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园: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体会(上) 肖月园: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体会(上)肖月园: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体会(上)

肖月园: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体会(上)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开放共享积极共赢

每周一

12:00

聚友会微信群讲稿首发

专注中医·始终原创

中医治疗体会

-2015年6月1日-

讲者介绍

肖月园,男,副主任医师,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兼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会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两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4部。对中西医配合治疗荨麻疹,湿疹,激素性皮炎等各种面部皮炎,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痤疮,黄褐斑,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皮肤病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并在相关医疗平台上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且荨麻疹、激素性皮炎、扁平疣三个疾病推荐指数网络排名位于全国前列。临床主张:整体思辨、病必求因、方需应证、人病同治。

本文根据肖月园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的讲课录音,由志愿者整理而成,在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微信订阅号首发。转载请注明讲者,整理者,出处。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相对西医有优势,我先讲一个病例。患者高某,男,42岁,2011年12月19日首诊,主诉:双手遇冷水(片刻)皮肤即出现红斑、风团伴瘙痒4年余。系淋雨后诱发,目前遇冷水后双上肢出现红斑、风团,平时没有皮疹,轻度畏寒,有汗出,二便、睡眠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这样一个病例,症状如此少,如何入手?畏寒、脉缓,有汗,遇冷水出现,淋雨诱发,我思索后考虑,此人是否卫气不固,营卫不和?从此考虑,想到伤寒论条文:“太阳病、汗出、恶风、脉浮缓者,桂枝汤主之”,遂给予桂枝汤4付,心中无数,静待复诊。12月23日,二诊,患者在家未试冷水,嘱患者去洗手间洗手,述半小时后才发作,发作后消退略快,瘙痒较前有所减轻。发作延迟、消退加快、瘙痒减轻,上方有效,效不更方,守方桂枝汤5付。12月28日,三诊,患者述在家遇冷水等情况再未发作,大便略干,舌淡红苔白,上方加茯苓15g,生白术10g再进4付,健脾祛湿、辅助通便巩固治疗。此患者病程4年余,长期应用抗组胺药物维持治疗,未能治愈,13付药共计15元钱左右即治愈,3月后、半年后及2年后回访,只有一次淋雨小发作,再未复发。通过这样一些成功案例,极大的鼓舞了我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上的兴趣和信心。在随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做了些努力。提到中医治疗疾病,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治好一个或几个病例,大家分享的时候,就有人会质疑我们总是拿个例说话,缺乏数据证实。我个人总结了门诊治疗的5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西京皮肤医院中医皮肤科个人门诊,虽没有实验室数据,但对治疗前后的大体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做了统计,其中治愈198例,好转281例,无效33例,失访56例,对198例治愈患者停服中药6月后进行回访,计算复发率,168例患者皮疹未复发。需要强调的是复发病例中24例偶尔出现极少皮疹,并可迅速消退未再治疗,6例皮疹有明显复发,门诊复诊再次服用原治愈处方加减治疗仍然有效,整体复发率15.15%(30:198),整体有效率满意,但治愈病例不过三到四成,感受到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确实非常棘手。

第一部分:慢性荨麻疹的认识、治疗分型及辨治用方体会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对风瘾疹这样叙述:“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简短一句话,概括了俗称(鬼饭疙瘩),病因(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病机(风邪多中表虚之人)、临床表现的发作过程(初如何、次如何)及皮疹表现(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可见古人聪慧过人,善于总结,概括的简明扼要。个人认为大部分慢性荨麻疹的病人,病机为本虚标实。通过对上述治愈及有效的病例进行总结,将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大致分为12型,应用方剂包括经方、时方、赵老(赵炳南)经验方、朱老(朱仁康)经验方等等,融合在一起讲述。

