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常听见有人把湿气挂在嘴上:
“别淋雨了,会让湿气入体的”
“别对着空调吹,小心湿气”
“别吃冷饮,湿气会越来越重的”
【湿气】
是何方神圣,居然这么嚣张?
今天,养生君要科普下这个难缠的家伙。
别以为湿气只存在于寒冷的季节,其实湿气为之长夏的主气,以其当夏秋之交阳热下降,大地重蒸,水气上腾潮湿充斥,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湿气在中医里被称为湿邪,
对人伤害很大,
又特别难以祛除。
俗话说“十人九湿”,
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更易中招。
古人也对湿气很害怕: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气带来的危害好严重▲
对抗湿气要怎么做?
咱们先弄清楚第一个问题:
Q1:湿气是怎么来的
7个陷阱
1、气候环境潮湿
2、长期熬夜
3、喝水太猛“牛饮”
4、久坐,不经常运动
5、出汗后吹风或受寒
6、心情差的时候对脾脏有伤害
7、吃高热量、高糖分或者油腻的食物
Q2:怎么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第一:看大便的形状
早上起来上完厕所之后看下大便的形状,如果大便长期不成形,或者虽成形但还是有一些黏在马桶上,那么体内的湿气就比较重了。
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如厕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第二:看自己的舌头
健康正常人的舌头应该是淡色而润泽。如果舌苔颜色发白而且较厚,看起来好象刚刚喝过牛奶一样,这说明你的体内有寒湿。
如果发现舌苔黄中带腻,那肯定就是体内湿邪作祟了,舌苔越黄说明湿邪越厉害。
第三:看食欲和消化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第四:早起觉得很困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湿气比较重。
Q3:如何去除湿气?
■避免潮湿环境是基本方法。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
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等等,避免外部湿邪侵入身体。
■健脾养胃是根本方法。
外部环境仅仅是诱因,体内环境太湿才是主因。“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认为身体的湿邪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所以呵护好脾胃尤其重要,不要吃损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油腻食品;喜欢暴饮暴食的人也得克制,因为容易损伤脾胃。
■加强运动是辅助方法。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懒动少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引发一系列的湿病。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外,还可以促进身体器官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中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打球、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都是很好的方法。
■妙用祛湿膳食是不错的方法。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中医祛湿的方法有多种,关键原则是强健脾胃,温阳补气,阳气足了,湿气就能化解,脾胃功能好了,水分的代谢能力也会正常。
中医把足底当做健康最重要的阀门,认为足部受寒后抗病能力降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
感冒或支气管炎
等,还可引发
胃痛、妇女痛
经等多种疾病,
所以夏季除湿,可以从“足底”做起。
《本草纲目》记载:
艾以叶入药,
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
回阳、理气血、逐湿寒、
止血安胎等功效。
故又被称为“医草”。
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
用法: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足浴包:将晒干的艾叶打磨成艾绒,装入茶包内密封,晚上泡脚时先放在木桶里沸水浸泡一阵,随后再泡上15分钟左右,神清气爽。
祛湿排毒茶
蒲公英马齿苋茶,祛湿热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马齿苋茶包,每天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可健脾祛湿。
功效:健脾又祛湿,适合体内湿热重者。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利尿,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淡竹叶能清心、利尿、祛烦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对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
赤小豆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槐米具有较强的凉血止血功效。马齿苋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之效。
来源:
浙江大健康等
延伸阅读:
【探秘】科学惊人发现:中医学的经络穴位实则来源另外维次空间
想要青春靓丽、百病不生吗?请打通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一个动作,大补肝肾!不花一分钱,延寿10年!
夏季养生,不除湿气,再补无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养生先健脾,这些方法你知道吗?
一个人的健康标准就是气血充足,请试试五个中医调理步骤
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投稿与合作:
微信号:芳蕾(missmissj77
QQ号:1055776789。
喜欢本文吗?
点亮在看、欢迎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3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