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对于初学者,想要掌握基础、诊断、中药、方剂里成百上千的知识点,无疑是一件难事。很多人都无从下手,甚至觉得学中医难于上青天,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事半功倍,学习中医有窍门,抓住主线很关键。
学中医,离不开这条主线
作者/王蓄之
我们知道,学中医的时候,从基础课程入手,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问题是,当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之后会发现,中医学博大精深。每一门课程里,都有几百个知识点。这么复杂,学起来难不说,学完了也容易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让学习能轻松一点呢?
有的。如果说中医学的知识,像一粒粒宝贵的珍珠,那么,诊断里的断法,或者说辨证,就是能把这些珍珠给串起来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断法,要做的是,根据望闻问切得到的信息,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判断。
其中,最重要的判断有两点:
一是病位在哪?就是说,到底是哪生病了?
二是病性是什么。
就是要回答,这是一个虚的病,还是一个实的病?如果是虚的话,到底是气虚还是血虚?阴虚还是阳虚?如果是实的话,到底是风还是寒?是食积还是有痰?而这两点,断病位和断病性,实际上,就是可以串联起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最重要的两条主线。
1、断病位
中医讲病位,核心是在讲五脏。
面对临床上千奇百怪的各种病症,中医通常会把他们的病位,都归结到五脏里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脏上。比如说,有些小朋友,反反复复感冒,往往是肺脏和脾脏有问题;而长期大便不成型的朋友,一般来说是脾和肾都不太好。为什么中医会这么想?为什么全要追究到五脏?因为在一个中医的眼里,五脏是负责我们生命活动,最关键的五个核心器官。
有多关键呀?我们不妨简单的看一下这五个脏。
首先是心。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精神来指导方向;一个人要是没了精神,你想想,他就不会思考,没有感情,就变成植物了。而神在哪?神就藏在我们的心里。所以,心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你说重要不重要。
接下来,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随时需要和天地交换物质,交换信息。我们每天呼吸,都是在从天那里获得清气,再把人体的浊气排到天里面去,这就离不开肺脏了。另外,我们每天还需要吃饭、喝水,这些饮食物,都是大地所藏的精华。而我们把这些精华吃到肚子里,再把那些糟粕给排出来,就需要运化,需要脾胃。
我们发现,有了上面的心、肺、脾胃之后,神就可以安放下来,同时可以和天地之气相互沟通,这日子就能过起来了。不过,生活中,总难免出现一些状况,今天吃多了,明天生气了,后天给累坏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容易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气血的运行,不那么通畅了。
那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肝脏出手,来疏解压力,疏通气血。
最后,任何物种要延续,都离不开繁衍生育。这个关乎千秋万代的重任,就落在肾脏的身上了。所以说,有了这五脏,我们的生命就可以生长壮大,生生不息了。五脏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际上,中医对五脏的关注,会一直延伸到后面的诊法、断法、中药、方剂,以及中医的内外妇儿各科,一个个具体的疾病里。
也就是说,五脏的概念,贯穿了整个中医学的各个阶段。对学中医来说,五脏,或者说病位,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而断法要教给我们的,就是怎么来判断五脏到底有没有问题,是肝的问题更严重,还是脾的问题更明显?
下面,我们就以脾脏为例,看一看中医是怎么来判断五脏病位的。
我们知道,脾脏主持的功能,叫做运化。运,运送,运输。一口食物,我们从咽下去那一刻起,到最后排出体外,大概要走七八米的距离。这个长途运输的工作,主要是靠脾气负责完成的。这么远的路,中间哪一段出了问题,人都会觉得不舒服。时间关系,我们今天重点讲两个部位,一个是胃,一个是大肠。如果饮食物在胃这个地方堵住了,人会有什么感觉呢?