风寒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呈粉白或淡白,水肿多明显,颈部、四肢远端暴露部位为主,可有口唇、眼睑水肿,遇风遇冷加重、得暖缓解,恶掀衣被,口不渴,汗少或无,平素畏寒肢冷,或有腹泻。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或浮缓。病机为风寒束表,寒邪不能透达体外,治以祛风固表、发散风寒,基础方经方则多用麻黄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时方常用赵老经验方麻黄方。在北京中医院进修期间将赵老的经验方大部分编了方歌,下面讲述内容提到的经验方方歌见附2。本人自拟一个寒荨方,玉屏风散和桂枝汤加味,组成为: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当归10g,陈皮10g,蝉蜕6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生姜12g,大枣4枚,临床疗效满意。

辨治体会:

荨麻疹的总体病机本虚标实,辨治时扶正与祛邪,要看是实邪为主还是正虚为主,选方偏重有所不同。风寒表实者:轻度恶寒,淋雨、受凉而寒气郁闭皮表的可选麻黄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发散风寒;久居湿所或冒雨涉水所致风寒郁闭并兼有体内蕴热者,可予九味羌活汤、蚕砂饮、麻黄方发散风寒兼清里热;若夹湿为主,可予麻杏苡甘汤、越婢加术汤、疏风除湿汤等。风寒表虚者:平素畏寒四逆,体虚易乏者,可选自拟寒荨方;外寒内饮者,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后面会提到,小青龙汤多用;皮疹四肢末端为主,遇冷水加重者,可选桂枝汤加减固卫解表;若畏寒四逆明显,膝盖以下皆冷者,可予当归四逆汤加减。

风热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红斑为主,灼热剧痒,可伴有发热、恶寒,口唇眼睑水肿,咽喉肿痛或呕吐、腹痛,甚至呼吸困难,遇热皮疹加重,搔抓后局部皮疹色红灼热,并可蔓延成大片,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病机为风热袭表,郁于皮肤不得外达所致。治以辛凉透表、疏风清热,基础方多用荆防方。

辨治体会

虽然慢性病程,但病情可以发作比较急,此证还可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饮以及朱老的疏风清热饮;夹有肝气不舒、口苦心烦,夜间加重者多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夹有口干渴汗多,可用麻杏石甘汤加疏散风热之浮萍、蝉蜕、僵蚕,再兼有湿热者可用消风散;阴囊潮湿等下焦湿热症状伴有便干者可加用四妙丸。

湿热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红而且多发,此起彼伏,消退相对缓慢,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易诱发或加重,愈抓愈痒,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急性加重表现,汗多,口干渴多饮、或口苦,尿黄、便干,胃脘胀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病机为湿热内停,蕴蒸肌肤。治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基础方消风散首选。

辨治体会:

此型西北、北方患者多见一些,比如银屑病传统的三个证型(血热、血瘀、血燥)之外,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皮肤科刘红霞主任提出的脾虚湿盛证型或湿热型也很多见。荨麻疹同样,湿热证型较多,一般有这样的体会,男性体质多实壮,舌红苔黄厚腻,皮疹多红,每次发作比较急,瘙痒比较重,无食冷腹泻、腹痛者(中焦虚寒者),虽然病程缠绵,但疗效却可以很快,最常用的就是消风散,清热燥湿、疏风解毒。根据体质夏季气分大热见四大症表现者亦可用白虎汤;便干、腹胀、口苦明显者,少阳阳明合病可用大柴胡汤,阳明腑实证可以承气汤加减;暑期湿热外感风邪者亦可用荆芥连翘汤、甘露消毒丹、升降散加减;兼夹证型还有一种是风湿蕴热,有的患者曾居湿所、淋雨等原因,外有风湿,内有蕴热不解,可以用九味羌活汤或者赵老的疏风除湿汤加减,朱老的乌蛇驱风汤也可以用,后面会讲到,止痒合剂、当归苦参丸也有使用机会。此证多可夹毒,可由海鲜等食毒或药物导致的药毒,皮疹多较重,泛发全身,红肿焮热明显,或消退缓慢,留有花边,较为难治,甚至伴呼吸困难,个人体会多加入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蚤休等解毒之品,河南濮阳市中医院王鹏军主任体会多加入板蓝根、白茅根、紫草等解毒凉血之品。

