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现在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一学我们不得不知道的预防地震小常识。

地震时学生怎样避险

如果学校教室为砖平房,地震时坐在离门较近的学生,可迅速从门窗逃出室外。远离的学生可就地躲在桌椅下面或靠墙根趴下避难。住在高楼里的学生,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楼梯口拥挤,应迅速躲进走廊等跨度小的空间。同时,大多数学生应就近躲在桌子下面,即使大楼倒塌时也会有生存的空间。

避险方法与场所的选择

当你突然感到震动,首先判断是否是地震引起,如果确认是地震发生,比如附近吊灯、电线在摆动、门窗在晃动作响,甚至建构筑物在摇晃,应努力保持镇静,切忌慌乱,分以下几种办法进行应对。

.如果震动几下就过去了,可冷静地等其动过,然后询问求证,这是中强地震以下的地震。

.如果震动时间较长,应是遇到了较强地震。

①如果你是在室内,而来不及撤出(比如在高楼),首先应躲在结实的家具,如桌子、床的下面,或躲进卫生间内,待震动结束如房屋基本完好,再迅速撤离到户外空旷处,走前快速关好水、电气。

②如果在公共场所,应保持镇静,用背包等物或手护住头部,躲在大柱旁、内墙角、卫生间等处或坚实的柜台或座位下面,避开悬挂物、玻璃窗,等震动平息,然后在工作人员指挥下快速而有秩序地离开。

③在公交车上,应紧抓扶手或蹲下抓住座位,待震动停止后序次迅速下车。

④在户外,应尽量避开高房、高墙、砖、木堆放处,变压器如在山区,切忌顺着滑坡或滚石方向跑,应以垂直方向迅速避开,蹲下或趴下,用包保护住头部。

⑤如遭遇埋压,应尽量快速抓住硬物支撑,保持头部周围有一空间,保持呼吸、保持镇静等待救援,并设法弄出声响,提示外面救助。

城镇哪些住房因素不利于抗震?

(1)处于高大建(构)筑物或其他高悬物下:高楼、高烟囱、水塔、高大广告牌等,震时容易倒塌威胁房屋安全;

(2)高压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震时电器短路等容易起火,常危及住房和人身安全;

(3)危险品生产地或仓库附近:如果震时工厂受损引起毒气泄露、燃气爆炸等事故,会危及住房。

应急避震注意事项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叭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避开立交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物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窗等。

开展家庭紧急避险演习

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里怎样避震?设定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在干什么,地震强度可设为一次破坏性地震;避震方式;是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根据每人平时正常生活环境,确定避震位置和方式。

演习结束后计算一下时间,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行动方案后再做演练。

震后紧急撤离。假设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段,撤离时要带上防震包,青年人负责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要注意关门水、电、气和熄灭炉火。

紧急救护演习。掌握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护理方法。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采取有利避震的姿势

——趴下,使身体重点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

发生燃气泄露时如何逃生?

、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用湿毛巾捂口、鼻处。

、若被倒塌物砸压,应设法将脸朝下,等待救援。

在室内如何藏身?

、立即躲到墙根、墙角或远离窗户的室内门道里。

、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可随手取些被褥、枕头、掩住自己的头部。

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切断总电源,迅速离开现场。

、不要大哭大叫,应保存体力。

、尽量休息,闭目养神。

、寻找食物如水、维持生命。若无法找到水,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

、若有伤,应设法包扎,多休息。

公共场所如何避难?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

、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

、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家庭应急

每个家庭应准备一个家庭应急救援包(箱),配备一些必需的应急物品,一旦发生意外灾害,可用紧急救援包(箱)中的物品进行自救与互救。此外,作为日常防灾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准备家庭日常防灾急救包。

家庭应急救援(箱)包括:

、应急逃生绳:承重力不小于200千克,绳直径为25毫米至30毫米,外裹阻燃材料。

、简易防烟面具:当遭遇火警或遇到其他有害气体侵害时,取出面具戴在头上。

、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定期更换)等。

、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

、绷带、胶布、止血带等紧急医药用品。

家庭日常防灾救援包包括:

、家用灭火器(定期更换)。

、应急药品。

(1)医用材料: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

(2)外用药、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消炎粉。

(3)内服药:退烧片、止泻药、保心丸、止痛片、抗生素、催吐药。

(4)消毒水。

、食品:

(1)固体食品:饼干、面包、方便面等(定期更换)

(2)瓶装饮用水(定期更换)。

(3)罐装食品(定期更换)。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拿取处。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的在下,轻的在上。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