、要注意漂浮物冲击,漂浮物比水流危险多了,尽量呼吁车内人拿好自己的东西,如果撤离的时候不方便带走尽量捆好在扶手等位置,避免撤退时伤到自己。
5、如果逆水逃命可以探路,毕竟自己摔倒了后边可能还有人拉一把。
6、如果顺水逃命尽量不要落下任何一个人,万一失足淹死容易变成漂浮物伤到前边逃命的人。
有了这些理论知识的铺垫还是不够的
要学会
如何使用地铁上的应急设施
也同样重要
逃生锤
地铁列车的逃生锤安装于列车侧顶上方的盒体内,每节车设有2个。当列车发生紧急状况时,乘客可打开盒盖,取下逃生锤,用锤子击碎玻璃逃生。
灭火器
地铁列车的灭火器布置在客室座椅下方(拖车每节4个,动车每节6个),在其对应的上方侧顶处设有相应标志。在列车若出现火情,乘客可自行取出灭火器,按要求对准起火点进行灭火作业。
客室车内紧急解锁装置
地铁列车的客室车门紧急解锁装置安装于客室门区侧顶上方的盒体内,每节车设有4个。紧急情况下,乘客可打开盒盖旋转把手,可把锁闭的车门打开,一旦车门被打开,列车将立即失去牵引力,并实施紧急制动。
客室紧急对讲装置
地铁列车的客室紧急对讲装置位于列车门区的立柱罩板上,每节车设有4个。紧急情况下,乘客可打破按钮防护盖,根据防护罩板上的提示进行操作,与驾驶室内的驾驶人员进行对话。
乘客在搭乘地铁时
要多留意以上这些应急设备的位置和用法
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在危险来临时能够有效应对
宁波地铁的防淹能力和预防措施是怎么样的?会不会出现郑州地铁的状况,市科协科普部昨日从宁波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技术管理部了解到以下情况。
地铁防淹设计及防淹措施说明
1、地铁雨水泵站设计原则
对于地铁出入线峒口雨水泵站和敞口出入口(风道)雨水泵站按5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计算,并按照10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校核排水能力。保证水泵为一级负荷,双电源,采用超声波或投入式液位计,能实现就地和远程监控。
车站和区间主排水泵房按最大消防流量设计。采用一级负荷,双电源,能实现就地和远程监控。
2、地铁防淹措施
根据当地防洪标高资料,考虑到防淹和乘客平时使用等因素,一般设计采用出入口一般比周围地面高出450~500mm,风亭至少高于周围地面1000mm。
在出入口的三级台阶高度控制失控的情况下,在出入口两边各设计防洪挡板及防洪沙袋,一般可抵御80年一遇的大雨。
车站各类泵房均设置集水坑高水位报警,运营可根据水位报警信号及时查看现场情况,做好应急措施。
3、防淹措施建议
(1)加强预测预报
地铁的出入口被淹主要是受暴雨及地面积水的影响。因此可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地铁出入口的临时防水淹措施。对于越江地铁隧道遇到地震或特殊灾害性天气时与有关部门建立网络联系,加强对非常灾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做好关闭防淹门或者人防门的各项措施,包括暂时中断地铁运营,疏散地铁乘客及有关人员,以应付突发事故的发生,使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程度。
(2)做好抢险预案
地铁一旦遭受洪(潮)水的淹没,其经济损失巨大。还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因此做好地铁的防灾抢险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洪灾有其历时短、影响面广、危害大的特性,故更应制订几套较为可靠的抢险预案措施以应付事故的发生。
(3)建议制定相关法规。
进一步强化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设施的建设,对于新开发建设区,应按照低影响开发的理念采用透水铺装、低绿地、建调蓄水池等方式,尽可能使得开发建设后该用地的径流量不增加(径流系数维持在开发建设之前的水平),做到在源头削减径流量、减轻城市雨水系统的负担。
来源:
市科协科普部
责编:钱海芬
审阅:胡茂宏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24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