肺卫不固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红,以风团为主,汗出或浴后受风加重,伴自汗、恶风,疲乏,语声低微,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细弱。病机为肺气虚而不固,不能抵御外邪,风邪侵袭肌表所致。治以固护肺卫、祛风止痒,基础方多用玉屏风散。

辨治体会:

此证小儿、老年人或女性体虚者多见,常用玉屏风散加减,小儿口服玉屏风散颗粒较为方便;畏寒重加桂枝汤化裁,小儿挑食加茯苓、白术、炒麦芽、六神曲、焦槟榔健脾消食,腹胀者加陈皮、枳壳等;外寒内饮型,有些病人尤其小儿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可给予小青龙汤加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等加减治疗。

血虚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红,夜间皮疹发作或瘙痒加重,抓后条痕,紧束部位为重,或劳累后加重,此证病人多不耐寒热,口干口渴,便干或不爽,可伴唇色淡白、甲白、眼睑色淡,眠不实或多梦,舌红或淡红苔薄少,脉细。病机为血虚生风化燥,导致肌肤瘙痒。治以滋阴养血、疏风止痒。基础方多用四物消风饮、当归饮子。

辨治体会

此证多见,目前人群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熬夜加班耗伤阴血,女性也较多见,常用方剂四物消风饮、当归饮子(四物荆防三色草),也可四物汤加减,乏力明显伴失眠多梦者可用归脾汤,我的导师王玉玺教授常用于此证荨麻疹或者老年瘙痒症,王老常说,血少如锅中之水少,受热易开、受冷易冻,故血虚不耐寒热。另外,血虚兼有水饮,当下年轻女性过食生冷、饮食不节,致脾虚水饮者极多,症见舌体胖大苔白或白腻、舌色偏暗,伴四逆、痛经,当归芍药散应用机会多,蕴热者用当归散,卫阳不足加桂枝汤加减,阳虚明显加附子、肉桂等。

营卫不和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不重,可呈红色小斑点、斑片,遇冷风、淋雨或淋浴后见风出现瘙痒,得暖一般可缓解,平素轻畏寒、有汗,二便如常,睡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病机为营卫失和,腠理不秘,风邪侵袭而致皮肤瘙痒。治以调和营卫,固卫解表,基础方多选择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辨治体会:

汗出不畅或者无汗者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尤其冬季加重的胆碱能性荨麻疹多有应用机会;自汗多或汗出见风加重者,合玉屏风散,夜间盗汗、多梦睡眠不实者加用煅龙骨、煅牡蛎。

脾肾阳虚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风团大而水肿明显,瘙痒无度,见风及阴雨天加重,平时畏寒,汗少或无汗,腰腿凉,不敢食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繁,甚者小便失禁,大便稀溏或不成形,可伴头昏、乏力、易瞌睡,睡眠不解乏,舌淡嫩胖大苔薄或者镜面舌,脉沉细无力。病机为脾肾阳气不足,水饮不化,水湿内停,溢流肌肤导致水肿,兼感风邪而致风团瘙痒。治以温肾健脾、温阳化饮,基础方多用真武汤、四逆汤。

辨治体会:

此证青中年女性、老年人多见,畏寒四逆,甚至腰腿凉,足冷很久才能暖热,女性可伴有月经延迟、色暗、血块、痛经等,对于阳虚体质,四逆证来讲,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应用有所不同。欧阳卫权老师的专著中有所描述,个人理解其意为:单纯四逆,伴有肝郁表现,无其他阳虚表现,可以用四逆散;足凉至小腿部位,可以考虑用当归四逆汤;足凉至大腿甚至臀部的情况即整个下身全都怕冷,可用四逆汤(若理解不对,请欧阳老师斧正)。无汗、精神不佳、瞌睡连连、脉沉细者,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肾阳不足轻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比如女性患者肾阳不足的时候,可以用当归芍药散加橘核、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肉桂等化裁,年轻医师可以少用附子、川乌、草乌等毒性药物,注意医疗安全;脾阳不足为主见腹冷便溏等症,多用吴茱萸汤、小建中汤、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症状明显,有的病人舌色淡暗、舌苔白甚至出现镜面舌,光红无苔,要用真武汤加温补肾阳及血肉有情之品治疗。

