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一场汶川特大地震带走了近7万条鲜活的生命;9年后的今天,九寨沟、精河县接连地震的消息,牵动了13亿人的心。
自古有言“大灾之后有大疫”,尽管救人仍是抢险的第一要务,预防地震次生灾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难点。
8月8日夜九寨沟震区人民
8月8日夜,九寨沟游客在大巴旁休息
山体破坏、水体震荡、蚊虫滋生、疾病传染……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地震的帮凶,加大人员伤亡。
8月8日晚,九寨沟县当地武警官兵救助群众
《生命时报》
(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
邀请权威专家,总结震后容易暴发的疾病,并推荐一份“预防指南”。
受访专家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所研究员鄂学礼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
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姜天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罗学宏
震区最易暴发7种疾病
8月9日凌晨5点,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照看伤员
腹泻小心
夏季本就是细菌性痢疾的高发季节,灾后由于生活水平下降,人群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生态平衡的变化,痢疾更容易成为高发疾病。
痢疾主要通过饮用被痢疾杆菌等
污染的水,食物
,或是接触了病人的
排泄物
传播,苍蝇是传染的媒介。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左下腹压疼,并伴有发烧。
及时消毒、灭蝇,对痢疾病人隔离治疗
,可以控制传染源扩展。同时,必须搞好环境卫生、进行饮水消毒、保证食品卫生供应。
肠道感染疾病现在是灾区最值得警惕的疾病。除痢疾外,
霍乱、甲肝、伤寒
等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高热咳嗽小心
由于地震后鼠类肯定会大肆作乱,避免因接触病鼠及其排泄物而感染鼠疫等传染病,显得意义重大。
在灾区千万
不要在鼠洞附近坐、卧、休息
,以避免被蚤类叮咬。如发现啮齿动物,包括野生的如黄鼠、沙鼠、旱獭等或家栖的鼠类,不明原因大量死亡,应及时报告当地防疫机构。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
无外伤感染而淋巴结肿大并伴剧烈疼痛和高热
,或伴有咳嗽、胸痛、咯血、意识不清等情况,必须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并迅速采取措施,以防造成更大面积的病情传播。
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尤其是地震后坍塌、人口居住密集,使该病传播几率大大增加,尤应注意经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
加强消毒抵抗
地震之后,人们露宿增多,再加上季节炎热、蚊蝇滋生,非常容易被蚊虫"盯上",以致乙脑的发病率上升。
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
虽然只有部分病人感染乙脑病毒后会病发,但此病死率较高,而且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特别是儿童要格外注意。
打疫苗
是预防乙脑的最好方法。此外,必须要
加强防蚊设施,注意人畜隔离
,在居住环境内喷洒滞留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和驱避剂。
8月9日凌晨1点,红十字会系统首批救灾物资250床棉被已发放到受灾地群众手中
雨后警惕
九寨沟县震后下起小雨,根据中国气象局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内九寨沟县、精河县均可能出现降雨。
降雨使得气候变化快、早晚温差大,再加上人们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
流感、麻疹、风疹、流脑等
呼吸道传染病。
要想远离此病,要从“防”开始:
防寒保暖
,尤其夜间露宿,防受凉、淋雨。人多地方戴口罩;
空气流通
、清洁;
消除过分紧张情绪,保持
充足睡眠
足够营养摄入
饮食结构合理平衡;
老人、有慢支肺气肿糖尿病尿毒症等
易发肺炎者
,可注肺炎链球菌疫苗1次;
预测有麻疹、风疹疫情时,
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和风疹疫苗
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要
多休息和饮大量开水
,服解热止咳化痰药,必要时用抗生素。
破伤风
元凶是泥土
地震现场伤员骨折等各种外伤随处可见,再加上房屋倒塌后,泥土、瓦砾、锈物满地、所有人都极容易出现皮肤擦伤。
有时来不及处理,便会突然受伤出血时,随便抓起泥土止血或是抓起布条包扎捆绑,这是导致破伤风的最直接原因。
破伤风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刺伤)而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如不能及时处理,该病的死亡率在20%~40%左右。
受伤后
正确处理伤口
、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处理伤口时,第一必须
彻底清创
,如果没有双氧水等专业消毒制剂,应该选择清水冲洗,或湿敷伤口;第二,开放伤口,压迫止血后,不能密闭伤口,绝对
禁止缝合
;第三,尽快寻找医生帮助,注射破伤风疫苗。
8月9日凌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护士为地震伤员注射破伤风疫苗
清理伤口预防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伤口接触传染。地震后伤员软组织出现严重的开放性损伤,特别下肢和臀部肌肉丰富部位都会有严重创伤,更是此病作乱的“多事之秋”。
一旦患上此病,局部伤口会自己觉得发沉发重,似乎有一种包扎得过紧的感觉。之后,伤口会突然出现“胀裂样”剧痛,而且用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