很常见的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心口下面有东西堵着,很硬,下不去。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试试,用手指在堵着那个地方按一按,你真的可能会发现,在那有一个像乒乓球大小的硬块。你一按,患者就会告诉你难受。这个表现就叫做拒按,拒绝被按压,说明里面真的有邪气,在那堵着呢。
接下来,胃里的地方被占满了,你猜这个人的食欲会怎么样?一般都不会太好,压根就不想吃东西了。中医管这种食欲不振的状态,叫做纳呆。纳,就是收纳,就是进来,就是吃东西。纳呆,一提起吃东西这件事,就坐那发呆,是不是特别生动?
如果现在堵的位置不在胃,而是大肠,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一下就能想到,便秘嘛,对不对。饮食物经过脾的运化,里面的精华物质,都化成了气血;而剩下的糟粕呢,会在大肠里聚集,最后排出去。这个运送糟粕的工作,有点像纤夫拉纤,让船在运河里航行。纤夫,今天大家都不太熟啊,但有个歌《纤夫的爱》:“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就是那个样子。
你要知道,这个船要想顺利的开走,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这些纤夫得有劲吧,如果都是走一步路,就晃三晃,这活就别干了。另外,这些纤夫得团结吧,如果是你往前拉,他往后拽,还有人往旁边使劲,这船肯定也走不了啊。
还有,这些纤夫走在河岸两边的小路上,那条小路得能走吧;如果说刚下完雨,小路上泥泞不堪,纤夫在上面,走一步就滑一个跟头,这船肯定也没法开啊。有人说,这故事听着挺有意思,可是这一会儿纤夫不团结,一会儿又是小路泥泞不堪,这都说明什么呀?
别着急,咱们先卖个关子,先留个印象,一会儿讲病性的时候,再一个个说。
2、断病性
当我们判断出,病位在五脏里的哪一个脏,治疗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但是,我们知道,治疗只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具体的策略。要制定具体的策略,就要对敌我双方的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个敌我形势,在看病的过程中,就是所谓的正邪关系。
正气和邪气,是中医认识疾病时,会用到的一对最核心的概念。
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气虚呀、阳虚呀,说的都是正气;说一个人湿气大,上火了,说的就都是邪气。我们用断法,来判断疾病性质的时候,关键就是看正气和邪气,哪一方的问题更大。如果是正气虚的话,具体是哪一种正气虚的最明显?如果是邪气盛的话,又是哪一种邪气的问题最突出?我们接下来就看一看,中医说的正气,都有哪几种呢?
一般来说,中医讲的正气,最重要的有四种:分别是气血阴阳。
那么,对应的正气不足,也就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这四种。当然,这四种虚之间,可以有交叉。也就是说,两三种虚,可以同时出现。比如气血两虚,阳气虚,阴血虚,阴阳两虚,或者最严重的,气血阴阳都虚。那对于这些虚象,我们怎么才能作出判断呢?