气血两虚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或白,多于大病、术后、或产后发病,皮疹多泛发,夜间加重,平素畏风自汗,精神差,伴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晄白,牙龈、眼睑惨淡,伴有甲错等表现。舌淡瘦薄苔薄少,脉虚无力。病机久病大病多虚,虚生内风或外感外风所致,治以补益气血,熄风止痒,基础方多用八珍汤、归脾汤。

辨治体会

此证产后或术后受风者、素体气血虚者多见,除补气血外,八珍汤为基础方,或归脾汤、当归饮子加减,多加用荆芥、防风、蝉蜕、僵蚕等疏外风,白蒺藜、首乌藤、钩藤等熄内风;至虚有盛候,气血虚至虚热内生,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火郁发之,或当归补血汤甘温除热。

血瘀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暗或青,皮疹周围正常皮肤可呈暗青色,消退缓慢,瘙痒剧烈,常见明显抓痕。面色晦暗或暗淡无华,舌紫暗或青紫伴瘀点、瘀斑,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或沉细。病机瘀血阻滞,肌肤络脉不通,风邪郁于肌肤。治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搜风止痒,基础方多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辨治体会:

血瘀证病程多持久不愈,可兼夹湿夹热,就更加缠绵难愈,个人理解,可以活血化瘀和清热燥湿同步,亦可先清热燥湿,再活血化瘀,是这样两个思路。临床上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用逐瘀类的王清任系列方祛瘀,结合清热燥湿如二妙丸、四妙丸。血虚加制何首乌、阿胶、蒺藜养血润燥止痒;阳气不足伴有风寒者加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附子类温阳以开郁而透邪外出;瘀而生内风者可用通经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乌蛇、僵蚕、地龙、全蝎等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邪。我曾有一个病人请欧阳卫权老师会诊,就建议我用朱仁康老先生的通经逐瘀汤,效果不错;夹湿者更加难愈,加用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湿或白豆蔻、砂仁、佩兰等芳香化湿。

脾虚湿困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红或色白,水肿明显,划痕征多阳性,可伴腹胀、纳呆,便溏或不爽,进食不当会诱发加重,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病机为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流溢肌肤。治以健脾和胃、除湿止痒,按照赵炳南老先生的以皮达皮用意,基础方多用平胃散、二陈汤、除湿胃苓汤、多皮饮等化裁。

辨治体会:

临床中这一型并不少见,尤其容易伴有胃肠道症状,也就是腹型荨麻疹,也常见于人工荨麻疹。以调理脾胃为主,基础方平胃散等之外,多用赵炳南老先生在以皮达皮理论启示下创立的多皮饮。着凉感冒并发荨麻疹者,人参败毒散、藿香正气散多有应用机会,尤其夏季、长夏季节,三伏天,饮食不节或不洁,多有胃肠症状,藿香正气散常用,有时令发病的特点;头面颈部皮疹多发、头皮瘙痒明显,伴有脾虚湿盛的情况,疏风除湿汤可用;头重如裹、伴咽喉不利憋闷感的情况,甘露消毒丹可选,上述情况,慢性荨麻疹急性加重发作者可迅速控制病情甚至痊愈。脾虚湿盛者,三仁汤、健脾除湿汤皆有应用机会;脾虚生湿而成痰,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半夏厚朴汤治之。