病人很快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加速,呼吸急促等症状。如不能及时处理,很可能死亡。
彻底清创
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即使受伤已超过6小时,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此外,应将病人置于单人房间,注意保持病房温暖、清洁,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室内地面及桌面2次,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病室2次,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戴好手套远离
皮肤感染
天气潮湿容易诱发
皮肤感染
,如湿疹、褥疮等。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如甲沟炎、滑囊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等都是常见的感染疾病。外伤、病毒、细菌是招致这些疾病的重要诱因。
皮肤刚出现感染时,症状并不很明显,一般先会出现
发热、畏寒、头痛
等症状。但这也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如救治不及时,会诱发淋巴管炎、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全身性感染。
特别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平时一定要戴好手套,以尽量避免皮肤破损。一旦破损,特别是有比较深的伤口,应及时用干净水冲去污物和血迹,并及时找到医生寻求进一步治疗。
7个细节防住疫情
8月9日早,九寨沟景区沟口漳扎国税分局为游客准备免费早餐
首选瓶装
灾后城镇供水系统被破坏,饮用水源会遭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的严重污染。
最安全的方法是喝从非灾区送入的
瓶装纯净水
,如没有,尽量选
深井水
,其次是
来源不明的水,先肉眼观察水质是否浑浊,再选择干净的布初步过滤、沉淀,然后尽可能加入漂白粉等消毒剂,最易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是
,千万别喝生水。
现做现吃
食品在露天环境下被雨、泥土、污水、苍蝇、鼠等污染,甚至会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加之阳光直射,很快会发生腐败变质、污染、霉变。一旦不小心食用,很可能诱发大规模的肠道感染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
在简易条件下,饭菜应现做现吃,
尽量不存放熟食
;烹调方法以
煮、蒸
等彻底加热的方法为主;不要加工和食用
冷荤类食品
;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尽量
洗净、消毒
后再食用;食品加工烹调场所要做好
防蝇、防尘、防鼠
工作;各种食品原料、半成品和炊具、餐饮具也要做到防污染、防蝇、防鼠、防潮。
防老鼠
穿长筒靴
地震后,先前逃匿的老鼠会重新回到居住地。携带大量病菌的老鼠无孔不入,自然不会放过房屋倒塌后掩埋的大量食物。
食用鼠类啃噬过的食物有可能会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致命性高的传染病,故而在震后要注意防鼠、灭鼠。
第一,雨中或是污水的地方救援作业时应穿
长筒胶a靴
;第二,床铺距离地面两尺以上,尽量
不睡地铺
。食品要放置在安全部位,避免老鼠触及。
灭蚊蝇
裤腿扎严实
夏季天气潮湿,污水较多,正是蚊蝇滋生的理想场所,很可能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
做好防灭工作,要注意引流居住地附近的污水,喷洒消灭躲藏在倒塌建筑物下面、树洞等
隐蔽部位
的蚊蝇;睡觉地方最好有
,周围喷洒驱蚊药剂;野外救援时尽量穿
吸汗的长袖服
,裤腿要包扎严实,必要时戴防蚊面罩。
此外,可以随身携带
风油精、清凉油
备用,睡觉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万一出现寒冷、高热、举动异常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不能渗漏
灾害时用的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实用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很难全部满足这些条件,因而加强卫生管理,确定专人保洁,及时清掏粪便并进行卫生处理是十分必要。
可以在灾民聚集点就地取材,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公厕,同时用塑料、陶瓷缸作为粪池,但前提是不能渗漏。
而小便处可用塑料桶作为尿液收集容器。厕墙和厕顶可用草席、塑料膜或其他材料。
日产日清
灾后垃圾漫溢,很容易传播各种疾病,造成伤寒、痢疾、霍乱等暴发流行。因此,必须要有专人管理,做到日产日清。
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尽快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即把垃圾在卫生填埋场内推平、压实、覆土并使环境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应选好场址,防止垃圾浸出液的水污染,加强填埋场的恶臭控制并制定安全卫生对策。
密闭贮存
粪便中有多种病原体,可以经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因此,做好灾区的粪便处理,对于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灾区简便易行的粪便处理方法之一是密闭贮存法,如有可供利用的大型贮粪池或小型粪缸,粪便可经密闭贮存、厌氧发酵,卫生效果良好。
在应急情况下,可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薄膜作为土池的内衬,粪便倒入池内贮存发酵处理。▲
加油四川
加油新疆
距离虽远
我们与你们同在
本期编辑:张原本文作者:生命时报特约记者吴胜图片来源:新华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
经授权谢绝转载。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24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