同样举个例子,比如一旦气虚了,人的活动会全方位受到影响:人会觉得疲乏无力,干点什么都觉得累。话也懒得说,路也懒得走,饭也懒得吃,动一动就出一身汗,一天到晚光想躺着。如果这时候看看他的脉,会发现连脉都懒得跳,一点力气都没有。这就是典型的气虚表现。
接下来,这种气虚的问题,在出现时,一般是侧重在某个具体脏腑的。最常见的,比如脾脏。如果一个人,他出现了一系列气虚的症状,疲乏,容易劳累,还出虚汗;同时,他在脾胃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比如刚才咱们讲到的,肚子胀,大便不成形,那么这个人身上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因为脾气虚引起的。记不记得刚才咱们讲便秘的时候,说到一种情况,这些纤夫身上没劲,走路都走不动,就没法把船给拉走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脾气虚。而我们一旦做出这样的诊断,后面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也就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了。像这种脾气虚,就应该健脾补气。对应的方子,比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就可以视情况来选择了。
好,这是说正气虚。
如果不是正气虚的问题,而是邪气亢盛的原因,又该怎么判断呢?那就需要,先对邪气的性质做一些区分了。最常见的邪气,大体有这样几种:寒邪、热邪,风邪、湿邪,气滞、血瘀,痰浊、食积。有点晕是吧?别着急,简化一下,
8个字把他们记住:寒热风湿,气血痰食。
这8种邪气,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来龙去脉。这部分内容,本来属于中医对病理的认识。而我们现在要学断法,你会发现,这两部分内容,就会很自然的串起来了。我们还是举一个邪气的例子来看啊。
比如湿邪。湿邪是今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邪气。之所以常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幅提高了。换到30年、50年前,吃点肉都不容易,喝冷饮、吹空调,就更奢侈了。哪有机会生这么多湿邪呀?话说回来,这湿邪到底是什么呀?中医说的湿邪,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水湿,一种是油腻。从这两类的名字,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到,他们的性质和来源。
水湿邪气,我们大体就可以理解成水。只不过,细分的话,水和湿还有一点小区别。那就是,我们说水的时候,通常它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流动;说湿的时候,更像是雾,是气体,看得见,却摸不着。不过,说到底,他们的性质还是一样的,都是水。
水湿邪气能出现,背后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喝下去的水太多了,一个是阳气虚弱,化不动水。像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说法,每天要喝八杯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都是常见的喝水过量的原因。我自己在临床上,就经常遇到一些饮水爱好者。一看脉,那水汪汪的一片。按郭德纲的说法:“喝了一下午茶,肺叶子都飘起来了。”
这是说水。还有另一大类湿邪,是从油腻中来的,今天这样的朋友就更多了。想想我们餐桌上各种美食,油腻的比如东坡肘子,甜腻的比如奶油巧克力,还有各种酒啊,奶制品,都是湿邪的重要来源。
我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位大公司的高管,这位老兄号称酒量无敌,每天在外面各种应酬,慢慢就觉得脾胃不行了,心脏也不太行了。一摸他的脉,左手一大片湿邪,右手还有一大片,这脉上简直就是两坛酒啊。再看舌头,舌苔又白又厚,看起来粘乎乎的,有一种沾手的感觉。这就说到了,湿邪,该怎么判断。
湿邪有很多特点,我们今天重点先讲一条,就是粘腻。
我们做完运动,出了一身汗,你会觉得粘乎乎的,这就是水湿带来的粘腻感。临床上,这种粘腻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就是刚刚说到的,舌苔。我们看一个人的舌头,上面都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的舌苔。如果这层舌苔,看上去的感觉,怎么说呢。你吃过烧茄子吗?吃完之后,盘子上满是油腻,想想看,那种又粘又滑的感觉,如果是出现在舌苔上,那个舌苔就叫腻苔,表示有湿邪了。
另外一个容易让人感到粘腻的地方,是大便。
人的感觉往往是,不爽快,粘在马桶上冲不下去。但凡身上这两个地方,出现这种粘腻的感觉,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身上有湿邪。
还记不记得,咱们刚才讲,那些纤夫拉着纤绳,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一步一个跟头,根本走不动。为什么呀?路太滑了。闭上眼睛想想,这种路滑的状态,和刚刚说到的粘腻,是不是有点像呀?对呀,它们都是水湿引起来的,都是那种滑腻腻、黏糊糊的感觉。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便秘的患者,每次上厕所都是一种煎熬,疼啊、费劲、流血啊,半天排不出来。然后总觉得自己火大,经常吃各种通便药,结果呢,越吃大便排起来越费劲。这是因为,越清热阳气越少,湿邪也就更重了。
以上,我们把中医学的两条线索,病位和病性,带着大家简单的梳理了一下。这只是一个开端,中医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你继续深入学习呢。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天下无疾》公众号,作者/王蓄之。
选自《中医书友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资讯,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凡需使用需遵医嘱,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3
03-08
03-08
03-08