上述10个证型文献中皆有报道,但临床中常见到寒热错杂的患者,寒热并存,辨证的难点,多见两种情况,外寒内热、上热下寒,类似于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证,根据个人体会归纳如下,有待进一步的总结研究。

外寒内热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呈小片红斑、风团,小者周围可有白晕,亦可呈花边形,或者环形、半环形消退状态,皮损较顽固,消退缓慢,甚或超过24小时不消退,进食辛辣刺激、遇热或运动后加重伴针刺样瘙痒,甚至夏日不敢外出见太阳,得暖暂时缓解,睡眠却不得久盖衣被,多半夜或下半夜加重,晨起发现皮疹仍未消退,可伴有口苦、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病机为内热蕴肤、外寒郁表不得宣泄,治以发表清里,基础方多用麻黄连翘赤豆汤、乌蛇驱风汤加减。

辨治体会:

此型多见于胆碱能性荨麻疹,男女皆可患病,但年轻男性多见,见得比较多的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外寒郁闭,运动后汗出不畅而发病,还有年轻军人体能训练多,且日晒较多可能与发病相关。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一般有夏季加重者、冬季加重者之分,夏季加重多内热为主,有的患者会叙述遇冷发作,其实则恶热,处方轻发表寒重清里热,麻黄连翘赤豆汤、乌蛇驱风汤非常常用,麻杏石甘汤、荆芥连翘汤皆可有应用机会,伴大便干燥不通畅者可用升降散、防风通圣丸等化裁;冬季加重者偏于卫阳郁闭皮肤,腠理不开,多以发表寒为主,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上热下寒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初发色白,搔抓变红伴有明显划痕,进食辛辣刺激或生冷可诱发或加重,伴腹胀、纳呆,手足湿冷但身汗少出,便干或不爽,甚至易口舌生疮,舌淡红或淡暗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尺弱重按无力。病机为上热多虚火易感风热郁表,下寒多虚寒易感风寒伤络,下寒为本,上热为标,治以清上温下,辅以发散外邪。基础方多用半夏泻心汤、乌梅丸加减。

辨治体会

年轻人过食寒凉者多,如夏季吃烤肉、喝冰镇啤酒等;年轻女性,或因痤疮、激素性皮炎(类固醇皮炎)等疾病过食清热解毒等寒凉药物,中伤中焦,而表现为上有湿热蕴蒸或虚火上越,下有虚寒,寒热错杂,可辨证选用半夏泻心汤、乌梅丸为基础方。这里讲的上热下寒是个相对概念,上下并非笼统的上焦、下焦,而是根据临床症状所进行的部位的概括,故将半夏泻心汤归纳于此。半夏泻心汤证个人体会舌象有其特点,舌色淡暗或暗红,但舌苔尤其在舌根的部位是黄腻的,再结合问诊,患者可伴有呃逆、返酸,食冷则脘腹胀满,甚至脘腹疼痛,心下痞证,这一点问诊一定要细致,要问患者是否食冷后胃胀、胃痛或出现腹泻等,严重者腹部受凉就出现不适,也就是辨别有无中焦虚寒表现。所以虽然皮疹色红、舌苔黄腻或者类似面部激素性皮炎患者红肿、灼热等表现,但辨证准确为上热下寒,应用半夏泻心汤、或黄连黄芩干姜人参汤、甘草泻心汤类疗效显著,头晕头痛、呕恶不适伴中焦虚寒表现时可用吴茱萸汤等。上热不明显,脾虚水饮伴下寒表现者,可用当归芍药散、苓甘五味姜辛汤;口干不饮、小便不利者用五苓散;口干无唾液,精神差,腰腿以下皆冷者,真武汤合龙骨、牡蛎、肉桂、川牛膝温潜法引火归元治疗;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头晕耳鸣,精神不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上述几种情况可以温下为主,辅以少量清上药物,如连翘、栀子、黄芩等;乌梅丸的应用,有一点体会,此方难喝,就是有效的患者并不觉得此方特别难喝;口干、口苦明显,伴畏寒肢冷者,且皮损顽固不退,病入厥阴,柴胡桂枝干姜汤多用,这类患者甚至抗组胺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瘙痒和皮疹。

对于寒热错杂型的患者,年轻医师望诊、切诊经验不足时,问诊务必详细,要追根究底,不能因患者自己表述遇冷加重就先入为主,一下就定为寒冷性荨麻疹,因为有的患者遇冷加重或出现皮疹,遇热也会加重,冷了加重得暖却不能得到真正缓解,可能是外寒内热证型;一见患者舌苔黄厚腻,不能看到舌苔黄腻就断定为湿热,清热除湿汤、龙胆泻肝汤、四妙丸等就用上去了,一定要结合脉诊、问诊,判断患者是否真寒假热或上热下寒,不要被假象蒙蔽。

另外还有一个证型,冲任不调,皮疹可能跟月经期有关系。月经前后发作或加重;或者是更年期月经不调,病人紧张冲动就汗出、哄热表现,也有这样一类病人发病。治以调节冲任,养血袪风,常用的就是逍遥丸加减,具体甄别丹栀逍遥或者红花逍遥;血虚可以加四物汤;温阳补肝肾,可以加二仙汤和二至丸。

第二部分:皮损辨证及诱发加重因素

一、皮损辨证体会

皮损部位辨证

我的研究生导师王玉玺教授常说:风伤于上、湿伤于下、中为气郁火郁。对于荨麻疹的治疗,我个人加了一句,暴露部位加重,要考虑气血虚弱。不论是不是日光性荨麻疹,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肺卫不固或气血虚弱,这样皮损部位的辨证就概括的非常明确。

皮损温度辨证

触之焮热,考虑阳热郁闭,可用火郁发之、疏散风热之法;触之冰冷,多属寒气郁闭,可以发散风寒去治疗。

皮损颜色辨证

色白,多属寒、阳虚、水湿;色红,多属热、少见于虚寒,因浮热在外,可以皮疹色红;皮疹色暗、青紫,多属寒湿、血瘀。

二、诱发加重因素

季节相关

冬重夏轻:多阳虚、寒邪闭表、外寒内饮;夏重冬轻:血热、气分大热、风热;寒热辨证很重要,还要注意阴阳格拒的情况。

月经相关

经前加重:可能湿热、气血瘀滞;经期前后加重:多肝气不舒;经后加重:多血瘀、气血亏虚。

环境相关

遇风加重:卫表不固,风邪客表;遇热加重:热邪內郁,卫气郁闭;遇寒冷重:阳虚,寒邪客体,气虚;遇水加重:卫阳虚弱,湿邪内困;阴天加重:风寒闭郁,湿邪内困。

时辰相关

昼轻夜重:阳气不足,寒邪闭表,湿邪困阻,气血瘀滞蕴热;昼重夜轻:阳热盛;晨起加重:少阳病变;午后加重:湿热;潮热。

本部分内容实属一家之言,多是临床揣测,难免纰漏之处,只是为临证时提供一点思路,但不乏临床中面临“无证可辨”的窘境,也就是无相关因素可追寻时,如欧阳卫权老师所讲,多还是我们学艺不精,需要四诊合参,体察入微,见微知著,抓线索,一直的窘境甚至就会很快迎刃而解。如血虚不耐寒热,临床中可以根据几个情况判断:望诊,看面色是否苍白或淡白,唇色是否惨白,眼结膜充血是否惨淡,指甲是否色白或者甲纵纹多,上肢或小腿皮肤是否很干燥等等;问诊,患者蹲下起立是否有头晕眼花等黑蒙表现,眼睛是否干涩,月经量是否少,是否冬天怕冷、夏天怕热,也就是不耐寒热等,根据这些表现来判断患者是否血虚。

未完待续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字整理: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志愿者

本期责任编辑:韩雪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